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捉到大刀螳螂:毛泽东时代伟大的经济建设成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6:44:41

毛泽东时代伟大的经济建设成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aed450102dwyq.html


   作者:综合强国…    毛泽东时代尽管曾经在存在着所有这些失败和挫折,但是毛是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这一结论是不可避免的。曾经长期被轻蔑为“亚洲病夫”的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小于比利时工业规模的工业开始,在毛泽东时代结束时,却以世界上6个最大工业国之一的姿态出现了。中国的国民收入在1952年——1978年的25年间增加了4倍,即从1952年的600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000亿元,而工业在增加的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人均国民收入指数(以不变价格计算)从1949年的100(1952年的160)增加到1957年的217和1978年的440。在毛泽东时代的最后20年间,而且连大跃进的经济灾难也估计在内,中国的国民收入在1957年至1975年期间翻了一番多——人均增加63%。
   ——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
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1952年,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农业产值占64%;而到1975年,这个比率颠倒过来了,工业占国家经济生产的72%,农业则仅占28%了。
  其实毛泽东的那个时代远非是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的主要的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
  在毛泽东身后的时代里,对毛泽东时代的历史记录的污点吹毛求疵,而缄口号不提当时的成就已然成为一种风尚——深恐提及后者便会被视为对前者的辩护。然而,对一个基本事实的承认,即毛泽东时代在促进中国现代工业改造——而且是在极为不利的国际国内条件下做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不就等于是为历史作非分的辩
   护。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80年代将找不到要改革的对象。
   ——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


       一九四九年建国时的一穷二白、遍地狼藉的战火废墟上,毛泽东领导的新政府到五二年,在短短的三年内将中国的工业生产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期间还进行了极端惨烈、代价极大,却又是令世人皆惊、令中华民族申腰的抗美援朝战争。一九四九年建国前,中国连个铁钉还称“洋钉”, “洋火”、“洋铲”、“洋油”、“洋灯”、“洋布”……,建国后,中国那些代“洋”子的产品都很快有了其“国产”货,并满足遍及城乡的生活生产需要,到任何农村供销社都能见到,这些看似普通,可不是一点半点的生产能力所能达到的。若嫌这些层次低,那么层次“高”的,钢铁不用提了,我们有了系统的纺织、印染工业、机械机床制(铸)造工业(比如车床、刨床、钻床、万吨水压机)、品种繁多的化学工业(比如水泥、酸、硷、炼油、化纤、化肥、农药……);我们生产出了自己的自行车、汽车(卡车、客车、吉普车、轿车)、摩托车(幸福牌双轮、三轮)、火车(蒸汽、柴油、电动机车)、轮船(百顿、千顿、万吨)、飞机、电唱机、收音机、电视机(?)、大炮、坦克、军舰、导弹、原子弹、氢弹、卫星……,还勘探并成功地开采出了大庆、胜利油田的石油、建立了品种齐全的医药工业、成功合成了胰岛素、转移核糖核酸(tRNA)。……,,       至毛泽东逝世时,中国已由一农业国发展成为从喷气式飞机、运载火箭到工业成套设备和所有农业机械无所不能造的工业大国。当然,这里所举只能是挂一漏万,要一一列出,真得要“罄竹难书”了。若要落实到整个中国都能见到、都能用上,那这里面的任何一项可就都不是轻松简单的事了。

       那些是人们能直接感受到的,却难免片面,那么我们不妨看看具体的数字:1953年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增长率达平均每年18%,把中国的工业生产力翻了一番多;从1952年(当时工业生产恢复到了战前最高水平)到毛泽东时代结束的七十年代后期,工业平均每年增长11.2%。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尽管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但工业生产仍继续在以平均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


       在这个令人惊异的高速工业化过程中有几个关键部门的数据或许值得一提。从1952年至毛泽东时代结束期间,钢铁产量从一百四十万吨增长到了三千一百八十万吨;煤炭产量从六千六百万吨增长到了六万一千七百万吨;水泥产量从三百万吨增长到了六千五百万吨;木材产量从一千一百万吨增长到了五千一百万吨;电力从七十亿千瓦/小时增长到了两千伍百六十亿千瓦/小时;原油产量从根本的空白变成了一万零四百万吨;化肥产量从三万九千吨上升到了八百六十九万三千吨。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中国还在生产大量的喷气式飞机,重型拖拉机,铁路机车和现代海船。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成了一个主要的核强国,完成了州际弹道导弹的发射。1964年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1967年生产了第一枚氢弹1970年把第一颗卫星发射进了轨道。而且这些建设成就还是伴随着普及全民义务教育的大量投入、伴随着严厉的国际封锁和战争威胁甚至而且打赢多场战争(两次越战、一次印战和小规模的俄战)而且长期不断支援世界革命、伴随着多次的摸索失误(这将在对毛泽东的批判一节中细说)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实现了灭毒绝娼、道不失遗、夜不闭户的社会风气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消灭了血吸虫、消灭了麻风、天花、鼠疫、霍乱、人民的健康水平极大提高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完成大量农田改造、大规模兴修水利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高社会福利、无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取得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       正是这些冰冷的、却又实实在在的数据使毛泽东离我远了,变成了我心目中的伟人。象毛泽东这样使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这么长时间地、快速地、实质性地增长,使中国这么一个贫穷落后,任人欺辱掠夺的“东亚病夫”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成为无人敢惹的世界第六大工业国家,有谁能比?!
       毛泽东的时代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工业,有了工厂,能生产钢铁,开采石油了,几家可以有台收音机、一辆自行车了,但是总量种类与现在相比呢?姑且不谈消费品,就算生产资料、煤炭、电话、交通有可比性吗?遗产?不足道吧。”这不有点睁眼瞎嘛!难道上面那些不是铁铁实实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遗产?就拿钢铁、石油、医药来说,今天又比毛泽东离去时增加了多少呢?有的甚至还退步了。
       毛泽东的发展时期主要是注重基础建设,如大量的水利建设、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建设。而这种建设往往都是投入大见效慢的,它们的更多的是提高社会的生产能力和延展能力,一般不直接体现在物资财富增长上,尤其不立即体现在现实生活物资层面。而且它们的效益往往要在一定的时期后才逐渐显现出来。例如发展钢铁,首先需要勘探、建矿、开采……这些长时间的前期投入,到冶炼出钢再用于其自身的扩大规模和生产一级加工、制造机械设备,这中间的投入又是巨大的,而且仍然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见到成效。但这些却是以后发展二级、三级生产,如纺织机械、汽车生产线、生活用品加工机械、军工生产线……等的可能和必须。待到这些转化为毛泽东时代后期的门类齐全、规模宏大的完整工业体系,仅仅用了二十几年,实在是太少了!

        可以想象,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这样伟大的工业准备,必然要牺牲大量的改善生活份额用于扩大再生产。但这样的工业储备建设却为将来的生活建设蓄积了巨大的能量,而且它可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发挥效应,造福社会。当然了,如果只生产不投入或多生产少投入,经济增长能不显著吗?只搞生活建设不搞生产建设或少搞生活建设多搞生产建设生活能不大好吗?毛泽东留给我们的是八○○○亿元的工业总产值。可以设想,如果将其中多划10%用于生活建设会是什么样的经济情形呢?社会生产必将绝对活跃,生活将大大改善,仅仅是把这部份财富直接用于人民改善生活会是什么情况?全社会每人将多获得一百元的生活物资,按当时的物价状况,意味着每人可多吃约150斤猪肉(0.68元/斤)、700余斤大米(0.138元/斤)、700余只鸡蛋、100斤菜油或2000斤蔬菜,可多买5-10双皮鞋、30-40双布鞋或10-20件衣服、一只手表或一辆自行车,若综合来说,就是人们的生活水平翻一至两番!
附表二:(1966-1976年)我国经济大事记(全)
1966年
1月28日 中共中央指出,实行计划生育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
同日 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2月19日 主席指出,用25年时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
2月21日 中共中央界定增加对资本主义国家出口。
3月4日 贵昆铁路比原计划提前9个月接轨。
5月3日 我国第一批“红旗”高级轿车出厂。
10月8日 我国制成第一批1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10月15日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开幕。
12月23日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
1967年

1月5日 我国石油产品品种和数量自给自足,勘、采、炼技术登上世界高峰。
1月16日 我国第一台载重150吨中型平板车造成。
4月15日 春季广交会开幕。
6月17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7月1日 成昆铁路建成通车。
7月7日 全国夏粮丰收,比去年增长一成。
7月26日 我国第一台100吨矿山铁路自翻车研制成功。
9月5日 中国援助赞比亚政府10一无息贷款修建坦赞铁路。
10月5日 我国第一台晶体管大型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0月15日我国第一台自动化立体摄影机研制成功。
11月15日广交会开幕
11月29日我国最大的无线电望远镜安装调试成功。


1968年

1月8日 我国第一艘万吨巨轮“东风”号建成。
1月11日 《人民日报》发表《“自由市场”是杀人不见血的屠刀》
2月23日 我国特大型轴承制成。
4月15日 根治淮北平原涝灾的大型水利工程——新汴河工程开工。
6月20日 我国夏粮丰收。
8月18日 我国早稻丰收。
9月3日 我国研制成第一批液压传动内燃机车。
11月20日万吨远洋巨轮“高阳”号下水。
12月25日富春江大型水电站建成发电。
12月28日我国成功进行一次新的氢弹试验。


1969年

2月21日 《人民日报》宣布,截止到1968年底,我国国内公债已全部还清,我国
已经成为世界上级没有内债,有没有外债的强大的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4月2日
第一艘万吨油轮“大庆27号”下水。
5月5日 我国研制成具有独特疗效的抗菌素——“庆大霉素”。
6月13日 决定在上海、天津、大连6个船厂新建8个万吨级船台。
6月30日 《人民日报》报道我国麦类作物丰收。
7月8日 十年时间建成河南红旗渠。
9月13日 丹江变电工程提前完成。
9月25日 药品大幅度降价,比年初降低37%,比1950年降低80%。
9月26日 无偿援助越南5.56亿元。
9月30日 北京燕山炼油厂全部建成投产。
9月30日 我国第一台十二万五千千瓦双水内冷气轮发电机组建成,标志我国奠基
制造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0月3日 我国第一台5000马力液力传动内燃机车诞

10月4日 我国第一座旋转氧气转炉投入生产。
10月28日加速第二汽车厂建设。
11月14日加速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
11月16日我国农业丰收


1970年

4月26日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6月1日 各地新建一大批化肥厂。
7月17日 农村中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相当于过去的20年的两倍。
10月16日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新疆哈密矿务局露天煤矿投产。
10月17日中国全民援助朝鲜13.14亿。
12月25日葛洲坝一期工程开工。


1971年

1月2日 我国轻工业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3月3日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
5月15日 开展工业学大庆
6月27日 第一艘两万吨货轮“长风”号下水。
7月8日 转发关于做好计划生育的工作报告。
9月27日 中国无偿援助越南36.14亿元。外援金额70亿,建国来最多的一年。
10月2日 追加基本建设投资51亿。
10月25日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11月18日新华社报道,全国建成1800多座小水泥厂。
11月18日西部地区进行了一次新的核试验。
11月30日调资28%。
12月7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年度水利建设50亿立方米,增加农田3000万亩。


1972年

1月13日 从国外引进化肥、化纤成套设备8套,以后又提出引进43亿美元成套设备
和单机的方案(即四、三方案)。 1月28日 解放军落实五七指示,发展农副业
生产,许多部队做到肉菜自给。
2月21日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双方同意互相发展贸易。
5月13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电子工业进一步发展,1971年收音机产量相当于1965年
的4倍。 8月21日 从联邦德国、日本进口一米七轧机,建在武汉钢铁公司,领有
设备在北京、上海、四川、唐山。 9月10日 40万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安家落
户。
10月13日连接中南和死难地区的重要干线湘黔铁路通车。
11月26日月住越南抗美26.57亿元。
12月26日我国第一辆载重300吨的大平板车问世。


1973年

1月1日 人民日报发表新年献词,农业夺取好收成,工业生产上升。
1月2日 国家计委提出进口43亿美元国外设备的方案。
2月13日 新华社报道,1972年是解放以来电力发电站装机最多的一年。
3月7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发展组合机床取得显著成就。
3月20日 部分企业和县社试办出口工业品专厂、专车间、出口农副土特产生产基
地。 4月10日 决定建设邯邢钢铁、煤炭基地。
4月15日 春季广交会开幕,与我国发展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达140多个。
5月4日 中国日本共同投资施工建设中日海底电缆。
6月18日 国际大米价格上升,中国增加出口100万吨大米换回小麦。
6月28日 我国成功进行了一次氢弹试验。
7月16日 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
8月1日 新华社报道,夏粮丰收,这是建国以来第二个大丰收年。
8月5日 全国环保会议召开,制定《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8月16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水田农业机械化取得新进展。
8月26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电子工业迅速发展。
8月27日 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9月3日 我国第一台天文测时、测纬光电等高仪研制成功。
9月12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钻井进尺和建设投产的油井生产能力创历史同期最高
纪录。 9月26日 国务院重申对外贸易的重要原则。
9月30日 新华社消息,我国化肥产量比1965年增加一倍以上。
10月15日秋季广交会开幕,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贸易往来。
10月25日西藏发现几十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
11月1日 新华社报道,几十座大中型水电站建成投产,小型水电站5万多个,遍及
全国。 11月8日 西藏军区在海拔3800米高寒地区大规模种植冬小麦丰收。这是
西藏历史上农业发展的重要变革。 11月13日国务院转批环境保护若干规定。
12月20日新华社报道,中国航空线80多条,连接全国70多个城市,于100多个外国
航空公司建立业务往来。 12月22日新华社报道,5年来,800多万知识青年上山
下乡。
12月26日新华社报道,同我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增加到150多个,其中50多
个国家同我国签订了贸易协议。


1974年

1月12日 为在本世纪内实现毛泽东主席提出的用几个五年计划时间赶上和超过世
界水平的战略思想,国家计委提出《关于拟定长远计划的报告》。 1月21日 国
务院要求跟抓计划用粮、节约用粮、严格控制粮食销量等四点要求。 1月22日
国务院提出在今后三五年内,从国外进口一批大型化学肥料、化学纤维和连续式
钢板轧机等设备。 1月30日 国务院批示防止沿海水水域污染。
2月17日 新华社报道,胜利油田去年创年钻井进尺150105米的全国石油钻井最高
纪录。 2月19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农村掀起农田基本建设新高潮。
2月24日 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建成。
3月23日 我国西南交通干线成昆铁路建成。
3月30日 地热发电站在河北怀涞建成。
4月2日 我国第一艘二万五千吨级的浮船坞“黄山号”建成。
4月15日 第三十五届广交会开幕,规模为历届之最。
4月31日 我国第一台医用电子感应加速器研制成功。
5月15日 华北滨海地区又建立起一个新油田——大港油田。
7月17日 我国冬小麦产区推广优良品种,占全国小麦播种面积的80%以上。
8月9日 伞式太阳炉研制成功。
9月12日 国家计委提出增加石油、棉花、部分钢材、化肥进口。
9月12日 我国第一个5万吨级码头建成。
9月15日 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建成。
9月30日 新华社报道,大型油田——胜利油田建成。
10月3日 我国最大竖井钻井研制成功。
10月23日新华社报道,我国地方小煤矿去年产量比1965年增长两倍多,占全年28%。
10月26日无偿援助越南11.17亿元物资。
12月19日三门峡水电站建成。
12月27日新华社报道,大庆至秦皇岛输油管道建成。
12月31日中央要求切实着金计划生育工作。


1975年

1月13日 周恩来提出,本世纪末,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1月14日 新华社报道,四川省开发天然气取得
新成就。
1月15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红麻、黄麻实现自给自足。
1月25日 降低半导体收音机零售价格。
2月3日 景山发电厂首次应用电子计算机控制10万千瓦燃煤气轮发电机组成功。
2月4日 我国最大的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建成。
3月29日 高能加速器研制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5月30日 我国第一次发现古生界地层油田。
5月31日 国务院界定出口黄金,引进铜、铝、橡胶、涤纶等原料。
7月5日 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建成。
7月8日 秦皇岛至北京输油管道建成。
7月19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化肥产量显著提高,上半年增产的化肥可增产粮食100多
亿斤或3000多万担棉花。 7月28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铁路上半年货运量创历史
同期最高水平。
8月8日 河南地区特大暴雨,国家拨7亿元救灾费。
8月19日 国务院决定2亿美元进口。
8月19日 无偿援助柬埔寨6亿元物资。
8月30日 新华社报道,最近三、四年来,每年有一大批电站建成投入生产。
9月1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今年早稻丰收,单产、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
9月3日 新华社报道,截止到1974年底,我国小水电发电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
9月14日 新华社报道,一亿只广播喇叭连接千村万户。
10月7日 水稻培育出新品种,亩产达千斤左右。
10月27日我国成功进行一次核试验。
11月17日我国原盐丰收,创历史最好水平。
11月26日我国成功发射回收式地球卫星。
12月24日焦枝铁路通车。
12月39日新华社报道,我国农业连续13年全面丰收。


1976年

1月21日 又一艘万吨级浮船坞“华山号”研制成功。
3月13日 大型火力发电厂——莱芜电厂投入生产。
3月22日 邮电部门发展传真通讯技术。
4月15日 广交会开幕
4月21日 京沪杭载波电缆投产。
4月24日 6011米超深井打成。
5月1日 从事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人数比1965年增加7.5倍,调查工作发展到黄海
、东海和南海。 5月12日 有点职工建成全国微波通信干线。
6月6日 第一座现代化10万吨深水油港大连新港建成。
6月29日 上海黄浦江上第一座公路、铁路双层铁轨建成通车。
7月6日 人工培植的小黑麦在我国西南、西北、华北推广。
7月6日 滇藏公路建成通车。
7月22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夏粮总产量创历史新水平。
7月23日 沿海铁路干线津沪复线工程提前接轨。
7月28日 唐山地震。
8月7日 北京至山海关铁路修复。
8月23日 第一艘五万吨级远洋油轮“西湖号”在大连下水。
9月9日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逝世。
10月5日 现代化化纤联合企业——福建维尼纶厂建成。
11月16日新华社报道,全国80%以上的县建立水泥厂,产量比1965年增长4.1倍。
12月10日江南9省已探明的某谈储量比文革前增长了2倍。
12月11日告诉大型通用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附表三:按照科学的统计方法,五十四年的粮食生产仍然能够证明伟大的毛泽东时代是史无前例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资料,(具体数据http://bbs.people.com.cn/bbs/Rea ... 57371&typeid=17 )并根据上述正确的年平均增长率计算公式,1949年—2003年四类主要农产品增长情况为:
1、粮食产量2003年比1949年增加31749万吨,增幅为280.5%,按54年计,平均每年增长2.5%;
2、棉花产量2003年比1949年增加442.6万吨,增幅为996.8%,按54年计,平均每年增长4.5%;
3、油料产量2003年比1949年增加2548.6万吨,增幅为994%,按54年计,平均每年增长4.5%;
4、糖料产量2003年比1977年增加9386.7万吨,增幅为3313.3%,按54年计,平均每年增长6.7%。

其中:
1949年—1976年四类主要农产品增长情况:
1、粮食产量1976年比1949年增加17312万吨,增幅为152.96%,按2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3.5%
2、棉花产量1976年比1949年增加160.5万吨,增幅为361.48%,按2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5.8%
3、油料产量1976年比1949年增加145.1万吨,增幅为56.6%,按2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1.1%
4、糖料产量1976年比1949年增加1737.5万吨,增幅为613.3%,按2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7.4%

1949年—1966年四类主要农产品增长情况:
1、粮食产量1966年比1949年增加10082万吨,增幅为89.1%,按1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3.8%;
2、棉花产量1966年比1949年增加189.3万吨,增幅为426.35%,按1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10.3%;
3、油料产量1966年比1949年增加94.7万吨,增幅为37.0%,按1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1.7%;
4、糖料产量1966年比1949年增加1120.2万吨,增幅为395.41%,按1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9.8%。

1966年—1976年文革期间四类主要农产品增长情况:
1、粮食产量1976年比1966年增加7230万吨,增幅为33.8%,按10年计,平均每年增长2.95%;
2、棉花产量1976年比1966年减少28.1万吨,减幅为12.0%,按10年计,平均每年减少1.3%;
3、油料产量1976年比1966年减少6.2万吨,减幅为1.76%,按10年计,平均每年减少0.2%;
4、糖料产量1976年比1966年增加552.8万吨,增幅为39.4%,按10年计,平均每年增长3.4%。

1977年—2003年四类主要农产品增长情况:
1、粮食产量2003年比1977年增加14795万吨,增幅为52.3%,按26年计,平均每年增长1.6%;
2、棉花产量2003年比1977年增加282.1万吨,增幅为137.7%,按26年计,平均每年增长3.7%;
3、油料产量2003年比1977年增加2403.5万吨,增幅为598.6%,按26年计,平均每年增长7.8%;
4、糖料产量2003年比1977年增加7649.2万吨,增幅为378.5%,按26年计,平均每年增长6.2%。

如果以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为基数,则1978年—2003年四类主要农产品增长情况为:
1、粮食产量2003年比1978年增加12592万吨,增幅为41.3%,按25年计,平均每年增长1.4%;
2、棉花产量2003年比1978年增加270.3万吨,增幅为124.7%,按25年计,平均每年增长3.3%;
3、油料产量2003年比1978年增加2283.2万吨,增幅为437.5%,按25年计,平均每年增长6.9%;
4、糖料产量2003年比1977年增加7288.2万吨,增幅为305.99%,按25年计,平均每年增长5.8%。

衡量粮食生产速度的标准,一般来说,粮食每年递增 3%以上属于增产迅速, 2%以下就是增长缓慢了。 1%赶不上人口增长是严重的危机,当然更不能停止增长或减产。 2%~ 3%是中等的速度。由于农业受天气影响相当大,所以不能以个别年份的起落作结论,而须有一定的时期延续。
附表四:1956年到1976年我国经济大事记

1 1956年宝成铁路建成通车。
宝成铁路全长668.36公里,北起陇海铁路的宝鸡,南至四川成都。贯通我国西北、西南。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和1936年至1948年国民党政府也多次勘测过,均因工程艰巨地形复杂而未能实现。

建国后,中央政府从1950年开始设计,1952年7月动工,56年全线接轨。铁路工人和技术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开挖300多座隧道,架设900多座桥梁,完成土石方工程60000立方米。终于使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变通途。

2 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毛主席亲自题写“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1953年7月15日正式破土动工,到1956年7月13日即建成。并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3 新型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1956年9月8日下午4时,我国喷气式飞机制造成功,国家举行验收签字仪式。1957年12月24日,我国多用安二飞机制造成功。
1958年,我国又自行设计制造“初教六”。
1959年,我国超音速歼击机试制成功,我国航空工业由修理至制造,由活塞式发动飞机到喷气式机,只用了八年时间。

4 北京电子管厂建成。
1956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电子管厂正式开工生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为我国电子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5武钢建厂投产。
武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1957年4月3日正式开工,第一期工程1961年建成投入生产。在1958年大跃进精神鼓舞下,于1958年7月15日正式开工建炼钢厂。两期工程合并,1960年全部投入生产。我国钢产量在现基础上增加三分之一。

6 1957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
武汉长江大桥把武汉三镇连成了一体。1955年7月20日破土动工,1957年9月25日建成。10月15日通车。大桥总长1670.4米,正桥主墩8个,水中基础均在钢笼架外插打钢板桩围堰,在其中下沉管柱封座后抽水施工,用混凝土9.5万立方米,2.14万吨钢梁。

7 1957年9月北京天文馆建成。
1955年秋动土兴建,1957年9月29日完工,天文馆开幕。该天文馆能与20座世界上最好的天文馆媲美。

8 1957年10月玉门油矿建成 。
1956年下半年完成玉门油矿的总体设计,采用人工注水和加大油层压力等先进技术,原油产量明显提高。1957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建成。试制成功的石油产量已增加到32个,已成为一座大型石油联合企业。

