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的作品《背叛》:易中天谈文化--Greel的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09:04:34

http://buyun1234.blog.sohu.com/
搜狐博客 > 漂浮的塑料袋 > 佳文收藏

2006-11-14 | 易中天: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

标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文化  北京  日本人  同志  

尊敬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书记、校长,尊敬的各位父老乡亲(掌声),尊敬的中南财经政法
大学的各位老师和同学,大家晚上好!(鞠躬)非常高兴非常荣幸地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的邀请来到这里。

  正如刚才书记所说,我确实是推掉了和谢绝了很多的邀请,其中包括台湾的邀请,
香港的邀请,新加坡的邀请,韩国的邀请,日本的邀请和美国的邀请,(掌声)也谢绝
了很多学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的邀请,(掌声)因为最近
接到的邀请实在是太多,过多的出席这种活动将影响到“百家讲坛品三国”的录制和《
品三国》的结集出版,所以尽管有些地方发出了邀请,未经我的同意发出邀请,或者经
各种各样的途径来发出邀请。当然我非常感谢他们的邀请,他们都让我感动,但是实在
是无分身法术,没有办法。请这些邀请单位、邀请城市能够原谅。但是当我接到中南财
经政法大学的邀请的时候,我就觉得是不能够推辞的。(掌声)

  正如刚才书记所说,我和这个学校有非比寻常的关系。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是在这个
学校工作了几十年然后从这个学校离退休的。我的两个弟弟,顺便说一句我也只有两个
弟弟,(笑声)他们都是从这所大学毕业的,所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我的父母之邦和
兄弟之邦。(鞠躬)(掌声)

  我现在还能够清楚地回忆起1953年随父亲来这个学校工作。他来工作(笑声)表述
不准确,他来工作我来成长的那些情景。大家当时是两所学院,一个是中南财经学院,
一个叫中南政法学院,两所学校中间还隔了一条路,这条路现在没有了,现在连为一体
了。我们好象是在5号楼住过,那5号楼也没有了。原来还在那个我们校门进来左手有一
栋木房子(住过),现在也没有了。后来搬到了校北区一号楼,现在也没有了。(笑声
)校北区一号楼住的时间最长,好象在我的印象中住的时间最长。门口有很多的槐树。
那个时候我们可以拿一根竹竿把槐树上的槐花打下来,然后回去做做馒头吃,槐花的馒
头。到了夏天的时候,我们就在槐树下面。整个一号楼的人都在槐树下面拿起竹床,木
板床乘凉,看着天上的星星月亮,和小朋友们讲故事。因为我母亲到这个学校来了做了
一段时间的资料员,那么下班的时候就给我带一些书回来看。那么我白天看书,晚上讲
学。(笑声)所以我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这个说书的本事就是在这个学校炼就的。(
笑声 掌声)准确地说就是在校北区一号楼前槐树下面炼就的。(掌声)所以我现在非常
怀恋那排槐树。

  那么既然是这样的一个关系了,我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任何权力来谢绝这样一个邀
请。何况我们知道我们现在这个国家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这样一个时期,我们十一届三中
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一个纲领,正在朝着一个现代化的与国际接轨的,发
展社会文明的这样一个现代化国家迈进。那么我们要建设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我觉
得非常重要的两个事情一个是经济建设,一个是文化建设。也就是说我们要建设社会主
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这样的两个重要的战线——财经和政法,恰恰
在我们这所学校里面得到很好的体现。(这时候场外无票入场的学生开始齐声高喊易中
天的名字)我们现在要面对的是未来的经济学家,未来的企业家,未来的会计师,未来
的审计长,未来的法官、律师,还有未来的政治家。我觉得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对话
,我感到非常的荣幸。现在请允许我再次想我的父母之邦的父母官的邀请表示感谢(鞠
躬)(掌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下面我们就进入今天的话题——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那么这个话题里面呢,有好
多的小问题,其中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在这里讨论中国的文化?因为我们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培养的是经济方面的人才,政治方面的人才,法律方面的人才,我们
不是中南文化大学,那么为什么我要到这个学校来讲文化呢?这就揭示了一个问题就是
:文化和发展是什么关系?因为我们都知道发展才是硬道理。那文化和发展有关系吗?


