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梦见狼吃人:笔法正源——书法执笔法、用笔法研究与释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3:12:17

内容提要:本书作者以深厚的古汉语功底、古文化修养对古代书论中的书法执笔法、用笔法理论进行了甄别筛选、归类整理、考证考据、分析判断、概括总结,从这个角度上说,这本书是古代书法执笔法、用笔法理论的总结性的著作。 这本书体系独特、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观点独到、论证逻辑、论据详实,尤其是对书法执笔法、用笔法之诸法的口诀化,这些必将会对书法实践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从这个角度上说,这本书是书法实践的“工具书”,也是大专院校书法教学、甚至艺术教学的好教材。编辑推荐:《笔法正源:书法执笔法用笔法研究与释要》是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目录:序/言恭达
绪言
第一编 执笔法、用笔法原则:道法自然
第一章 执笔法、用笔法原则道法自然的理解
第二章 书法实践进程论的经典:人书俱老
第一节 书法实践进程规律
第二节 书法实践进程论的经典:人书俱老
第三章 反对道法自然典型的批判
——“子敬学书羲之潜于后掣其笔不脱”考
第四章 两种否定执笔法、用笔法典型的批判
第五章 执笔法、用笔法与太极拳(武术)同源同理
第一节 以拳入书的第一人:林散之
第二节 执笔法、用笔法与太极拳(武术)同源同理
第二编 执笔法:以气御笔
第一章 执笔法定义、地位
第一节 执笔法定义
第二节 执笔法地位
第二章 手法:虚拳正腕、名指揭之
第一节 手法定义、地位、原则
第二节 虚拳
第三节 正腕
第四节 名指揭之
第五节 五字法、拨镫法、双钩法、双苞法、捻管法
第六节 手法述评
第三章 身法:虚灵顶劲、气沉丹田
第一节 身法定义、地位
第二节 虚灵顶劲、气沉丹田
第四章 气法:以意领气、平匀深畅
第一节 气法定义、地位、原则
第二节 以意领气、平匀深畅
第五章 心法:澄思静虑、无心无我
第一节 心法定义、地位
第二节 澄思静虑
第三节 无心无我
第六章 印印泥、锥画沙,壁坼路、屋漏痕,折钗股
第一节 印印泥、锥画沙
第二节 壁坼路、屋漏痕
第三节 折钗股
第四节 历代多种解释的判断
第七章 安吴法的判断
第八章 书法骨论、骨法用笔
第一节 书法骨论
第二节 骨法用笔
第三编 用笔法:用缠丝劲
第一章 用笔法定义、地位
第一节 用笔法定义
第二节 用笔法地位
第二章 起笔法:逆人平出
第三章 运笔法:抽丝运笔
第一节 抽丝运笔
第二节 手指主执、手腕主运?
第三节 运笔迟、速?
第四章 收笔法:得势即出(出而即止)
第五章 游丝法:断而能续(契以天真)
第六章 掭墨法:不过三分(不得深浸)
第一节 不过三分(不得深浸)
第二节 毛笔“丹田”论
第三节 黄宾虹的七墨法
第四节 “墨分五色”(“墨分五彩”)?
第七章 用笔法的“三说”
第八章 始艮终乾、计白当黑
第九章 “永”字八法的判断
第四编 外篇
第一篇 书法鉴赏标准
第一节 形象鉴赏标准
第二节 非象鉴赏标准
第三节 端正书法鉴赏态度
第二篇 师授师古、真草兼通
第一节 师授师古
第二节 真草兼通
第三节 大字人手、小字人手?
第三篇 字外功夫
第一节 德先说
第二节 博学说
第四篇 蔡邕非理说、虞世南“六说”
第一节 蔡邕的非理说
第二节 虞世南的“六说”
第五篇 碑刻拓本失真析——从颜真卿楷书失真的问题说起
第六篇 杂谈四则
附编 卞雪松书画语录
编后语
后记书摘:三、锥画沙正解
1、锥画沙,其实就是主张执笔法手法与锥画沙“抓”“利锋”的“抓法”类似;且与朱履贞的“朱氏拨灯法”类似(颜真卿提出印印泥、锥画沙是在唐代,“朱氏拨灯法”出现在明代.用“朱氏拨灯法”来解释印印泥、锥画沙的执笔法手法。虽然是用后来的概念解释前面的概念,但这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不影响其解释力.而且还减低了叙述的复杂程度)。
(1)锥画沙使用的“利锋”与“朱氏拨灯法”使用的“锥或针一类的工具”类似。
(2)锥画沙“抓”“利锋”的“抓法”与“朱氏拨灯法”“抓”“锥或针一类的工具”的“抓法”类似。
(3)以“朱氏拨灯法”解释锥画沙的执笔法手法有一个让人容易搞糊涂的地方,就是动作方向问题,锥画沙的执笔法手法动作方向朝下,“朱氏拨灯法”动作方向朝前,至于这一点,只要联系一下唐人素善壁书(也可以联系现代的架上油画)及其动作,也就容易理解了。
2、锥画沙的执笔法手法与印印泥的类似。
锥画沙“抓”“利锋”的“抓法”与印印泥“抓”印钮的“抓法”类似。
3、锥画沙的含义中还有一些论用笔法运笔迟速问题的内容,以“利锋”锥画沙,太快,其痕迹不显,太慢,其痕迹亦不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