9 提前完成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7年底,我国工业产值超过一五计划预定指标的17.3%,比1952年增长132.5%,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8%,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5%。
钢产量达到524万吨,煤1.28亿吨。基建投资完成492亿元。共有450个限额以上工厂建成。粮年产量达到3700亿斤,棉花年产量3280万但。
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也都得到了发展。我国的基础工业实力大大增强,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医药卫生也有很大发展,逐步走上了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社会。

10 1958年3月,在中央成都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其基本点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在继续完成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逐步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在保证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轻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在集中领导、全面规划,分工协作条件下,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这条总路线的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掀起了高潮。大跃进拉开了序幕。

11 1958年5月我国第一部国产“东风”牌轿车试制成功。
1958年5月12日,我国第一部轿车在长春试制成功,发动机最大功率70马力,最高车速128公里/时,百公里耗油10公斤。解决了240个技术关键问题,完成了1500多种零配件试制任务。
1958年5月14日,东风小轿车运往北京,这是在总路线精神鼓舞下,我国结束了不能制造轿车的历史。1966年5月3日,我国第一批红旗轿车(高级)制成出厂。

12 1958年我国根除“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较久,范围很大,遍及江南12省360县,极大地影响人民健康。1957年4月20日,国务院发出指示要消灭血吸虫病。1958年余江县首先消灭血吸虫病,人民日报6月30日报导。毛泽东曾写诗自豪宣称:“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13 1958年6月我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运转
1958年6月,我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开始正式运转,重水型,以铀为燃料,热动力为7000-10000千瓦。
我国在短短的建国不到十年时间内,已跨入原子时代。

14 十三陵水库建成
1958年6月30日,十三陵水库建成,7月1日举行落成典礼。从1958年1月20日开始,短短的160天时间,动员40万干部、群众义务劳动,毛泽东曾亲自去参加劳动,并题字。
十三陵水库蓄水量6000万立方米,比昆明湖大20倍。这是大跃进的又一丰硕成果。

15 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
1958年根据严峻的国际形势,总结苏联卫国战争教训,在政治局工作会议上提出全民大办钢铁,年底完成1070万吨任务。
毛泽东一声令下,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到1958年9月,全国参加炼钢人数达到5000万。10月参加人数达到9000万以上。终于提前完成了任务。帝国主义被中国的大跃进吓破了胆,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为我们赢得了以后这几十年的和平。

16 跳伞破世界纪录
1958年9月21日上午10时,在全国首届跳伞竞赛会上,跳伞运动员耿桂芳、崔秀英、赫建华从1000公尺高空跳下,创造了9.817公尺的成绩,打破了女子1000公尺日间集体定点的世界纪录。
这三名运动员,当时年龄都在20岁左右。

17 农业八字宪法提出
1958年,毛泽东曾反复研究,概括出农业增产的8个基本因素。称为八字宪法。即:土、肥、水、种、密、保、管、工。这是一套综合性的农业技术措施,对实现农作物的高产、稳产具有重大意义。

18 电子数字计算机试制成功
1958年初,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确定试制快速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958年底即完成计算机的制造装配工作。1959年4月即开始计算作业,每秒钟运算1万次.
从此我国逐步进入计算机时代.
19 容国团获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
1959年4月6日,在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21岁的中国选手容国团获单打世界冠军,这是1927年开始的世乒锦标赛以来,中国第一次获得的冠军。以后,徐寅生、庄则栋也多次获得世界冠军,为中国荣誉。毛主席曾称“小将们在挑战”。
庄、徐则说“为革命打球”“小球推动大球”。

20 1959年9月定陵博物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定陵修于1584年,工程浩大,墓中埋葬明代第十三个皇帝朱翊钧和孝瑞、孝靖两个皇后。
从1956年5月开始挖掘,经过三年,终于建成定陵博物馆,1959年9月26日正式对外放。

21 航模飞行打破世界纪录
1959年9月27日上午,中国人民航空俱乐部举行航模二、三级竞速模型飞机圆周速度和无线电操纵模型飞机升高度纪录表演赛,解放军队以1260米成绩创世界纪录。

22 首都十大建筑竣工
为迎接建国十周年,1959年首都北京陆续建成10座规模宏大建筑。
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农业展览馆、民族文化宫、工人体育场、北京火车站、民族饭店和华侨大厦。
短短一年时间,就完成这么多雄伟建筑,也是我国建筑史上的奇迹。

23 包钢一号高炉建成投产
1959年10月15日,包钢一号高炉提前一年建成投产。它的系统工程的主要项目31项,在大跃进精神鼓舞下,很快建成投产,结束了内蒙古无有钢铁历史,形成了国家鞍、武、包三大钢铁基地鼎足而立的新布局。

24 国产直升飞机成批生产
1959年10月15日,我国自制的第一种直升飞机“旋风25型”开始成批生产。这种飞机设有现代领航和驾驶设备,不需要机场,只要50米见方的比较平坦场地,可以垂直起飞降落,也可从空中悬停,它的时速、飞行高度和载重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5 立体电影试放成功
我国全景和立体电影1958年9月开始试制,1959年10月试制成功。                                 
26 洛阳第一拖拉机厂落        
1959年11月1日,我国第一拖拉机厂在洛阳举行落成典礼。该厂222条生产线正式动用投入生产。在当天四小时内,即生产15台拖拉机。
在整个建厂过程中,我国130个工厂为该厂提供设备,成千上万少先队员用拣破烂、拾麦穗换来的钱支援建厂。
每年可生产东方红54马力拖拉机1.5万台。我国农机工业进入了新的阶段。

27 大庆石油会战                                
1960年2月20日,中央决定在黑龙江大庆地区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大会战。从1960年5月开始,由玉门、新疆、青海、四川等石油管理局和30多个石油厂矿、院校、抽掉几十个钻井队,2000多名科技人员和4万名工人,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参加会战。
以铁人王进喜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白手起家,仅用二年时间,就基本建成大庆油田。到1963年底,累计生产原油1000多万吨。仅1963年底,就生产原油600多万吨,国家投资7.1亿元当年全部收回。一举摘掉了我国贫油的帽子。
大庆是毛主席树立的工业战线上的红旗。

28 鞍钢宪法提出
1960年7月鞍钢宪法经毛主席批准颁布。主要内容是: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政治挂帅、开展技术革命、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实行党要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两参一改三结合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企业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和工人相结合。
鞍钢宪法是我国工业企业发展的根本大法。

29 1960年中国登山队员登上珠峰                     
珠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1921-1938年间,国外登山队多次试图攀登均没成功。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上队员经过顽强拼博,终于从北坡登上了珠峰,把毛主席石膏像和国旗留置峰顶。
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员再次登上峰顶,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30 1960年郑州黄河大桥建成
1958年4月14日动工,到1960年4月21日竣工,郑州黄河新桥建成通车。全桥72个桥墩,采用片石位能压浆法浇灌墩基,共142个桥孔。工人、技术人员团结奋斗,大桥的建成,大大提高京汉铁路和陇海干线的运输能力。

31 辽河的治理
辽河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条大河,全长1430公里,流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由于辽河水系年久失修,造成水土流失,风沙干旱,下游土地盐碱化、水旱灾害频繁。建国以后在党中央领导下,开始大规模治理,修建220座大中小型水库,修筑堤岸4500公里,修筑了920多项大中型排灌站,装机客量达到30万马力,灌溉面积63万亩增到1100多万亩。
辽河的治理,保证和促进了这一地区,农业生产发展。

32 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前三年完成
1958-1962年的二五计划,正值我国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总路线精神照耀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由于两年大跃进全国提前三年完成了原拟定的二五计划主要指标,用二年时间走完了五年的路程。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这是三面红旗的伟大胜利。

33 人工单性繁殖小蟾蜍成功
1961年中科院在研究蛙科动物的人工单性生殖工作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走在了法、美、德、比、日等国的前面。
其中一只“无父”母蟾蜍于1961年3月产卵,繁殖出800多只蝌蚪,在世界上首次证明了人工单性生殖的子裔是能够传种接代。

34 北京举行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1961年4月4日-14日,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体育场举行。由32个国家和地区30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中国男女队分别名列第一级第一名和第二名。

35 1961年9月我国第一台激光器诞生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研究所,经过不懈努力于1961年9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激光器,即红宝石激光器。我国激光技术在当时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36 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
1962年6月,上海江南造船厂制成的我国第一台1.2万吨压力的自由锻造水压机在上海重型机器厂试车,并正式投入生产。该机重量为2200吨,比国外生产的轻800吨,主机有七层楼高,基础深入地下40米,当时世界上只有美、英、德、捷克能制造这种机械。我国迅速地赶了上去。万吨水压机的制造成功,为我国发展现代工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设备条件。

37 第一次断手再植手术成功
1963年1月2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成功地施行了一次当时在世界上少见的断手再植手术,把一个工人从腕部被完全轧断的右手重新接了起来。
这说明,当时我国的医疗水平,部分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38 第一个火车车轮轮箍厂建成
我国火车车轮轮箍长期以来一直依赖进口。60年代初外国突然停止对我国供应。1961年中央决定自建轮箍厂。8个部,21个省市,162个设备制造厂经过通力合作。1963年4 月,轮箍生产系统竣工,1964年7月车轮生产系统峻工,7月29日,轧出我国第一个整体车轮。从此结束了自1876年以来,一直靠进口的历史。

39 上海吴泾化工厂建成投产
1963年9月26日,我国第一座大型氮肥厂建成投产。一期工程从1958年开始筹建,1960年二季度动工。1962年11月20日该厂试制出第一批合成氮和硫酸铵制品。均达到国家质量标准。
1965年春,我国第一套年产4万吨尿素的设备又在该厂试车成功,制造出第一批高效化肥。1974年,我国又开始设计制造30万砘合成铵装置。

40 我国石油基本自给
1963年,我国原油产量已达到647.7万吨,占国内消费量71.5%,1964年,我国继大庆油田之后,又建成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1965年原油产量达到1131.5万吨,至此,我国使用的原油及石油制品已全部自给。
1973年,我国开始向国外出口原油和石油制品,进入世界主要产油国行列。

41 广泛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
1964年,毛主席向全国发生号召:工业学大庆。
4、5月间,人民日报连续发表文章介绍大庆,靠两论起家,搞企业革命化。学习大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作风,“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大干快上建设社会主义。学习大庆的六个精神,即人拉肩扛精神,干打垒精神,缝补厂精神,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回收队主,修旧利废精神,实际上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精神。
1966年1月全国工业交通会议提出,搞好企业革命化,在三五期间全国争取有20%企业成为大庆式企业。

42 三钱建设的伟大成绩
60年代中期一直到70年代初期,我国对西南、西北内陆地区开展大规模的重工业经济建设。在1964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提出了把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下决心搞三线建设。
首先,把攀枝花钢铁基地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交通、煤、电建设搞好。并将东南沿海的重工业生产基地向内地转移。一线主要是指东北及沿海各省,三线是指长城以南京广线以西等广大地区。二线是指界于一、三线之间的广大地区,同时又一二线之间又划分出若干区内“小三线“。1964年下半年,拟定了三线建设的总体布局。1965年,开始了以成昆、湘黔铁路攀枝花、酒泉钢铁厂和重庆工业基地为主的铁路、冶金和国防工业建设。在1965年、1966年初步建设的基础上,1969年至1971年全面铺开,初步建成一批国民经济骨干企业,改善了我国西部经济发展落后的步局。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

43 农业学大寨运动
大寨大队在山西省昔阳县东南海拔1000多公尺的山区,耕地分散在七沟八梁一面坡的贫瘠土地,全大队800多亩土地就有4700多块。从1953年至1963年的十年间,大寨大队人民凭着镢头和萝筐,开沟造地,改良土壤,使亩产由100斤增加到700余斤。
大寨大队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战天斗地是我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报导了大寨大队的事迹。毛泽东发出号召,全国农业大寨。
大寨精神就是坚持政治挂帅,走社会主义道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
1967年10月召开了全国农业学大寨现场会。
1975年9月15日,又召开全国第一次农业学大寨会议,提出1980年全国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化肥化。

44 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创制成功。
1965年4月28日,我国双水内冷汽轮发电在我国首创成功,为我国发展大容量发电机开辟了道路。
1958年秋,上海电机厂制造成功我国第一台1。2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1960年制造容量10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1965年春,这种发电机组在17家发电厂正常运行30万小时,发电30亿度,质量良好。
1969年,我国又自行设计制造了第一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12.5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1976年6月,又建成30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我国的电机制造工业在国际已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45 我国第一座维尼纶厂建成投产
1965年4月30日,我国自制第一座维尼纶厂建成投产。这是采用国际先进工艺自行设计,所需1300多台设备是由北京、上海、沈阳、广州等地90多家机械工业厂协力制造。这是我国纺织工业原料开源的一次大飞跃,为发展我国新兴合成纤维工业开辟了新的道路。

46 全国工业企业专业化生产道路
1965年4月,国家经委在天津召开全国专业化生产和协作会议。中央在5月25日批 这次会议纪要。纪要指:走专业化生产和协作道路,是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它有利于提高技术、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还能节约投资,原材料和燃料动力消耗,降低成本。这是加快我国工业发展,实现现代化工业的重要途径。
这次会议召开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47 人工合成胰岛素成功
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的办法合成结晶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全成的一种具有生物活力的结晶蛋白质,为以后人工合成其它生命高分子开辟了道路。

48 兰新铁路建成通车
兰新铁路从兰州到乌鲁木齐,全长1892公里,1952年10月动工,1962年建成,1965年交付使用。
这条铁路东段在河西走廊通过。北面沙漠戈壁千里,寸草不生,南面是白雪皑皑的祈连山脉。铁路穿过几百公里的无人区,其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这条铁路的建成,对开发我国大西北具有重大意义。

49 第三个五年计划的伟大胜利
从1964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开始制定三五计划。毛泽东指出:农业和国防是两个拳头,要使拳头有劲,屁股就要坐稳,屁股就是基础工业。三五计划初步设想就是大力发展农业,解决人民穿用生活问题。加强国防建设,努力发展尖端技术,加强基础工业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数量,努力发展交通运输、商业、文教科研事业,使整个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1970年,粮食达到4799亿斤。钢产量达到1779万吨,煤3.54亿吨,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6%。
大文化大革命中,顶着走资派的干扰破坏,广大人民群众抓革命,促生产,胜利地完成了三五计划指标。
50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在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这是继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以来,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飞跃,我国核武器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51 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
1966-1967年我国科学院组织了一支有30个学科,100多名科学工作者,来自全国23个科研单位组成科学考察队,对雅鲁藏布江以南,方圆5万多平方公里的珠穆郎玛峰地区进行综合科学考察。较完整地掌握了这一地区的地磁与重力分布及特点,并取得了世界地磁史上最高点,海拨6500米的地磁资料。

52 “东风”号万吨级远洋轮建成
1968年1月8日,我国第一艘自行研究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货轮建成。
该轮总长161.4米,排水量1.88万吨,载货量1.17万余吨,航速每小时17海里。主机8820马力,低速重型增压,柴油机约400吨重,有5万多个零件组成。船上也有电机设备300台,这些设备材料来自全国18个省市300多个工厂。
东风轮建成,是我国远洋船泊建设的新阶段。

53 日全蚀综合观测取得成果
1968年9月22日我国北京天文台等10多个单位100多名科学工作者对新疆地区发生的日全蚀现象进行了大规模的观测,获得了大量的日全蚀对大气和地球影响的观测数据,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的日全蚀研究工作进入了世界的先进行列。

54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
1960年1月18日,长江大桥兴建,1968年12月29日建成通车。大桥正桥长1576米,沿铁路桥面全长6772米,沿公路桥面全长4588米,大桥正桥10个孔,铁路引桥159个孔,公路引桥91个孔。由于江面宽,浪高水急,水下地质极为复杂,施工难度高,大桥建成,开创了我国自力更生修建大桥的新纪元,是三面红旗的伟大胜利。

55 塑料版印刷试验成功
1969年1月31日,我国用塑料板印刷代替铅板印刷获得成功。这是印刷业的一项重大技术革命。

56 河南红旗渠建成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红旗渠1960年2月动工兴建,1966年建成主体工程。1969年7月完成全部配套。总干渠长700公里,宽8米,深4.3米,引水量25秒立米,在太行山的悬崖陡壁上,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造天河。
红旗渠分成三个干渠,由595条支渠,又修建300多座中小型水库,共形成总长1500公里,沿渠大小建筑物6500座的庞大水利灌溉网。

57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建成
1969年9月23日,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建成。
1961年开始兴建,把长江、淮河、大运河和里下河连结起来,灌溉面积250多万亩,同时又便利了苏北内河运输。

58 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成。
1965年7月动工兴建。1969年9月建成。10月通车。全长23.6公里,全线17个车站。
车速每小时80公里,平均每天客运量13万人次,犹如一条宏伟的地下宫殿。

59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成功发射。直径为1米,72面体,重量173公斤。轨道近地点439公里,远地点2384公里,运行周期114分钟。东方红的乐曲响彻全球。
这是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的巨大进步。

60 成昆铁路建成通车
1970年1月,由四川成都至云南昆明全长1085.8公里的成昆铁路通车。
1952年决定兴建,1958年7月局部动工。1964年9月全面展开施工。
成昆铁路经过海拨1900米的滇中高原,高山起伏,地势险峻,地质结构复杂,工程十分艰巨。该铁路建成对我国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意义重大。

61 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
1970年11月8日,我国运动员倪志钦在男子跳高比赛中创造世界纪录。

62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该项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大面积亩产1000斤,高产田可达1500-1600斤。
1974年经过鉴定,1975年在湖南、广西等南方13省试种,面积达5600亩,1976年扩大到208万亩。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亩产量。

63 改造都江堰工程
1971年1月,都江堰的改造工程完工,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郡守李冰父子组织四川灌县一带劳动人民所筑,已有2000多年历史。它控制岷江激流,免除了水患,灌溉了农田。建国之后,由于灌溉面积扩大,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1970年春,提出了改造设想,8月做出决定,并组织20万水利大军,仅用一个冬季就基本完成了水利工程。

64 第四个五年计划的伟大胜利
1971年-1975年的四五计划,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式指引下,集中力量建设三线战略后方,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新的飞跃。在全国建立了不同水平,各有特点并各自为战大力协同的西南、西北、中原、华南、华东、东北、山东、闽赣新疆等十大经济协作区。各自有步骤地建设冶金,国防机械,燃料动力,化工体系,初步建立了我国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扭转了北煤南运,南粮北调局面。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7.8%,其中农业4%,工业9.1%。
革命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社会主义祖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65 我国第一颗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1年3月3日,我国第一颗科学试验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重221公斤。其运行轨道距地球近266公里,最远点1826公里,绕地球一周需106分钟,用20.009兆周频率向地面发回各项科学实验数据。

66 集成电路计算机试制成功
1972年,上海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每秒钟运算11万次。
1973年,我国又生产出第一台每秒运算00万次的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
这标志着我国的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67 我国成套引进国外先进设备
1973年,经毛泽东批准,我国成套引进外国先进设备,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1个烷基苯工厂,43套综合采煤机组,3个大电站等,成交金额达39.6亿美元。这些设备引进之后,绝大部分建成投产,加速了我国经济发展。

68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取得新成果 
中科院教授童第周和他的学生牛满江合作研究,在世界上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细胞质内的信息核糖核酸对细胞分化个体发育和性状遗传的显著作用。对细胞遗传学理论做出了贡献。

69 亚非拉乒乓球邀请赛在北京举行
1973年8月26日-9月6日,亚非拉乒乓球邀请赛在北京举行,中国队获得男女团体冠军。

70 大庆-秦皇岛输油管道建成
1973年9月,大庆-秦皇岛输油管道建成。于1970年冬天工,北起黑龙江,南到河北,全长1152公里,每隔7公里一个泵站。
1973年11月,秦皇岛-北京输油管道也开始动工,于1975年6月建成。以大庆为起点的地下大动脉全长1507公里。输油能力600万吨。

71 海河的治理
海河从1368年-1949年共发生重大水灾367次。建国后在国家统一规划下,对海河进行了全面治理,共投资70亿元。
到1973年,修筑防洪堤4300公里,新建桥涵,水闸6万多座,在中下游疏通开挖河道270余条,并修建大中型灌溉工程140处;机井80万眼,灌溉面积达9000万亩。不但控制了水害,又增强了抗旱防涝能力,发展了农业生产。

72 我国第一艘浮船坞建成投产
1974年3月20日,我国第一艘2.5万吨级浮船坞“黄山”号在上海建成投产。全长190米,宽38.5米,高15.8米,能抬举载重量2.5-3万吨数的海轮。
工程量大,工艺复杂,从总装到建成仅半年时间,是100多个船厂、设计院及海运局通能协作的成果。

73 大港油田的建成
1974年5月15日,大港油田建成。
1964年1月起,开始勘探,上万名大庆工人挥师南下,在一片茫茫的盐碱荒滩上继大庆以后,又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建成了又一座现代化油田。

74 胜利油田建成
1974年9月29日,胜利油田宣布建成。
1961年9月23日,钻出石油。1964年春展开大规模勘探。1973年胜利油田原油产量已达1084万吨。1985年已达2700万吨。
这是我国的第二个大油田。

75 第二汽车制造厂建成
1975年6月,国家第二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1964年国家下达建厂任务。1968年选定厂址;湖北省十堰镇。1969年9月开始大规模施工建设。全国140多个单位的40多项先进成果和技术,4000台新试制设备,300多条生产线,117条自动化流水线集中到二汽使用。
1975年6月建成年产2.5万辆东风越野车,1978年7月建成5吨汽车的第二个车型。
现已成为世界三十卡车厂之一。

76 花粉单倍体育种成功
花粉单倍育种改变了传统的二倍体育种方法,只需3-4年就可获得一个新品种。世界上十几个国家都进行研究,但没有一个国家用于生产。1970年我国开始进行研究,1975年用这种方法育种成功。说明我国生物技术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

77 刘家峡水电站建成
为整治黄河,国家决定建刘家峡水电站。1964年9月动工兴建。1969年4月1日第一台机组开始发电。1975年全部工程竣工。
装3台国产大型水轮发电组,装机容量为122.5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57亿度。
大坝截流后蓄水61.2亿立方米,灌溉农田1500多万亩。

78 我国第一口6011米超深井钻成
1976年4月23日,四川省石油钻探队用国产钻头打成了我国第一口6011米超深井。
这口超深井钻探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协作,上海、甘肃、陕西等省市 提供了主要设备和配套设备。对我国地质科学研究和石油勘探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79 中国援助坦、赞建筑国际铁路
1965年和1967年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总统先后访问中国,决定由中国援助建立坦赞国际铁路。1967年9月6日签订协议,1970年10月动工兴建。1976年7月14日,全长1860公里的坦赞国际铁路全线通车。
全部工程完成土石方8887万立方米。

80 微波通信干线建成投产
1976年,我国以北京为中心连通全国20多个省市建成了大规模的微波通信干线。

81 鲁棉一号良种培育成功
1976年,由山东省棉花研究所用辐射育种新技术培育成鲁棉一号良种,并在全省大面积推广,促进了棉花特大丰收。

82 30万吨乙烯工程建成投产
30万吨乙烯工程是国家重点项目,是解放以来在首都兴建的最大的石化项目,1973年8月29日破土动工,1976年5月试车成功,1976年10月交付使用。
在建设过程中,国家计委组织全国20多个省市800多个单位赶制各种设备,及时送来了工程需要的近百万吨原料,北京市动员14个工业局和7个区、县300多个单位分别担任配套工程等制造任务。
该工程建成,加快了我国石油工为发展的步伐。
…….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真理是在斗争中发展的,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一项胜利都是在斗争中取得的,人类社会也是在大风大浪的斗争中不断进步的,社会主义的中国必将在中国取得更大的进步,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必将在中国和世界的上空高高飘扬。不知右派们看到这些事实材料,会有何感想。他们还会说些什么呢?