  曾经有一座副省级的城市组织学习的时候,他们给我们出了一道题目,叫做文化与
发展。那么我的回答是,如果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肯定就会说文化和发展
是没有关系的。

   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什么样的状态呢?是刚刚恢复高考制度,刚刚打开国门,刚确
立了改革开放这样一个政策方针,这个时候街头上就开始流行一种服饰,一种服装叫喇
叭裤。喇叭裤的特点就是包括臀部和大腿都非常紧,膝盖以下很大,裤腿大概有这么长
(手势),整个裤脚象一只喇叭,所以叫做喇叭裤。那么喇叭裤是什么人穿的呢?问题
青年。什么叫做“问题青年”?用武汉话说就是“油子哥哥”(掌声 笑声)当时问题青
年的标志是上身穿T恤衫,下身穿喇叭裤,鼻梁上架副蛤蟆镜,手提收录机,播放邓丽君
的歌曲,在大街小巷招摇过市。这个叫做“问题青年”。但是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
这中服装逐渐传到了校园,开始有大学生穿喇叭裤,于是引起校方的高度警惕,校方认
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怎么能穿得跟“有错过”(武汉话 有问题的意思)一样呢?于是学
校决定做一点思想政治工作。虽然这个时候×××××刚刚结束,左的思潮依然存在,
但是我们学校没有采取文革当中那种粗暴的简单的方式,什么开个批斗会啊,集中起来
学习文件这样的。他非常人性地在我们学校交通要道上贴了一条标语——“喇叭裤能吹
响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号角吗?”。(学生大笑 掌声)那么我们的同学就在下面贴了一
条小标语——“请问:什么裤吹得响?”(学生爆笑 掌声)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是文化和发展没关系对不对?因为什么裤都穿不响嘛。

  但是十年以后,我的观点就发生了变化,因为我发现改革开放头十年最先发展起来
的就是最先穿喇叭裤的地方,那个地方的名字叫广东!当时我们的喇叭裤、牛仔裤,T恤
衫、蛤蟆镜、邓丽君的磁带等等都是从广东省广州市的一条街道批发出来的,这条街道
的名字叫“高地街”,广东人叫它“群众街”,这个街现在已经衰落了。那个时候确是
新的服饰文化,新的大众文化,新的流行文化的发祥地。

   于是我就开始琢磨,改革开放头十年,国内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它的背后
到底有什么原因?那么有人总结出来了,说是改革开放的前十年,由于中央政府的政策
是鼓励改革开放,因此中央对地方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广东人看到的是中央闭着的
眼睛,福建人看到是中央睁着的眼睛,上海人在琢磨着中央下一步睁哪一只眼睛,闭哪
一只眼睛。北京人在议论中央应该睁哪只眼睛,应该闭哪只眼睛。结果怎么样呢?结果
广东发展了,福建慢半拍,上海头十年基本上没发展。1988年我到上海找不到地方住,
只能住防空洞,睡上下床。买一包飞马牌的香烟要凭票。1988年我记得非常清楚。而北
京不停地在说话。

  那好,为什么这四个地方对中央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会有这样不同的态度呢?文化
的差异。广东这个地方历史上长期以来和中原地区隔绝,广东的闽南文化和中原文化差
异性很大的文化。地方上有句民谣叫做“北京人看所有的人都是地方上的人,上海人看
所有人都是乡下人,广东人看所有人都是北方人。”为什么呢?

  因为北京它长期是政治中心,从金代开始,金中都,元大都,明清两代国都,然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长期以来它就是政治中心,长期以来他就觉得他是中央的人,其
他地方的人都是地方人。你到北京去他有可能态度很恶劣地眼睛斜着的“你哪儿来的?
”(模仿北京腔调)我说福建来的。“你们地方上儿的就不行!”(笑声 掌声)。

  那上海呢?上海是五口通商开埠以后建设发展起来的,完全和国际接轨,按照现代
城市理念建设的一座工商业城市,它是城市化程度最高的一座城市。所以他看别的地方
的人是乡下人。上海人喊乡下人叫“XX”,喊外地人叫“XX”。比如说你到上海去坐公
交车你就要注意了,坐公交车上去以后如果没有座位你要站,你不能手拉把手面朝前进
方向,你必须侧过身来,为什么呢?让出通道来。上海挤啊,人太多了,让路。你要是
这么站着,上海人就横你一眼:坐个车都不会?乡巴佬!

