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版本混沌行者加点:与教育名师霍懋征面对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5:17:36
 作客嘉宾

  主持人语:

  4月21日,现已84岁的全国首批特级教师、北京实验二小退休教师霍懋征,受沙河口区教师进修学校的邀请,在市广电演播大厅为我市千余名教育工作者作了一场生动、精彩的报告,用自己亲身的体验,诠释了她一直倡导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座右铭,引发了我市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反响。4月22日,沙河口区教师进修学校又邀请霍懋征与沙河口区部分中小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就如何提高师德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与学生建立真正的平等、民主、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和交流,本报记者对此作了采访。

  霍懋征简介

  霍懋征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理系,逆世俗之见,毅然放弃留校任教,以高学历之才华从事启蒙教育事业,当了60年的小学教师。1949年作为教师代表参加了开国大典;1956年被评为共和国首批特级教师。

  霍懋征老师不仅是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更是全国著名的教育家。周恩来总理却称她为中国的“国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待学生要激励、赏识、参与、期待”,这是霍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座右铭。在她的眼中,没有不可教育或教育不好的学生。她爱每一个孩子,相信人人都可以成才。60多年的从教生涯,她创造出了没有体罚过一个学生,没有向一个学生动过气,没有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奇迹。她的教育理念在当今的时代,依然是教育工作者解决德育问题的“良方”。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霍懋征:三年级有4个女同学课上从不发言,课下也不和其他同学交往。我发现她们手很巧,喜欢劳动。于是想办法,找机会让她们展示自己的才华。教室后面墙上有一排挂钩,其中的几个已经断的断、脱落的脱落,学生们挂上去的东西常掉下来。我就把这几个女生约到办公室,让她们帮着想办法,修好这些挂钩。第二天,我和这几个女同学早早来到学校,让她们动手修好了挂钩。上课后,我让学生们看教室后面的变化,学生们看到衣服又整整齐齐地挂在挂钩上,赞不绝口。我马上表扬了那几个女同学,夸奖她们爱集体,善于观察,动手能力强,学生们情不自禁地鼓掌。后来她们帮我为班里建立了“自然角”,让同学们观察种子怎样发芽,蝌蚪的变化……她们渐渐拉近了和同学们的距离,开始主动和同学们交往,参加班级活动,也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我认为,因为教师的精力有限,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问题”学生进行细致的教育和引导。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教师的考验,而这正是教师的天职。每一个老师心里都很想把学生教好,但如果对学生缺乏爱心,单是“恨铁不成钢”,铁就难以成钢。作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我对学生的八字方针是:激励、赏识、参与、期待。我对这八字方针的理解是这样的:激励每个学生求进;赏识每个学生的才能;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来自教师的期待是学生积极进步的动力。真诚的爱、热情的鼓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老师要激励学生们增强自信,勤于努力;要为每一个学生取得的进步而鼓劲加油,使他们感受到由于各自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而带来的喜悦。

  师德是教师立业之本

  段维强:霍老师之所以成为一代教育大家、一代名师,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霍老师具有高尚的人格,高尚的师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学生之所以爱她、敬佩她,也是因为她为人师表,是学生言行的楷模。我们请霍老师来大连给校长、老师们上师德课、上爱生课,就是让更多的教师能够有机会面对面聆听和感悟大家的教诲和风范,同时对照自己查找不足。

  今年,沙河口区教育局全面开展了“以人为本,再塑教师形象”为主题的师德建设年活动,霍老师的师德报告,加力推进了全区的师德年建设活动,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以霍老师为榜样,提高自身的师德水平,关爱每一个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王慧林:听了霍老师的报告,给了我很多启示。音乐教师首先是通过音乐这一载体来培养人,培养音乐听觉和音乐审美能力。其次,若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要求音乐教师本身必须具备相应的音乐审美观。如果教师没有高水准的职业道德支撑,没有爱岗敬业精神的支撑,则难有高质量的美育。

  现行的音乐教材,单元内的信息量比较大,作品多,可供音乐教师选择的余地也宽泛。这样,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达到课程标准,除了必须具有相应的音乐专业素养外,最重要的就是音乐教师应具备高水准的职业道德。为此,我们以研究《影响初中音乐教师发展因素分析》为课题,从不同侧面对音乐教师的成长进行研究,尤其对“师德建设”进行了重点研究,我们深感肩上的责任之重。

