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作者:连三代进士之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8:28:21
在贵州省天柱县远口镇新市村,有一个小组,远离村委所在地,坐落在距离村委和乡镇府约三公里的一个山窝里。这里三面环山,形成一个“梨”型,一条小溪从这里起源,往“梨柄”方向向东流去,蜿蜒曲折注入清水江。这里,现在也只有三十来户人家,人口一百二十几人,大家和睦相处,过着恬静的生活。幼稚的童年,曾经千百遍的埋怨过,我们的祖辈为何要来这地方生活啊,因为我们来往乡镇和村里都需要翻过一个大山,沿山脊是近两公里的爬坡和下坡啊,遇到下雨,更是难以想象,一脚打滑,是从山顶直接到山脚的可能啊。

       这里,就是我的家乡,是生我养我的故土。这条没有名字的小溪,陪伴我度过了我几乎完整的童年时光。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就经常一个人或与伙伴一起,整天地在溪水里嬉戏,游玩,或是抓小鱼,或是用竹萁筛小虾,更多的时候,我们在水里翻起一个又一个的石头,然后兴奋地抓起石头下的螃蟹;抓的螃蟹多了,我们和家人也吃腻了,我们便变着各种方法来吃,干炒是最多的吃法,有时也煮来吃,也有榨烂炖吃,还有生吃,做凉拌吃等等,总之,这个不需花钱的伙食改善,基本是都是作为家中“幺儿”的我的功劳了,到后来,没有螃蟹的时候反倒觉得缺少什么感觉了。儿时的我们,曾以自己走出去过,到了河边为骄傲,自豪,也曾经想,我也一定要走出去,去河边看看,玩玩.......。

             儿时的记忆,只知道我们进寨的地方和寨子里面,有很多很高很大斜立或直立的大石头,我们伙伴也曾多少次爬上去玩耍,也多少次为此不少挨骂或屁股上留下了细竹条的印记。后来稍大了,才知道那叫“围子岩”,有上面有方眼的、圆眼的和无眼的,有一根石柱,高出这些大石头很多,顶上还有一个大的石“升子”,这些,我们都不知道是怎么来的,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存在?等等许多问题从小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当我大学毕业了,参加工作了。我们再次参加清明时节的扫墓和六月六的“晒谱”,也就大概知道一些原委了。原来我们“老太”,我们三十二世世祖先阑公,其儿子三十三世世祖嗣璋公,其孙三十四世世祖永家公,连续三代进士,曾在远口镇守衙门,(后来辞官隐居到此),这些都是皇帝亲自封官之后而立的一些象征地位和名望的纪念物。这些物件,在附近几十上百公里的村寨,是绝无仅有的啊。

         现在,公路直接修到了家门口,我们再也不用翻越这坐大山了。当我对这些稍有认识,想再去体会其中的奥妙或价值时,才发现,以前耸立的这些“围子岩”都不见了,那个烙在我们心里,也给我们多少庄严和敬畏的石柱和“石升子”也不见了,这样,我的心里突然增添了莫名的失落与悲哀。别人可以忘记,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啊,别人可以不去想,但是我们不能不想啊。

       我在(再)想,我接下去该怎么做呢?是找人收集“围子岩”?寻找“石柱”“石升子”?也许,向有关部门申请文物保护?总之,就是希望我们和我们的后人,一定要记住这段辉煌,记住这是康熙、乾隆乃至雍正、嘉庆四代皇帝给我们

祖先三代进士的最高嘉奖啊,应该是我们后人的荣耀,更是我们后人向往和追求的境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