作者:综合强国…      

        毛泽东时代尽管曾经在存在着所有这些失败和挫折,但是毛是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这一结论是不可避免的。曾经长期被轻蔑为“亚洲病夫”的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小于比利时工业规模的工业开始,在毛泽东时代结束时,却以世界上6个最大工业国之一的姿态出现了。中国的国民收入在1952年——1978年的25年间增加了4倍,即从1952年的600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000亿元,而工业在增加的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人均国民收入指数(以不变价格计算)从1949年的100(1952年的160)增加到1957年的217和1978年的440。在毛泽东时代的最后20年间,而且连大跃进的经济灾难也估计在内,中国的国民收入在1957年至1975年期间翻了一番多——人均增加63%。
   ——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
  
  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1952年,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农业产值占64%;而到1975年,这个比率颠倒过来了,工业占国家经济生产的72%,农业则仅占28%了。
  其实毛泽东的那个时代远非是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的主要的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
  在毛泽东身后的时代里,对毛泽东时代的历史记录的污点吹毛求疵,而缄口号不提当时的成就已然成为一种风尚——深恐提及后者便会被视为对前者的辩护。然而,对一个基本事实的承认,即毛泽东时代在促进中国现代工业改造——而且是在极为不利的国际国内条件下做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不就等于是为历史作非分的辩
   护。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80年代将找不到要改革的对象。
   ——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



一九四九年建国时的一穷二白、遍地狼藉的战火废墟上,毛泽东领导的新政府到五二年,在短短的三年内将中国的工业生产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期间还进行了极端惨烈、代价极大,却又是令世人皆惊、令中华民族申腰的抗美援朝战争。一九四九年建国前,中国连个铁钉还称“洋钉”, “洋火”、“洋铲”、“洋油”、“洋灯”、“洋布”……,建国后,中国那些代“洋”子的产品都很快有了其“国产”货,并满足遍及城乡的生活生产需要,到任何农村供销社都能见到,这些看似普通,可不是一点半点的生产能力所能达到的。若嫌这些层次低,那么层次“高”的,钢铁不用提了,我们有了系统的纺织、印染工业、机械机床制(铸)造工业(比如车床、刨床、钻床、万吨水压机)、品种繁多的化学工业(比如水泥、酸、硷、炼油、化纤、化肥、农药……);我们生产出了自己的自行车、汽车(卡车、客车、吉普车、轿车)、摩托车(幸福牌双轮、三轮)、火车(蒸汽、柴油、电动机车)、轮船(百顿、千顿、万吨)、飞机、电唱机、收音机、电视机(?)、大炮、坦克、军舰、导弹、原子弹、氢弹、卫星……,还勘探并成功地开采出了大庆、胜利油田的石油、建立了品种齐全的医药工业、成功合成了胰岛素、转移核糖核酸(tRNA)。……,,

至毛泽东逝世时,中国已由一农业国发展成为从喷气式飞机、运载火箭到工业成套设备和所有农业机械无所不能造的工业大国。当然,这里所举只能是挂一漏万,要一一列出,真得要“罄竹难书”了。若要落实到整个中国都能见到、都能用上,那这里面的任何一项可就都不是轻松简单的事了。

那些是人们能直接感受到的,却难免片面,那么我们不妨看看具体的数字:1953年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增长率达平均每年18%,把中国的工业生产力翻了一番多;从1952年(当时工业生产恢复到了战前最高水平)到毛泽东时代结束的七十年代后期,工业平均每年增长11.2%。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尽管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但工业生产仍继续在以平均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

在这个令人惊异的高速工业化过程中有几个关键部门的数据或许值得一提。从1952年至毛泽东时代结束期间,钢铁产量从一百四十万吨增长到了三千一百八十万吨;煤炭产量从六千六百万吨增长到了六万一千七百万吨;水泥产量从三百万吨增长到了六千五百万吨;木材产量从一千一百万吨增长到了五千一百万吨;电力从七十亿千瓦/小时增长到了两千伍百六十亿千瓦/小时;原油产量从根本的空白变成了一万零四百万吨;化肥产量从三万九千吨上升到了八百六十九万三千吨。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中国还在生产大量的喷气式飞机,重型拖拉机,铁路机车和现代海船。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成了一个主要的核强国,完成了州际弹道导弹的发射。1964年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1967年生产了第一枚氢弹1970年把第一颗卫星发射进了轨道。而且这些建设成就还是伴随着普及全民义务教育的大量投入、伴随着严厉的国际封锁和战争威胁甚至而且打赢多场战争(两次越战、一次印战和小规模的俄战)而且长期不断支援世界革命、伴随着多次的摸索失误(这将在对毛泽东的批判一节中细说)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实现了灭毒绝娼、道不失遗、夜不闭户的社会风气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消灭了血吸虫、消灭了麻风、天花、鼠疫、霍乱、人民的健康水平极大提高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完成大量农田改造、大规模兴修水利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高社会福利、无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取得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

正是这些冰冷的、却又实实在在的数据使毛泽东离我远了,变成了我心目中的伟人。象毛泽东这样使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这么长时间地、快速地、实质性地增长,使中国这么一个贫穷落后,任人欺辱掠夺的“东亚病夫”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成为无人敢惹的世界第六大工业国家,有谁能比?!

毛泽东的时代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工业,有了工厂,能生产钢铁,开采石油了,几家可以有台收音机、一辆自行车了,但是总量种类与现在相比呢?姑且不谈消费品,就算生产资料、煤炭、电话、交通有可比性吗?遗产?不足道吧。”这不有点睁眼瞎嘛!难道上面那些不是铁铁实实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遗产?就拿钢铁、石油、医药来说,今天又比毛泽东离去时增加了多少呢?有的甚至还退步了。

毛泽东的发展时期主要是注重基础建设,如大量的水利建设、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建设。而这种建设往往都是投入大见效慢的,它们的更多的是提高社会的生产能力和延展能力,一般不直接体现在物资财富增长上,尤其不立即体现在现实生活物资层面。而且它们的效益往往要在一定的时期后才逐渐显现出来。例如发展钢铁,首先需要勘探、建矿、开采……这些长时间的前期投入,到冶炼出钢再用于其自身的扩大规模和生产一级加工、制造机械设备,这中间的投入又是巨大的,而且仍然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见到成效。但这些却是以后发展二级、三级生产,如纺织机械、汽车生产线、生活用品加工机械、军工生产线……等的可能和必须。待到这些转化为毛泽东时代后期的门类齐全、规模宏大的完整工业体系,仅仅用了二十几年,实在是太少了!

可以想象,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这样伟大的工业准备,必然要牺牲大量的改善生活份额用于扩大再生产。但这样的工业储备建设却为将来的生活建设蓄积了巨大的能量,而且它可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发挥效应,造福社会。当然了,如果只生产不投入或多生产少投入,经济增长能不显著吗?只搞生活建设不搞生产建设或少搞生活建设多搞生产建设生活能不大好吗?毛泽东留给我们的是八○○○亿元的工业总产值。可以设想,如果将其中多划10%用于生活建设会是什么样的经济情形呢?社会生产必将绝对活跃,生活将大大改善,仅仅是把这部份财富直接用于人民改善生活会是什么情况?全社会每人将多获得一百元的生活物资,按当时的物价状况,意味着每人可多吃约150斤猪肉(0.68元/斤)、700余斤大米(0.138元/斤)、700余只鸡蛋、100斤菜油或2000斤蔬菜,可多买5-10双皮鞋、30-40双布鞋或10-20件衣服、一只手表或一辆自行车,若综合来说,就是人们的生活水平翻一至两番!

附表二:(1966-1976年)我国经济大事记(全)

1966年

1月28日 中共中央指出,实行计划生育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
同日 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2月19日 主席指出,用25年时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
2月21日 中共中央界定增加对资本主义国家出口。
3月4日 贵昆铁路比原计划提前9个月接轨。
5月3日 我国第一批“红旗”高级轿车出厂。
10月8日 我国制成第一批1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10月15日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开幕。
12月23日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


1967年

1月5日 我国石油产品品种和数量自给自足,勘、采、炼技术登上世界高峰。
1月16日 我国第一台载重150吨中型平板车造成。
4月15日 春季广交会开幕。
6月17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7月1日 成昆铁路建成通车。
7月7日 全国夏粮丰收,比去年增长一成。
7月26日 我国第一台100吨矿山铁路自翻车研制成功。
9月5日 中国援助赞比亚政府10一无息贷款修建坦赞铁路。
10月5日 我国第一台晶体管大型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0月15日我国第一台自动化立体摄影机研制成功。
11月15日广交会开幕
11月29日我国最大的无线电望远镜安装调试成功。


1968年

1月8日 我国第一艘万吨巨轮“东风”号建成。
1月11日 《人民日报》发表《“自由市场”是杀人不见血的屠刀》
2月23日 我国特大型轴承制成。
4月15日 根治淮北平原涝灾的大型水利工程——新汴河工程开工。
6月20日 我国夏粮丰收。
8月18日 我国早稻丰收。
9月3日 我国研制成第一批液压传动内燃机车。
11月20日万吨远洋巨轮“高阳”号下水。
12月25日富春江大型水电站建成发电。
12月28日我国成功进行一次新的氢弹试验。


1969年

2月21日 《人民日报》宣布,截止到1968年底,我国国内公债已全部还清,我国
已经成为世界上级没有内债,有没有外债的强大的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4月2日
第一艘万吨油轮“大庆27号”下水。
5月5日 我国研制成具有独特疗效的抗菌素——“庆大霉素”。
6月13日 决定在上海、天津、大连6个船厂新建8个万吨级船台。
6月30日 《人民日报》报道我国麦类作物丰收。
7月8日 十年时间建成河南红旗渠。
9月13日 丹江变电工程提前完成。
9月25日 药品大幅度降价,比年初降低37%,比1950年降低80%。
9月26日 无偿援助越南5.56亿元。
9月30日 北京燕山炼油厂全部建成投产。
9月30日 我国第一台十二万五千千瓦双水内冷气轮发电机组建成,标志我国奠基
制造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0月3日 我国第一台5000马力液力传动内燃机车诞

10月4日 我国第一座旋转氧气转炉投入生产。
10月28日加速第二汽车厂建设。
11月14日加速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
11月16日我国农业丰收


1970年

4月26日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6月1日 各地新建一大批化肥厂。
7月17日 农村中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相当于过去的20年的两倍。
10月16日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新疆哈密矿务局露天煤矿投产。
10月17日中国全民援助朝鲜13.14亿。
12月25日葛洲坝一期工程开工。


1971年

1月2日 我国轻工业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3月3日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
5月15日 开展工业学大庆
6月27日 第一艘两万吨货轮“长风”号下水。
7月8日 转发关于做好计划生育的工作报告。
9月27日 中国无偿援助越南36.14亿元。外援金额70亿,建国来最多的一年。
10月2日 追加基本建设投资51亿。
10月25日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11月18日新华社报道,全国建成1800多座小水泥厂。
11月18日西部地区进行了一次新的核试验。
11月30日调资28%。
12月7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年度水利建设50亿立方米,增加农田3000万亩。


1972年

1月13日 从国外引进化肥、化纤成套设备8套,以后又提出引进43亿美元成套设备
和单机的方案(即四、三方案)。 1月28日 解放军落实五七指示,发展农副业
生产,许多部队做到肉菜自给。
2月21日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双方同意互相发展贸易。
5月13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电子工业进一步发展,1971年收音机产量相当于1965年
的4倍。 8月21日 从联邦德国、日本进口一米七轧机,建在武汉钢铁公司,领有
设备在北京、上海、四川、唐山。 9月10日 40万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安家落
户。
10月13日连接中南和死难地区的重要干线湘黔铁路通车。
11月26日月住越南抗美26.57亿元。
12月26日我国第一辆载重300吨的大平板车问世。


1973年

1月1日 人民日报发表新年献词,农业夺取好收成,工业生产上升。
1月2日 国家计委提出进口43亿美元国外设备的方案。
2月13日 新华社报道,1972年是解放以来电力发电站装机最多的一年。
3月7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发展组合机床取得显著成就。
3月20日 部分企业和县社试办出口工业品专厂、专车间、出口农副土特产生产基
地。 4月10日 决定建设邯邢钢铁、煤炭基地。
4月15日 春季广交会开幕,与我国发展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达140多个。
5月4日 中国日本共同投资施工建设中日海底电缆。
6月18日 国际大米价格上升,中国增加出口100万吨大米换回小麦。
6月28日 我国成功进行了一次氢弹试验。
7月16日 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
8月1日 新华社报道,夏粮丰收,这是建国以来第二个大丰收年。
8月5日 全国环保会议召开,制定《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8月16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水田农业机械化取得新进展。
8月26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电子工业迅速发展。
8月27日 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9月3日 我国第一台天文测时、测纬光电等高仪研制成功。
9月12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钻井进尺和建设投产的油井生产能力创历史同期最高
纪录。 9月26日 国务院重申对外贸易的重要原则。
9月30日 新华社消息,我国化肥产量比1965年增加一倍以上。
10月15日秋季广交会开幕,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贸易往来。
10月25日西藏发现几十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
11月1日 新华社报道,几十座大中型水电站建成投产,小型水电站5万多个,遍及
全国。 11月8日 西藏军区在海拔3800米高寒地区大规模种植冬小麦丰收。这是
西藏历史上农业发展的重要变革。 11月13日国务院转批环境保护若干规定。
12月20日新华社报道,中国航空线80多条,连接全国70多个城市,于100多个外国
航空公司建立业务往来。 12月22日新华社报道,5年来,800多万知识青年上山
下乡。
12月26日新华社报道,同我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增加到150多个,其中50多
个国家同我国签订了贸易协议。


1974年

1月12日 为在本世纪内实现毛泽东主席提出的用几个五年计划时间赶上和超过世
界水平的战略思想,国家计委提出《关于拟定长远计划的报告》。 1月21日 国
务院要求跟抓计划用粮、节约用粮、严格控制粮食销量等四点要求。 1月22日
国务院提出在今后三五年内,从国外进口一批大型化学肥料、化学纤维和连续式
钢板轧机等设备。 1月30日 国务院批示防止沿海水水域污染。
2月17日 新华社报道,胜利油田去年创年钻井进尺150105米的全国石油钻井最高
纪录。 2月19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农村掀起农田基本建设新高潮。
2月24日 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建成。
3月23日 我国西南交通干线成昆铁路建成。
3月30日 地热发电站在河北怀涞建成。
4月2日 我国第一艘二万五千吨级的浮船坞“黄山号”建成。
4月15日 第三十五届广交会开幕,规模为历届之最。
4月31日 我国第一台医用电子感应加速器研制成功。
5月15日 华北滨海地区又建立起一个新油田——大港油田。
7月17日 我国冬小麦产区推广优良品种,占全国小麦播种面积的80%以上。
8月9日 伞式太阳炉研制成功。
9月12日 国家计委提出增加石油、棉花、部分钢材、化肥进口。
9月12日 我国第一个5万吨级码头建成。
9月15日 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建成。
9月30日 新华社报道,大型油田——胜利油田建成。
10月3日 我国最大竖井钻井研制成功。
10月23日新华社报道,我国地方小煤矿去年产量比1965年增长两倍多,占全年28%。
10月26日无偿援助越南11.17亿元物资。
12月19日三门峡水电站建成。
12月27日新华社报道,大庆至秦皇岛输油管道建成。
12月31日中央要求切实着金计划生育工作。


1975年

1月13日 周恩来提出,本世纪末,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1月14日 新华社报道,四川省开发天然气取得
新成就。
1月15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红麻、黄麻实现自给自足。
1月25日 降低半导体收音机零售价格。
2月3日 景山发电厂首次应用电子计算机控制10万千瓦燃煤气轮发电机组成功。
2月4日 我国最大的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建成。
3月29日 高能加速器研制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5月30日 我国第一次发现古生界地层油田。
5月31日 国务院界定出口黄金,引进铜、铝、橡胶、涤纶等原料。
7月5日 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建成。
7月8日 秦皇岛至北京输油管道建成。
7月19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化肥产量显著提高,上半年增产的化肥可增产粮食100多
亿斤或3000多万担棉花。 7月28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铁路上半年货运量创历史
同期最高水平。
8月8日 河南地区特大暴雨,国家拨7亿元救灾费。
8月19日 国务院决定2亿美元进口。
8月19日 无偿援助柬埔寨6亿元物资。
8月30日 新华社报道,最近三、四年来,每年有一大批电站建成投入生产。
9月1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今年早稻丰收,单产、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
9月3日 新华社报道,截止到1974年底,我国小水电发电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
9月14日 新华社报道,一亿只广播喇叭连接千村万户。
10月7日 水稻培育出新品种,亩产达千斤左右。
10月27日我国成功进行一次核试验。
11月17日我国原盐丰收,创历史最好水平。
11月26日我国成功发射回收式地球卫星。
12月24日焦枝铁路通车。
12月39日新华社报道,我国农业连续13年全面丰收。


1976年

1月21日 又一艘万吨级浮船坞“华山号”研制成功。
3月13日 大型火力发电厂——莱芜电厂投入生产。
3月22日 邮电部门发展传真通讯技术。
4月15日 广交会开幕
4月21日 京沪杭载波电缆投产。
4月24日 6011米超深井打成。
5月1日 从事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人数比1965年增加7.5倍,调查工作发展到黄海
、东海和南海。 5月12日 有点职工建成全国微波通信干线。
6月6日 第一座现代化10万吨深水油港大连新港建成。
6月29日 上海黄浦江上第一座公路、铁路双层铁轨建成通车。
7月6日 人工培植的小黑麦在我国西南、西北、华北推广。
7月6日 滇藏公路建成通车。
7月22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夏粮总产量创历史新水平。
7月23日 沿海铁路干线津沪复线工程提前接轨。
7月28日 唐山地震。
8月7日 北京至山海关铁路修复。
8月23日 第一艘五万吨级远洋油轮“西湖号”在大连下水。
9月9日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逝世。
10月5日 现代化化纤联合企业——福建维尼纶厂建成。
11月16日新华社报道,全国80%以上的县建立水泥厂,产量比1965年增长4.1倍。
12月10日江南9省已探明的某谈储量比文革前增长了2倍。
12月11日告诉大型通用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附表三:按照科学的统计方法,五十四年的粮食生产仍然能够证明伟大的毛泽东时代是史无前例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资料,(具体数据http://bbs.people.com.cn/bbs/Rea ... 57371&typeid=17 )并根据上述正确的年平均增长率计算公式,1949年—2003年四类主要农产品增长情况为:
1、粮食产量2003年比1949年增加31749万吨,增幅为280.5%,按54年计,平均每年增长2.5%;
2、棉花产量2003年比1949年增加442.6万吨,增幅为996.8%,按54年计,平均每年增长4.5%;
3、油料产量2003年比1949年增加2548.6万吨,增幅为994%,按54年计,平均每年增长4.5%;
4、糖料产量2003年比1977年增加9386.7万吨,增幅为3313.3%,按54年计,平均每年增长6.7%。

其中:
1949年—1976年四类主要农产品增长情况:
1、粮食产量1976年比1949年增加17312万吨,增幅为152.96%,按2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3.5%
2、棉花产量1976年比1949年增加160.5万吨,增幅为361.48%,按2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5.8%
3、油料产量1976年比1949年增加145.1万吨,增幅为56.6%,按2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1.1%
4、糖料产量1976年比1949年增加1737.5万吨,增幅为613.3%,按2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7.4%

1949年—1966年四类主要农产品增长情况:
1、粮食产量1966年比1949年增加10082万吨,增幅为89.1%,按1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3.8%;
2、棉花产量1966年比1949年增加189.3万吨,增幅为426.35%,按1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10.3%;
3、油料产量1966年比1949年增加94.7万吨,增幅为37.0%,按1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1.7%;
4、糖料产量1966年比1949年增加1120.2万吨,增幅为395.41%,按1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9.8%。

1966年—1976年文革期间四类主要农产品增长情况:
1、粮食产量1976年比1966年增加7230万吨,增幅为33.8%,按10年计,平均每年增长2.95%;
2、棉花产量1976年比1966年减少28.1万吨,减幅为12.0%,按10年计,平均每年减少1.3%;
3、油料产量1976年比1966年减少6.2万吨,减幅为1.76%,按10年计,平均每年减少0.2%;
4、糖料产量1976年比1966年增加552.8万吨,增幅为39.4%,按10年计,平均每年增长3.4%。

1977年—2003年四类主要农产品增长情况:
1、粮食产量2003年比1977年增加14795万吨,增幅为52.3%,按26年计,平均每年增长1.6%;
2、棉花产量2003年比1977年增加282.1万吨,增幅为137.7%,按26年计,平均每年增长3.7%;
3、油料产量2003年比1977年增加2403.5万吨,增幅为598.6%,按26年计,平均每年增长7.8%;
4、糖料产量2003年比1977年增加7649.2万吨,增幅为378.5%,按26年计,平均每年增长6.2%。

如果以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为基数,则1978年—2003年四类主要农产品增长情况为:
1、粮食产量2003年比1978年增加12592万吨,增幅为41.3%,按25年计,平均每年增长1.4%;
2、棉花产量2003年比1978年增加270.3万吨,增幅为124.7%,按25年计,平均每年增长3.3%;
3、油料产量2003年比1978年增加2283.2万吨,增幅为437.5%,按25年计,平均每年增长6.9%;
4、糖料产量2003年比1977年增加7288.2万吨,增幅为305.99%,按25年计,平均每年增长5.8%。

衡量粮食生产速度的标准,一般来说,粮食每年递增 3%以上属于增产迅速, 2%以下就是增长缓慢了。 1%赶不上人口增长是严重的危机,当然更不能停止增长或减产。 2%~ 3%是中等的速度。由于农业受天气影响相当大,所以不能以个别年份的起落作结论,而须有一定的时期延续。
附表四:1956年到1976年我国经济大事记

1 1956年宝成铁路建成通车。
宝成铁路全长668.36公里,北起陇海铁路的宝鸡,南至四川成都。贯通我国西北、西南。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和1936年至1948年国民党政府也多次勘测过,均因工程艰巨地形复杂而未能实现。

建国后,中央政府从1950年开始设计,1952年7月动工,56年全线接轨。铁路工人和技术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开挖300多座隧道,架设900多座桥梁,完成土石方工程60000立方米。终于使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变通途。

2 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毛主席亲自题写“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1953年7月15日正式破土动工,到1956年7月13日即建成。并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3 新型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1956年9月8日下午4时,我国喷气式飞机制造成功,国家举行验收签字仪式。1957年12月24日,我国多用安二飞机制造成功。
1958年,我国又自行设计制造“初教六”。
1959年,我国超音速歼击机试制成功,我国航空工业由修理至制造,由活塞式发动飞机到喷气式机,只用了八年时间。

4 北京电子管厂建成。
1956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电子管厂正式开工生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为我国电子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5武钢建厂投产。
武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1957年4月3日正式开工,第一期工程1961年建成投入生产。在1958年大跃进精神鼓舞下,于1958年7月15日正式开工建炼钢厂。两期工程合并,1960年全部投入生产。我国钢产量在现基础上增加三分之一。

6 1957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
武汉长江大桥把武汉三镇连成了一体。1955年7月20日破土动工,1957年9月25日建成。10月15日通车。大桥总长1670.4米,正桥主墩8个,水中基础均在钢笼架外插打钢板桩围堰,在其中下沉管柱封座后抽水施工,用混凝土9.5万立方米,2.14万吨钢梁。

7 1957年9月北京天文馆建成。
1955年秋动土兴建,1957年9月29日完工,天文馆开幕。该天文馆能与20座世界上最好的天文馆媲美。

8 1957年10月玉门油矿建成 。
1956年下半年完成玉门油矿的总体设计,采用人工注水和加大油层压力等先进技术,原油产量明显提高。1957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建成。试制成功的石油产量已增加到32个,已成为一座大型石油联合企业。

