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同事哭了我跑了:舞姿里,付此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22:38:39
刘伟见
《 人民日报 》( 2012年01月10日   20 版)

《共和国的红舞鞋》:陈廷一著;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
作为一个出版人,我编审过很多部稿子,但《共和国的红舞鞋:陈爱莲传》是撞击我心灵的一部“特稿”。在整个编审的过程中,我被陈爱莲女士的精神所感染,以至于我非常迫切地想去拜见她。在时下这个浮躁的社会里,陈爱莲所显现的动中之沉静,静中之灵动,完全超越了一位72岁老人的精神气质。
这本传记刻画了陈爱莲的心灵史与奋斗史,从中可以窥见两种时代精神的缩影。一种是对事业的忠贞与对祖国的奉献精神,另一种是与新时代偕行的奋斗与探索精神。这两种精神在一个人的身上完美结合并非易事。一个人可能有激情迸发的青年时代,但历经沧桑,行将暮年,往往抚昔多于进取。陈爱莲却一直保持着探索与思考,不断尝试自我突破。所以,读《陈爱莲传》,老年人能回味过往时代的心灵之单纯,命运之坎坷;年轻人能感受到人在面临挑战时不沉沦、不退缩、不放弃的内心坚挺。
拜访陈爱莲时,谈到当代舞蹈,她说了一个判断:技术很好,但缺少魂。我以为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切中了我们的时代之弊。没有魂,就是缺乏精魂。在审读书稿的过程中,我经常不由自主地在网络上搜索她跳舞的视频,由此也得见了她如入化境的舞姿。为什么无言的舞姿能够表达如此丰富的内涵,我觉得不应只从舞蹈本身去寻找答案。她把事业的追求与人生的理想合二为一,她在每一次角色的诠释与演绎中,都把自己真正化到了角色里,她的舞蹈是灵魂在场的舞蹈。看她的舞姿时,我常常想,那个瞬间她就是焚稿断情的黛玉,就是远赴青藏高原的文成公主……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为什么长达数十年,陈爱莲风雨不辍每天练功的原因。因为真爱,所以坚持。
我们现在倡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没有一种成熟的文化范式让我们确认并遵循。我们需要的恰恰是从本民族的实际出发,撷取世界先进文化的经验,同时基于我们传统的优良资源去创造性发展。陈爱莲的中国古典舞蹈曾吸引了无数观众。从书中的叙述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舞蹈从其确立是否有独立价值到得到中国乃至世界艺术界的承认,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而陈爱莲奋斗史折射了这一历史进程。陈爱莲先生的中国古典舞蹈的成就既是她个人努力奋斗的成就,也是中国艺术的时代成就,其中凝聚着中国几代艺术家的不懈探索,也昭示着文化创新与发展的路径与方向。本书的出版,不仅是艺术家个人的传记,也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舞蹈继承、创新与不断前行的历史缩影。
作为一个出版人,能读到这样的作品是一件幸事。而长达五年的出版周期,与长达数年的创作周期是本书能带给我以上感悟的根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