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亚星v8.1破解版:接近35岁,可否选择出国做博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1:57:06
接近35岁,可否选择出国做博后?
Zhenmafudan @ 2010-06-09 06:26
在小木虫网站上看到一个帖子《接近35,是否可以选择出国博后》:“本人34,本硕博都是在某985高校完成的。自我感觉硕博阶段完全是浪费了,一则自己没有抓紧时间;二则完全沦为了老板的工具。基本没有积累,还没有发一级学报,但博士论文评审答辩全优。现在比较犹豫,接近35,学术基本没有大的积累,但想走学术的路子,不知道现在出国博后怎么样。听听各位的意见。1. 如果现在要博后,基本就要放弃现在的工作了。你认为这种选择是否划算?因为将来可能还要面临生活和工作的问题。2. 如果去美国,排名前10~20高校博后的要求有多高?3. 我个人认为,如果是排名前10~20的高校,放弃现在工作也是值得的。你怎么认为?4. 导师如何选择?是选择一个牛导师,还是说先想办法去了再说?5. 国外导师招博后的时候,主要从哪些方面来进行选择?6. 是否现在需要准备TOEFL之类的?7. 像我这个年纪和情况,还有没有必要妄想国外的职位甚至tenure之类的?”这个帖子非常有代表性,它反映了国内很多博士对于何去何从的内心挣扎。接近35岁,是否可以选择出国做博士后?我认为,当然可以。选择是你的。关键在于:作决定前认清自己想要什么,以及自己实现这个或者那个梦想的可能性以及利弊。你的理想:排名美国前10-20的美国高校做博士后,跟从名师,得到美国职位(甚至tenure)。你的限制条件:国内毕业年纪接近35,文章很少。我相信,这些都不是你作决定的主要矛盾:如果你真的想出国,哪怕只申请到美国50名开外的,没有名师,你也一样会出国。如果得不到美国教职,最后只是去了美国工业界,你也一样会出国。我觉得,主要矛盾是你出国的目的是为了什么。首先,问自己为了什么。版面上有人回复:“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不试怎么知道?强烈建议楼主出国试一试。”还有人回复:“如果是排名前10~20的高校,放弃现在工作也是值得的。” 但是,我想说,出国做博士后不能因为赌气想证明自己,也不能漫无目的地尝试,而要想清楚目的和出路。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出国使你呼吸新鲜空气,开阔你的视野,修炼你的学术。如果你对国内的学术环境彻底失望,并就是想去美国,那么不妨出国做博士后。人何必要违背自己的心愿呢?但是,如果出国做博士后的目的是臆想将来一定能找到好工作的话,那就要三思了。你不妨考虑一下,如果出国做了几年博士后,你在国内的同学早就当上教授、主任,而你挤破头只能当讲师,甚至坑都占满了,你是否愿意?如果你能接受,那么随便你怎么做,“爱我所爱,无怨无悔”嘛!曾有条件一般的学生来问我,我就劝他们,如果最终目的不是在美国找工作,而是在中国找工作的话,如果现在已经有一份稳定的国内工作,就先做好这份工作,心不要太活。等当上国内的老师后,也能出国做访问学者。其次,做一件事情并不是利大于弊就得去做,而要知道考量的实力和就业市场的现状,即自己的胜算。不要一味地强调“有志者事竟成”、“事在人为”,也要考虑“量力而行”,也就是说,理想要结合现实。在美国做了博士后以后,留在美国一般有四条途径。第一条途径就是换个地方继续做博士后,做几轮博士后,每年有几万美金收入。第二条途径就是通过博士后这块“跳板”,找到工业界的职位。但近年来美国经济不景气,博士后找工作,用人单位打电话来问有没有绿卡,一听到没有绿卡就谎称已经招满了。于是,很多博士后“把牢底坐穿”,等拿到绿卡后,走向工业界。第三条途径是在美国国家实验室做Staff Scientist,这相对于在美国找到教职来说,容易一些。第四条途径是在美国当上助理教授。但是这极为困难,即使是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都很难当上,更不用说“中国制造”了。这不单单涉及发表科研论文,而且语言和教学体系:国内课本和外国课本在内容和语种上都是不同的,无法接轨。如果你想把做博士后作为跳板,在美国做“千年博士后”或者在工业界找份工作,那还是有可能的,把牢底坐穿呗。而如果想通过做博士后在美国当上助理教授,那么胜算的可能性极小。如果你本身已经很强,有希望去美国镀金以后被国内大学作为人才引进,那么出国还是很有必要的。而如果即使你做了美国博士后,都无法“咸鱼翻身”,那还不如在国内找份工作、见好就收算了。更何况你在回帖里说你已经在国内找到了重点大学的教职,还有多家单位要你。可见,你不是什么都没有而必须破釜沉舟,而是吃了碗里的还想着锅里的。找博士后职位和考大学不一样。博士后的钱是美国老板出的,他说招谁就招谁。名气大的老板,申请者也多,竞争激励。但有时候他拿到一笔经费,或者前面一个博士后离开了,他急着找人干活,但这时很多潜在的申请者还没有毕业,那样的老板又不可能等很久以至于把课题都荒废了,于是看差不多了就找能够过来的人。TOEFL是不要的。他们会看研究背景是否吻合,如果博士期间做的课题和博士后期间准备做的课题能一致或类似,那就更好了。发表文章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很重要的。如果什么文章都没有发表,或者只发表了几篇中文文章,很难申请到。从选导师来说,当然导师的水平越高越好。但是导师的名气并不能保证博士后一定能出成果,要出成果,还是得有个文献调研、做实验、写文章、文章出版的周期的。能否在短时期内打“翻身仗”很难说。你回国任教,做博士后所在大学的名气并不是“卖点”,而发表的高档次文章才是。年龄,对于去国外做博士后不是大问题,但是对出来以后找教职有一定的影响。用人单位或者希望把已经功成名就的大牌教授挖过来,或者希望招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此外,你得考虑:家庭是否愿意?如果你愿意和配偶一个在外国、一个在国内,两地分居,那将是件痛苦的事情。而你把配偶和孩子接到国外,那么配偶能否在当地找到工作?如果配偶呆在家里,经济负担吃得消吗?孩子能否跟得上英文授课?孩子等你博士后做完后回到国内上学,能否跟得上?我认为,这些也不是大问题,别人也是一样苦过来的,关键在于知道自己心的航向,倾听自己内心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