9 提前完成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7年底,我国工业产值超过一五计划预定指标的17.3%,比1952年增长132.5%,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8%,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5%。
钢产量达到524万吨,煤1.28亿吨。基建投资完成492亿元。共有450个限额以上工厂建成。粮年产量达到3700亿斤,棉花年产量3280万但。
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也都得到了发展。我国的基础工业实力大大增强,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医药卫生也有很大发展,逐步走上了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社会。

10 1958年3月,在中央成都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其基本点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在继续完成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逐步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在保证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轻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在集中领导、全面规划,分工协作条件下,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这条总路线的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掀起了高潮。大跃进拉开了序幕。

11 1958年5月我国第一部国产“东风”牌轿车试制成功。
1958年5月12日,我国第一部轿车在长春试制成功,发动机最大功率70马力,最高车速128公里/时,百公里耗油10公斤。解决了240个技术关键问题,完成了1500多种零配件试制任务。
1958年5月14日,东风小轿车运往北京,这是在总路线精神鼓舞下,我国结束了不能制造轿车的历史。1966年5月3日,我国第一批红旗轿车(高级)制成出厂。

12 1958年我国根除“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较久,范围很大,遍及江南12省360县,极大地影响人民健康。1957年4月20日,国务院发出指示要消灭血吸虫病。1958年余江县首先消灭血吸虫病,人民日报6月30日报导。毛泽东曾写诗自豪宣称:“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13 1958年6月我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运转
1958年6月,我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开始正式运转,重水型,以铀为燃料,热动力为7000-10000千瓦。
我国在短短的建国不到十年时间内,已跨入原子时代。

14 十三陵水库建成
1958年6月30日,十三陵水库建成,7月1日举行落成典礼。从1958年1月20日开始,短短的160天时间,动员40万干部、群众义务劳动,毛泽东曾亲自去参加劳动,并题字。
十三陵水库蓄水量6000万立方米,比昆明湖大20倍。这是大跃进的又一丰硕成果。

15 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
1958年根据严峻的国际形势,总结苏联卫国战争教训,在政治局工作会议上提出全民大办钢铁,年底完成1070万吨任务。
毛泽东一声令下,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到1958年9月,全国参加炼钢人数达到5000万。10月参加人数达到9000万以上。终于提前完成了任务。帝国主义被中国的大跃进吓破了胆,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为我们赢得了以后这几十年的和平。

16 跳伞破世界纪录
1958年9月21日上午10时,在全国首届跳伞竞赛会上,跳伞运动员耿桂芳、崔秀英、赫建华从1000公尺高空跳下,创造了9.817公尺的成绩,打破了女子1000公尺日间集体定点的世界纪录。
这三名运动员,当时年龄都在20岁左右。

17 农业八字宪法提出
1958年,毛泽东曾反复研究,概括出农业增产的8个基本因素。称为八字宪法。即:土、肥、水、种、密、保、管、工。这是一套综合性的农业技术措施,对实现农作物的高产、稳产具有重大意义。

18 电子数字计算机试制成功
1958年初,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确定试制快速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958年底即完成计算机的制造装配工作。1959年4月即开始计算作业,每秒钟运算1万次.
从此我国逐步进入计算机时代.
19 容国团获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
1959年4月6日,在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21岁的中国选手容国团获单打世界冠军,这是1927年开始的世乒锦标赛以来,中国第一次获得的冠军。以后,徐寅生、庄则栋也多次获得世界冠军,为中国荣誉。毛主席曾称“小将们在挑战”。
庄、徐则说“为革命打球”“小球推动大球”。

20 1959年9月定陵博物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定陵修于1584年,工程浩大,墓中埋葬明代第十三个皇帝朱翊钧和孝瑞、孝靖两个皇后。
从1956年5月开始挖掘,经过三年,终于建成定陵博物馆,1959年9月26日正式对外放。

21 航模飞行打破世界纪录
1959年9月27日上午,中国人民航空俱乐部举行航模二、三级竞速模型飞机圆周速度和无线电操纵模型飞机升高度纪录表演赛,解放军队以1260米成绩创世界纪录。

22 首都十大建筑竣工
为迎接建国十周年,1959年首都北京陆续建成10座规模宏大建筑。
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农业展览馆、民族文化宫、工人体育场、北京火车站、民族饭店和华侨大厦。
短短一年时间,就完成这么多雄伟建筑,也是我国建筑史上的奇迹。

23 包钢一号高炉建成投产
1959年10月15日,包钢一号高炉提前一年建成投产。它的系统工程的主要项目31项,在大跃进精神鼓舞下,很快建成投产,结束了内蒙古无有钢铁历史,形成了国家鞍、武、包三大钢铁基地鼎足而立的新布局。

24 国产直升飞机成批生产
1959年10月15日,我国自制的第一种直升飞机“旋风25型”开始成批生产。这种飞机设有现代领航和驾驶设备,不需要机场,只要50米见方的比较平坦场地,可以垂直起飞降落,也可从空中悬停,它的时速、飞行高度和载重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5 立体电影试放成功
我国全景和立体电影1958年9月开始试制,1959年10月试制成功。                                 
26 洛阳第一拖拉机厂落        
1959年11月1日,我国第一拖拉机厂在洛阳举行落成典礼。该厂222条生产线正式动用投入生产。在当天四小时内,即生产15台拖拉机。
在整个建厂过程中,我国130个工厂为该厂提供设备,成千上万少先队员用拣破烂、拾麦穗换来的钱支援建厂。
每年可生产东方红54马力拖拉机1.5万台。我国农机工业进入了新的阶段。

27 大庆石油会战                                
1960年2月20日,中央决定在黑龙江大庆地区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大会战。从1960年5月开始,由玉门、新疆、青海、四川等石油管理局和30多个石油厂矿、院校、抽掉几十个钻井队,2000多名科技人员和4万名工人,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参加会战。
以铁人王进喜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白手起家,仅用二年时间,就基本建成大庆油田。到1963年底,累计生产原油1000多万吨。仅1963年底,就生产原油600多万吨,国家投资7.1亿元当年全部收回。一举摘掉了我国贫油的帽子。
大庆是毛主席树立的工业战线上的红旗。

28 鞍钢宪法提出
1960年7月鞍钢宪法经毛主席批准颁布。主要内容是: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政治挂帅、开展技术革命、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实行党要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两参一改三结合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企业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和工人相结合。
鞍钢宪法是我国工业企业发展的根本大法。

29 1960年中国登山队员登上珠峰                     
珠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1921-1938年间,国外登山队多次试图攀登均没成功。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上队员经过顽强拼博,终于从北坡登上了珠峰,把毛主席石膏像和国旗留置峰顶。
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员再次登上峰顶,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30 1960年郑州黄河大桥建成
1958年4月14日动工,到1960年4月21日竣工,郑州黄河新桥建成通车。全桥72个桥墩,采用片石位能压浆法浇灌墩基,共142个桥孔。工人、技术人员团结奋斗,大桥的建成,大大提高京汉铁路和陇海干线的运输能力。

31 辽河的治理
辽河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条大河,全长1430公里,流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由于辽河水系年久失修,造成水土流失,风沙干旱,下游土地盐碱化、水旱灾害频繁。建国以后在党中央领导下,开始大规模治理,修建220座大中小型水库,修筑堤岸4500公里,修筑了920多项大中型排灌站,装机客量达到30万马力,灌溉面积63万亩增到1100多万亩。
辽河的治理,保证和促进了这一地区,农业生产发展。

32 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前三年完成
1958-1962年的二五计划,正值我国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总路线精神照耀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由于两年大跃进全国提前三年完成了原拟定的二五计划主要指标,用二年时间走完了五年的路程。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这是三面红旗的伟大胜利。

33 人工单性繁殖小蟾蜍成功
1961年中科院在研究蛙科动物的人工单性生殖工作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走在了法、美、德、比、日等国的前面。
其中一只“无父”母蟾蜍于1961年3月产卵,繁殖出800多只蝌蚪,在世界上首次证明了人工单性生殖的子裔是能够传种接代。

34 北京举行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1961年4月4日-14日,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体育场举行。由32个国家和地区30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中国男女队分别名列第一级第一名和第二名。

35 1961年9月我国第一台激光器诞生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研究所,经过不懈努力于1961年9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激光器,即红宝石激光器。我国激光技术在当时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36 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
1962年6月,上海江南造船厂制成的我国第一台1.2万吨压力的自由锻造水压机在上海重型机器厂试车,并正式投入生产。该机重量为2200吨,比国外生产的轻800吨,主机有七层楼高,基础深入地下40米,当时世界上只有美、英、德、捷克能制造这种机械。我国迅速地赶了上去。万吨水压机的制造成功,为我国发展现代工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设备条件。

37 第一次断手再植手术成功
1963年1月2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成功地施行了一次当时在世界上少见的断手再植手术,把一个工人从腕部被完全轧断的右手重新接了起来。
这说明,当时我国的医疗水平,部分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38 第一个火车车轮轮箍厂建成
我国火车车轮轮箍长期以来一直依赖进口。60年代初外国突然停止对我国供应。1961年中央决定自建轮箍厂。8个部,21个省市,162个设备制造厂经过通力合作。1963年4 月,轮箍生产系统竣工,1964年7月车轮生产系统峻工,7月29日,轧出我国第一个整体车轮。从此结束了自1876年以来,一直靠进口的历史。

39 上海吴泾化工厂建成投产
1963年9月26日,我国第一座大型氮肥厂建成投产。一期工程从1958年开始筹建,1960年二季度动工。1962年11月20日该厂试制出第一批合成氮和硫酸铵制品。均达到国家质量标准。
1965年春,我国第一套年产4万吨尿素的设备又在该厂试车成功,制造出第一批高效化肥。1974年,我国又开始设计制造30万砘合成铵装置。

40 我国石油基本自给
1963年,我国原油产量已达到647.7万吨,占国内消费量71.5%,1964年,我国继大庆油田之后,又建成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1965年原油产量达到1131.5万吨,至此,我国使用的原油及石油制品已全部自给。
1973年,我国开始向国外出口原油和石油制品,进入世界主要产油国行列。

41 广泛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
1964年,毛主席向全国发生号召:工业学大庆。
4、5月间,人民日报连续发表文章介绍大庆,靠两论起家,搞企业革命化。学习大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作风,“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大干快上建设社会主义。学习大庆的六个精神,即人拉肩扛精神,干打垒精神,缝补厂精神,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回收队主,修旧利废精神,实际上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精神。
1966年1月全国工业交通会议提出,搞好企业革命化,在三五期间全国争取有20%企业成为大庆式企业。

42 三钱建设的伟大成绩
60年代中期一直到70年代初期,我国对西南、西北内陆地区开展大规模的重工业经济建设。在1964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提出了把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下决心搞三线建设。
首先,把攀枝花钢铁基地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交通、煤、电建设搞好。并将东南沿海的重工业生产基地向内地转移。一线主要是指东北及沿海各省,三线是指长城以南京广线以西等广大地区。二线是指界于一、三线之间的广大地区,同时又一二线之间又划分出若干区内“小三线“。1964年下半年,拟定了三线建设的总体布局。1965年,开始了以成昆、湘黔铁路攀枝花、酒泉钢铁厂和重庆工业基地为主的铁路、冶金和国防工业建设。在1965年、1966年初步建设的基础上,1969年至1971年全面铺开,初步建成一批国民经济骨干企业,改善了我国西部经济发展落后的步局。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

43 农业学大寨运动
大寨大队在山西省昔阳县东南海拔1000多公尺的山区,耕地分散在七沟八梁一面坡的贫瘠土地,全大队800多亩土地就有4700多块。从1953年至1963年的十年间,大寨大队人民凭着镢头和萝筐,开沟造地,改良土壤,使亩产由100斤增加到700余斤。
大寨大队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战天斗地是我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报导了大寨大队的事迹。毛泽东发出号召,全国农业大寨。
大寨精神就是坚持政治挂帅,走社会主义道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
1967年10月召开了全国农业学大寨现场会。
1975年9月15日,又召开全国第一次农业学大寨会议,提出1980年全国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化肥化。

44 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创制成功。
1965年4月28日,我国双水内冷汽轮发电在我国首创成功,为我国发展大容量发电机开辟了道路。
1958年秋,上海电机厂制造成功我国第一台1。2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1960年制造容量10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1965年春,这种发电机组在17家发电厂正常运行30万小时,发电30亿度,质量良好。
1969年,我国又自行设计制造了第一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12.5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1976年6月,又建成30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我国的电机制造工业在国际已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45 我国第一座维尼纶厂建成投产
1965年4月30日,我国自制第一座维尼纶厂建成投产。这是采用国际先进工艺自行设计,所需1300多台设备是由北京、上海、沈阳、广州等地90多家机械工业厂协力制造。这是我国纺织工业原料开源的一次大飞跃,为发展我国新兴合成纤维工业开辟了新的道路。

46 全国工业企业专业化生产道路
1965年4月,国家经委在天津召开全国专业化生产和协作会议。中央在5月25日批 这次会议纪要。纪要指:走专业化生产和协作道路,是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它有利于提高技术、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还能节约投资,原材料和燃料动力消耗,降低成本。这是加快我国工业发展,实现现代化工业的重要途径。
这次会议召开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47 人工合成胰岛素成功
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的办法合成结晶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全成的一种具有生物活力的结晶蛋白质,为以后人工合成其它生命高分子开辟了道路。

48 兰新铁路建成通车
兰新铁路从兰州到乌鲁木齐,全长1892公里,1952年10月动工,1962年建成,1965年交付使用。
这条铁路东段在河西走廊通过。北面沙漠戈壁千里,寸草不生,南面是白雪皑皑的祈连山脉。铁路穿过几百公里的无人区,其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这条铁路的建成,对开发我国大西北具有重大意义。

49 第三个五年计划的伟大胜利
从1964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开始制定三五计划。毛泽东指出:农业和国防是两个拳头,要使拳头有劲,屁股就要坐稳,屁股就是基础工业。三五计划初步设想就是大力发展农业,解决人民穿用生活问题。加强国防建设,努力发展尖端技术,加强基础工业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数量,努力发展交通运输、商业、文教科研事业,使整个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1970年,粮食达到4799亿斤。钢产量达到1779万吨,煤3.54亿吨,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6%。
大文化大革命中,顶着走资派的干扰破坏,广大人民群众抓革命,促生产,胜利地完成了三五计划指标。
50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在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这是继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以来,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飞跃,我国核武器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51 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
1966-1967年我国科学院组织了一支有30个学科,100多名科学工作者,来自全国23个科研单位组成科学考察队,对雅鲁藏布江以南,方圆5万多平方公里的珠穆郎玛峰地区进行综合科学考察。较完整地掌握了这一地区的地磁与重力分布及特点,并取得了世界地磁史上最高点,海拨6500米的地磁资料。

52 “东风”号万吨级远洋轮建成
1968年1月8日,我国第一艘自行研究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货轮建成。
该轮总长161.4米,排水量1.88万吨,载货量1.17万余吨,航速每小时17海里。主机8820马力,低速重型增压,柴油机约400吨重,有5万多个零件组成。船上也有电机设备300台,这些设备材料来自全国18个省市300多个工厂。
东风轮建成,是我国远洋船泊建设的新阶段。

53 日全蚀综合观测取得成果
1968年9月22日我国北京天文台等10多个单位100多名科学工作者对新疆地区发生的日全蚀现象进行了大规模的观测,获得了大量的日全蚀对大气和地球影响的观测数据,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的日全蚀研究工作进入了世界的先进行列。

54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
1960年1月18日,长江大桥兴建,1968年12月29日建成通车。大桥正桥长1576米,沿铁路桥面全长6772米,沿公路桥面全长4588米,大桥正桥10个孔,铁路引桥159个孔,公路引桥91个孔。由于江面宽,浪高水急,水下地质极为复杂,施工难度高,大桥建成,开创了我国自力更生修建大桥的新纪元,是三面红旗的伟大胜利。

55 塑料版印刷试验成功
1969年1月31日,我国用塑料板印刷代替铅板印刷获得成功。这是印刷业的一项重大技术革命。

56 河南红旗渠建成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红旗渠1960年2月动工兴建,1966年建成主体工程。1969年7月完成全部配套。总干渠长700公里,宽8米,深4.3米,引水量25秒立米,在太行山的悬崖陡壁上,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造天河。
红旗渠分成三个干渠,由595条支渠,又修建300多座中小型水库,共形成总长1500公里,沿渠大小建筑物6500座的庞大水利灌溉网。

57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建成
1969年9月23日,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建成。
1961年开始兴建,把长江、淮河、大运河和里下河连结起来,灌溉面积250多万亩,同时又便利了苏北内河运输。

58 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成。
1965年7月动工兴建。1969年9月建成。10月通车。全长23.6公里,全线17个车站。
车速每小时80公里,平均每天客运量13万人次,犹如一条宏伟的地下宫殿。

59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成功发射。直径为1米,72面体,重量173公斤。轨道近地点439公里,远地点2384公里,运行周期114分钟。东方红的乐曲响彻全球。
这是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的巨大进步。

60 成昆铁路建成通车
1970年1月,由四川成都至云南昆明全长1085.8公里的成昆铁路通车。
1952年决定兴建,1958年7月局部动工。1964年9月全面展开施工。
成昆铁路经过海拨1900米的滇中高原,高山起伏,地势险峻,地质结构复杂,工程十分艰巨。该铁路建成对我国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意义重大。

61 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
1970年11月8日,我国运动员倪志钦在男子跳高比赛中创造世界纪录。

62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该项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大面积亩产1000斤,高产田可达1500-1600斤。
1974年经过鉴定,1975年在湖南、广西等南方13省试种,面积达5600亩,1976年扩大到208万亩。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亩产量。

63 改造都江堰工程
1971年1月,都江堰的改造工程完工,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郡守李冰父子组织四川灌县一带劳动人民所筑,已有2000多年历史。它控制岷江激流,免除了水患,灌溉了农田。建国之后,由于灌溉面积扩大,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1970年春,提出了改造设想,8月做出决定,并组织20万水利大军,仅用一个冬季就基本完成了水利工程。

64 第四个五年计划的伟大胜利
1971年-1975年的四五计划,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式指引下,集中力量建设三线战略后方,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新的飞跃。在全国建立了不同水平,各有特点并各自为战大力协同的西南、西北、中原、华南、华东、东北、山东、闽赣新疆等十大经济协作区。各自有步骤地建设冶金,国防机械,燃料动力,化工体系,初步建立了我国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扭转了北煤南运,南粮北调局面。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7.8%,其中农业4%,工业9.1%。
革命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社会主义祖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65 我国第一颗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1年3月3日,我国第一颗科学试验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重221公斤。其运行轨道距地球近266公里,最远点1826公里,绕地球一周需106分钟,用20.009兆周频率向地面发回各项科学实验数据。

66 集成电路计算机试制成功
1972年,上海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每秒钟运算11万次。
1973年,我国又生产出第一台每秒运算00万次的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
这标志着我国的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67 我国成套引进国外先进设备
1973年,经毛泽东批准,我国成套引进外国先进设备,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1个烷基苯工厂,43套综合采煤机组,3个大电站等,成交金额达39.6亿美元。这些设备引进之后,绝大部分建成投产,加速了我国经济发展。

68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取得新成果 
中科院教授童第周和他的学生牛满江合作研究,在世界上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细胞质内的信息核糖核酸对细胞分化个体发育和性状遗传的显著作用。对细胞遗传学理论做出了贡献。

69 亚非拉乒乓球邀请赛在北京举行
1973年8月26日-9月6日,亚非拉乒乓球邀请赛在北京举行,中国队获得男女团体冠军。

70 大庆-秦皇岛输油管道建成
1973年9月,大庆-秦皇岛输油管道建成。于1970年冬天工,北起黑龙江,南到河北,全长1152公里,每隔7公里一个泵站。
1973年11月,秦皇岛-北京输油管道也开始动工,于1975年6月建成。以大庆为起点的地下大动脉全长1507公里。输油能力600万吨。

71 海河的治理
海河从1368年-1949年共发生重大水灾367次。建国后在国家统一规划下,对海河进行了全面治理,共投资70亿元。
到1973年,修筑防洪堤4300公里,新建桥涵,水闸6万多座,在中下游疏通开挖河道270余条,并修建大中型灌溉工程140处;机井80万眼,灌溉面积达9000万亩。不但控制了水害,又增强了抗旱防涝能力,发展了农业生产。

72 我国第一艘浮船坞建成投产
1974年3月20日,我国第一艘2.5万吨级浮船坞“黄山”号在上海建成投产。全长190米,宽38.5米,高15.8米,能抬举载重量2.5-3万吨数的海轮。
工程量大,工艺复杂,从总装到建成仅半年时间,是100多个船厂、设计院及海运局通能协作的成果。

73 大港油田的建成
1974年5月15日,大港油田建成。
1964年1月起,开始勘探,上万名大庆工人挥师南下,在一片茫茫的盐碱荒滩上继大庆以后,又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建成了又一座现代化油田。

74 胜利油田建成
1974年9月29日,胜利油田宣布建成。
1961年9月23日,钻出石油。1964年春展开大规模勘探。1973年胜利油田原油产量已达1084万吨。1985年已达2700万吨。
这是我国的第二个大油田。

75 第二汽车制造厂建成
1975年6月,国家第二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1964年国家下达建厂任务。1968年选定厂址;湖北省十堰镇。1969年9月开始大规模施工建设。全国140多个单位的40多项先进成果和技术,4000台新试制设备,300多条生产线,117条自动化流水线集中到二汽使用。
1975年6月建成年产2.5万辆东风越野车,1978年7月建成5吨汽车的第二个车型。
现已成为世界三十卡车厂之一。

76 花粉单倍体育种成功
花粉单倍育种改变了传统的二倍体育种方法,只需3-4年就可获得一个新品种。世界上十几个国家都进行研究,但没有一个国家用于生产。1970年我国开始进行研究,1975年用这种方法育种成功。说明我国生物技术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

77 刘家峡水电站建成
为整治黄河,国家决定建刘家峡水电站。1964年9月动工兴建。1969年4月1日第一台机组开始发电。1975年全部工程竣工。
装3台国产大型水轮发电组,装机容量为122.5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57亿度。
大坝截流后蓄水61.2亿立方米,灌溉农田1500多万亩。

78 我国第一口6011米超深井钻成
1976年4月23日,四川省石油钻探队用国产钻头打成了我国第一口6011米超深井。
这口超深井钻探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协作,上海、甘肃、陕西等省市 提供了主要设备和配套设备。对我国地质科学研究和石油勘探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79 中国援助坦、赞建筑国际铁路
1965年和1967年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总统先后访问中国,决定由中国援助建立坦赞国际铁路。1967年9月6日签订协议,1970年10月动工兴建。1976年7月14日,全长1860公里的坦赞国际铁路全线通车。
全部工程完成土石方8887万立方米。

80 微波通信干线建成投产
1976年,我国以北京为中心连通全国20多个省市建成了大规模的微波通信干线。

81 鲁棉一号良种培育成功
1976年,由山东省棉花研究所用辐射育种新技术培育成鲁棉一号良种,并在全省大面积推广,促进了棉花特大丰收。

82 30万吨乙烯工程建成投产
30万吨乙烯工程是国家重点项目,是解放以来在首都兴建的最大的石化项目,1973年8月29日破土动工,1976年5月试车成功,1976年10月交付使用。
在建设过程中,国家计委组织全国20多个省市800多个单位赶制各种设备,及时送来了工程需要的近百万吨原料,北京市动员14个工业局和7个区、县300多个单位分别担任配套工程等制造任务。
该工程建成,加快了我国石油工为发展的步伐。
…….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真理是在斗争中发展的,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一项胜利都是在斗争中取得的,人类社会也是在大风大浪的斗争中不断进步的,社会主义的中国必将在中国取得更大的进步,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必将在中国和世界的上空高高飘扬。不知右派们看到这些事实材料,会有何感想。他们还会说些什么呢?
作者:综合强国…      

