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蜘蛛5校色仪使用教程:论中职数控专业“实验、实训、实习”三者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1:57:47

论中职数控专业“实验、实训、实习”三者关系

德清职业中专娄海滨

摘要:实验、实训与实习教学都是中职数控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传统机械专业重视的是动作技能的形成和培养,而数控专业实践可能需要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强调心智技能的形成和培养,实验、实训与实习三者有机结合是中职数控人才技能培养最优化结构。德清职业中专对“实验、实训与实习”三者关系的研究对中职数控专业的实践教学有示范作用。

 

数控专业现在是中等职业学校主要专业之一,开设数控专业的学校主要是从以前的机械加工类专业演变过来的,一般均采用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数控实践教学,因此如何办好并持续保持此专业的良好发展,是中职学校领导和教师所关心的。

本文主要从数控专业技能教学中的三个环节实验、实训和实习入手,以德清职业中专数控专业为研究对象,对数控专业“实验、实习、实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一、技能教学的理论基础

人们通常把技能划分为感知技能、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感知技能被越来越多的技术产品的功能所替代,操作技能中心智技能的成分也变得越来越重。心智技能本身也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

心理学认为,一个操作技能的形成往往要经历从操作表象到操作概念,再到具体操作,最后发展到熟练三个阶段。开始进步快,因为这是从不会到会的质变过程,中间有一个或长或短的停滞期,这是由于各作动作原有的配合关系已经成熟已发挥了最大限度的作用,而新的关系尚未形成,各种命令的应用方式没有形成熟练的记忆,使得操作处于停滞期。再有后期进步慢,这是从不熟到熟练的量变过程。

根据北师大冯忠良教授的“结构-定向教学”和 “智力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原型定向阶段、原型操作阶段和原型内化阶段。其中,原型操作阶段是整个心智技能形成的中介和关键,它使定向阶段成为实施,也就是说让“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并通过具体实践使之内化,从而形成比较稳定的生产技能。因此,没有实践,学生的心智技能不可能从定向阶段过渡到内化阶段,观念的东西还是观念,既不能还原为现实,也无法进一步深化和升华。

当然,尽管技能有感知技能、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之分,但三者是相互关联的,一项实践成果的形成往往是三种技能综合发挥作用的结果,而实践恰恰是整合这三种技能并让其发挥作用的主要载体。从这一点而言,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践教学是最佳途径。

二、数控专业技能教学实践形式

实验、实训和实习都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一类是为了巩固理论知识而进行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如实验;另一类是具体运用专业知识、技能于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专业知识,使职业技能熟练化,如实训与实习,这一类教学活动在中职实践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

1、实验主要是感知性实验,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帮助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能力。

如“数控铣床典型夹具实验” 培养学生了解各种数控机床典型夹具的结构、功能,掌握各种夹具的安装、调整和使用方法。

2、实训是为了掌握某种技术或技能而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反复训练的活动,验证所学原理。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术技能,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如“数控铣床的操作实训项目”,包括数控铣削中从机床开机、工件及刀具的安装、对刀到程序输入、零件加工、关机等机床操作全过程。

3、 实习是为了掌握某种工种进行的实际演练活动,获得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养成独立工作能力和职业心理品质。

主要是学生在校内外教师和师傅的指导下,在校内实习场所或校外生产、服务现场从事模拟或实际的工作。中职教学学制中第三年是顶岗实习,学生在工厂和学校共同指导下进行实习。

三、数控专业实验、实训、实习三者关系

在中职数控专业实践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很好的区分实验、实训和实习的关系,出现的问题是重实训,轻实验和实习。

在已有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提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技能训练 → 专项技能训练 → 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分层进行技能达标。

实验、实训主要用于基本技能和专项技能的培养,同时具有初步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这类教学活动主要集中在校内。

实习主要用于专项技能的固化、熟练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这类教学活动主要在校外和企业中进行。

从中职学制的三年制(二年在校,一年校外实习)的要求来看,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三年进行实践教学,合理地安排实验、实训、实习在学生技能提高的整个过程中的时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应用。

我们认为数控专业不能人为的压缩为二年,事实上根据现有学生的状态二年内也很难培养出符合要求的数控人才。很多学校学生第三年的实习没有很好的应用,没有搞清我们的学生是三年才毕业的,最终结果要看毕业时的技能掌握情况。

根据前面所述的技能形成三个阶段论可知,实验大量使用在学生刚开始学习技能时,适用于操作表象到操作概念形成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可能兴趣所然对学习有很大的热情,掌握的很快。实训应用于操作概念到具体操作掌握阶段,这个阶段是一个量变的过程,需要有大量的实训时间和项目让学生练习,学校中实训主要在这个阶段,也是很多教师出现的重实训,轻实验和实习的理由。实习应用于具体操作发展到熟练阶段,这个阶段是技能固化、形成比较稳定的生产技能的重要阶段,也是需要大量的时间。

很多学校在数控教学中引进了项目教学法,这是德国双元制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方法,认为这个方法的应用加快了学生技能的形成,但他们都忘了德国学生采用三天工厂,二天在学校上学的另一个形式对学生技能形成的重要性。我认为后一个方法如同我们的第三年的顶岗实习,德国是把我们的一年时间分解在每周中,项目教学法他们更多应用在理论教学中,因此两者的作用成就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

数控专业全称叫数控加工技术专业,数控专业是机械制造技术、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的专业,它的核心技术实际上就是利用计算机控制机床来进行加工机械零件,这是它的核心技术。