  广东呢就长期隔绝,所以他看所有人包括我湖南人,他叫北佬。我怎么是北佬呢?
我是南蛮嘛。(笑声)他说我是北佬!清代初年从北京到广东的标准行程是56天,八百
里加急,就是当时的特快专递,27天。你想,一份红头文件特快专递递到广州都27天,
多少事情都发生过了?管得着吗?他管不着。所以历代王朝的中央政府对广东这个地方
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广东人也习惯地看他闭着的眼睛。由此他几得出一个经验,
就是把中央的政策用好、用够、用活、用足。然而现在大家都学会了,大家都知道一个
政策来了之后我们要把它用好、用够、用活、用足。所以我每到一地都疲劳不堪,因为
主办方和接待方也把我用好、用够、用足。(笑声 掌声)他会告诉我几点几分到几点几
分你还有二十分钟空闲,你该做点什么什么事儿。

  那么福建呢他是长期看怪了他那只睁着的眼睛。上海是个工商城市他就琢磨惯了,
北京它是个政治中心他就议论惯了。所以北京人人都是政治家。到北京去你要了解北京
人的政治状况最好你打一个的,打的士坐副驾驶旁边,跟司机聊。那么但是现在外地人
进北京开的士的人多了,不能保证他就是北京人。如果你的的士司机一定是北京人,你
就听他聊。十五大以前我到北京去,现在十六大马上要开了。假如你打一的士坐在副驾
驶旁边就开聊。

  ——您来了?

  ——恩,是

  ——干嘛呢?

  ——出差。

  ——出什么差?

  ——开会。

  ——十六大?

  ——呵,不是。(笑声)

  ——我瞧着也不象啊!(大笑 掌声)

  ——知道十六大干嘛吗?

  ——听说中央领导要换届。

  ——对,知道换谁吗?

  我说“不是还没开吗?”

  ——告儿你,锦涛啊,邦国啦,家宝啊(笑声)庆林啊,庆红啊。

  全他哥们儿。头天人大常委开会他旁天听来着。他就喜欢议论。

  所以你说,发展是不是和文化有关系?文化是不是和历史有关系?为什么我们要关
注文化关注历史?就是因为他和我们的发展其实是有关系的。中国现在东西南北中发展
不平衡,背后无不有着文化的关系。所以我们要关心文化。回到这个问题上来,我们为
什么要研究文化。

  那么,好。马上就有人问:文化是什么?

那么,好。马上就有人问:文化是什么?

     我可以告诉大家,世界上文化学界关于文化的定义有200多种,如果今天晚上我来
讲这200多个定义的话,估计才讲30个,这个地方就没有人,我们不能从定义出发。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这个故事一位文化学家庞朴先生(庞大的“庞”朴素的“朴
”)讲的故事。庞朴先生说有三个人到咖啡馆去喝咖啡,发现咖啡杯子里有一只苍蝇。
第一个发现的是英国人,英国人看了一眼把杯子放下,站起来从口袋里掏出钱包抽出一
张钞票,把钞票压在咖啡杯下面,走了。因为你咖啡杯里有苍蝇你是不能喝的,咖啡杯
里有苍蝇是要生气的,但是英国人又是讲绅士风度的,他不能够发脾气,他就用付款而
不喝的方式来表示他的抗议不满。第二个发现的是日本人。日本人一看,勃然大怒,桌
子一拍,“八嘎呀奴,你的什么的干活的苍蝇哟?(笑声)你把那个总经理叫过来,企
业就是这样管理的吗?企业能管成这个样子还有不垮台的吗?建议你到中南财经政法大
学进修MBA!”(笑声 掌声)因为日本人做事都是很到位很精致。我不喜欢日本人,但
是我不得不承认日本人有日本人的优点,就是他那种做事的一丝不苟。一个日本的大学
生毕业后到企业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跪在厕所里面把厕所擦12遍。老老实实地擦12遍。
咱中国的最多擦3遍。你说那擦12遍和擦3遍有什么区别?看不出来。可是人家的要求就
这么高。可是你这杯子里有苍蝇?(此时候恰巧工作人员为其杯子里加水,引得学生大
笑)当然这个里面没有。第三个发现的是美国人。美国人看了一眼,往后面一坐(把服
务员喊过来)“小妹,你看这杯子里有苍蝇,这真是不错啊!没想到你们国家如此的文
明。不过在我们美国呢咖啡它不是这么喝的,我们美国喝咖啡是这样:上一杯咖啡,上
一罐牛奶,上一小碟方糖,再上一小碟苍蝇。牛奶、方糖、苍蝇这是我们自己放,我们
想放多少放多少。”(笑声)那这又说明什么呢?美国人幽默,他用幽默的方式来表示
他的抗议和不满。

