蛇谷的诅咒外星人:2012国人理想:百姓有尊严活着 道德不再下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08:19:39

“免费午餐”公益项目,一个孩子一次午餐的花费为3元

    对待社会问题和公共事务时,不能等,应以理性、建设的理念自己动手担当起来。一些贫困地区的小学,学生离家远,没有午饭吃。媒体人邓飞发起“免费午餐”公益项目,通过募捐,为孩子提供免费午餐。执行过程中,湖南新晃县教育局成立了监督委员会,由各方代表监督,学生每天中午吃什么,花多少钱,全部在网络上公布 。

  • 持续三个月乌坎风波现转机

12月20日工作组做出“陆丰乌坎村群众的主要诉求是合理的,村民出现一些不理性行为可以理解”等五项承诺…[详细]

  • “中国政务微博元年”

中国微博注册用户超三亿,微博正在改变官方和公众的话语权整体格局。而这一切的基础是每个网民的参与…[详细]

  • "抗命"式的坚持,救出一条命

生命探测仪显示“没有生命迹象”时,邵曳戎继续搜救,并且从经验出发,坚持“原地施救 ”,保住了小伊伊… [详细]

失格的人   总计 930433

乌坎的曙光

中国每年的群体性事件里,由于征地与补偿不足引发的占到了六成左右。乌坎村民对土地问题诉求的执着使政府正面面对,最终导致事件向良性发展。乌坎人有理有力的坚持最终产生的效力…[详细]

免费的午餐

“免费午餐”是由邓飞等500多名记者发起的公益项目。该项目倡议每天捐赠3元为贫困地区学童提供免费午餐。它致力于帮助因家庭贫困而没有钱享受营养午餐的学生,如今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详细]

微博打拐

2011年春节期间,中国社科院学者于建嵘教授写了一条“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该微博经热心网友不断转发,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微博与“打拐”结合,使后者迅速取得进展…[详细]

韩寒引爆话题谈民主

2011年岁末,韩寒发博文谈民主、自由,掀起讨论狂澜,《时代周报》甚至做了专版讨论。无论是表示支持或者反对韩寒的知识精英,在唇枪舌剑中同时聚焦“阐释中国”,客观上有利于厘清观念…[详细]

政务微博元年

微博正在成为新的力量,一种翻转秩序的媒体。这里不只有郭美美引爆慈善的信任危机,还时常有官员被微博直接扯下面具。网民的广泛参与使微博正在改变着官方和公众的话语权整体格局…[详细]

邵曳戎救下小伊伊

“我是下午接到指令说要用吊机把车厢吊起来的,放到桥下来清理。我不同意,坚持在铁轨上也就是原地清理。” 在生命探测仪显示没有生命迹象的前提下,邵曳戎坚持清理,最终救出了小伊伊…[详细]

孤独的陈贤妹

2011年10月13日,一名两岁零四个月的女童在广佛国际机电五金城一街道先后被一辆面包车和汽车两次碾压,18名路人见死不救。最后以捡垃圾为生的陈贤妹把女童救起,为这场冷漠灾难留下一丝温情…[详细]

母性的冲动

杭州滨江区的一住宅小区,一名两岁女童突然从十楼坠落,当时正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稚嫩的生命得救了,但“最美妈妈”吴菊萍的手臂被撞成粉碎性骨折…[详细]

带种的律师们

2011年的中国涌现了一批带种的律师。南派职业律师以其技术功底和深厚学养,开始试水公共参与,站到了网络时代的聚光灯下。不管动机如何被猜测与质疑,他们的这些行动都需要莫大的勇气…[详细]

崔永元的慈善

纪录片《我的长征》历时8个月,期间崔永元目睹了长征路上最基层乡村教育的现状。2011年,崔永元发现广西都安县16025名在校寄宿生顿顿‘黄豆蒸饭’吃了九年,于是发起了“为孩子加个菜”行动…[详细]

公民承担纳税义务以享受宪法规定的各项权利为前提。

李炜光 学者

纳税不单单是一种一个人向国家尽义务的过程,更是法律对公民作为这个国家主人的身份的确认。[详细]