  学深业精才能为人师

  关庆:霍老师是“无爱则无教”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她爱每个学生,更关爱那些“问题”学生,因为这样的学生更需要爱。她说教师的爱像阳光,应该公平地照着每个学生,为他们指出光明的路;教师的爱是春雨,应该均匀地洒向每个孩子的心田,使他们茁壮成长。“不可救药”的孩子是没有的。从霍老师的言行中我们可以窥视出她的善教之策。这也让我想起了我们大连的第一个特级教师姜淑珍老师。与姜老师在一起时,她时常叮嘱我们几个青年教师要多关心班里的“弱苗”,要扶好“弱苗”。两位特级老师和教育专家都在以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还值得我们学习的是,霍老师从教60年,她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摸索总结出许多教学方法。她提出的“速度要快、数量要多、质量要高、负担要轻”的十六字教改方针,是她反思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而采取的办法。作为一名教育专家,霍老师用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仅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有高深的专业能力,学深业精才能为人师。

  学生满意才是好教师

  王芳:对照霍老师自创的“五多四好”教学法(多读、多想、多听、多问、多练;课前复习好,课上学习好,课后复习好,运用实践好),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也说进行这个改革,那个实验,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并没有潜下心来,深入地研究些什么,每天只被一些事务性的工作所取代,也说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宽容与耐心、细心,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还不够及时。教育方法上还太单调了些,缺欠耐心就是缺欠爱心。此刻,我已深深懂得一个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就是爱这个事业。教育事业要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学生满意的教师标准是不能缺少敬业和爱生内容的。要想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喜爱,教师就要用爱心去滋润每一个学生,感动每一个家长。

  追名师才能成为名师

  董大方:记得年轻时刚刚步入教坛就听说过斯霞老师,霍老师,梦想着能够见到她们,能与她们交流在心中发誓做一辈子教师,做她们那样的好老师的想法。这种追星梦,追星精神激励着我始终站在讲坛上,并一直充满着青春活力。

  要学霍老师,学什么?这是我多年思考的问题,我们要学的东西很多。

  要学霍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必爱她的事业,一个热爱事业的教师必爱她的学生,并精心去经营自己爱的方式,努力使爱达到最高的境界。霍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位大家。她认真去研究每一个学生,才使每一个学生都被教育好。

  要学霍老师身上充满的青春活力。2004年教师节期间,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了霍老师的谈话节目,每一期我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去观看,在电视中仰视霍老师,聆听着霍老师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使我震撼的是80多岁的霍老师身上那种青春活力。教师节期间的一天我对我的学生谈起了霍老师,我说:“我非常崇拜霍老师,她已经80多岁了,还朝气蓬勃地站在育人岗位上,我一直认为我已经40多岁,没有几年工作可做了。与霍老师比还有40来年的工作时间,如果我每天都在进步,等我像霍老师那样的年龄我也会进步很多,因此我希望你们多帮助我,批评我,让我不停地进步。”此时我看出我的学生也充满了对霍老师的崇敬,因为学生看出给她们的老师注入了青春活力的是霍老师。为此我深深感谢霍老师。

  教师成长缺不了反思

  唐凤莉:霍老师爱每一位学生,从不放弃一个学生,教师“爱自心里流”,学生则“志从赏识来”。没有一个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可怎么样去爱,才能被接受?

  前几天,我收到一名已升入初中的学生来信,这名学生在信中倾诉了无尽的思念感激后,竟在信末加了一句:“千万别生和我一样不懂事的学生的气!”看后我心头一热。可听完霍老师的报告后,继之而来的是一阵心悸:孩子们录下了我生气的镜头?还有哪些不合适的言行录进了孩子们的记忆胶片?这会不会给孩子们留下永久的伤害?一路追问下来,虽然我不会去打去骂学生,可与霍老师那60年来从不责备、从不迁怒孩子的做法,该有多大的距离啊。自责之后,我又感到十分庆幸,霍老的经验告诉我:要善于从学生的错误中发现积极因素,变批语为表扬,变责备为包容,变失望为希望,积极创造机会给每一个需要转化的孩子。

  主持人语:学高为师,教师应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身正为范,教师要有很高的品行修养,以身立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受教育权、民主权、隐私权和发展权,同时,要信任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热情帮助学生,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对自己,不仅要做学生求知的导师,还要做学生做人的榜样,以自身的模范行为赢得社会的尊重。这些,一代名师霍懋征已为广大教师做出了楷模,只有像霍懋征那样,才能成为让人民满意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