     庞先生讲完这个故事后我就想如果是中国人,中国人会怎么样?中国人也会向日
本人一样大吼一声但是不会说“八嘎呀努”,中国人会大喊一声:“去!把你们领导找
来!”因为中国人的习惯是有事找领导。为什么我们中国人的领导那么多?为什么中国
人的领导那么忙?要说辛苦,中国人的领导干部是全世界最辛苦的。一天到晚都在忙,
从来没有节假日,从来没有双休日,没有上下班概念,手机24小时不得关机,除了锦涛
同志以外。为什么呢?什么事情都要找领导嘛。什么事情都要领导出席,都要领导出面
,为了表示重视领导一定要坐在主席台上。美国人他有事情不找领导,他找律师。美国
文化它就是这个特点。但是你这咖啡杯里有一只苍蝇他不值得去找律师。把怎么办?把
服务员叫过来调侃两句也就算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说咖啡杯里有苍蝇是任何民族都会感到愤
怒的,但是表达愤怒的方式却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说明文化在于方式。
实际上文化是什么?我们要知道人类有两个共同的课题,一个是生存,一个是发展。也
就是说任何民族在任何地区任何时代都是一要生存,二要发展。没有区别。区别在于什
么呢?区别在于你如何生存,你如何发展。正是这种不同的方式,生存的方式,发展的
方式,构成了不同的文化,构成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化。因此,我们得出
一个结论:文化,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

     比方说,西方人见面握手“Hello”你好,伸出手去握手。关系再好一点,拥抱。
中国人见面呢?作揖。就这样。不同的方式吧?又比方说,西方人吃饭用刀用叉,中国
人吃饭用筷子。不同的方式吧?人和人交往见了面要打招呼,这是一样的。要吃饭这也
是一样的。问题是如何打招呼如何吃饭,方式不一样。如果我们把这些不同的方式集中
起来进行比较,我们又会发现它们有内在联系的。有什么联系呢?就是西方人性格外向
,中国人性格内向。性格外向所以伸出手去握别人的手,性格内向所以伸出手去握自己
的手。性格外向所以用刀用叉向外用力,性格内向所以用筷子向内用力。这又说明什么
问题呢?说明这种种具体的文化现象,是说具体的文化方式之上之后,还有挽着所有这
些方式的总方式,一个方式的方式。这个方式的方式,我们称之为文化的思想内核。这
也是我今天要讲的主题——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所以我们马上就转入了下一个问题。


  

     前面我们了为什么我们要讲文化,什么是文化。

     接下来的问题:什么是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

  

      还是讲个故事。这个故事是一位美国的华裔学者吴森(音)先生讲的。我现在想
不起来这个故事是吴森先生讲自己的故事还是讲别人的经历,我姑且就算他是讲自己的
人生经历好了。就是说,这个吴森先生在台湾的时候做过一家公司的共关先生或者公关
经理之类的,公关经理的工作无非就是一些迎来送往、请客吃饭。有一天来了两个美国
客户,老板就跟他说“小吴啊,来了两个美国客户,今天中午我没有空,你代表公司请
他们吃个饭。”中国人的规矩就是客人来了要接风,客人走了要饯行嘛。那么好,小吴
就想不就是请客吃饭嘛。但是两个美国人一个中国人吃饭怎么吃啊?反正公司掏钱嘛,
他就叫了5个哥们儿,六个中国人两个美国人一共八个人围成一桌,开始吃饭。