让理性战胜情感,就要让更多的人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陈志武 学者

我可以容忍任何人的观点,正的、反的、左的、右的,我相信每个观点和视角都有他们的道理。[详细]

必须要让民众能够自由地、免予恐惧地发表看法。

贺卫方 学者

网络空间有种种弊端,包括谩骂和劣质语言,不过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实在是远远超过弊端的。 [详细]

能自我修复的社会机制最终建立在全社会的公信力上。

余华 作家

在肮脏的环境里,只有几个人试图打扫干净是没什么作用的。惟一能做的是大家都努力来打扫。[详细]


 

  • (01/06 12:28)·文化重磅第175辑:2011年度盘点 中国人求改革理想不灭
  • (12/23 10:55)·文化重磅第173辑:眼里有数心中无人
  • (12/12 18:07)·文化重磅第171辑:半城市化里的“半边人”
  • (09/30 10:30)·文化重磅第169辑:傲慢权力“看不见的人”
  • (08/19 10:57)·文化重磅第167辑:出名要趁乱,芙蓉凤姐们频出为哪般?
  • (08/05 10:54)·文化重磅第165辑:逃回北上广 中小城镇已非桃源之地
  • (07/22 08:17)·文化重磅第163辑:倪萍的“脊梁”奖 买单的是全社会
  • (07/06 17:55)·文化重磅第161辑:婚心计,我不是教你计
  • (06/23 16:30)·文化重磅第159辑:求求你,感谢我
  • (05/19 10:34)·文化重磅第157辑:中国789世代求变求生
  • (04/22 10:18)·文化重磅第155辑:如玻璃般透明易碎的隐私安全
  • (04/01 11:20)·文化重磅第153辑:789世代食草族人群性格分析
  • (03/18 11:20)·文化重磅第151辑:日本地震中的人性光芒
  • (03/04 11:19)·文化重磅第149辑:中国女性近七成不满意性生活
  • (02/18 10:14)·文化重磅第147辑:我们被打败的爱情
  • (01/27 18:01)·文化重磅第145辑:虎妈点震美国人启示录
  • (12/24 09:01)·文化重磅第143辑:悲催年代之四--国民精神篇
  • (12/21 08:05)·文化重磅第141辑:悲催年代之二--文化启示篇
  • (12/03 09:21)·文化重磅第139辑:公务员遭骂为啥还有很多人考
  • (12/31 15:04)·文化重磅第174辑:2011年度盘点 中国人人性八宗罪难消
  • (12/16 11:54)·文化重磅第172辑:烂生活不讲规则 隐权力逼迫织关系网
  • (10/14 11:02)·文化重磅第170辑:hold不住了吗亲?请上“穿越号”
  • (08/26 10:06)·文化重磅第168辑:命运转折点渐逝 过半中国人上升遇阻
  • (08/12 10:22)·文化重磅第166辑:“逆淘汰”让中国社会陷入烂泥潭
  • (07/28 08:55)·文化重磅第164辑:中国,慢走!
  • (07/21 14:41)·文化重磅第162辑:致中国的达芬奇爱好者们
  • (07/21 12:23)·文化重磅第160辑:裸模苏紫紫“红得发紫”背后
  • (06/23 16:29)·文化重磅第158辑:我只想代表我自己
  • (04/29 10:34)·文化重磅第156辑:无信不善——中国人为何不爱做慈善
  • (04/08 11:06)·文化重磅第154辑:789人群“盼救情结”反思录
  • (03/25 11:15)·文化重磅第152辑:中国789世代男性角色深思录
  • (03/11 11:15)·文化重磅第150辑:中国贞操观名存实亡
  • (02/25 11:16)·文化重磅第148辑:写给北京的最后一封情书
  • (02/18 10:11)·文化重磅第146辑:婚姻性、爱、钱,哪个更重要
  • (12/24 09:02)·文化重磅第144辑:悲催年代之五--中国期待篇
  • (12/22 11:16)·文化重磅第142辑:悲催年代之三--财富民生篇
  • (12/21 08:03)·文化重磅第140辑:悲催年代之一--社会激变篇
  • (11/26 15:11)·文化重磅第138辑:“城市病”集体爆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