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极域电子教室密码:照片一组 “感动中国”还是“撼动中国”“毁灭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6:27:30

精英教育原则:永远不要给孩子提供削弱其能力的帮助 系列2

照片一组 “感动中国”还是“撼动中国?毁掉中国”,我国青年一代竞争力何在?


如果我们的社会连一个青年自己独立去上大学这样简单的事情都不敢委托给他们,我们如何把国家的未来委托给他们?

附录:照片一组 2009年9月,华中师大新生入学的父母们在体育馆地铺入睡的镜头。

这些家长显然不是富人,开奔驰,宝马送孩子上学的富人们当然不屑睡地铺。师大的学生,大多数享受政府免学费还加上生活补贴,而且国人一贯在嘴上重视教育,骨子里轻视教育,因此子女们如非无奈,是不会上师范院校的。所以师大的这些学生家庭,可能就是穷人中的穷人了。

不过就算是穷人,但是对孩子的“爱心”也一点不比富人差。他们可能还更悲壮一些,更付出一些。网上的这些照片,主题是要求“90后要感恩”。我想,这些照片,说不定会入选中央电视台2009年“感动中国的父老乡亲”活动吧?

不过,我的解读是:今天孩子的基本能力,都被自恋的父母们剥夺光了!

我疑惑的是:难道今天已经是成年人的大学生,连自己到一个城市上大学的能力都丧失了吗?

这些父母的作为,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帮助吗?是在提升孩子们的生活能力还是竞争能力?

如果今天我们的父母,连让孩子单独去上学都不放心,明天,我们又如何能够放心地把整个国家,交给这些连自己都管理不好的一代人?

如果我们国家最贫困的阶层,父母们都如此善于“穷家养娇儿”,最需要艰苦奋斗的一个族群,都如此象“扶不起的阿斗”,连最简单的事情,都要父母的全程监控。那么,我们国家富裕阶层的后代,岂不是更加的变本加厉,更加的孱弱无能?

我们学生上大学的历史,本来不是这样的。1980年,刚满17岁的我,第一次出远门,就是从家乡到武汉上大学,行程四千里,路上还要转车。虽然我到武汉后,无知到连坐电车都害怕接触金属扶手会触电,但是也没有妨碍我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当时的大学里,没有见到父母会来送孩子上大学的,可能只有武汉市当地的父母会到学校来看一下吧?更不可出现父母帮孩子忙前忙后做事的情况。假如这样,真的会让当事人羞愧死的。

不送孩子不仅仅是因为穷:我的父母都是中学教师,家庭并不穷困,在当时的体制情况下,他们算是“相对富裕阶层”,我小时候还坐过飞机的。他们工资的10%就可以买一张车票,但并没有表示过要送我上学。因为“理所当然”自己的学自己上,与父母何干?很多父母,孩子毕业了都没有到大学里看过一次。别忘了那时候的大学生,比现在的大学生要“稀奇”得多,“金贵”得多。但父母和自己都不觉得,他们更在意每个人都不要成为别人的负担。于是,这些没机会“娇气”的当年大学生,今天都是各个岗位上的核心和骨干。

现在的孩子,上学年龄比我们当年还大,“见识”比我们当年要广。但是,父母们依然处处不放心,步步跟随的贴身服务,“献爱心”到如此地步,父母要到学校里帮孩子打理一切。是社会的进步,还是退步?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谁辛苦为谁忙?}


(穷家养娇儿 2009年9月3日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在华中师大体育馆打地铺睡觉壮观场景)


这面国旗今后如何能够做到“代代飘扬”?难道能指望图中这样互相感情敲诈的父母,还是还是孩子?这种不能真正面对自己真正责任的老少两代?


问题是:一个连独立去上学,报名都“没有能力”的青年人,我们的社会能指望吗?



这显然是一个正在做“望子成龙梦”的农村父亲,注意床头极为简单的晚餐。他们

付出的是“爱”吗?收获的是“能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