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无敌超级之类的词:昌吉州新型工業化發展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1:00:13

昌吉州新型工業化發展研究

http://www.xjass.com  2011年12月15日 13:21:32 新疆哲學社會科學網

工業化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也是人類將自然資源轉化為社會財富和財富快速積累的過程,是人類歷史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

200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提出要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2010年中央召開了新疆工作座談會和自治區召開了七屆九次全委擴大會,部署了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農牧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發展,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和社會的長治久安發展戰略。

昌吉州是自治區確定的天山北坡經濟帶優先發展的核心區域,烏昌工業基礎較好,形成了比較齊全的工業門類,目前昌吉州工業上形成了煤電煤化工、石油石化下游產品精深加工、有色金屬冶煉、高新技術及制造業、農產品精深加工等六大優勢產業在自治區都處于領先的地位。按照“新型”要求把握好工業發展的方向,是“十二.五”時期的迫切任務。

一、“十一五”時期昌吉州工業發展及現狀分析

(一)現狀分析

1、經濟總量不斷增加,工業經濟對昌吉州經濟增長的推動力增大。

2010年,昌吉州GDP完成558億元,總量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長16.8%。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5.9%,推動昌吉州經濟增長5.2個百分點。

2、工業生產持續、快速增長,初步實現又好又快地發展。

3、六大支柱行業日益壯大,貢獻率提高

六大支柱產業發展迅速,已形成集聚效應,實現工業增加值52.69億元,佔昌吉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79.2%,增長貢獻率86.04%。

4、所有制結構逐步優化

 

5、非農從業人員比重不斷提高,居民收入大幅增加

由于工業的不斷發展,就業容量擴大,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使非農從業人員增加,比重不斷提高。

全社會非農產業就業人數佔全部就業人數的比重由2000年的31.4%提高到40.4%,增加9個百分點。

2010年昌吉州居民人均可支配大幅提高,城鄉居民的消費方式、消費渠道和消費結構發生重大變化。

6、科技投入有所增加,部分企業創新成效顯著

工業技術改造投資額年均增長20%

昌吉州共擁有各類品牌103個,

其中︰國家級品牌11個

中國馳名商標1個.中國名牌產品9個.最具影響力競爭品牌1個;

自治區級品牌92個

(新疆名牌產品41個、新疆著名商標25個、農業名牌產品26個)。

品牌企業增加值佔工業增加值的35.9%。

(二) 新型工業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

1、產業層次的構成以資源主導型工業為主。目前昌吉州確定的農產品加工、紡織、煤電煤化工、石油石化、冶金、機電等六大重點產業,絕大部分是資源型產業,對資源的依賴程度較高。

 

2、工業內部產業之間的關聯度較低,產業鏈條短

昌吉州工業產業之間的互補性、關聯性、帶動性不強。作為重點行業石化、煤炭開采及深加工、冶金、能源、等發展較快,但這些行業的專用設備和機械裝備生產制造能力有限,相關的配套產業卻沒能帶動起來,說明產業的深化和提升能力較弱。特別是滿足國內需求升級的具有高成長性、高加工度特征的行業,在產業基礎、協作配套條件、研發能力和區位條件等方面存在明顯不足,普遍存在產品結構不合理。

3、工業生產力區域布局結構不合理,導致區域經濟的發展不協調

由于工業發展的不平衡導致昌吉州各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擴大。工業生產力在區域分布上不均衡,導致產業輻射作用下降,這是致使產業結構趨同的一個重要原因。

    

4、園區經濟聚集引領發展的作用不夠明顯

昌吉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佔全部工業企業的比重僅為7.3%

銷售收入20億元以上企業只有1家

10億元以上企業有4家

5~10億元企業有5家

截止2010年

昌吉州七縣市及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共有8個工業園區

其中國家級1個,自治區級2個

昌吉州工業園區實現增加值43.27億元

佔到昌吉州工業增加值的52.7%

入駐企業306家

規模以上企業95家

投資億元以上的只有18家

園區企業數量佔昌吉州全部工業企業總數的11%

5、服務業發展緩慢,成為昌吉州工業發展的瓶頸

金融、技術、人才、信息和咨詢等服務平台的建設還存在不足,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滯後將制約昌吉州工業的發展速度和質量;工業的發展與商貿、城建的關聯度不夠,協同效應沒有很好發揮。企業信息化程度不高,推廣及應用的力度不夠,對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一。

