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骑士英文:刘善人为啥能赢得百姓跪求 本篇文章来源于 乐读网:www.ledu365.com 原文链接:http://www.ledu365.com/a/xinling/383.html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1:01:33
刘善人是一位东北的庄稼老汉,实名刘有生,1939年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双河乡(原滨河乡)实心村人,小学文化。人们关心的是,他为啥被大江南北的老百姓称为“刘善人”?又为啥赢得众多老百姓的喜爱,甚至跪求呢?  一、重病缠身遇贵人提醒立即悔过自新    刘有生先生20岁时身患绝症,得了肺病、肝病、肾病……25岁时身体彻底垮了。家里穷又没钱治病,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村里一位老人送来一本清末民初的王凤仪先生写的《笃行录》,并讲述王凤仪善人的性理疗病原理。刘有生先生顿然开悟,马上从自身做起,运用性理疗病的方法很快就战胜了绝症。  二、现身讲道20余年帮助众多百姓解除病苦    刘有生先生在自己疾病不断恢复过程中,就立下大志:“如果还能活下去,我就不再为自己活了。一不为钱财,二不为名利,也不再为自已这个身,而是为他人的需要而活。虽然我是个农民,我也要把自己所经历的、所感受的这些好处告诉人,让更多的人也能解除身心理的痛苦。”自己默默的去做。怎么做的呢?发现从前亏了孝道、也亏了悌道。那就开始去补这两个道。并潜心研习王凤仪先生的学说,并发心推广性理疗病之法。1982年开始用这门学问治疗病人,1994年在黑龙江北安市曾开办“性理疗病矫治所”,一发不可收拾,吸引了众多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的,绝大部分都是素不相识的,各种疑难杂症、有不少还是医院医治无效的,每天数十位登门跪求,刘善人的家成了百姓的免费“医院”。      心里充满阳光的刘善人,几十年如一日,用行动落实伦理道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把阳光洒给大家,劝人避恶扬善,自觉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实践,无数人为之感动不已,劝好的病人无计其数。      北京某文化机构办了一个“智慧女性学堂”,在崇山环抱、幽静清雅的天目山普照寺。20几位“智慧女性”来自五湖四海,女经理、女老总、女领导、女老师……看来都是些有文化、有实力、有精神需求的女性,否则不会花几千元来听庄稼汉的课。而刘善人应邀来讲道,自己却分文不收。一个可爱的一无所有的农民,在与命运抗争中,完善和超越了自己,又自觉担当起“救人”的使命,每个人从他的眼睛里能看到一片的明净,也许这就是中国传统草根文化的代表?!      据介绍,刘善人的日程是越来越满,很多人都想听到刘善人的现场演讲,前不久广东几位企业家为了让刘善人到家乡讲道,甚至派人跪求,终于把刘善人请去广东讲课,不但合力租用场地、布置、安排刘善人的饮食住宿,还印了很多《王善人言行录》和《化性谈》。人们一大早来到会场,男女老幼,座无虚席,甚至每个角落都被租用来的椅子占满了,另外还在旁边多租一个房间,同步转播。听课的每个人都那么真诚、专注,聚精会神,真是难得一见的景象。  三、受到医学机构高度肯定和学习      据广西中医学院刘力红教授介绍,他们对刘善人很熟悉。他说,《黄帝内经》里面强调“形神并重”,在《上古天真论》中特别讲到“形与神聚,乃能尽终其天年。”这就说明了中医是强调形神并重,而且尤其着重在“神”的方面。所以无论是用中药也好,还是用针灸也好等等的这些手段,多数是强调了“形”的一面。而对于“神”、对于“心”这一面,我们往往忽略了,刘善人他老人家在“心”这个方面有非常深厚的体悟,他是用一辈子的心血在感悟、实证这门学问。从1982年开始,他就用这门学问治疗病人了。可以说是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治愈了无数的患者。先后两次请刘善人到学院给全体师生分享心路历程,并安排数位研究生到刘善人家里实习。  四、多次应邀到知名高校现场演讲      据不完全统计,应邀在北京大学讲道2次,一次在“一耽学堂”,一次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小学文化的刘善人破格进入北大讲堂,开创北大演讲先河,朴实幽默的演讲让北大众多教授和研究生现场反响热烈,好评不断。  五、赢得佛家高僧大德的高度赞誉    佛教界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大德净空法师,对刘善人治病方法评价很高,融佛法与阴阳五行、中医理论等为一体,与一般佛法中的因果病、业障病有所不同,非常契合现代人的需求。视频含有大量真实案例,还有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等方法,非常值得一看。据香港净宗学会的胡居士介绍,净空法师对弟子们说:“刘善人的讲课每个人至少要看300遍以上”。胡居士听他这么一说就知道这个事情的重要性,因为她跟随了净空法师十多年,在此之前只说过有一本书要看300遍以上的,那就是《了凡四训》。净空法师让弟子们跟拍了刘善人的巡讲,并且翻译成粤语、英语,配上字幕,向全世界流通。
本篇文章来源于 乐读网:www.ledu365.com 原文链接:http://www.ledu365.com/a/xinling/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