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奥高定是什么意思:我是苏州导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20:56:36
左边是园林,右边是古宅。水巷在前,人家在后,走过老桥就是古塔。这是苏州,天上人间独一无二的苏州。虽然土生土长在苏州,但是真正认知苏州之美却是在我做了导游以后。

  十多年前为了备考导游资格证,我几乎每天泡在图书馆。在那些阅读苏州的时间里,我即兴奋又羞愧:苏州的美好无与伦比,但我对她所知甚少。也许正是这样深刻的感受让我考上了导游,并在以后的一线工作中朝着“做个好导游”的方向实践努力。

   什么才是好导游?答案无法穷尽。但是做个好的地接导游,讲解无疑是第一位的。总结我的带团经验,自己的讲解经历了三个阶段。

就以园林为例。一开始: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对着游客我只能简单的复述书本上的导游词。“山是假山,水是池塘水“。这样的讲解连我自己都不能满意,都没有美感,如何让游客产生共鸣?!

我开始加工自己的讲解词。在这中间,我突然发现,山不再是山,水不再是水。它们是艺术品,凝结了心血与追求。自己贫乏的语言根本无法表达其精髓,甚至表述累赘而拖沓。我开始拼命翻阅书籍,学习朗诵,背诵经典美文。每一次带团讲解中,有心仪的导游词,都仔细记录在笔记上,并且标上日期和客源地。我希望通过简炼语言,美化语言,来传达苏州的美。

苏州实在是一本可以终身阅读的书。她古雅但绝不老迈,我不能让自己永远停留在历史的线装书里。她的清新活力同样是动人心神的。我开始剪报,记录每天苏州的变化。尤其是经济、文化方面的长足发展。

导游词的材料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如果还是一味坚持“多就是好“的讲解方式,我就只能是一个卖弄话题,狂妄自大的导游。但是如何精炼导游词呢?

游客永远是导游的老师,他们教会我“沟通“是导游的另一个名字。你不能指望在没有沟通共鸣的前提下,让一群陌生人上自己心里的天堂。

     为每一群游客量身定做导游词成了我的带团前必做的功课。尽管在很多人看来,十多年的导游工作,导游词已经烂熟在胸了,可是我从来坚持“温习和复习“导游词的工作,并且受益无穷。园林中,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是“无形的大象,无言的大美 “。虽然我的讲解每次都不同,但是一定都很用心,都很精彩。

    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后的一周内,我收到了许多短消息,好多电话号码都是陌生的,但是打开以后发现几乎都是外地发来的问候:“顾导,我是××城市的游客,不知道你是否出差在日本?一定要注意安全,有机会再听你讲苏州!“

导游,在这些年的负面报导中几乎成了“千夫指”的职业,但是在我的个人导游生涯中,我获得的尊重远比压力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