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成长需要有哪些:[转载]泰拳训练方法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6:18:38

[转载]泰拳训练方法3

 

4.对打  

  对打练习,是泰拳师赛前积极训练的主要项目,在曼谷已获排期出赛拳师,每周对打不下三次,通常是隔日练,星期日休息。  
练对打可增强拳师的耐性、速度和斗志,缺乏对打练习的拳师,在比赛时往往想轻取敌人,反而力不从心。  
  泰拳师在对练时,一般只运用穿戴拳套的拳头,全力搏击,腿膝招数危险性高,因此不适宜在对打时使用。  
  泰拳术经过数百年的不断冶炼升华,训练方面的确别具一格,例如比赛每局时间三分钟备战练习回合时间达四分钟,休息时间不超过一分钟。若比赛每局两分钟,则练时三分钟。这种高度压力式练习法,无疑使拳师在擂台上比赛时,有足够的体能与耐力应付比赛的需要。  
  对打练习次数不宜过多,如预期比赛十回合,那么每次练习只要对打四回合,一般五回合赛事,对打三回合就足够。至于四回合一下的比赛,则练两回合就够了。  
  还要注意的一点,是练习须隔日进行,使身体充分休息,不致因练习过频而损害脑部健康。  
  1982年举行的一场泰国拳坛高手争霸,战前“通天膝”狄西莲迎战“飞将军”沙玛,双方积极备战,训练之刻苦前所未有,狄西莲练习65日,对打练102回合,特别注重击靶练习;沙玛则练了45日,对打86回合,加强角力练习,以对抗狄西莲之膝撞战术。  

  5.手靶训练  

  近年泰拳师最重视的特殊练习法,有“手靶”与“摔跤”两项。  
  手靶是引进的先进训练方法,由教练或专业靶师手持正方或长方形长靶,其形如枕头,作活动目标,带引拳师攻打。教练可任意引导拳师向各部位进攻,并不断报以干扰、回击,使后者同时练习防卫。  
  手靶的特别功效,在于拳师的膝、腿等各种招数,灵活准确,加上教练的催促、压逼,其攻击方法和密度相应提高,比独自攻打沙包,效果好得多。  
  “通天膝”狄西莲,以膝技卓绝威震拳坛。他在击手靶时,大部分时间缠着靶师,集中练膝,其膝招威力骇人,急如闪电,尤善连环冲撞,每一击足以至人死命。  

  6.摔跤  

  摔跤练习,又称搂抱,是凭长时间的缠抱投摔,使桩步坚稳,膝招灵活,对磨练耐性,最有效果。  
  方法是选择体形相近的对手,互相抱住颈顶,轮流用力拉拽、压下或推放,迎合膝招撞击,被动一方则竭力抗拒,发劲将对手撵开或向侧投掷。在两力相抵之下,双方常成紧贴、绕转形势,必须不断移动或运动消除对方牵引和膝功,抗争十分激烈,双方体力消耗很大。常练可帮助拳师在内围争持时发挥膝技,争取优势,在应付敌人膝攻时,则善于护卫与回击。
在泰国部分有名拳馆,拳师在赛前练习,摔跤时间长达三十至四十分钟,其激烈程度,难以言喻。  

  7.过招  

  参加比赛拳师,还经常找同伴或教练过招。以磨练技艺,在原定练习程序完结后,拳师即与教练或体形相近对手相战,只是不像比赛时那么认真凶狠。否则造成意外,未及登台已受创伤,适得其反。  
  过招的办法是,双方各出招数对战,而不用劲,互相拆解、回击运用战术,借以培养反射神经,灵敏性与实战技巧。  
  拳师可随意选择各种招数演练,例如练腿踢招数,甲方踢,乙方挡格后回以反踢,使甲方招架,互相轮流练习。又如一方用低踢或肘撞,或练内围膝撞,对方则集中护卫,破坏前者用膝之势,用退击战术者可专练退战方式,如此类推。此种训练,可改善拳师打斗时姿态与风范,养成攻防技击之节奏和韵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