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蜘蛛5校色仪配第三方:利比亚:被战火吞噬的国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20:48:34

利比亚:被战火吞噬的国家

转发到: 2011-12-29 17:25 来源:参考消息网

核心提示: 在北约战机的掩护和卡塔尔等国的资金援助下,利“过渡委”得以与卡扎菲政府在东西部战线形成僵持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对派在西部山区和东部石油重镇布雷加逐渐站稳脚跟、并向首都的黎波里和卡扎菲家乡苏尔特挺进。

《参考消息》驻开罗记者刘万利报道 10月20日,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在其家乡苏尔特被抓身亡,为今年利比亚这场起伏跌宕的“倒卡运动”画上了一个句号。在这期间,记者多次进入利比亚采访报道,亲眼见证了利比亚政权的更迭。

班加西“战时共产主义”

今年2月,突尼斯总统逃亡沙特的消息传到利比亚后,班加西等东部城市居民走上街头,希望用突尼斯式的游行示威推动国内政治和经济改革,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卡扎菲政府在抗议活动刚刚开始时便用实弹进行镇压,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积压多年的国内矛盾也如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利比亚局势急转直下。

记者在4月初到达反对派大本营班加西时,看到卡扎菲军队的坦克已经推进到距班加西市区仅20公里的位置,但由于制空权掌握在北约手中,这些坦克最终沦为北约战机的标靶。

内战初期,利“过渡委”军队在人数、装备、训练等方面远不及卡扎菲正规军,其主力部队多是没有任何战斗经验、临时拿起武器保卫家园的当地居民。所以战场上经常能看见少数老兵现场教穿着牛仔裤、T恤衫的年轻人使用武器。相差悬殊的军事实力导致反对派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要不是北约战机全天候提供空中掩护,其大本营班加西可能早已失守。

虽然军事上处于劣势,但是东部居民并没有放弃抵抗,相反,他们在物资短缺、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抱团取暖,实行“战时共产主义”:通讯免费、医疗免费,有家的人主动收容无家可归的难民,商人捐钱捐物为前线士兵提供粮食,部分商店免费赠送食物。在汽油短缺的情况下,常常能看到有人抽取自己车内油箱的汽油送给路边燃油耗尽、一筹莫展的车主。

在北约战机的掩护和卡塔尔等国的资金援助下,利“过渡委”得以与卡扎菲政府在东西部战线形成僵持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卡扎菲军队的力量在正面战场被逐渐消耗殆尽,反对派在西部山区和东部石油重镇布雷加逐渐站稳脚跟、并向首都的黎波里和卡扎菲家乡苏尔特挺进。

“地中海新娘”遭战火洗劫

8月22日,利比亚反对派士兵攻入首都的黎波里。记者随后便进入遭受战火洗劫的的黎波里。这座被誉为“地中海新娘”的城市在双方激烈的巷战后千疮百孔。市内五步一哨,十步一岗,多数建筑物外墙布满弹孔,数栋房屋被导弹击中后冒出滚滚浓烟。阿齐齐亚兵营附近尸体横陈,冲锋枪和导弹划过的声音不绝于耳。

利比亚内战爆发以来,无论是国内双方的战事交锋,还是北约的轰炸,都给利比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人道主义灾难。基础设施遭严重破坏,重要的石油港口遭炸毁,大批难民逃往周边国家,无辜平民死伤惨重。

在的黎波里市郊区的一家医院,几十具尸体在双方激烈战斗之后被发现,政府军和反对派都声称是对方所为。在饱受战火摧残的苏尔特、米苏拉塔、艾季达比耶等城镇,类似的情景也曾出现。

核心提示: 在北约战机的掩护和卡塔尔等国的资金援助下,利“过渡委”得以与卡扎菲政府在东西部战线形成僵持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对派在西部山区和东部石油重镇布雷加逐渐站稳脚跟、并向首都的黎波里和卡扎菲家乡苏尔特挺进。

在“过渡委”武装完全控制的黎波里后,战场局势已经明朗,卡扎菲政权败局已定。利比亚动乱最后的悬疑只剩下卡扎菲的行踪和下场。直到10月20日,卡扎菲在其家乡苏尔特一处废弃水泥管道内被捕的消息传来,这位一夜之间兵不血刃推翻伊德利斯王朝、执政42年的中东政治强人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在反对派士兵的辱骂、推搡中丧生。

童年被烙上战争印记

记者在采访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战火中的儿童。与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孩子不同,经历了战争的利比亚儿童自出生起生活就被烙上战争的印记。

4月初,战争阴云仍然笼罩在班加西城市上空,230公里外就是政府军和反对派交战的前线,战火随时可能燃烧到这里。记者在与当地居民哈迪聊天时,他说他的女儿刚刚出生。“我给孩子起了名字叫萨科齐,因为法国以及其他国家阻止了卡扎菲部队的进攻,救了班加西人民的命,所以我们感谢他们,”他说。

由于卡扎菲敌视西方文化,利比亚人不论年长年幼对欧美国家普遍没有好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曾对利比亚实施了十几年的经济制裁,导致利比亚经济遭受重创,人民生活也自然受到严重影响。带着战争印记出生的孩子在回顾父母一辈遭受的苦难之时,不知将如何面对亦敌亦友的西方国家。

在距离班加西170公里的艾季达比耶镇,这个原本有15万人口的城镇4次成为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交火的战场,曾经住在这里的人纷纷逃难。记者碰到面容憔悴的法希米,坚持把75岁的母亲和3个孩子都留在这个随时可能成为战场的小镇。法希米7岁的儿子安纳斯手里总是抱着一支几乎和他一样高的步枪。小安纳斯并不惧怕我们这些拿着摄像机和照相机的外国人,我们在他家里转悠时他总是笑嘻嘻地跟着,但他手里的枪一直没有放下。

我们问他:“为什么要拿着枪,以后想当士兵吗?”“嗯,我以后要当一名士兵,用枪保护我的家人,”他说。

在亲眼目睹了战争夺取许多人的生命以及家人的恐惧和无助后,小安纳斯的童年也一点一点被战争吞噬。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与年龄不相符的勇敢和坚强。在本该无忧无虑享受童年的时候,小安纳斯却不幸被卷入战乱,承受了本不该由他承受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