        毛泽东时代尽管曾经在存在着所有这些失败和挫折,但是毛是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这一结论是不可避免的。曾经长期被轻蔑为“亚洲病夫”的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小于比利时工业规模的工业开始,在毛泽东时代结束时,却以世界上6个最大工业国之一的姿态出现了。中国的国民收入在1952年——1978年的25年间增加了4倍,即从1952年的600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000亿元,而工业在增加的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人均国民收入指数(以不变价格计算)从1949年的100(1952年的160)增加到1957年的217和1978年的440。在毛泽东时代的最后20年间,而且连大跃进的经济灾难也估计在内,中国的国民收入在1957年至1975年期间翻了一番多——人均增加63%。
   ——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
作者:综合强国…      

        毛泽东时代尽管曾经在存在着所有这些失败和挫折,但是毛是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这一结论是不可避免的。曾经长期被轻蔑为“亚洲病夫”的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小于比利时工业规模的工业开始,在毛泽东时代结束时,却以世界上6个最大工业国之一的姿态出现了。中国的国民收入在1952年——1978年的25年间增加了4倍,即从1952年的600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000亿元,而工业在增加的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人均国民收入指数(以不变价格计算)从1949年的100(1952年的160)增加到1957年的217和1978年的440。在毛泽东时代的最后20年间,而且连大跃进的经济灾难也估计在内,中国的国民收入在1957年至1975年期间翻了一番多——人均增加63%。
   ——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
  
  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1952年,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农业产值占64%;而到1975年,这个比率颠倒过来了,工业占国家经济生产的72%,农业则仅占28%了。
  其实毛泽东的那个时代远非是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的主要的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
  在毛泽东身后的时代里,对毛泽东时代的历史记录的污点吹毛求疵,而缄口号不提当时的成就已然成为一种风尚——深恐提及后者便会被视为对前者的辩护。然而,对一个基本事实的承认,即毛泽东时代在促进中国现代工业改造——而且是在极为不利的国际国内条件下做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不就等于是为历史作非分的辩
   护。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80年代将找不到要改革的对象。
   ——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



一九四九年建国时的一穷二白、遍地狼藉的战火废墟上,毛泽东领导的新政府到五二年,在短短的三年内将中国的工业生产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期间还进行了极端惨烈、代价极大,却又是令世人皆惊、令中华民族申腰的抗美援朝战争。一九四九年建国前,中国连个铁钉还称“洋钉”, “洋火”、“洋铲”、“洋油”、“洋灯”、“洋布”……,建国后,中国那些代“洋”子的产品都很快有了其“国产”货,并满足遍及城乡的生活生产需要,到任何农村供销社都能见到,这些看似普通,可不是一点半点的生产能力所能达到的。若嫌这些层次低,那么层次“高”的,钢铁不用提了,我们有了系统的纺织、印染工业、机械机床制(铸)造工业(比如车床、刨床、钻床、万吨水压机)、品种繁多的化学工业(比如水泥、酸、硷、炼油、化纤、化肥、农药……);我们生产出了自己的自行车、汽车(卡车、客车、吉普车、轿车)、摩托车(幸福牌双轮、三轮)、火车(蒸汽、柴油、电动机车)、轮船(百顿、千顿、万吨)、飞机、电唱机、收音机、电视机(?)、大炮、坦克、军舰、导弹、原子弹、氢弹、卫星……,还勘探并成功地开采出了大庆、胜利油田的石油、建立了品种齐全的医药工业、成功合成了胰岛素、转移核糖核酸(tRNA)。……,,

至毛泽东逝世时,中国已由一农业国发展成为从喷气式飞机、运载火箭到工业成套设备和所有农业机械无所不能造的工业大国。当然,这里所举只能是挂一漏万,要一一列出,真得要“罄竹难书”了。若要落实到整个中国都能见到、都能用上,那这里面的任何一项可就都不是轻松简单的事了。

那些是人们能直接感受到的,却难免片面,那么我们不妨看看具体的数字:1953年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增长率达平均每年18%,把中国的工业生产力翻了一番多;从1952年(当时工业生产恢复到了战前最高水平)到毛泽东时代结束的七十年代后期,工业平均每年增长11.2%。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尽管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但工业生产仍继续在以平均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

在这个令人惊异的高速工业化过程中有几个关键部门的数据或许值得一提。从1952年至毛泽东时代结束期间,钢铁产量从一百四十万吨增长到了三千一百八十万吨;煤炭产量从六千六百万吨增长到了六万一千七百万吨;水泥产量从三百万吨增长到了六千五百万吨;木材产量从一千一百万吨增长到了五千一百万吨;电力从七十亿千瓦/小时增长到了两千伍百六十亿千瓦/小时;原油产量从根本的空白变成了一万零四百万吨;化肥产量从三万九千吨上升到了八百六十九万三千吨。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中国还在生产大量的喷气式飞机,重型拖拉机,铁路机车和现代海船。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成了一个主要的核强国,完成了州际弹道导弹的发射。1964年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1967年生产了第一枚氢弹1970年把第一颗卫星发射进了轨道。而且这些建设成就还是伴随着普及全民义务教育的大量投入、伴随着严厉的国际封锁和战争威胁甚至而且打赢多场战争(两次越战、一次印战和小规模的俄战)而且长期不断支援世界革命、伴随着多次的摸索失误(这将在对毛泽东的批判一节中细说)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实现了灭毒绝娼、道不失遗、夜不闭户的社会风气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消灭了血吸虫、消灭了麻风、天花、鼠疫、霍乱、人民的健康水平极大提高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完成大量农田改造、大规模兴修水利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高社会福利、无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取得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

正是这些冰冷的、却又实实在在的数据使毛泽东离我远了,变成了我心目中的伟人。象毛泽东这样使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这么长时间地、快速地、实质性地增长,使中国这么一个贫穷落后,任人欺辱掠夺的“东亚病夫”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成为无人敢惹的世界第六大工业国家,有谁能比?!

毛泽东的时代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工业,有了工厂,能生产钢铁,开采石油了,几家可以有台收音机、一辆自行车了,但是总量种类与现在相比呢?姑且不谈消费品,就算生产资料、煤炭、电话、交通有可比性吗?遗产?不足道吧。”这不有点睁眼瞎嘛!难道上面那些不是铁铁实实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遗产?就拿钢铁、石油、医药来说,今天又比毛泽东离去时增加了多少呢?有的甚至还退步了。

毛泽东的发展时期主要是注重基础建设,如大量的水利建设、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建设。而这种建设往往都是投入大见效慢的,它们的更多的是提高社会的生产能力和延展能力,一般不直接体现在物资财富增长上,尤其不立即体现在现实生活物资层面。而且它们的效益往往要在一定的时期后才逐渐显现出来。例如发展钢铁,首先需要勘探、建矿、开采……这些长时间的前期投入,到冶炼出钢再用于其自身的扩大规模和生产一级加工、制造机械设备,这中间的投入又是巨大的,而且仍然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见到成效。但这些却是以后发展二级、三级生产,如纺织机械、汽车生产线、生活用品加工机械、军工生产线……等的可能和必须。待到这些转化为毛泽东时代后期的门类齐全、规模宏大的完整工业体系,仅仅用了二十几年,实在是太少了!

可以想象,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这样伟大的工业准备,必然要牺牲大量的改善生活份额用于扩大再生产。但这样的工业储备建设却为将来的生活建设蓄积了巨大的能量,而且它可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发挥效应,造福社会。当然了,如果只生产不投入或多生产少投入,经济增长能不显著吗?只搞生活建设不搞生产建设或少搞生活建设多搞生产建设生活能不大好吗?毛泽东留给我们的是八○○○亿元的工业总产值。可以设想,如果将其中多划10%用于生活建设会是什么样的经济情形呢?社会生产必将绝对活跃,生活将大大改善,仅仅是把这部份财富直接用于人民改善生活会是什么情况?全社会每人将多获得一百元的生活物资,按当时的物价状况,意味着每人可多吃约150斤猪肉(0.68元/斤)、700余斤大米(0.138元/斤)、700余只鸡蛋、100斤菜油或2000斤蔬菜,可多买5-10双皮鞋、30-40双布鞋或10-20件衣服、一只手表或一辆自行车,若综合来说,就是人们的生活水平翻一至两番!

附表二:(1966-1976年)我国经济大事记(全)

1966年

1月28日 中共中央指出,实行计划生育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
同日 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2月19日 主席指出,用25年时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
2月21日 中共中央界定增加对资本主义国家出口。
3月4日 贵昆铁路比原计划提前9个月接轨。
5月3日 我国第一批“红旗”高级轿车出厂。
10月8日 我国制成第一批1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10月15日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开幕。
12月23日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


1967年

1月5日 我国石油产品品种和数量自给自足,勘、采、炼技术登上世界高峰。
1月16日 我国第一台载重150吨中型平板车造成。
4月15日 春季广交会开幕。
6月17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7月1日 成昆铁路建成通车。
7月7日 全国夏粮丰收,比去年增长一成。
7月26日 我国第一台100吨矿山铁路自翻车研制成功。
9月5日 中国援助赞比亚政府10一无息贷款修建坦赞铁路。
10月5日 我国第一台晶体管大型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0月15日我国第一台自动化立体摄影机研制成功。
11月15日广交会开幕
11月29日我国最大的无线电望远镜安装调试成功。


1968年

1月8日 我国第一艘万吨巨轮“东风”号建成。
1月11日 《人民日报》发表《“自由市场”是杀人不见血的屠刀》
2月23日 我国特大型轴承制成。
4月15日 根治淮北平原涝灾的大型水利工程——新汴河工程开工。
6月20日 我国夏粮丰收。
8月18日 我国早稻丰收。
9月3日 我国研制成第一批液压传动内燃机车。
11月20日万吨远洋巨轮“高阳”号下水。
12月25日富春江大型水电站建成发电。
12月28日我国成功进行一次新的氢弹试验。


1969年

2月21日 《人民日报》宣布,截止到1968年底,我国国内公债已全部还清,我国
已经成为世界上级没有内债,有没有外债的强大的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4月2日
第一艘万吨油轮“大庆27号”下水。
5月5日 我国研制成具有独特疗效的抗菌素——“庆大霉素”。
6月13日 决定在上海、天津、大连6个船厂新建8个万吨级船台。
6月30日 《人民日报》报道我国麦类作物丰收。
7月8日 十年时间建成河南红旗渠。
9月13日 丹江变电工程提前完成。
9月25日 药品大幅度降价,比年初降低37%,比1950年降低80%。
9月26日 无偿援助越南5.56亿元。
9月30日 北京燕山炼油厂全部建成投产。
9月30日 我国第一台十二万五千千瓦双水内冷气轮发电机组建成,标志我国奠基
制造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0月3日 我国第一台5000马力液力传动内燃机车诞

10月4日 我国第一座旋转氧气转炉投入生产。
10月28日加速第二汽车厂建设。
11月14日加速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
11月16日我国农业丰收


1970年

4月26日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6月1日 各地新建一大批化肥厂。
7月17日 农村中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相当于过去的20年的两倍。
10月16日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新疆哈密矿务局露天煤矿投产。
10月17日中国全民援助朝鲜13.14亿。
12月25日葛洲坝一期工程开工。


1971年

1月2日 我国轻工业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3月3日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
5月15日 开展工业学大庆
6月27日 第一艘两万吨货轮“长风”号下水。
7月8日 转发关于做好计划生育的工作报告。
9月27日 中国无偿援助越南36.14亿元。外援金额70亿,建国来最多的一年。
10月2日 追加基本建设投资51亿。
10月25日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11月18日新华社报道,全国建成1800多座小水泥厂。
11月18日西部地区进行了一次新的核试验。
11月30日调资28%。
12月7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年度水利建设50亿立方米,增加农田3000万亩。


1972年

1月13日 从国外引进化肥、化纤成套设备8套,以后又提出引进43亿美元成套设备
和单机的方案(即四、三方案)。 1月28日 解放军落实五七指示,发展农副业
生产,许多部队做到肉菜自给。
2月21日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双方同意互相发展贸易。
5月13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电子工业进一步发展,1971年收音机产量相当于1965年
的4倍。 8月21日 从联邦德国、日本进口一米七轧机,建在武汉钢铁公司,领有
设备在北京、上海、四川、唐山。 9月10日 40万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安家落
户。
10月13日连接中南和死难地区的重要干线湘黔铁路通车。
11月26日月住越南抗美26.57亿元。
12月26日我国第一辆载重300吨的大平板车问世。


1973年

1月1日 人民日报发表新年献词,农业夺取好收成,工业生产上升。
1月2日 国家计委提出进口43亿美元国外设备的方案。
2月13日 新华社报道,1972年是解放以来电力发电站装机最多的一年。
3月7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发展组合机床取得显著成就。
3月20日 部分企业和县社试办出口工业品专厂、专车间、出口农副土特产生产基
地。 4月10日 决定建设邯邢钢铁、煤炭基地。
4月15日 春季广交会开幕,与我国发展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达140多个。
5月4日 中国日本共同投资施工建设中日海底电缆。
6月18日 国际大米价格上升,中国增加出口100万吨大米换回小麦。
6月28日 我国成功进行了一次氢弹试验。
7月16日 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
8月1日 新华社报道,夏粮丰收,这是建国以来第二个大丰收年。
8月5日 全国环保会议召开,制定《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8月16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水田农业机械化取得新进展。
8月26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电子工业迅速发展。
8月27日 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9月3日 我国第一台天文测时、测纬光电等高仪研制成功。
9月12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钻井进尺和建设投产的油井生产能力创历史同期最高
纪录。 9月26日 国务院重申对外贸易的重要原则。
9月30日 新华社消息,我国化肥产量比1965年增加一倍以上。
10月15日秋季广交会开幕,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贸易往来。
10月25日西藏发现几十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
11月1日 新华社报道,几十座大中型水电站建成投产,小型水电站5万多个,遍及
全国。 11月8日 西藏军区在海拔3800米高寒地区大规模种植冬小麦丰收。这是
西藏历史上农业发展的重要变革。 11月13日国务院转批环境保护若干规定。
12月20日新华社报道,中国航空线80多条,连接全国70多个城市,于100多个外国
航空公司建立业务往来。 12月22日新华社报道,5年来,800多万知识青年上山
下乡。
12月26日新华社报道,同我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增加到150多个,其中50多
个国家同我国签订了贸易协议。


1974年

1月12日 为在本世纪内实现毛泽东主席提出的用几个五年计划时间赶上和超过世
界水平的战略思想,国家计委提出《关于拟定长远计划的报告》。 1月21日 国
务院要求跟抓计划用粮、节约用粮、严格控制粮食销量等四点要求。 1月22日
国务院提出在今后三五年内,从国外进口一批大型化学肥料、化学纤维和连续式
钢板轧机等设备。 1月30日 国务院批示防止沿海水水域污染。
2月17日 新华社报道,胜利油田去年创年钻井进尺150105米的全国石油钻井最高
纪录。 2月19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农村掀起农田基本建设新高潮。
2月24日 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建成。
3月23日 我国西南交通干线成昆铁路建成。
3月30日 地热发电站在河北怀涞建成。
4月2日 我国第一艘二万五千吨级的浮船坞“黄山号”建成。
4月15日 第三十五届广交会开幕,规模为历届之最。
4月31日 我国第一台医用电子感应加速器研制成功。
5月15日 华北滨海地区又建立起一个新油田——大港油田。
7月17日 我国冬小麦产区推广优良品种,占全国小麦播种面积的80%以上。
8月9日 伞式太阳炉研制成功。
9月12日 国家计委提出增加石油、棉花、部分钢材、化肥进口。
9月12日 我国第一个5万吨级码头建成。
9月15日 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建成。
9月30日 新华社报道,大型油田——胜利油田建成。
10月3日 我国最大竖井钻井研制成功。
10月23日新华社报道,我国地方小煤矿去年产量比1965年增长两倍多,占全年28%。
10月26日无偿援助越南11.17亿元物资。
12月19日三门峡水电站建成。
12月27日新华社报道,大庆至秦皇岛输油管道建成。
12月31日中央要求切实着金计划生育工作。


1975年

1月13日 周恩来提出,本世纪末,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1月14日 新华社报道,四川省开发天然气取得
新成就。
1月15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红麻、黄麻实现自给自足。
1月25日 降低半导体收音机零售价格。
2月3日 景山发电厂首次应用电子计算机控制10万千瓦燃煤气轮发电机组成功。
2月4日 我国最大的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建成。
3月29日 高能加速器研制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5月30日 我国第一次发现古生界地层油田。
5月31日 国务院界定出口黄金,引进铜、铝、橡胶、涤纶等原料。
7月5日 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建成。
7月8日 秦皇岛至北京输油管道建成。
7月19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化肥产量显著提高,上半年增产的化肥可增产粮食100多
亿斤或3000多万担棉花。 7月28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铁路上半年货运量创历史
同期最高水平。
8月8日 河南地区特大暴雨,国家拨7亿元救灾费。
8月19日 国务院决定2亿美元进口。
8月19日 无偿援助柬埔寨6亿元物资。
8月30日 新华社报道,最近三、四年来,每年有一大批电站建成投入生产。
9月1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今年早稻丰收,单产、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
9月3日 新华社报道,截止到1974年底,我国小水电发电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
9月14日 新华社报道,一亿只广播喇叭连接千村万户。
10月7日 水稻培育出新品种,亩产达千斤左右。
10月27日我国成功进行一次核试验。
11月17日我国原盐丰收,创历史最好水平。
11月26日我国成功发射回收式地球卫星。
12月24日焦枝铁路通车。
12月39日新华社报道,我国农业连续13年全面丰收。


1976年

1月21日 又一艘万吨级浮船坞“华山号”研制成功。
3月13日 大型火力发电厂——莱芜电厂投入生产。
3月22日 邮电部门发展传真通讯技术。
4月15日 广交会开幕
4月21日 京沪杭载波电缆投产。
4月24日 6011米超深井打成。
5月1日 从事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人数比1965年增加7.5倍,调查工作发展到黄海
、东海和南海。 5月12日 有点职工建成全国微波通信干线。
6月6日 第一座现代化10万吨深水油港大连新港建成。
6月29日 上海黄浦江上第一座公路、铁路双层铁轨建成通车。
7月6日 人工培植的小黑麦在我国西南、西北、华北推广。
7月6日 滇藏公路建成通车。
7月22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夏粮总产量创历史新水平。
7月23日 沿海铁路干线津沪复线工程提前接轨。
7月28日 唐山地震。
8月7日 北京至山海关铁路修复。
8月23日 第一艘五万吨级远洋油轮“西湖号”在大连下水。
9月9日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逝世。
10月5日 现代化化纤联合企业——福建维尼纶厂建成。
11月16日新华社报道,全国80%以上的县建立水泥厂,产量比1965年增长4.1倍。
12月10日江南9省已探明的某谈储量比文革前增长了2倍。
12月11日告诉大型通用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附表三:按照科学的统计方法,五十四年的粮食生产仍然能够证明伟大的毛泽东时代是史无前例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资料,(具体数据http://bbs.people.com.cn/bbs/Rea ... 57371&typeid=17 )并根据上述正确的年平均增长率计算公式,1949年—2003年四类主要农产品增长情况为:
1、粮食产量2003年比1949年增加31749万吨,增幅为280.5%,按54年计,平均每年增长2.5%;
2、棉花产量2003年比1949年增加442.6万吨,增幅为996.8%,按54年计,平均每年增长4.5%;
3、油料产量2003年比1949年增加2548.6万吨,增幅为994%,按54年计,平均每年增长4.5%;
4、糖料产量2003年比1977年增加9386.7万吨,增幅为3313.3%,按54年计,平均每年增长6.7%。

其中:
1949年—1976年四类主要农产品增长情况:
1、粮食产量1976年比1949年增加17312万吨,增幅为152.96%,按2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3.5%
2、棉花产量1976年比1949年增加160.5万吨,增幅为361.48%,按2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5.8%
3、油料产量1976年比1949年增加145.1万吨,增幅为56.6%,按2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1.1%
4、糖料产量1976年比1949年增加1737.5万吨,增幅为613.3%,按2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7.4%

1949年—1966年四类主要农产品增长情况:
1、粮食产量1966年比1949年增加10082万吨,增幅为89.1%,按1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3.8%;
2、棉花产量1966年比1949年增加189.3万吨,增幅为426.35%,按1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10.3%;
3、油料产量1966年比1949年增加94.7万吨,增幅为37.0%,按1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1.7%;
4、糖料产量1966年比1949年增加1120.2万吨,增幅为395.41%,按1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9.8%。

1966年—1976年文革期间四类主要农产品增长情况:
1、粮食产量1976年比1966年增加7230万吨,增幅为33.8%,按10年计,平均每年增长2.95%;
2、棉花产量1976年比1966年减少28.1万吨,减幅为12.0%,按10年计,平均每年减少1.3%;
3、油料产量1976年比1966年减少6.2万吨,减幅为1.76%,按10年计,平均每年减少0.2%;
4、糖料产量1976年比1966年增加552.8万吨,增幅为39.4%,按10年计,平均每年增长3.4%。

1977年—2003年四类主要农产品增长情况:
1、粮食产量2003年比1977年增加14795万吨,增幅为52.3%,按26年计,平均每年增长1.6%;
2、棉花产量2003年比1977年增加282.1万吨,增幅为137.7%,按26年计,平均每年增长3.7%;
3、油料产量2003年比1977年增加2403.5万吨,增幅为598.6%,按26年计,平均每年增长7.8%;
4、糖料产量2003年比1977年增加7649.2万吨,增幅为378.5%,按26年计,平均每年增长6.2%。

如果以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为基数,则1978年—2003年四类主要农产品增长情况为:
1、粮食产量2003年比1978年增加12592万吨,增幅为41.3%,按25年计,平均每年增长1.4%;
2、棉花产量2003年比1978年增加270.3万吨,增幅为124.7%,按25年计,平均每年增长3.3%;
3、油料产量2003年比1978年增加2283.2万吨,增幅为437.5%,按25年计,平均每年增长6.9%;
4、糖料产量2003年比1977年增加7288.2万吨,增幅为305.99%,按25年计,平均每年增长5.8%。

衡量粮食生产速度的标准,一般来说,粮食每年递增 3%以上属于增产迅速, 2%以下就是增长缓慢了。 1%赶不上人口增长是严重的危机,当然更不能停止增长或减产。 2%~ 3%是中等的速度。由于农业受天气影响相当大,所以不能以个别年份的起落作结论,而须有一定的时期延续。
附表四:1956年到1976年我国经济大事记

1 1956年宝成铁路建成通车。
宝成铁路全长668.36公里,北起陇海铁路的宝鸡,南至四川成都。贯通我国西北、西南。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和1936年至1948年国民党政府也多次勘测过,均因工程艰巨地形复杂而未能实现。

建国后,中央政府从1950年开始设计,1952年7月动工,56年全线接轨。铁路工人和技术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开挖300多座隧道,架设900多座桥梁,完成土石方工程60000立方米。终于使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变通途。

2 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毛主席亲自题写“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1953年7月15日正式破土动工,到1956年7月13日即建成。并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3 新型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1956年9月8日下午4时,我国喷气式飞机制造成功,国家举行验收签字仪式。1957年12月24日,我国多用安二飞机制造成功。
1958年,我国又自行设计制造“初教六”。
1959年,我国超音速歼击机试制成功,我国航空工业由修理至制造,由活塞式发动飞机到喷气式机,只用了八年时间。

4 北京电子管厂建成。
1956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电子管厂正式开工生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为我国电子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5武钢建厂投产。
武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1957年4月3日正式开工,第一期工程1961年建成投入生产。在1958年大跃进精神鼓舞下,于1958年7月15日正式开工建炼钢厂。两期工程合并,1960年全部投入生产。我国钢产量在现基础上增加三分之一。

6 1957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
武汉长江大桥把武汉三镇连成了一体。1955年7月20日破土动工,1957年9月25日建成。10月15日通车。大桥总长1670.4米,正桥主墩8个,水中基础均在钢笼架外插打钢板桩围堰,在其中下沉管柱封座后抽水施工,用混凝土9.5万立方米,2.14万吨钢梁。

