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魔曲魔族精英:2009高考文言文18文言虚词终极整理版(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8:16:09

2009高考文言文18文言虚词终极整理版(二)

(2009-05-26 15:30:51)转载 标签:

高考

文言

《鸿门宴》

蔺相如列传

齐桓晋文之事

褒禅山

教育

分类: 语文教育

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④不厌其烦——乐在其中——莫名其妙——不乏其人——不计其数⑤.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仆诚(果真)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那些)

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成语例释】洞烛其奸:洞,透彻;烛,照见;奸,奸诈。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

名副其实:名卢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2.用作副词,表示揣测、反问、期望、命令等语气。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经典文言】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命令)(《伶官传序》)⑤汝其勿悲(表婉商)⑥今臣生十二岁於兹矣,君其(还是)试臣,何遽(匆忙)叱乎?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经典文言】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③意者,堂下其有憎臣者乎?(译文:推测起来,大概是堂下诸人中有怀恨我的吧!)④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④【成语例释】舍我其谁:舍,除了。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反问)

3.用作副词,表示动作发生在将来,相当于“将要”。

【经典文言】1其如土石何?

 4.用作连词,可以放在句首,或者表示假设,可以翻译为“如果”;或者表示选择,可以翻译为“还是”。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经典文言】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经典文言】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③其有能去之(害虫)者,有功于物也。(表假设)(柳宗元《柳河东集》)

5.用作语助词,没有实际意义,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不用翻译。

【经典文言】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③霰雪纷其无埙兮,云霏靠其承宇。(屈原《涉江》)④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突如其来

【何其】译为“多么”。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七、且

【本义】像放置物品的几案——案板、几案。

【假借义】

1.借用作连词,连接前面的话语。

    ①表示并列关系,可以翻译为“并且”“又……又”“一面……一面”“一边……一边”。

【经典文言】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河水清且涟漪——上且怒且喜——示赵弱且怯也——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已而笑,拊手且歌

 ②表示层进关系,可以翻译为“而且”“况且”“再说”

【经典文言】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②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④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⑤曹操之众,远来疲弊,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③表转折,却。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2.用作副词,表示多种关系。

    ①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尚且”“还”。表示让步关系,

【经典文言】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②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③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②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姑且”“暂且”。

【成语例释】得过且过:且,暂且。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

苟且偷生: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苟且地活着。得过且过,勉强活着。

【经典文言】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③故且从俗沉浮——烹羊宰牛且为乐

③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将”“将要”

【经典文言】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②且为之奈何(《鸿门宴》)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④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⑤吾攻赵,旦暮且下。(司马迁《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⑥年且九十

【固定词组】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经典文言】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

【且如】就像。【经典文言】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

 

(一)动词,像,好像。

【经典文言】①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②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③其若是,孰有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二)用作代词

1. 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经典文言】①若入前为寿 ,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若属:你们这些)③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经典文言】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经典文言】①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②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③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经典文言】①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3.至,至于。

【经典文言】①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固定词组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至于说到”的意思。

【经典文言】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经典文言】①指挥若定。(《赤壁之战》)

【若何】怎么样。

【经典文言】①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经典文言】①车后若干递送夫。

[若辈、若属、若曹]   相当于“你们”

【经典文言】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若……何]  对待……怎么样、拿……怎么办。

【经典文言】寇深矣,若之何?    (《左传·僖公十五年》)

九、所

【本义】用斧头伐木的声音——伐木声

【假借义】

1.用作名词,“处所”“地方”“应有的归宿”。

【成语例释】不得其所:原指未得善终,后指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也指不能达到目的。

【经典文言】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③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2.用作助词,放在动词的前面,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

【成语举例】不知所措——人心所向——千夫所指——若有所失——投其所好——所作所为

【成语例释】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英雄所见略同: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注意:此处用法区分又分两种:看所字结构在句中位置,判断作何成分——宾语还是定语

(1)所字结构做宾语的用法

【经典文言】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乐府诗集·木兰诗》)——具言所苦——《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2)所字结构做定语的用法:“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经典文言】①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②臣所过屠者朱亥(《信陵君窃符救赵》)③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司马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用作助词,放在介词前面,组成介词结构短语,合起来作状语,说明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凭借的方法手段、产生的原因及其有关人物。

【成语例释】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无所适从:适,归向;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

【经典文言】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陶渊明《桃花源记》)②抚军不忘所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是吾剑之所从坠。    (《吕氏春秋·察今》)

  4.用作助词,与“为”合用,表示被动。

【经典文言】①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③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苏洵《六国论》)④今不速往,恐为曹所先。(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5.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大概的数目,通“许”

【经典文言】父去里所,复还。(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6.量词,房屋一栋、一处称一所。

【经典文言】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班固《西都赋》)

【固定词组】

[所以]

1.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经典文言】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2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

【经典文言】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③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韩非子·五蠹》)

  【所谓】所说的。

【经典文言】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所在

1.到处。

【经典文言】①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

2.所在之处,处所

【经典文言】①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闺塾》)

②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

十、为 wé wèi

【本义】古代的人们驱赶大象帮助劳作——劳作、制作、做。

【成语举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不得已而为之——见义勇为——胡作非为

【成语例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

【经典文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彭端淑《为学》)

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   (《荀子·劝学》)

【引申义】

1.运用智力管理国家也是一种劳作——治理(国家)

【成语例释】各自为政:为政:管理政事,泛指行事。各自按自己的主张办事,不互相配合。比喻不考虑全局,各搞一套。

【经典文言】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苏洵《六国论》)

2.运用大象等畜力可以做人力无法做到的重任——动词,可译为“充当、担任、作为、成为”

【成语举例】并为一谈——转危为安——反客为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成语例释】不足为训: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化险为夷:险,险阻;夷,平坦。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

【经典文言】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注意:为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经典文言】①斩木为(充当)兵,揭竿为旗。(《过秦论》)②然后以六合为(作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③卒相与欢,为(成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冰,水为(形成)之,而寒于水。(《劝学》)⑤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⑥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⑦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3.只有勤奋劳作的人才有——作为、作用

【成语例释】大有作为:作为:做出成绩。能够极大地发挥作用,作一番贡献。

【经典文言】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4.大家都认为勤奋的人才能有作为——认为、是、算作

【成语举例】互为表里——互为因果——何足为奇——不以为奇——不以为然

【成语例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经典文言】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1)判断词,是

【经典文言】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

(2)以为,认为。

【经典文言】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③窃为大王不取也!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④孰为汝多知乎? (《列子·汤问》)

假借义

1.用作介词,表示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经典文言】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③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⑤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2.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用于句子末尾译为“呢

【经典文言】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④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班固《汉书-霍去病传》)⑤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3.用作介词,介引对象、原因、目的等语义成分(以下义项读音为wei)

 ①引进对象,可以翻译为“替”“给”

【成语例释】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鱼赶到深水里去,把鸟儿感到丛林里去。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使自己的人们投到别的国家去。

父为子隐: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

【经典文言】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⑤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论语·学而》)⑥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 ⑦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⑧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为:这个人给桃花源的人详细地说出所听说的事情)⑨秦王为赵王击缶⑩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②引进目的,可以翻译为“为了”。

【成语例释】舍己为人: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经典文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慎勿为归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③引进原因,可以翻译为“因为”

【成语例释】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经典文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④引进方位或方向,可以翻译为“向”“对”

【经典文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   (《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为之奈何?(《鸿门宴》)——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当”等。

【经典文言】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②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