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在什么地方夏眠:让镜头留住历史 ---塔影横江摄影作品序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1:53:14
日志原文:http://blog.sohu.com/people/!YXFyb25nNTM0NjMyNEBzb2h1LmNvbQ==/200805623.html

塔影横江 是我在安庆圈结识的一位圈友,年青帅气,睿智、善良、稳重。基本从事专业摄影。几次线下聚会,深佩他的敬业精神。2012年,他拟出一集安庆老街摄影,要我写篇序言,乘此,我再次细细品阅了他发在圈内的所有摄影作品,叹佩之余,一股感动冲击着我原本毫无头绪的心灵。横江的作品纯朴自然,无半点矫情做作,也绝无一丝一缕的艺术修饰和华丽。画面记录反映的或是真实大自然的风花雪月瞬间,或是湖光山色飞禽,或是古巷老街平民。那种光与影的普实,那种人与物的普通,那种色与彩的平凡,却每每令我震撼、惊佩:这是一幅幅真正来自内心真情实感和灵魂的作品。这是一位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关心民生民众,用镜头留住历史的摄影者。

安庆生态湿地的雁群
聚焦自然

辛勤劳作的农耕者
关于摄影,作者曾这样作过诠释:“对我来说,摄影就是一件礼物。摄影给我的不是一个结果,而是用新的方法发现周围世界的美丽的能力,和捕捉并分享它们的机会。我很享受这件事,如果能和别人一起分享就更好了。即使别人不这样想,摄影也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之一。摄影是一场旅行。如果你是出于真正的热爱,就能创作出真正来自内心和灵魂的作品。” 是啊,大自然的很多美丽往往就在我们不经意的举手投足之间展现和消失,但只要用心,用爱去追求和捕捉,一切皆有可能。用不同的方式,或文字绘画,或摄影记录下那些稍纵即逝的美或就要消失的具有历史价值的旧物,需要我们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境!

捕捉美的镜头
2011年秋,我和横江有过一次东流之行。为拍东流老街,反映东流镇走过的沧桑历史,作者反反复复倘佯往返老街,深入居民宅院,捕捉印记老街年轮的蛛丝马迹。欣赏他发表的很多图片,无不感慨,美,也是蕴涵在辛苦的汗水里。
我曾问作者,为什么你的镜头始终聚焦普通、平凡和古旧。他在一组图片中这样注释:很多时候,我们的媒体把镜头献给了明星、红人、大事,而更多中国人的普通生活被我们选择性遗忘。几乎没有人会聚焦他们毫无悬念的生活,但,这些普通的个体,他们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体与大多数。我们不应忽略,不应遗忘,不应拒绝他们每天献给这片土地上的青春。他们为这个时代留下了标本,我们唯有义不容辞的留住和记录下这些见证,我们的后人才历史。

落日余辉里的江畔渔者
说的多好。没有司马迁的《史记》,我们从哪去读历史,没有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清明上河图》,我们如何知晓北宋城市的面貌和风俗民情。没有秦砖汉瓦,我们又哪里去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史。正是保存至今的西递、宏村古村落,我们才领略了徽派建筑的皖风徽韵。在老安庆人的印象中,由四牌楼、倒扒狮、国货街、清节堂、墨子巷等组成的几条商业街市,曾经是那样的令安庆人骄傲和斐声省内外。小巧玲珑但不失繁华的曲曲弯弯的街巷,铺满着麻条青石,经岁月的磨砺,光滑而留有辙印的路面显示着饱经风雨的沧桑。。。这一切无不似老照片反映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古韵。然而,几经改造,这些印有历史印迹的古韵早已荡然无存。如今,徜徉在倒扒狮这条没有年轮印迹的老街上,实在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亟待修缮保护的安庆太平天国英王府旧址

城市极少见到的手工业者---铁匠

改造后安庆大南门老街休闲的老人  
倘佯东流老街的摄影者
一座城市不可能没有历史。对一个城市具有地方历史特色的古迹,地方当政者应该头脑清醒,没钱维护但可明令保护,切不可不闻不问更不可弃之如弊履或为了面子工程予以拆除破坏,留在那儿待到经济提升,财力许可时再保护性修缮,这虽不是保护一座城市历史的积极做法,但起码不会贻笑大方和留憾子孙。“文革”中,如果“造反派”连振风塔也当“四旧”破除了,安庆真的没有历史了。
塔影横江有一段这样的文字,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没人知道,会有多少楼宇推倒重来;没人知道有多少面孔生死明灭;没人知道有多少记忆戛然而止。这些影像无法复制,这些影像转瞬即逝。。。 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走出去,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自己眼中的真实故事,记录下属于这些普通中国人平常的一天。这样,他们才不会被遗忘。
这是一段关注民生、民众的文字,是作者跃动着的一颗普通善良心跳的旋律,这才是一个记者、摄影工作者最最珍贵的品质所在。
衷心期盼并祝贺塔影横江2012安庆老街摄影作品获得圆满成功!
---2012年1月6日安庆
[最后更新时间为 2012-01-08 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