7 1957年9月北京天文馆建成。
1955年秋动土兴建,1957年9月29日完工,天文馆开幕。该天文馆能与20座世界上最好的天文馆媲美。

8 1957年10月玉门油矿建成 。
1956年下半年完成玉门油矿的总体设计,采用人工注水和加大油层压力等先进技术,原油产量明显提高。1957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建成。试制成功的石油产量已增加到32个,已成为一座大型石油联合企业。

9 提前完成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7年底,我国工业产值超过一五计划预定指标的17.3%,比1952年增长132.5%,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8%,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5%。
钢产量达到524万吨,煤1.28亿吨。基建投资完成492亿元。共有450个限额以上工厂建成。粮年产量达到3700亿斤,棉花年产量3280万但。
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也都得到了发展。我国的基础工业实力大大增强,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医药卫生也有很大发展,逐步走上了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社会。

10 1958年3月,在中央成都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其基本点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在继续完成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逐步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在保证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轻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在集中领导、全面规划,分工协作条件下,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这条总路线的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掀起了高潮。大跃进拉开了序幕。

11 1958年5月我国第一部国产“东风”牌轿车试制成功。
1958年5月12日,我国第一部轿车在长春试制成功,发动机最大功率70马力,最高车速128公里/时,百公里耗油10公斤。解决了240个技术关键问题,完成了1500多种零配件试制任务。
1958年5月14日,东风小轿车运往北京,这是在总路线精神鼓舞下,我国结束了不能制造轿车的历史。1966年5月3日,我国第一批红旗轿车(高级)制成出厂。

12 1958年我国根除“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较久,范围很大,遍及江南12省360县,极大地影响人民健康。1957年4月20日,国务院发出指示要消灭血吸虫病。1958年余江县首先消灭血吸虫病,人民日报6月30日报导。毛泽东曾写诗自豪宣称:“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13 1958年6月我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运转
1958年6月,我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开始正式运转,重水型,以铀为燃料,热动力为7000-10000千瓦。
我国在短短的建国不到十年时间内,已跨入原子时代。

14 十三陵水库建成
1958年6月30日,十三陵水库建成,7月1日举行落成典礼。从1958年1月20日开始,短短的160天时间,动员40万干部、群众义务劳动,毛泽东曾亲自去参加劳动,并题字。
十三陵水库蓄水量6000万立方米,比昆明湖大20倍。这是大跃进的又一丰硕成果。

15 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
1958年根据严峻的国际形势,总结苏联卫国战争教训,在政治局工作会议上提出全民大办钢铁,年底完成1070万吨任务。
毛泽东一声令下,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到1958年9月,全国参加炼钢人数达到5000万。10月参加人数达到9000万以上。终于提前完成了任务。帝国主义被中国的大跃进吓破了胆,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为我们赢得了以后这几十年的和平。

16 跳伞破世界纪录
1958年9月21日上午10时,在全国首届跳伞竞赛会上,跳伞运动员耿桂芳、崔秀英、赫建华从1000公尺高空跳下,创造了9.817公尺的成绩,打破了女子1000公尺日间集体定点的世界纪录。
这三名运动员,当时年龄都在20岁左右。

17 农业八字宪法提出
1958年,毛泽东曾反复研究,概括出农业增产的8个基本因素。称为八字宪法。即:土、肥、水、种、密、保、管、工。这是一套综合性的农业技术措施,对实现农作物的高产、稳产具有重大意义。

18 电子数字计算机试制成功
1958年初,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确定试制快速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958年底即完成计算机的制造装配工作。1959年4月即开始计算作业,每秒钟运算1万次.
从此我国逐步进入计算机时代.
19 容国团获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
1959年4月6日,在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21岁的中国选手容国团获单打世界冠军,这是1927年开始的世乒锦标赛以来,中国第一次获得的冠军。以后,徐寅生、庄则栋也多次获得世界冠军,为中国荣誉。毛主席曾称“小将们在挑战”。
庄、徐则说“为革命打球”“小球推动大球”。

20 1959年9月定陵博物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定陵修于1584年,工程浩大,墓中埋葬明代第十三个皇帝朱翊钧和孝瑞、孝靖两个皇后。
从1956年5月开始挖掘,经过三年,终于建成定陵博物馆,1959年9月26日正式对外放。

21 航模飞行打破世界纪录
1959年9月27日上午,中国人民航空俱乐部举行航模二、三级竞速模型飞机圆周速度和无线电操纵模型飞机升高度纪录表演赛,解放军队以1260米成绩创世界纪录。

22 首都十大建筑竣工
为迎接建国十周年,1959年首都北京陆续建成10座规模宏大建筑。
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农业展览馆、民族文化宫、工人体育场、北京火车站、民族饭店和华侨大厦。
短短一年时间,就完成这么多雄伟建筑,也是我国建筑史上的奇迹。

23 包钢一号高炉建成投产
1959年10月15日,包钢一号高炉提前一年建成投产。它的系统工程的主要项目31项,在大跃进精神鼓舞下,很快建成投产,结束了内蒙古无有钢铁历史,形成了国家鞍、武、包三大钢铁基地鼎足而立的新布局。

24 国产直升飞机成批生产
1959年10月15日,我国自制的第一种直升飞机“旋风25型”开始成批生产。这种飞机设有现代领航和驾驶设备,不需要机场,只要50米见方的比较平坦场地,可以垂直起飞降落,也可从空中悬停,它的时速、飞行高度和载重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5 立体电影试放成功
我国全景和立体电影1958年9月开始试制,1959年10月试制成功。                                 
26 洛阳第一拖拉机厂落        
1959年11月1日,我国第一拖拉机厂在洛阳举行落成典礼。该厂222条生产线正式动用投入生产。在当天四小时内,即生产15台拖拉机。
在整个建厂过程中,我国130个工厂为该厂提供设备,成千上万少先队员用拣破烂、拾麦穗换来的钱支援建厂。
每年可生产东方红54马力拖拉机1.5万台。我国农机工业进入了新的阶段。

27 大庆石油会战                                
1960年2月20日,中央决定在黑龙江大庆地区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大会战。从1960年5月开始,由玉门、新疆、青海、四川等石油管理局和30多个石油厂矿、院校、抽掉几十个钻井队,2000多名科技人员和4万名工人,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参加会战。
以铁人王进喜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白手起家,仅用二年时间,就基本建成大庆油田。到1963年底,累计生产原油1000多万吨。仅1963年底,就生产原油600多万吨,国家投资7.1亿元当年全部收回。一举摘掉了我国贫油的帽子。
大庆是毛主席树立的工业战线上的红旗。

28 鞍钢宪法提出
1960年7月鞍钢宪法经毛主席批准颁布。主要内容是: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政治挂帅、开展技术革命、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实行党要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两参一改三结合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企业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和工人相结合。
鞍钢宪法是我国工业企业发展的根本大法。

29 1960年中国登山队员登上珠峰                     
珠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1921-1938年间,国外登山队多次试图攀登均没成功。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上队员经过顽强拼博,终于从北坡登上了珠峰,把毛主席石膏像和国旗留置峰顶。
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员再次登上峰顶,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30 1960年郑州黄河大桥建成
1958年4月14日动工,到1960年4月21日竣工,郑州黄河新桥建成通车。全桥72个桥墩,采用片石位能压浆法浇灌墩基,共142个桥孔。工人、技术人员团结奋斗,大桥的建成,大大提高京汉铁路和陇海干线的运输能力。

31 辽河的治理
辽河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条大河,全长1430公里,流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由于辽河水系年久失修,造成水土流失,风沙干旱,下游土地盐碱化、水旱灾害频繁。建国以后在党中央领导下,开始大规模治理,修建220座大中小型水库,修筑堤岸4500公里,修筑了920多项大中型排灌站,装机客量达到30万马力,灌溉面积63万亩增到1100多万亩。
辽河的治理,保证和促进了这一地区,农业生产发展。

32 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前三年完成
1958-1962年的二五计划,正值我国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总路线精神照耀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由于两年大跃进全国提前三年完成了原拟定的二五计划主要指标,用二年时间走完了五年的路程。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这是三面红旗的伟大胜利。

33 人工单性繁殖小蟾蜍成功
1961年中科院在研究蛙科动物的人工单性生殖工作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走在了法、美、德、比、日等国的前面。
其中一只“无父”母蟾蜍于1961年3月产卵,繁殖出800多只蝌蚪,在世界上首次证明了人工单性生殖的子裔是能够传种接代。

34 北京举行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1961年4月4日-14日,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体育场举行。由32个国家和地区30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中国男女队分别名列第一级第一名和第二名。

35 1961年9月我国第一台激光器诞生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研究所,经过不懈努力于1961年9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激光器,即红宝石激光器。我国激光技术在当时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36 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
1962年6月,上海江南造船厂制成的我国第一台1.2万吨压力的自由锻造水压机在上海重型机器厂试车,并正式投入生产。该机重量为2200吨,比国外生产的轻800吨,主机有七层楼高,基础深入地下40米,当时世界上只有美、英、德、捷克能制造这种机械。我国迅速地赶了上去。万吨水压机的制造成功,为我国发展现代工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设备条件。

37 第一次断手再植手术成功
1963年1月2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成功地施行了一次当时在世界上少见的断手再植手术,把一个工人从腕部被完全轧断的右手重新接了起来。
这说明,当时我国的医疗水平,部分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38 第一个火车车轮轮箍厂建成
我国火车车轮轮箍长期以来一直依赖进口。60年代初外国突然停止对我国供应。1961年中央决定自建轮箍厂。8个部,21个省市,162个设备制造厂经过通力合作。1963年4 月,轮箍生产系统竣工,1964年7月车轮生产系统峻工,7月29日,轧出我国第一个整体车轮。从此结束了自1876年以来,一直靠进口的历史。

39 上海吴泾化工厂建成投产
1963年9月26日,我国第一座大型氮肥厂建成投产。一期工程从1958年开始筹建,1960年二季度动工。1962年11月20日该厂试制出第一批合成氮和硫酸铵制品。均达到国家质量标准。
1965年春,我国第一套年产4万吨尿素的设备又在该厂试车成功,制造出第一批高效化肥。1974年,我国又开始设计制造30万砘合成铵装置。

40 我国石油基本自给
1963年,我国原油产量已达到647.7万吨,占国内消费量71.5%,1964年,我国继大庆油田之后,又建成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1965年原油产量达到1131.5万吨,至此,我国使用的原油及石油制品已全部自给。
1973年,我国开始向国外出口原油和石油制品,进入世界主要产油国行列。

41 广泛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
1964年,毛主席向全国发生号召:工业学大庆。
4、5月间,人民日报连续发表文章介绍大庆,靠两论起家,搞企业革命化。学习大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作风,“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大干快上建设社会主义。学习大庆的六个精神,即人拉肩扛精神,干打垒精神,缝补厂精神,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回收队主,修旧利废精神,实际上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精神。
1966年1月全国工业交通会议提出,搞好企业革命化,在三五期间全国争取有20%企业成为大庆式企业。

42 三钱建设的伟大成绩
60年代中期一直到70年代初期,我国对西南、西北内陆地区开展大规模的重工业经济建设。在1964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提出了把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下决心搞三线建设。
首先,把攀枝花钢铁基地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交通、煤、电建设搞好。并将东南沿海的重工业生产基地向内地转移。一线主要是指东北及沿海各省,三线是指长城以南京广线以西等广大地区。二线是指界于一、三线之间的广大地区,同时又一二线之间又划分出若干区内“小三线“。1964年下半年,拟定了三线建设的总体布局。1965年,开始了以成昆、湘黔铁路攀枝花、酒泉钢铁厂和重庆工业基地为主的铁路、冶金和国防工业建设。在1965年、1966年初步建设的基础上,1969年至1971年全面铺开,初步建成一批国民经济骨干企业,改善了我国西部经济发展落后的步局。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

43 农业学大寨运动
大寨大队在山西省昔阳县东南海拔1000多公尺的山区,耕地分散在七沟八梁一面坡的贫瘠土地,全大队800多亩土地就有4700多块。从1953年至1963年的十年间,大寨大队人民凭着镢头和萝筐,开沟造地,改良土壤,使亩产由100斤增加到700余斤。
大寨大队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战天斗地是我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报导了大寨大队的事迹。毛泽东发出号召,全国农业大寨。
大寨精神就是坚持政治挂帅,走社会主义道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
1967年10月召开了全国农业学大寨现场会。
1975年9月15日,又召开全国第一次农业学大寨会议,提出1980年全国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化肥化。

44 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创制成功。
1965年4月28日,我国双水内冷汽轮发电在我国首创成功,为我国发展大容量发电机开辟了道路。
1958年秋,上海电机厂制造成功我国第一台1。2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1960年制造容量10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1965年春,这种发电机组在17家发电厂正常运行30万小时,发电30亿度,质量良好。
1969年,我国又自行设计制造了第一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12.5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1976年6月,又建成30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我国的电机制造工业在国际已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45 我国第一座维尼纶厂建成投产
1965年4月30日,我国自制第一座维尼纶厂建成投产。这是采用国际先进工艺自行设计,所需1300多台设备是由北京、上海、沈阳、广州等地90多家机械工业厂协力制造。这是我国纺织工业原料开源的一次大飞跃,为发展我国新兴合成纤维工业开辟了新的道路。

46 全国工业企业专业化生产道路
1965年4月,国家经委在天津召开全国专业化生产和协作会议。中央在5月25日批 这次会议纪要。纪要指:走专业化生产和协作道路,是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它有利于提高技术、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还能节约投资,原材料和燃料动力消耗,降低成本。这是加快我国工业发展,实现现代化工业的重要途径。
这次会议召开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47 人工合成胰岛素成功
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的办法合成结晶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全成的一种具有生物活力的结晶蛋白质,为以后人工合成其它生命高分子开辟了道路。

48 兰新铁路建成通车
兰新铁路从兰州到乌鲁木齐,全长1892公里,1952年10月动工,1962年建成,1965年交付使用。
这条铁路东段在河西走廊通过。北面沙漠戈壁千里,寸草不生,南面是白雪皑皑的祈连山脉。铁路穿过几百公里的无人区,其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这条铁路的建成,对开发我国大西北具有重大意义。

49 第三个五年计划的伟大胜利
从1964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开始制定三五计划。毛泽东指出:农业和国防是两个拳头,要使拳头有劲,屁股就要坐稳,屁股就是基础工业。三五计划初步设想就是大力发展农业,解决人民穿用生活问题。加强国防建设,努力发展尖端技术,加强基础工业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数量,努力发展交通运输、商业、文教科研事业,使整个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1970年,粮食达到4799亿斤。钢产量达到1779万吨,煤3.54亿吨,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6%。
大文化大革命中,顶着走资派的干扰破坏,广大人民群众抓革命,促生产,胜利地完成了三五计划指标。
50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在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这是继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以来,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飞跃,我国核武器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51 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
1966-1967年我国科学院组织了一支有30个学科,100多名科学工作者,来自全国23个科研单位组成科学考察队,对雅鲁藏布江以南,方圆5万多平方公里的珠穆郎玛峰地区进行综合科学考察。较完整地掌握了这一地区的地磁与重力分布及特点,并取得了世界地磁史上最高点,海拨6500米的地磁资料。

52 “东风”号万吨级远洋轮建成
1968年1月8日,我国第一艘自行研究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货轮建成。
该轮总长161.4米,排水量1.88万吨,载货量1.17万余吨,航速每小时17海里。主机8820马力,低速重型增压,柴油机约400吨重,有5万多个零件组成。船上也有电机设备300台,这些设备材料来自全国18个省市300多个工厂。
东风轮建成,是我国远洋船泊建设的新阶段。

53 日全蚀综合观测取得成果
1968年9月22日我国北京天文台等10多个单位100多名科学工作者对新疆地区发生的日全蚀现象进行了大规模的观测,获得了大量的日全蚀对大气和地球影响的观测数据,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的日全蚀研究工作进入了世界的先进行列。

54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
1960年1月18日,长江大桥兴建,1968年12月29日建成通车。大桥正桥长1576米,沿铁路桥面全长6772米,沿公路桥面全长4588米,大桥正桥10个孔,铁路引桥159个孔,公路引桥91个孔。由于江面宽,浪高水急,水下地质极为复杂,施工难度高,大桥建成,开创了我国自力更生修建大桥的新纪元,是三面红旗的伟大胜利。

55 塑料版印刷试验成功
1969年1月31日,我国用塑料板印刷代替铅板印刷获得成功。这是印刷业的一项重大技术革命。

56 河南红旗渠建成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红旗渠1960年2月动工兴建,1966年建成主体工程。1969年7月完成全部配套。总干渠长700公里,宽8米,深4.3米,引水量25秒立米,在太行山的悬崖陡壁上,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造天河。
红旗渠分成三个干渠,由595条支渠,又修建300多座中小型水库,共形成总长1500公里,沿渠大小建筑物6500座的庞大水利灌溉网。

57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建成
1969年9月23日,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建成。
1961年开始兴建,把长江、淮河、大运河和里下河连结起来,灌溉面积250多万亩,同时又便利了苏北内河运输。

58 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成。
1965年7月动工兴建。1969年9月建成。10月通车。全长23.6公里,全线17个车站。
车速每小时80公里,平均每天客运量13万人次,犹如一条宏伟的地下宫殿。

59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成功发射。直径为1米,72面体,重量173公斤。轨道近地点439公里,远地点2384公里,运行周期114分钟。东方红的乐曲响彻全球。
这是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的巨大进步。

60 成昆铁路建成通车
1970年1月,由四川成都至云南昆明全长1085.8公里的成昆铁路通车。
1952年决定兴建,1958年7月局部动工。1964年9月全面展开施工。
成昆铁路经过海拨1900米的滇中高原,高山起伏,地势险峻,地质结构复杂,工程十分艰巨。该铁路建成对我国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意义重大。

61 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
1970年11月8日,我国运动员倪志钦在男子跳高比赛中创造世界纪录。

62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该项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大面积亩产1000斤,高产田可达1500-1600斤。
1974年经过鉴定,1975年在湖南、广西等南方13省试种,面积达5600亩,1976年扩大到208万亩。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亩产量。

63 改造都江堰工程
1971年1月,都江堰的改造工程完工,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郡守李冰父子组织四川灌县一带劳动人民所筑,已有2000多年历史。它控制岷江激流,免除了水患,灌溉了农田。建国之后,由于灌溉面积扩大,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1970年春,提出了改造设想,8月做出决定,并组织20万水利大军,仅用一个冬季就基本完成了水利工程。

64 第四个五年计划的伟大胜利
1971年-1975年的四五计划,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式指引下,集中力量建设三线战略后方,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新的飞跃。在全国建立了不同水平,各有特点并各自为战大力协同的西南、西北、中原、华南、华东、东北、山东、闽赣新疆等十大经济协作区。各自有步骤地建设冶金,国防机械,燃料动力,化工体系,初步建立了我国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扭转了北煤南运,南粮北调局面。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7.8%,其中农业4%,工业9.1%。
革命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社会主义祖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65 我国第一颗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1年3月3日,我国第一颗科学试验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重221公斤。其运行轨道距地球近266公里,最远点1826公里,绕地球一周需106分钟,用20.009兆周频率向地面发回各项科学实验数据。

66 集成电路计算机试制成功
1972年,上海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每秒钟运算11万次。
1973年,我国又生产出第一台每秒运算00万次的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
这标志着我国的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67 我国成套引进国外先进设备
1973年,经毛泽东批准,我国成套引进外国先进设备,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1个烷基苯工厂,43套综合采煤机组,3个大电站等,成交金额达39.6亿美元。这些设备引进之后,绝大部分建成投产,加速了我国经济发展。

68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取得新成果 
中科院教授童第周和他的学生牛满江合作研究,在世界上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细胞质内的信息核糖核酸对细胞分化个体发育和性状遗传的显著作用。对细胞遗传学理论做出了贡献。

69 亚非拉乒乓球邀请赛在北京举行
1973年8月26日-9月6日,亚非拉乒乓球邀请赛在北京举行,中国队获得男女团体冠军。

70 大庆-秦皇岛输油管道建成
1973年9月,大庆-秦皇岛输油管道建成。于1970年冬天工,北起黑龙江,南到河北,全长1152公里,每隔7公里一个泵站。
1973年11月,秦皇岛-北京输油管道也开始动工,于1975年6月建成。以大庆为起点的地下大动脉全长1507公里。输油能力600万吨。

71 海河的治理
海河从1368年-1949年共发生重大水灾367次。建国后在国家统一规划下,对海河进行了全面治理,共投资70亿元。
到1973年,修筑防洪堤4300公里,新建桥涵,水闸6万多座,在中下游疏通开挖河道270余条,并修建大中型灌溉工程140处;机井80万眼,灌溉面积达9000万亩。不但控制了水害,又增强了抗旱防涝能力,发展了农业生产。

72 我国第一艘浮船坞建成投产
1974年3月20日,我国第一艘2.5万吨级浮船坞“黄山”号在上海建成投产。全长190米,宽38.5米,高15.8米,能抬举载重量2.5-3万吨数的海轮。
工程量大,工艺复杂,从总装到建成仅半年时间,是100多个船厂、设计院及海运局通能协作的成果。

73 大港油田的建成
1974年5月15日,大港油田建成。
1964年1月起,开始勘探,上万名大庆工人挥师南下,在一片茫茫的盐碱荒滩上继大庆以后,又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建成了又一座现代化油田。

74 胜利油田建成
1974年9月29日,胜利油田宣布建成。
1961年9月23日,钻出石油。1964年春展开大规模勘探。1973年胜利油田原油产量已达1084万吨。1985年已达2700万吨。
这是我国的第二个大油田。

75 第二汽车制造厂建成
1975年6月,国家第二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1964年国家下达建厂任务。1968年选定厂址;湖北省十堰镇。1969年9月开始大规模施工建设。全国140多个单位的40多项先进成果和技术,4000台新试制设备,300多条生产线,117条自动化流水线集中到二汽使用。
1975年6月建成年产2.5万辆东风越野车,1978年7月建成5吨汽车的第二个车型。
现已成为世界三十卡车厂之一。

76 花粉单倍体育种成功
花粉单倍育种改变了传统的二倍体育种方法,只需3-4年就可获得一个新品种。世界上十几个国家都进行研究,但没有一个国家用于生产。1970年我国开始进行研究,1975年用这种方法育种成功。说明我国生物技术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

77 刘家峡水电站建成
为整治黄河,国家决定建刘家峡水电站。1964年9月动工兴建。1969年4月1日第一台机组开始发电。1975年全部工程竣工。
装3台国产大型水轮发电组,装机容量为122.5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57亿度。
大坝截流后蓄水61.2亿立方米,灌溉农田1500多万亩。

78 我国第一口6011米超深井钻成
1976年4月23日,四川省石油钻探队用国产钻头打成了我国第一口6011米超深井。
这口超深井钻探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协作,上海、甘肃、陕西等省市 提供了主要设备和配套设备。对我国地质科学研究和石油勘探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79 中国援助坦、赞建筑国际铁路
1965年和1967年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总统先后访问中国,决定由中国援助建立坦赞国际铁路。1967年9月6日签订协议,1970年10月动工兴建。1976年7月14日,全长1860公里的坦赞国际铁路全线通车。
全部工程完成土石方8887万立方米。

80 微波通信干线建成投产
1976年,我国以北京为中心连通全国20多个省市建成了大规模的微波通信干线。

81 鲁棉一号良种培育成功
1976年,由山东省棉花研究所用辐射育种新技术培育成鲁棉一号良种,并在全省大面积推广,促进了棉花特大丰收。

82 30万吨乙烯工程建成投产
30万吨乙烯工程是国家重点项目,是解放以来在首都兴建的最大的石化项目,1973年8月29日破土动工,1976年5月试车成功,1976年10月交付使用。
在建设过程中,国家计委组织全国20多个省市800多个单位赶制各种设备,及时送来了工程需要的近百万吨原料,北京市动员14个工业局和7个区、县300多个单位分别担任配套工程等制造任务。
该工程建成,加快了我国石油工为发展的步伐。
…….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真理是在斗争中发展的,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一项胜利都是在斗争中取得的,人类社会也是在大风大浪的斗争中不断进步的,社会主义的中国必将在中国取得更大的进步,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必将在中国和世界的上空高高飘扬。不知右派们看到这些事实材料,会有何感想。他们还会说些什么呢?
作者:综合强国…      

