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点沃蟋螽:中国历代人口增长规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5:51:02
         马尔萨斯在其《人口论》中曾经提出人口每隔若干代而倍增的规律:即在无外力影响的条件下,一个封闭人口的自然增长律大约为每隔20—30年(人类的繁殖周期)递增1倍(在假定每户只生一个孩子的条件下)。从中国的人口历史看,这种人口隔代而倍增的规律是存在的。
          实际上,早于马尔萨斯2000年,中国古代学者已注意到这一重要的人口增长规律。如先秦韩非子就指出:人有五子,子又有五子;则大父(即爷辈)未死,而有二十五孙。结果是"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五蠹》)即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平方级数,而资源和财富则不可能以这一速率增长,从而导致社会动荡。明代学者徐光启、清代龚自珍、魏源等均曾指出:生人之率,大抵30年而加1倍。非有大兵革,则不得减。而垦田不增且日分田小,是以社会不安。从中国历史看,人口在社会安定的时期,隔代而倍增的规律是明显存在的。只有受到战争、大灾荒、大饥荒等遏制人口发展因素的影响,这一规律才会受到限制。
          综观几千年中国人口发展史可见:
          第一时段1000年翻一翻(夏商几百万到公元初年6000万,公元初年到中唐8000万或到宋代1亿)。第二时段500年翻一翻(元代1亿到明末近2亿)。第三时段250年翻一翻(清初2亿到清末4亿)。第四时段40年翻一翻(20世纪50年代5亿到90年代10亿)。第五时段20年翻一翻(20世纪末13亿)。
    
       中国历代人口数量的曲线波动规律,有三个明显的现象:
          第一,人口的变化不是平稳的,而是具有周期性大起大落的特点。大体上说,一个历时较久而又比较强大的王朝的初期,人口增长迅速,大约到中期达到高峰,而后停滞,到新旧王朝交替时期则急剧下降。
  

         第二,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从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开始,到1840年,全国人口从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增到四亿一千二百八十余万,净增三亿五千三百二十余万,平均每年仅递增0.1%。这就是一般说的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高—高—低类型的人口再生产。
       

         第三,呈现为台阶式的“跃迁”,即人口的增长往往经过一段较长的停滞时期后在短期内迅速增长,而后又停滞下来。战国中期的人口大约2000—3000万,这是第一级台阶;从汉到唐,人口没有超过6000万,这是第二级台阶;从北宋后期起,人口大约增长到1亿左右,这是第三级台阶;从清代乾隆初年开始,短短100年间人口即从1亿多猛增到4亿,随后又陷于发展迟缓的状态,这是第四级台阶。
            上述三个现象中,第二个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所共有的,第一和第三个则是中国封建社会所独有的。特别是下跌情况,从夏代起中国约4000年的人口变动曲线上有14个波谷: 
            (1)夏末商初,人口下跌,跌幅不详。(2)商末周初,人口比商代后期减少近四成。(3)战国后期至秦、汉之交,人口约损耗一半。(4)西汉末年,人口减少近五成。(5)东汉末年至三国之初,减幅高达65%,实为空前绝后。(6)十六国时期,人口一直在低谷中波动,并几度显著减少。(7)隋末唐初,人口约减少1/3。(8)“安史之乱”,人口在短时期内剧减二至三成。(9)唐末和五代十国,减幅达三成。(10)“靖康之难”,人口损耗达三成。(11)元灭金、宋,人口约减少四成。(12)元末明初,人口减少1/4。(13)明末清初,减幅近五成。(14)太平天国革命失败,人口约减少1/5。 
           以上14个波谷都是全国范围的社会大动乱造成的,至于由局部原因造成的小波动数量就更多了。于是人口发展演变的模式形成比较典型的波浪式曲线。
      
      统计年份    帝王纪年      人口数         背景说明 
      前215年   秦始皇在位     约1000万人     全国统一后的估算数 
      前202年   汉高祖登基之初   约800万人     秦末与楚汉相争后的人数 
      公元2年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  59594978口     第一项全国性人口登录总数 
      公元57年  东汉光武中元二年  21007820口     新莽以后人口损失惨重 
      157年    东汉桓帝永寿三年  56486856口    东汉末年的人口总数 
      280年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  16163863口    三国时人口损失惨重 
      609年    隋炀帝大业五年   46019956口    人口复原势头很明显 
      639年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  12351681口    隋末动乱 
      755年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  50975543口    唐极盛时人口
      760年    唐肃宗乾元三年   16990386口    安史之乱后惊人锐减 
      1110年   北宋徽宗大观四年  46734784口    北宋最高登录数(不含金) 
      1264年   南宋理宗景定五年  13026532口    宋将灭亡,元人南进 
      1291年    元世祖至元二八年  59519727口    统一中国后人口
      1403年   明成祖永乐元年   66598337口    明初人口统计数 
      1562年   明嘉靖四十一年   63654248口    明代人口持平数 
      1656年    清顺治十三年    15412776(丁口) 清入关后统计丁口数

      1721年   康熙六一年     25763498(丁口) 康熙五十二年摊丁入亩 
      1743年   乾隆八年      164454416口    高增长,破1.6亿关 
      1762年   乾隆二七年     200472461口    破两亿大关 
      1790年   乾隆五五年     301487115口    破三亿大关 
      1809年   嘉庆十四年     352900024口    超过三亿五千万 
      1834年   道光十四年     401008574口    清高峰期,破四亿大关 
      1915年   中华民国      460000000人    人口众多 
      1955年   解放初期      500000000人    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2005年    改革开放后     1300000000人   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从上表可以看出:1.每当因土地兼并造成改朝换代之际,人口总数要跌落,反复波动。2.汉代以降,1000万人口低谷都出现在全国性大动乱之后。3.“人头税”起着巨大约束作用。清代“摊丁入亩”后,实行“盛世滋生人口永不加税”的政策,取消“人头税”,从此人口数字猛升,由1亿攀升到2亿、3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