常规说的机械专业主要指手工加工,如车工、铣工等。数控设备也有手动功能,但这就不叫数控加工了,而是手动加工,必须是全自动加工才是数控加工。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            指导方案》明确指出学习数控必须在普通机械加工基础上进行。

因此数控实践教学不同于传统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传统机械专业重视的是动作技能的形成和培养,而数控专业实践可能需要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强调心智技能的形成和培养。

对心智技能的培养实验教学很重要,因为实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而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是心智技能的重要组成。有的教师认为兴趣是一切学习的调动因素,我们认为要合理使用兴趣。

兴趣是非智力的,它是用来促进学习的内部动机,真正的学习是靠内因的,如果一味让兴趣起作用,后面的兴趣要更强劲,这不是办法,办法是给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可思索的,观察力的培养可以转化为学习动机,使得心智技能的培养更有效。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数控实践教学中不能光重视实训,中职数控人才技能培养目标的完成需要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是最优化的。

四、数控专业“实验、实训、实习”教学的实践过程

德清职业中专对数控专业的“实验、实训、实习”教学的研究已有三年,从03年和浙江大学现代制造工程研究所合作建设数控培训基地开始,学校就投入精力进行教学改革和数控专业技能教学研究,三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果。

我们的技能教学模式如下图所
(一)、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四个要素。

1、目标体系:中职数控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以数控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是指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后,在职业素质养成、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上应达到的蓝领操作工水平或标准。

2、内容体系:中职数控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具体来说,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实习、实训等,通过合理配置,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到的不是支离破碎的东西,而是中等技术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

3、管理体系:教学管理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和质量的保障。主要分为硬件和软件管理体系。

硬件管理包括三个方面:管理机构、基地建设和人员管理。

软件管理包括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文件、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实践教学各项考核标准、质量评价指标的建立。

4、支撑保障体系:中职数控专业实践教学支撑保障体系要求有熟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掌握过硬技术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较完备、先进的技术设备设施,仿真性的实践教学环境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等三个重要条件。

(二)、开展以项目教学为载体的小班化教学,小组化学习方式

分析中职学生情况,我们在实践中推广了以项目教学为载体的小班化教学,小组化学习方式。主要从设备数量、因材施教原则、项目教学法落实和实训安全要求出发。

学校数控实训设备不可能达到每人一台,我校实训设备均采用浙大辰光公司产品,总数20台,普车9台,但每班人数都40人以上,我们进行分班。主要对学生进行态度、已学技能等分析,一个班分为三个小班,在课程设置时同时开出车工、数车和数铣小班,由三个教师在三个教学车间同时上课。由于对学生已进行了分层,在教学中各小班在同一门课中可进行不同要求的教学,可以实行因材施教,同时项目教学的引入也成为现实。

同一小班中按设备分为多个小组(一般二人一组),提倡协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我们根据教学计划和技能等级标准的要求,结合学校现有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师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数控专业学生技能训练应知应会的总体标准要求和每学年、每学期、每月、每周的阶段目标要求。形成技能训练量化达成表。由实习指导教师予以落实,同时学校成立了技能达标质量考核小组,负责对教育质量的跟踪考查,总体考评工作,保证了学生技能训练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在实训过程中每个项目教师均提供过程性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两个记录,主要参照技能等级标准执行。

(三)、加强数控专业学生实习管理

实习过程对每个学生培养个人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理论层次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当然,实习对实习单位来说也是培养更多技术工人一个良机,而对学校来说是一个发现教学中不足之处的重要反馈方式。因此学校和实习企业共同制定学生实习方案,双方管理。

主要内容如下:

1、制度化、规范化。

我校实训处拟定了《实习生管理办法》、《实习生守则》、《实习生跟踪表》。在此基础上专业指导小组又安排了“实习生进厂前安全教育周活动”、“如何做一个技术工人”等讲座,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实习生写《实习生日志》,同时教师也要有实习情况记录。

2、带作业实习

提出每月每人上交工作情况表。为工厂提一条合理化建议,解决一个技术小难题,进行实习学生十佳技术能手评比,每人完成一项作品,给师傅写一封感恩信等作业。

3、集体返校日

每一学期回校二次,每次一天。主要是集中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4、实习选择招聘会

实行双向选择。

5、实习就业一条龙制度

学生实习的岗位就是他们将来的工作岗位。

五、结束语

实验、实训、实习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可以保证中职技能教学的质量,数控专业技能教学必须落实在三者中。

在第一届全国数控技术大赛浙江赛区的比赛中,我校五名同学组成的湖州市代表队荣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组团体一等奖,有二名同学获“CAXA杯”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操作技能二等奖,一名学生获“斐克杯”数控车床操作技能二等奖以及五个优胜奖。

就业供不应求,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95%以上,已毕业的02、03数控班学生现在企业从事数控机床操作的人员有47%,这个比例是很高的,充分表明了我校数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关于数控人才需求与数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调研报告,2003-7,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文件。

2、浙江省先进制造业与职业教育改革调查报告, 2004-12-23,庞志康,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网站。

3、在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背景下浙江省职业教育改革研究,2005-04-15,刘伟民,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05年委托研究课题。

4、产教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有效途径――浙江省职业学校产教结合现状调查,2004-12-22,郭耀邦,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网站。

5、《数控技术专业产学合作研究与实践》教育部课题,2005-9,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网站。

 

 

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