        毛泽东时代尽管曾经在存在着所有这些失败和挫折,但是毛是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这一结论是不可避免的。曾经长期被轻蔑为“亚洲病夫”的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小于比利时工业规模的工业开始,在毛泽东时代结束时,却以世界上6个最大工业国之一的姿态出现了。中国的国民收入在1952年——1978年的25年间增加了4倍,即从1952年的600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000亿元,而工业在增加的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人均国民收入指数(以不变价格计算)从1949年的100(1952年的160)增加到1957年的217和1978年的440。在毛泽东时代的最后20年间,而且连大跃进的经济灾难也估计在内,中国的国民收入在1957年至1975年期间翻了一番多——人均增加63%。
   ——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
  
  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1952年,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农业产值占64%;而到1975年,这个比率颠倒过来了,工业占国家经济生产的72%,农业则仅占28%了。
  其实毛泽东的那个时代远非是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的主要的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
  在毛泽东身后的时代里,对毛泽东时代的历史记录的污点吹毛求疵,而缄口号不提当时的成就已然成为一种风尚——深恐提及后者便会被视为对前者的辩护。然而,对一个基本事实的承认,即毛泽东时代在促进中国现代工业改造——而且是在极为不利的国际国内条件下做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不就等于是为历史作非分的辩
   护。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80年代将找不到要改革的对象。
   ——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



一九四九年建国时的一穷二白、遍地狼藉的战火废墟上,毛泽东领导的新政府到五二年,在短短的三年内将中国的工业生产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期间还进行了极端惨烈、代价极大,却又是令世人皆惊、令中华民族申腰的抗美援朝战争。一九四九年建国前,中国连个铁钉还称“洋钉”, “洋火”、“洋铲”、“洋油”、“洋灯”、“洋布”……,建国后,中国那些代“洋”子的产品都很快有了其“国产”货,并满足遍及城乡的生活生产需要,到任何农村供销社都能见到,这些看似普通,可不是一点半点的生产能力所能达到的。若嫌这些层次低,那么层次“高”的,钢铁不用提了,我们有了系统的纺织、印染工业、机械机床制(铸)造工业(比如车床、刨床、钻床、万吨水压机)、品种繁多的化学工业(比如水泥、酸、硷、炼油、化纤、化肥、农药……);我们生产出了自己的自行车、汽车(卡车、客车、吉普车、轿车)、摩托车(幸福牌双轮、三轮)、火车(蒸汽、柴油、电动机车)、轮船(百顿、千顿、万吨)、飞机、电唱机、收音机、电视机(?)、大炮、坦克、军舰、导弹、原子弹、氢弹、卫星……,还勘探并成功地开采出了大庆、胜利油田的石油、建立了品种齐全的医药工业、成功合成了胰岛素、转移核糖核酸(tRNA)。……,,

至毛泽东逝世时,中国已由一农业国发展成为从喷气式飞机、运载火箭到工业成套设备和所有农业机械无所不能造的工业大国。当然,这里所举只能是挂一漏万,要一一列出,真得要“罄竹难书”了。若要落实到整个中国都能见到、都能用上,那这里面的任何一项可就都不是轻松简单的事了。

那些是人们能直接感受到的,却难免片面,那么我们不妨看看具体的数字:1953年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增长率达平均每年18%,把中国的工业生产力翻了一番多;从1952年(当时工业生产恢复到了战前最高水平)到毛泽东时代结束的七十年代后期,工业平均每年增长11.2%。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尽管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但工业生产仍继续在以平均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

在这个令人惊异的高速工业化过程中有几个关键部门的数据或许值得一提。从1952年至毛泽东时代结束期间,钢铁产量从一百四十万吨增长到了三千一百八十万吨;煤炭产量从六千六百万吨增长到了六万一千七百万吨;水泥产量从三百万吨增长到了六千五百万吨;木材产量从一千一百万吨增长到了五千一百万吨;电力从七十亿千瓦/小时增长到了两千伍百六十亿千瓦/小时;原油产量从根本的空白变成了一万零四百万吨;化肥产量从三万九千吨上升到了八百六十九万三千吨。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中国还在生产大量的喷气式飞机,重型拖拉机,铁路机车和现代海船。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成了一个主要的核强国,完成了州际弹道导弹的发射。1964年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1967年生产了第一枚氢弹1970年把第一颗卫星发射进了轨道。而且这些建设成就还是伴随着普及全民义务教育的大量投入、伴随着严厉的国际封锁和战争威胁甚至而且打赢多场战争(两次越战、一次印战和小规模的俄战)而且长期不断支援世界革命、伴随着多次的摸索失误(这将在对毛泽东的批判一节中细说)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实现了灭毒绝娼、道不失遗、夜不闭户的社会风气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消灭了血吸虫、消灭了麻风、天花、鼠疫、霍乱、人民的健康水平极大提高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完成大量农田改造、大规模兴修水利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高社会福利、无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取得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

正是这些冰冷的、却又实实在在的数据使毛泽东离我远了,变成了我心目中的伟人。象毛泽东这样使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这么长时间地、快速地、实质性地增长,使中国这么一个贫穷落后,任人欺辱掠夺的“东亚病夫”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成为无人敢惹的世界第六大工业国家,有谁能比?!

毛泽东的时代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工业,有了工厂,能生产钢铁,开采石油了,几家可以有台收音机、一辆自行车了,但是总量种类与现在相比呢?姑且不谈消费品,就算生产资料、煤炭、电话、交通有可比性吗?遗产?不足道吧。”这不有点睁眼瞎嘛!难道上面那些不是铁铁实实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遗产?就拿钢铁、石油、医药来说,今天又比毛泽东离去时增加了多少呢?有的甚至还退步了。

毛泽东的发展时期主要是注重基础建设,如大量的水利建设、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建设。而这种建设往往都是投入大见效慢的,它们的更多的是提高社会的生产能力和延展能力,一般不直接体现在物资财富增长上,尤其不立即体现在现实生活物资层面。而且它们的效益往往要在一定的时期后才逐渐显现出来。例如发展钢铁,首先需要勘探、建矿、开采……这些长时间的前期投入,到冶炼出钢再用于其自身的扩大规模和生产一级加工、制造机械设备,这中间的投入又是巨大的,而且仍然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见到成效。但这些却是以后发展二级、三级生产,如纺织机械、汽车生产线、生活用品加工机械、军工生产线……等的可能和必须。待到这些转化为毛泽东时代后期的门类齐全、规模宏大的完整工业体系,仅仅用了二十几年,实在是太少了!

可以想象,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这样伟大的工业准备,必然要牺牲大量的改善生活份额用于扩大再生产。但这样的工业储备建设却为将来的生活建设蓄积了巨大的能量,而且它可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发挥效应,造福社会。当然了,如果只生产不投入或多生产少投入,经济增长能不显著吗?只搞生活建设不搞生产建设或少搞生活建设多搞生产建设生活能不大好吗?毛泽东留给我们的是八○○○亿元的工业总产值。可以设想,如果将其中多划10%用于生活建设会是什么样的经济情形呢?社会生产必将绝对活跃,生活将大大改善,仅仅是把这部份财富直接用于人民改善生活会是什么情况?全社会每人将多获得一百元的生活物资,按当时的物价状况,意味着每人可多吃约150斤猪肉(0.68元/斤)、700余斤大米(0.138元/斤)、700余只鸡蛋、100斤菜油或2000斤蔬菜,可多买5-10双皮鞋、30-40双布鞋或10-20件衣服、一只手表或一辆自行车,若综合来说,就是人们的生活水平翻一至两番!

附表二:(1966-1976年)我国经济大事记(全)

1966年

1月28日 中共中央指出,实行计划生育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
同日 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2月19日 主席指出,用25年时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
2月21日 中共中央界定增加对资本主义国家出口。
3月4日 贵昆铁路比原计划提前9个月接轨。
5月3日 我国第一批“红旗”高级轿车出厂。
10月8日 我国制成第一批1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10月15日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开幕。
12月23日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


1967年

1月5日 我国石油产品品种和数量自给自足,勘、采、炼技术登上世界高峰。
1月16日 我国第一台载重150吨中型平板车造成。
4月15日 春季广交会开幕。
6月17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7月1日 成昆铁路建成通车。
7月7日 全国夏粮丰收,比去年增长一成。
7月26日 我国第一台100吨矿山铁路自翻车研制成功。
9月5日 中国援助赞比亚政府10一无息贷款修建坦赞铁路。
10月5日 我国第一台晶体管大型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0月15日我国第一台自动化立体摄影机研制成功。
11月15日广交会开幕
11月29日我国最大的无线电望远镜安装调试成功。


1968年

1月8日 我国第一艘万吨巨轮“东风”号建成。
1月11日 《人民日报》发表《“自由市场”是杀人不见血的屠刀》
2月23日 我国特大型轴承制成。
4月15日 根治淮北平原涝灾的大型水利工程——新汴河工程开工。
6月20日 我国夏粮丰收。
8月18日 我国早稻丰收。
9月3日 我国研制成第一批液压传动内燃机车。
11月20日万吨远洋巨轮“高阳”号下水。
12月25日富春江大型水电站建成发电。
12月28日我国成功进行一次新的氢弹试验。


1969年

2月21日 《人民日报》宣布,截止到1968年底,我国国内公债已全部还清,我国
已经成为世界上级没有内债,有没有外债的强大的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4月2日
第一艘万吨油轮“大庆27号”下水。
5月5日 我国研制成具有独特疗效的抗菌素——“庆大霉素”。
6月13日 决定在上海、天津、大连6个船厂新建8个万吨级船台。
6月30日 《人民日报》报道我国麦类作物丰收。
7月8日 十年时间建成河南红旗渠。
9月13日 丹江变电工程提前完成。
9月25日 药品大幅度降价,比年初降低37%,比1950年降低80%。
9月26日 无偿援助越南5.56亿元。
9月30日 北京燕山炼油厂全部建成投产。
9月30日 我国第一台十二万五千千瓦双水内冷气轮发电机组建成,标志我国奠基
制造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0月3日 我国第一台5000马力液力传动内燃机车诞

10月4日 我国第一座旋转氧气转炉投入生产。
10月28日加速第二汽车厂建设。
11月14日加速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
11月16日我国农业丰收


1970年

4月26日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6月1日 各地新建一大批化肥厂。
7月17日 农村中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相当于过去的20年的两倍。
10月16日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新疆哈密矿务局露天煤矿投产。
10月17日中国全民援助朝鲜13.14亿。
12月25日葛洲坝一期工程开工。


1971年

1月2日 我国轻工业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3月3日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
5月15日 开展工业学大庆
6月27日 第一艘两万吨货轮“长风”号下水。
7月8日 转发关于做好计划生育的工作报告。
9月27日 中国无偿援助越南36.14亿元。外援金额70亿,建国来最多的一年。
10月2日 追加基本建设投资51亿。
10月25日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11月18日新华社报道,全国建成1800多座小水泥厂。
11月18日西部地区进行了一次新的核试验。
11月30日调资28%。
12月7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年度水利建设50亿立方米,增加农田3000万亩。


1972年

1月13日 从国外引进化肥、化纤成套设备8套,以后又提出引进43亿美元成套设备
和单机的方案(即四、三方案)。 1月28日 解放军落实五七指示,发展农副业
生产,许多部队做到肉菜自给。
2月21日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双方同意互相发展贸易。
5月13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电子工业进一步发展,1971年收音机产量相当于1965年
的4倍。 8月21日 从联邦德国、日本进口一米七轧机,建在武汉钢铁公司,领有
设备在北京、上海、四川、唐山。 9月10日 40万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安家落
户。
10月13日连接中南和死难地区的重要干线湘黔铁路通车。
11月26日月住越南抗美26.57亿元。
12月26日我国第一辆载重300吨的大平板车问世。


1973年

1月1日 人民日报发表新年献词,农业夺取好收成,工业生产上升。
1月2日 国家计委提出进口43亿美元国外设备的方案。
2月13日 新华社报道,1972年是解放以来电力发电站装机最多的一年。
3月7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发展组合机床取得显著成就。
3月20日 部分企业和县社试办出口工业品专厂、专车间、出口农副土特产生产基
地。 4月10日 决定建设邯邢钢铁、煤炭基地。
4月15日 春季广交会开幕,与我国发展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达140多个。
5月4日 中国日本共同投资施工建设中日海底电缆。
6月18日 国际大米价格上升,中国增加出口100万吨大米换回小麦。
6月28日 我国成功进行了一次氢弹试验。
7月16日 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
8月1日 新华社报道,夏粮丰收,这是建国以来第二个大丰收年。
8月5日 全国环保会议召开,制定《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8月16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水田农业机械化取得新进展。
8月26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电子工业迅速发展。
8月27日 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9月3日 我国第一台天文测时、测纬光电等高仪研制成功。
9月12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钻井进尺和建设投产的油井生产能力创历史同期最高
纪录。 9月26日 国务院重申对外贸易的重要原则。
9月30日 新华社消息,我国化肥产量比1965年增加一倍以上。
10月15日秋季广交会开幕,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贸易往来。
10月25日西藏发现几十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
11月1日 新华社报道,几十座大中型水电站建成投产,小型水电站5万多个,遍及
全国。 11月8日 西藏军区在海拔3800米高寒地区大规模种植冬小麦丰收。这是
西藏历史上农业发展的重要变革。 11月13日国务院转批环境保护若干规定。
12月20日新华社报道,中国航空线80多条,连接全国70多个城市,于100多个外国
航空公司建立业务往来。 12月22日新华社报道,5年来,800多万知识青年上山
下乡。
12月26日新华社报道,同我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增加到150多个,其中50多
个国家同我国签订了贸易协议。


1974年

1月12日 为在本世纪内实现毛泽东主席提出的用几个五年计划时间赶上和超过世
界水平的战略思想,国家计委提出《关于拟定长远计划的报告》。 1月21日 国
务院要求跟抓计划用粮、节约用粮、严格控制粮食销量等四点要求。 1月22日
国务院提出在今后三五年内,从国外进口一批大型化学肥料、化学纤维和连续式
钢板轧机等设备。 1月30日 国务院批示防止沿海水水域污染。
2月17日 新华社报道,胜利油田去年创年钻井进尺150105米的全国石油钻井最高
纪录。 2月19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农村掀起农田基本建设新高潮。
2月24日 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建成。
3月23日 我国西南交通干线成昆铁路建成。
3月30日 地热发电站在河北怀涞建成。
4月2日 我国第一艘二万五千吨级的浮船坞“黄山号”建成。
4月15日 第三十五届广交会开幕,规模为历届之最。
4月31日 我国第一台医用电子感应加速器研制成功。
5月15日 华北滨海地区又建立起一个新油田——大港油田。
7月17日 我国冬小麦产区推广优良品种,占全国小麦播种面积的80%以上。
8月9日 伞式太阳炉研制成功。
9月12日 国家计委提出增加石油、棉花、部分钢材、化肥进口。
9月12日 我国第一个5万吨级码头建成。
9月15日 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建成。
9月30日 新华社报道,大型油田——胜利油田建成。
10月3日 我国最大竖井钻井研制成功。
10月23日新华社报道,我国地方小煤矿去年产量比1965年增长两倍多,占全年28%。
10月26日无偿援助越南11.17亿元物资。
12月19日三门峡水电站建成。
12月27日新华社报道,大庆至秦皇岛输油管道建成。
12月31日中央要求切实着金计划生育工作。


1975年

1月13日 周恩来提出,本世纪末,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1月14日 新华社报道,四川省开发天然气取得
新成就。
1月15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红麻、黄麻实现自给自足。
1月25日 降低半导体收音机零售价格。
2月3日 景山发电厂首次应用电子计算机控制10万千瓦燃煤气轮发电机组成功。
2月4日 我国最大的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建成。
3月29日 高能加速器研制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5月30日 我国第一次发现古生界地层油田。
5月31日 国务院界定出口黄金,引进铜、铝、橡胶、涤纶等原料。
7月5日 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建成。
7月8日 秦皇岛至北京输油管道建成。
7月19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化肥产量显著提高,上半年增产的化肥可增产粮食100多
亿斤或3000多万担棉花。 7月28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铁路上半年货运量创历史
同期最高水平。
8月8日 河南地区特大暴雨,国家拨7亿元救灾费。
8月19日 国务院决定2亿美元进口。
8月19日 无偿援助柬埔寨6亿元物资。
8月30日 新华社报道,最近三、四年来,每年有一大批电站建成投入生产。
9月1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今年早稻丰收,单产、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
9月3日 新华社报道,截止到1974年底,我国小水电发电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
9月14日 新华社报道,一亿只广播喇叭连接千村万户。
10月7日 水稻培育出新品种,亩产达千斤左右。
10月27日我国成功进行一次核试验。
11月17日我国原盐丰收,创历史最好水平。
11月26日我国成功发射回收式地球卫星。
12月24日焦枝铁路通车。
12月39日新华社报道,我国农业连续13年全面丰收。


1976年

1月21日 又一艘万吨级浮船坞“华山号”研制成功。
3月13日 大型火力发电厂——莱芜电厂投入生产。
3月22日 邮电部门发展传真通讯技术。
4月15日 广交会开幕
4月21日 京沪杭载波电缆投产。
4月24日 6011米超深井打成。
5月1日 从事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人数比1965年增加7.5倍,调查工作发展到黄海
、东海和南海。 5月12日 有点职工建成全国微波通信干线。
6月6日 第一座现代化10万吨深水油港大连新港建成。
6月29日 上海黄浦江上第一座公路、铁路双层铁轨建成通车。
7月6日 人工培植的小黑麦在我国西南、西北、华北推广。
7月6日 滇藏公路建成通车。
7月22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夏粮总产量创历史新水平。
7月23日 沿海铁路干线津沪复线工程提前接轨。
7月28日 唐山地震。
8月7日 北京至山海关铁路修复。
8月23日 第一艘五万吨级远洋油轮“西湖号”在大连下水。
9月9日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逝世。
10月5日 现代化化纤联合企业——福建维尼纶厂建成。
11月16日新华社报道,全国80%以上的县建立水泥厂,产量比1965年增长4.1倍。
12月10日江南9省已探明的某谈储量比文革前增长了2倍。
12月11日告诉大型通用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附表三:按照科学的统计方法,五十四年的粮食生产仍然能够证明伟大的毛泽东时代是史无前例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资料,(具体数据http://bbs.people.com.cn/bbs/Rea ... 57371&typeid=17 )并根据上述正确的年平均增长率计算公式,1949年—2003年四类主要农产品增长情况为:
1、粮食产量2003年比1949年增加31749万吨,增幅为280.5%,按54年计,平均每年增长2.5%;
2、棉花产量2003年比1949年增加442.6万吨,增幅为996.8%,按54年计,平均每年增长4.5%;
3、油料产量2003年比1949年增加2548.6万吨,增幅为994%,按54年计,平均每年增长4.5%;
4、糖料产量2003年比1977年增加9386.7万吨,增幅为3313.3%,按54年计,平均每年增长6.7%。

其中:
1949年—1976年四类主要农产品增长情况:
1、粮食产量1976年比1949年增加17312万吨,增幅为152.96%,按2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3.5%
2、棉花产量1976年比1949年增加160.5万吨,增幅为361.48%,按2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5.8%
3、油料产量1976年比1949年增加145.1万吨,增幅为56.6%,按2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1.1%
4、糖料产量1976年比1949年增加1737.5万吨,增幅为613.3%,按2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7.4%

1949年—1966年四类主要农产品增长情况:
1、粮食产量1966年比1949年增加10082万吨,增幅为89.1%,按1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3.8%;
2、棉花产量1966年比1949年增加189.3万吨,增幅为426.35%,按1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10.3%;
3、油料产量1966年比1949年增加94.7万吨,增幅为37.0%,按1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1.7%;
4、糖料产量1966年比1949年增加1120.2万吨,增幅为395.41%,按17年计,平均每年增长9.8%。

1966年—1976年文革期间四类主要农产品增长情况:
1、粮食产量1976年比1966年增加7230万吨,增幅为33.8%,按10年计,平均每年增长2.95%;
2、棉花产量1976年比1966年减少28.1万吨,减幅为12.0%,按10年计,平均每年减少1.3%;
3、油料产量1976年比1966年减少6.2万吨,减幅为1.76%,按10年计,平均每年减少0.2%;
4、糖料产量1976年比1966年增加552.8万吨,增幅为39.4%,按10年计,平均每年增长3.4%。

1977年—2003年四类主要农产品增长情况:
1、粮食产量2003年比1977年增加14795万吨,增幅为52.3%,按26年计,平均每年增长1.6%;
2、棉花产量2003年比1977年增加282.1万吨,增幅为137.7%,按26年计,平均每年增长3.7%;
3、油料产量2003年比1977年增加2403.5万吨,增幅为598.6%,按26年计,平均每年增长7.8%;
4、糖料产量2003年比1977年增加7649.2万吨,增幅为378.5%,按26年计,平均每年增长6.2%。

如果以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为基数,则1978年—2003年四类主要农产品增长情况为:
1、粮食产量2003年比1978年增加12592万吨,增幅为41.3%,按25年计,平均每年增长1.4%;
2、棉花产量2003年比1978年增加270.3万吨,增幅为124.7%,按25年计,平均每年增长3.3%;
3、油料产量2003年比1978年增加2283.2万吨,增幅为437.5%,按25年计,平均每年增长6.9%;
4、糖料产量2003年比1977年增加7288.2万吨,增幅为305.99%,按25年计,平均每年增长5.8%。

衡量粮食生产速度的标准,一般来说,粮食每年递增 3%以上属于增产迅速, 2%以下就是增长缓慢了。 1%赶不上人口增长是严重的危机,当然更不能停止增长或减产。 2%~ 3%是中等的速度。由于农业受天气影响相当大,所以不能以个别年份的起落作结论,而须有一定的时期延续。
附表四:1956年到1976年我国经济大事记

1 1956年宝成铁路建成通车。
宝成铁路全长668.36公里,北起陇海铁路的宝鸡,南至四川成都。贯通我国西北、西南。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和1936年至1948年国民党政府也多次勘测过,均因工程艰巨地形复杂而未能实现。

建国后,中央政府从1950年开始设计,1952年7月动工,56年全线接轨。铁路工人和技术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开挖300多座隧道,架设900多座桥梁,完成土石方工程60000立方米。终于使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变通途。

2 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毛主席亲自题写“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1953年7月15日正式破土动工,到1956年7月13日即建成。并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3 新型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1956年9月8日下午4时,我国喷气式飞机制造成功,国家举行验收签字仪式。1957年12月24日,我国多用安二飞机制造成功。
1958年,我国又自行设计制造“初教六”。
1959年,我国超音速歼击机试制成功,我国航空工业由修理至制造,由活塞式发动飞机到喷气式机,只用了八年时间。

4 北京电子管厂建成。
1956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电子管厂正式开工生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为我国电子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5武钢建厂投产。
武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1957年4月3日正式开工,第一期工程1961年建成投入生产。在1958年大跃进精神鼓舞下,于1958年7月15日正式开工建炼钢厂。两期工程合并,1960年全部投入生产。我国钢产量在现基础上增加三分之一。

6 1957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
武汉长江大桥把武汉三镇连成了一体。1955年7月20日破土动工,1957年9月25日建成。10月15日通车。大桥总长1670.4米,正桥主墩8个,水中基础均在钢笼架外插打钢板桩围堰,在其中下沉管柱封座后抽水施工,用混凝土9.5万立方米,2.14万吨钢梁。

7 1957年9月北京天文馆建成。
1955年秋动土兴建,1957年9月29日完工,天文馆开幕。该天文馆能与20座世界上最好的天文馆媲美。

8 1957年10月玉门油矿建成 。
1956年下半年完成玉门油矿的总体设计,采用人工注水和加大油层压力等先进技术,原油产量明显提高。1957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建成。试制成功的石油产量已增加到32个,已成为一座大型石油联合企业。