特別是中小企業的信息技術應用急待開發。資金問題仍然是困擾昌吉州工業企業發展的首要問題,大部分企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資金緊缺的問題,影響企業滿負荷生產。

6、工業化與城市化之間的發展不夠協調,互動性有待加強

2010年,人均GDP5607元,工業產值佔GDP的比重為33.5%,昌吉州城鎮化率為45%,帶有工業化初期的顯著特征。

 

二、昌吉州新型工業化進程測算與評價

(一)新型工業化指標體系設計

以指標體系科學合理為出發點,本著宜簡不宜繁的原則,充分考慮指標的代表性、數據的可獲取性及計算上的可操作性,建立一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新型工業化內涵的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分為三層,一級指標3個,二級指標7 個,三級指標23 個。

運用層次分析法對新型工業化程度進行評價。

 

表4. 新型工業化程度指標體系標準及權重表

 

(二)昌吉州新型工業化進程測算綜合評價指數 在60%以下,可判定為處于新型工業化的初級階段; 在60%-100%間,可判定為處于新型工業化中級階段; 在100%以上,可判定為新型工業化的高級階段。

通過測算,昌吉州新型工業化實現程度為73.3%, 處于新型工業化中級階段的初期。

表5 昌吉州新型工業化進程程度測算表

 

(三)昌吉州新型工業化進程與全區各地州的比較

1.從產業結構、就業結構、城鄉結構指標看

表6  2010年分地區工業化程度指標

 

 表7 2010年新疆各地州GDP增長及能耗

 

 

1、從產業結構、就業結構、城鄉結構看,昌吉州第二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33.5%,克拉瑪依市最高(佔89.97%),昌吉州落後于六個地州市,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28.2%,在全疆位于十一位。

2、從工業化進程質量來看,昌吉州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指數為在全疆處于領先水平;新產品產值率高于全區平均水平;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昌吉州為0.12%,低于全疆平均水平,昌吉州尚需進一步加大在技術研究于開發方面投入力度。

3、從工業化進程發展速度來看,2010年,全區有60%成以上地區的GDP增長速度高于全區平均水平。從人均GDP情況看,昌吉州在全疆水平處于領先水平,其中,增速前四位的是克拉瑪依市、烏魯木齊市、博州、昌吉州。

4、從協調發展和可持續性來看,昌吉州在十四個地州市中耗能水平居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在十四個地州市居于第三,前三位依次為阿克蘇地區(6.7963噸標準煤每萬元)、博州(6.0197)、昌吉州(5.9095)。

三、昌吉州新型工業化發展面臨的形勢

(一)面臨的機遇與優勢

1.從國際形勢看,全球經濟回暖復蘇形勢趨于穩定。有利于出口產品平穩快速發展。

2.國內產業轉移帶來新的契機。昌吉州可充分利用自身各項優勢,在昌吉州大開發中實施“內引外聯”戰略,推進工業化進程。

3.舉全國之力支持新疆發展,新疆面臨前所未有的機會。在全國援疆會議上按照中央的總體部署,19個省市分別結對援助新疆12個地(州)市的82個縣(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2個師,確定福建援建昌吉州,

4.區域經濟政策有利新型工業化發展。充分整合兩地工業資源的基礎上,大力引進和發展新的工業項目,加快建立以烏魯木齊市為中心,兩個國家級開發區為龍頭,米東新區和頭屯河區-昌吉兩個副中心為兩翼,聯動周邊縣(市)的工業發展新格局。

5.自身優勢日益顯現,工業發展處于蓄勢待發的狀態。

(二)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1、資源落實不到位;2. 投資成本壓力增大;3.環境資源的承載壓力日益嚴峻;4. 人口與就業的壓力巨大;5. 發展不平衡問題矛盾突出。

(三) 重點任務

四、昌吉州新型工業化發展模式選擇

(一)農村工業化模式

1.搞好生態農業建設;2.培育和發展一批龍頭企業

(二)工業再工業化模式

(三)昌吉工業的現代化模式——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

昌吉市具有一定基礎和優先發展優勢,集中人力、財力和物力,加大科技投入和政策力度,確定集中重點開發的產業,發展信息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催生新興產業,企業要應用的新技術,在不同技術和工藝相互結合作用于產品制造與生產,使產品屬性及其功能得以改善與變化、從而是實現產品的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引導市場新需求,開拓新的市場。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產成本。實現工業的現代化,使區域經濟步入良性循環軌道,形成經濟的新增長點,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稿源︰ 新疆哲學社會科學網 作者︰ 陳鯤玲 責編︰ 趙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