9 提前完成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7年底,我国工业产值超过一五计划预定指标的17.3%,比1952年增长132.5%,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8%,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5%。
钢产量达到524万吨,煤1.28亿吨。基建投资完成492亿元。共有450个限额以上工厂建成。粮年产量达到3700亿斤,棉花年产量3280万但。
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也都得到了发展。我国的基础工业实力大大增强,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医药卫生也有很大发展,逐步走上了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社会。

10 1958年3月,在中央成都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其基本点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在继续完成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逐步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在保证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轻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在集中领导、全面规划,分工协作条件下,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这条总路线的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掀起了高潮。大跃进拉开了序幕。

11 1958年5月我国第一部国产“东风”牌轿车试制成功。
1958年5月12日,我国第一部轿车在长春试制成功,发动机最大功率70马力,最高车速128公里/时,百公里耗油10公斤。解决了240个技术关键问题,完成了1500多种零配件试制任务。
1958年5月14日,东风小轿车运往北京,这是在总路线精神鼓舞下,我国结束了不能制造轿车的历史。1966年5月3日,我国第一批红旗轿车(高级)制成出厂。

12 1958年我国根除“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较久,范围很大,遍及江南12省360县,极大地影响人民健康。1957年4月20日,国务院发出指示要消灭血吸虫病。1958年余江县首先消灭血吸虫病,人民日报6月30日报导。毛泽东曾写诗自豪宣称:“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13 1958年6月我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运转
1958年6月,我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开始正式运转,重水型,以铀为燃料,热动力为7000-10000千瓦。
我国在短短的建国不到十年时间内,已跨入原子时代。

14 十三陵水库建成
1958年6月30日,十三陵水库建成,7月1日举行落成典礼。从1958年1月20日开始,短短的160天时间,动员40万干部、群众义务劳动,毛泽东曾亲自去参加劳动,并题字。
十三陵水库蓄水量6000万立方米,比昆明湖大20倍。这是大跃进的又一丰硕成果。

15 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
1958年根据严峻的国际形势,总结苏联卫国战争教训,在政治局工作会议上提出全民大办钢铁,年底完成1070万吨任务。
毛泽东一声令下,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到1958年9月,全国参加炼钢人数达到5000万。10月参加人数达到9000万以上。终于提前完成了任务。帝国主义被中国的大跃进吓破了胆,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为我们赢得了以后这几十年的和平。

16 跳伞破世界纪录
1958年9月21日上午10时,在全国首届跳伞竞赛会上,跳伞运动员耿桂芳、崔秀英、赫建华从1000公尺高空跳下,创造了9.817公尺的成绩,打破了女子1000公尺日间集体定点的世界纪录。
这三名运动员,当时年龄都在20岁左右。

17 农业八字宪法提出
1958年,毛泽东曾反复研究,概括出农业增产的8个基本因素。称为八字宪法。即:土、肥、水、种、密、保、管、工。这是一套综合性的农业技术措施,对实现农作物的高产、稳产具有重大意义。

18 电子数字计算机试制成功
1958年初,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确定试制快速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958年底即完成计算机的制造装配工作。1959年4月即开始计算作业,每秒钟运算1万次.
从此我国逐步进入计算机时代.
19 容国团获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
1959年4月6日,在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21岁的中国选手容国团获单打世界冠军,这是1927年开始的世乒锦标赛以来,中国第一次获得的冠军。以后,徐寅生、庄则栋也多次获得世界冠军,为中国荣誉。毛主席曾称“小将们在挑战”。
庄、徐则说“为革命打球”“小球推动大球”。

20 1959年9月定陵博物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定陵修于1584年,工程浩大,墓中埋葬明代第十三个皇帝朱翊钧和孝瑞、孝靖两个皇后。
从1956年5月开始挖掘,经过三年,终于建成定陵博物馆,1959年9月26日正式对外放。

21 航模飞行打破世界纪录
1959年9月27日上午,中国人民航空俱乐部举行航模二、三级竞速模型飞机圆周速度和无线电操纵模型飞机升高度纪录表演赛,解放军队以1260米成绩创世界纪录。

22 首都十大建筑竣工
为迎接建国十周年,1959年首都北京陆续建成10座规模宏大建筑。
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农业展览馆、民族文化宫、工人体育场、北京火车站、民族饭店和华侨大厦。
短短一年时间,就完成这么多雄伟建筑,也是我国建筑史上的奇迹。

23 包钢一号高炉建成投产
1959年10月15日,包钢一号高炉提前一年建成投产。它的系统工程的主要项目31项,在大跃进精神鼓舞下,很快建成投产,结束了内蒙古无有钢铁历史,形成了国家鞍、武、包三大钢铁基地鼎足而立的新布局。

24 国产直升飞机成批生产
1959年10月15日,我国自制的第一种直升飞机“旋风25型”开始成批生产。这种飞机设有现代领航和驾驶设备,不需要机场,只要50米见方的比较平坦场地,可以垂直起飞降落,也可从空中悬停,它的时速、飞行高度和载重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5 立体电影试放成功
我国全景和立体电影1958年9月开始试制,1959年10月试制成功。                                 
26 洛阳第一拖拉机厂落        
1959年11月1日,我国第一拖拉机厂在洛阳举行落成典礼。该厂222条生产线正式动用投入生产。在当天四小时内,即生产15台拖拉机。
在整个建厂过程中,我国130个工厂为该厂提供设备,成千上万少先队员用拣破烂、拾麦穗换来的钱支援建厂。
每年可生产东方红54马力拖拉机1.5万台。我国农机工业进入了新的阶段。

27 大庆石油会战                                
1960年2月20日,中央决定在黑龙江大庆地区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大会战。从1960年5月开始,由玉门、新疆、青海、四川等石油管理局和30多个石油厂矿、院校、抽掉几十个钻井队,2000多名科技人员和4万名工人,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参加会战。
以铁人王进喜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白手起家,仅用二年时间,就基本建成大庆油田。到1963年底,累计生产原油1000多万吨。仅1963年底,就生产原油600多万吨,国家投资7.1亿元当年全部收回。一举摘掉了我国贫油的帽子。
大庆是毛主席树立的工业战线上的红旗。

28 鞍钢宪法提出
1960年7月鞍钢宪法经毛主席批准颁布。主要内容是: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政治挂帅、开展技术革命、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实行党要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两参一改三结合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企业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和工人相结合。
鞍钢宪法是我国工业企业发展的根本大法。

29 1960年中国登山队员登上珠峰                     
珠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1921-1938年间,国外登山队多次试图攀登均没成功。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上队员经过顽强拼博,终于从北坡登上了珠峰,把毛主席石膏像和国旗留置峰顶。
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员再次登上峰顶,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30 1960年郑州黄河大桥建成
1958年4月14日动工,到1960年4月21日竣工,郑州黄河新桥建成通车。全桥72个桥墩,采用片石位能压浆法浇灌墩基,共142个桥孔。工人、技术人员团结奋斗,大桥的建成,大大提高京汉铁路和陇海干线的运输能力。

31 辽河的治理
辽河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条大河,全长1430公里,流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由于辽河水系年久失修,造成水土流失,风沙干旱,下游土地盐碱化、水旱灾害频繁。建国以后在党中央领导下,开始大规模治理,修建220座大中小型水库,修筑堤岸4500公里,修筑了920多项大中型排灌站,装机客量达到30万马力,灌溉面积63万亩增到1100多万亩。
辽河的治理,保证和促进了这一地区,农业生产发展。

32 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前三年完成
1958-1962年的二五计划,正值我国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总路线精神照耀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由于两年大跃进全国提前三年完成了原拟定的二五计划主要指标,用二年时间走完了五年的路程。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这是三面红旗的伟大胜利。

33 人工单性繁殖小蟾蜍成功
1961年中科院在研究蛙科动物的人工单性生殖工作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走在了法、美、德、比、日等国的前面。
其中一只“无父”母蟾蜍于1961年3月产卵,繁殖出800多只蝌蚪,在世界上首次证明了人工单性生殖的子裔是能够传种接代。

34 北京举行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1961年4月4日-14日,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体育场举行。由32个国家和地区30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中国男女队分别名列第一级第一名和第二名。

35 1961年9月我国第一台激光器诞生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研究所,经过不懈努力于1961年9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激光器,即红宝石激光器。我国激光技术在当时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36 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
1962年6月,上海江南造船厂制成的我国第一台1.2万吨压力的自由锻造水压机在上海重型机器厂试车,并正式投入生产。该机重量为2200吨,比国外生产的轻800吨,主机有七层楼高,基础深入地下40米,当时世界上只有美、英、德、捷克能制造这种机械。我国迅速地赶了上去。万吨水压机的制造成功,为我国发展现代工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设备条件。

37 第一次断手再植手术成功
1963年1月2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成功地施行了一次当时在世界上少见的断手再植手术,把一个工人从腕部被完全轧断的右手重新接了起来。
这说明,当时我国的医疗水平,部分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38 第一个火车车轮轮箍厂建成
我国火车车轮轮箍长期以来一直依赖进口。60年代初外国突然停止对我国供应。1961年中央决定自建轮箍厂。8个部,21个省市,162个设备制造厂经过通力合作。1963年4 月,轮箍生产系统竣工,1964年7月车轮生产系统峻工,7月29日,轧出我国第一个整体车轮。从此结束了自1876年以来,一直靠进口的历史。

39 上海吴泾化工厂建成投产
1963年9月26日,我国第一座大型氮肥厂建成投产。一期工程从1958年开始筹建,1960年二季度动工。1962年11月20日该厂试制出第一批合成氮和硫酸铵制品。均达到国家质量标准。
1965年春,我国第一套年产4万吨尿素的设备又在该厂试车成功,制造出第一批高效化肥。1974年,我国又开始设计制造30万砘合成铵装置。

40 我国石油基本自给
1963年,我国原油产量已达到647.7万吨,占国内消费量71.5%,1964年,我国继大庆油田之后,又建成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1965年原油产量达到1131.5万吨,至此,我国使用的原油及石油制品已全部自给。
1973年,我国开始向国外出口原油和石油制品,进入世界主要产油国行列。

41 广泛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
1964年,毛主席向全国发生号召:工业学大庆。
4、5月间,人民日报连续发表文章介绍大庆,靠两论起家,搞企业革命化。学习大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作风,“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大干快上建设社会主义。学习大庆的六个精神,即人拉肩扛精神,干打垒精神,缝补厂精神,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回收队主,修旧利废精神,实际上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精神。
1966年1月全国工业交通会议提出,搞好企业革命化,在三五期间全国争取有20%企业成为大庆式企业。

42 三钱建设的伟大成绩
60年代中期一直到70年代初期,我国对西南、西北内陆地区开展大规模的重工业经济建设。在1964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提出了把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下决心搞三线建设。
首先,把攀枝花钢铁基地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交通、煤、电建设搞好。并将东南沿海的重工业生产基地向内地转移。一线主要是指东北及沿海各省,三线是指长城以南京广线以西等广大地区。二线是指界于一、三线之间的广大地区,同时又一二线之间又划分出若干区内“小三线“。1964年下半年,拟定了三线建设的总体布局。1965年,开始了以成昆、湘黔铁路攀枝花、酒泉钢铁厂和重庆工业基地为主的铁路、冶金和国防工业建设。在1965年、1966年初步建设的基础上,1969年至1971年全面铺开,初步建成一批国民经济骨干企业,改善了我国西部经济发展落后的步局。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

43 农业学大寨运动
大寨大队在山西省昔阳县东南海拔1000多公尺的山区,耕地分散在七沟八梁一面坡的贫瘠土地,全大队800多亩土地就有4700多块。从1953年至1963年的十年间,大寨大队人民凭着镢头和萝筐,开沟造地,改良土壤,使亩产由100斤增加到700余斤。
大寨大队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战天斗地是我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报导了大寨大队的事迹。毛泽东发出号召,全国农业大寨。
大寨精神就是坚持政治挂帅,走社会主义道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
1967年10月召开了全国农业学大寨现场会。
1975年9月15日,又召开全国第一次农业学大寨会议,提出1980年全国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化肥化。

44 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创制成功。
1965年4月28日,我国双水内冷汽轮发电在我国首创成功,为我国发展大容量发电机开辟了道路。
1958年秋,上海电机厂制造成功我国第一台1。2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1960年制造容量10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1965年春,这种发电机组在17家发电厂正常运行30万小时,发电30亿度,质量良好。
1969年,我国又自行设计制造了第一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12.5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1976年6月,又建成30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我国的电机制造工业在国际已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45 我国第一座维尼纶厂建成投产
1965年4月30日,我国自制第一座维尼纶厂建成投产。这是采用国际先进工艺自行设计,所需1300多台设备是由北京、上海、沈阳、广州等地90多家机械工业厂协力制造。这是我国纺织工业原料开源的一次大飞跃,为发展我国新兴合成纤维工业开辟了新的道路。

46 全国工业企业专业化生产道路
1965年4月,国家经委在天津召开全国专业化生产和协作会议。中央在5月25日批 这次会议纪要。纪要指:走专业化生产和协作道路,是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它有利于提高技术、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还能节约投资,原材料和燃料动力消耗,降低成本。这是加快我国工业发展,实现现代化工业的重要途径。
这次会议召开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47 人工合成胰岛素成功
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的办法合成结晶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全成的一种具有生物活力的结晶蛋白质,为以后人工合成其它生命高分子开辟了道路。

48 兰新铁路建成通车
兰新铁路从兰州到乌鲁木齐,全长1892公里,1952年10月动工,1962年建成,1965年交付使用。
这条铁路东段在河西走廊通过。北面沙漠戈壁千里,寸草不生,南面是白雪皑皑的祈连山脉。铁路穿过几百公里的无人区,其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这条铁路的建成,对开发我国大西北具有重大意义。

49 第三个五年计划的伟大胜利
从1964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开始制定三五计划。毛泽东指出:农业和国防是两个拳头,要使拳头有劲,屁股就要坐稳,屁股就是基础工业。三五计划初步设想就是大力发展农业,解决人民穿用生活问题。加强国防建设,努力发展尖端技术,加强基础工业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数量,努力发展交通运输、商业、文教科研事业,使整个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1970年,粮食达到4799亿斤。钢产量达到1779万吨,煤3.54亿吨,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6%。
大文化大革命中,顶着走资派的干扰破坏,广大人民群众抓革命,促生产,胜利地完成了三五计划指标。
50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在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这是继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以来,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飞跃,我国核武器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51 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
1966-1967年我国科学院组织了一支有30个学科,100多名科学工作者,来自全国23个科研单位组成科学考察队,对雅鲁藏布江以南,方圆5万多平方公里的珠穆郎玛峰地区进行综合科学考察。较完整地掌握了这一地区的地磁与重力分布及特点,并取得了世界地磁史上最高点,海拨6500米的地磁资料。

52 “东风”号万吨级远洋轮建成
1968年1月8日,我国第一艘自行研究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货轮建成。
该轮总长161.4米,排水量1.88万吨,载货量1.17万余吨,航速每小时17海里。主机8820马力,低速重型增压,柴油机约400吨重,有5万多个零件组成。船上也有电机设备300台,这些设备材料来自全国18个省市300多个工厂。
东风轮建成,是我国远洋船泊建设的新阶段。

53 日全蚀综合观测取得成果
1968年9月22日我国北京天文台等10多个单位100多名科学工作者对新疆地区发生的日全蚀现象进行了大规模的观测,获得了大量的日全蚀对大气和地球影响的观测数据,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的日全蚀研究工作进入了世界的先进行列。

54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
1960年1月18日,长江大桥兴建,1968年12月29日建成通车。大桥正桥长1576米,沿铁路桥面全长6772米,沿公路桥面全长4588米,大桥正桥10个孔,铁路引桥159个孔,公路引桥91个孔。由于江面宽,浪高水急,水下地质极为复杂,施工难度高,大桥建成,开创了我国自力更生修建大桥的新纪元,是三面红旗的伟大胜利。

55 塑料版印刷试验成功
1969年1月31日,我国用塑料板印刷代替铅板印刷获得成功。这是印刷业的一项重大技术革命。

56 河南红旗渠建成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红旗渠1960年2月动工兴建,1966年建成主体工程。1969年7月完成全部配套。总干渠长700公里,宽8米,深4.3米,引水量25秒立米,在太行山的悬崖陡壁上,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造天河。
红旗渠分成三个干渠,由595条支渠,又修建300多座中小型水库,共形成总长1500公里,沿渠大小建筑物6500座的庞大水利灌溉网。

57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建成
1969年9月23日,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建成。
1961年开始兴建,把长江、淮河、大运河和里下河连结起来,灌溉面积250多万亩,同时又便利了苏北内河运输。

58 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成。
1965年7月动工兴建。1969年9月建成。10月通车。全长23.6公里,全线17个车站。
车速每小时80公里,平均每天客运量13万人次,犹如一条宏伟的地下宫殿。

59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成功发射。直径为1米,72面体,重量173公斤。轨道近地点439公里,远地点2384公里,运行周期114分钟。东方红的乐曲响彻全球。
这是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的巨大进步。

60 成昆铁路建成通车
1970年1月,由四川成都至云南昆明全长1085.8公里的成昆铁路通车。
1952年决定兴建,1958年7月局部动工。1964年9月全面展开施工。
成昆铁路经过海拨1900米的滇中高原,高山起伏,地势险峻,地质结构复杂,工程十分艰巨。该铁路建成对我国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意义重大。

61 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
1970年11月8日,我国运动员倪志钦在男子跳高比赛中创造世界纪录。

62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该项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大面积亩产1000斤,高产田可达1500-1600斤。
1974年经过鉴定,1975年在湖南、广西等南方13省试种,面积达5600亩,1976年扩大到208万亩。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亩产量。

63 改造都江堰工程
1971年1月,都江堰的改造工程完工,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郡守李冰父子组织四川灌县一带劳动人民所筑,已有2000多年历史。它控制岷江激流,免除了水患,灌溉了农田。建国之后,由于灌溉面积扩大,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1970年春,提出了改造设想,8月做出决定,并组织20万水利大军,仅用一个冬季就基本完成了水利工程。

64 第四个五年计划的伟大胜利
1971年-1975年的四五计划,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式指引下,集中力量建设三线战略后方,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新的飞跃。在全国建立了不同水平,各有特点并各自为战大力协同的西南、西北、中原、华南、华东、东北、山东、闽赣新疆等十大经济协作区。各自有步骤地建设冶金,国防机械,燃料动力,化工体系,初步建立了我国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扭转了北煤南运,南粮北调局面。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7.8%,其中农业4%,工业9.1%。
革命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社会主义祖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65 我国第一颗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1年3月3日,我国第一颗科学试验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重221公斤。其运行轨道距地球近266公里,最远点1826公里,绕地球一周需106分钟,用20.009兆周频率向地面发回各项科学实验数据。

66 集成电路计算机试制成功
1972年,上海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每秒钟运算11万次。
1973年,我国又生产出第一台每秒运算00万次的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
这标志着我国的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67 我国成套引进国外先进设备
1973年,经毛泽东批准,我国成套引进外国先进设备,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1个烷基苯工厂,43套综合采煤机组,3个大电站等,成交金额达39.6亿美元。这些设备引进之后,绝大部分建成投产,加速了我国经济发展。

68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取得新成果 
中科院教授童第周和他的学生牛满江合作研究,在世界上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细胞质内的信息核糖核酸对细胞分化个体发育和性状遗传的显著作用。对细胞遗传学理论做出了贡献。

69 亚非拉乒乓球邀请赛在北京举行
1973年8月26日-9月6日,亚非拉乒乓球邀请赛在北京举行,中国队获得男女团体冠军。

70 大庆-秦皇岛输油管道建成
1973年9月,大庆-秦皇岛输油管道建成。于1970年冬天工,北起黑龙江,南到河北,全长1152公里,每隔7公里一个泵站。
1973年11月,秦皇岛-北京输油管道也开始动工,于1975年6月建成。以大庆为起点的地下大动脉全长1507公里。输油能力600万吨。

71 海河的治理
海河从1368年-1949年共发生重大水灾367次。建国后在国家统一规划下,对海河进行了全面治理,共投资70亿元。
到1973年,修筑防洪堤4300公里,新建桥涵,水闸6万多座,在中下游疏通开挖河道270余条,并修建大中型灌溉工程140处;机井80万眼,灌溉面积达9000万亩。不但控制了水害,又增强了抗旱防涝能力,发展了农业生产。

72 我国第一艘浮船坞建成投产
1974年3月20日,我国第一艘2.5万吨级浮船坞“黄山”号在上海建成投产。全长190米,宽38.5米,高15.8米,能抬举载重量2.5-3万吨数的海轮。
工程量大,工艺复杂,从总装到建成仅半年时间,是100多个船厂、设计院及海运局通能协作的成果。

73 大港油田的建成
1974年5月15日,大港油田建成。
1964年1月起,开始勘探,上万名大庆工人挥师南下,在一片茫茫的盐碱荒滩上继大庆以后,又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建成了又一座现代化油田。

74 胜利油田建成
1974年9月29日,胜利油田宣布建成。
1961年9月23日,钻出石油。1964年春展开大规模勘探。1973年胜利油田原油产量已达1084万吨。1985年已达2700万吨。
这是我国的第二个大油田。

75 第二汽车制造厂建成
1975年6月,国家第二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1964年国家下达建厂任务。1968年选定厂址;湖北省十堰镇。1969年9月开始大规模施工建设。全国140多个单位的40多项先进成果和技术,4000台新试制设备,300多条生产线,117条自动化流水线集中到二汽使用。
1975年6月建成年产2.5万辆东风越野车,1978年7月建成5吨汽车的第二个车型。
现已成为世界三十卡车厂之一。

76 花粉单倍体育种成功
花粉单倍育种改变了传统的二倍体育种方法,只需3-4年就可获得一个新品种。世界上十几个国家都进行研究,但没有一个国家用于生产。1970年我国开始进行研究,1975年用这种方法育种成功。说明我国生物技术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

77 刘家峡水电站建成
为整治黄河,国家决定建刘家峡水电站。1964年9月动工兴建。1969年4月1日第一台机组开始发电。1975年全部工程竣工。
装3台国产大型水轮发电组,装机容量为122.5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57亿度。
大坝截流后蓄水61.2亿立方米,灌溉农田1500多万亩。

78 我国第一口6011米超深井钻成
1976年4月23日,四川省石油钻探队用国产钻头打成了我国第一口6011米超深井。
这口超深井钻探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协作,上海、甘肃、陕西等省市 提供了主要设备和配套设备。对我国地质科学研究和石油勘探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79 中国援助坦、赞建筑国际铁路
1965年和1967年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总统先后访问中国,决定由中国援助建立坦赞国际铁路。1967年9月6日签订协议,1970年10月动工兴建。1976年7月14日,全长1860公里的坦赞国际铁路全线通车。
全部工程完成土石方8887万立方米。

80 微波通信干线建成投产
1976年,我国以北京为中心连通全国20多个省市建成了大规模的微波通信干线。

81 鲁棉一号良种培育成功
1976年,由山东省棉花研究所用辐射育种新技术培育成鲁棉一号良种,并在全省大面积推广,促进了棉花特大丰收。

82 30万吨乙烯工程建成投产
30万吨乙烯工程是国家重点项目,是解放以来在首都兴建的最大的石化项目,1973年8月29日破土动工,1976年5月试车成功,1976年10月交付使用。
在建设过程中,国家计委组织全国20多个省市800多个单位赶制各种设备,及时送来了工程需要的近百万吨原料,北京市动员14个工业局和7个区、县300多个单位分别担任配套工程等制造任务。
该工程建成,加快了我国石油工为发展的步伐。
…….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真理是在斗争中发展的,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一项胜利都是在斗争中取得的,人类社会也是在大风大浪的斗争中不断进步的,社会主义的中国必将在中国取得更大的进步,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必将在中国和世界的上空高高飘扬。不知右派们看到这些事实材料,会有何感想。他们还会说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