      服务员把菜单递过来,吴先生马上把菜单递给美国人,出于礼貌。第一个美国人
曾经在唐人街吃过中国菜,所以他一眼就看出自己想吃的菜,“芙蓉鸡片。”小姐说“
哦”。菜单递给第二个美国人,他没吃过,又不认得中国字,干脆看英文的,还是不认
识。吴经理就说客人已经点了一个菜,哥几个一人点一个菜。大家轮流点。中国人都会
点,大家一看,芙蓉鸡片点过了,第二个就点清蒸桂鱼,第三个铁板牛肉,第四个麻辣
豆腐,第五个……他都会点。他肯定都点对了。主料不同,作料不同,做法不同,多种
多样构建和谐社会。(笑声)然后一圈转过来又转到第二个美国人,他还是不会点。吴
森把菜单拿过来一看,鸡鸭鱼肉蛋豆腐青菜,全都有了,就缺一个汤,要不你点碗榨菜
肉丝汤?那就点那个OK。好,菜点好了,上菜。第一道菜上上来,芙蓉鸡片。美国人认
识,一上上来,“哇,芙蓉鸡片”(学洋人强调学生齐笑)。他说yes.他把芙蓉鸡片一
端,端到自己面前(转头向左向右看)“sorry sorry”(两手用刀用叉)(大笑 掌声)
到叉并进,他吃起来了?!这这这怎么办呢?吴森想,又不能把它给夺回来说不许吃了
。“要不我们谁点的谁吃?”(笑声)那点清蒸桂鱼的吃清蒸桂鱼,点铁板牛肉的吃铁
板牛肉,点麻辣豆腐的吃麻辣豆腐哈。最后上来这么大一碗榨菜肉丝汤!第二个美国人
看了看说“榨菜肉丝汤?”吴森(苦着脸)说yes.他解释都解释不清楚了,混身是嘴他
说不清楚,“不是,这个这个这个是……” “那你换一个?” “NO!(端到面前)榨
菜肉丝汤?!”他把它喝下去了。(掌声 大笑)

      这是一个典型的文化误会,由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误会。在我们研究文化的现象
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它是很正常的。文化差异肯定造成文化误会。

      我们在1980年中国作家代表团到美国去访问参加一个国际会议,然后大家在休息
厅里面坐着,坐下来以后服务员就过来说:“女生们先生们你们喝点什么?”中国代表
团非常有礼貌地说“不客气”。好,过一会就开始上饮料了,美国人日本人法国人印度
人都有喝的,就中国人没有喝的。那个时候国门刚刚打开,中国代表团联想到是不是政
治问题“歧视我们?”提出严重抗议。为什么所有的人都有喝得就我们中国人没有。主
办方一脸的委屈无辜地说:“女士们先生们已经说过NO啦。”这你们说不客气嘛,他理
解的就是不喝。他不知道我们中国人越说不客气就是越要喝。(笑声)他听不懂这个。


   

      这就是文化误会。问题是我们做研究的不能把它们当作故事讲给大家听就算了,
我们要弄清楚这文化背后的东西。是设么呢?我的结论是,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是个体意
识,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

      由于西方人的思想内核是个体意识,所以西方人吃饭是个人的事情,谁点的菜谁
吃。即便我是在别人的误导下点了榨菜肉丝汤,我也喝下去,因为我说了OK。我说OK我
负责,我做决策我埋单。这是我个人事情,和你们没有关系,也不要你们来替我分担这
碗榨菜肉丝汤,我也不吃你的清蒸桂鱼或者红烧豆腐。个人的事情个人负责。每个人都
是有独立意识和个人意志的单独的个人,这个就叫做个体意识。

      而中国人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每个人都是群体的一个组成
部分,每个人的意志都要服从群体的意志,每个人的选择都应该是为群体意识而作出的
选择,因此每个人的荣辱进退都跟这个群体密切相关,都属于某一个群体。比方说在中
国我们要评一个先进工作者,评一个劳动模范,把这个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选出来以
后呢,该同志必须要这样说:他说,我直是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同
志们的热心帮助下,做了一点份内的微不足道的工作。他们是这么说的,这句话西方人
就听不懂,尤其是美国人就听不懂。他说你就做了那么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贡献,还是分
内的工作,还是在别人的领导和别人的帮助下,凭什么你当劳模啊?凭什么?(笑声)
他听不懂啊。但是我们必须这样说。我们在做总结的时候不能这样说“啊,今年我做了
什么什么工作。啊,我怎么怎么样,啊。你看这个这个礼堂我盖的,啊,那个湖是我挖
的啊,那条路是我决策要修的……”这样是不行的.所以往往存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
人不幸,满门遭罪。

       我们读了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赵太爷的儿子中了秀才,所有姓赵的人都觉
得脸上有光,于是阿Q也宣布“我姓赵!”细细地排起来,比秀才还长两辈。于是被在赵
太爷叫去训话,“阿Q,听说你宣布自己姓赵了?你怎么会姓赵?你也配姓赵?”这姓不
姓赵没有配不配的问题,他父亲姓什么姓他就姓什么姓,那为什么说不配姓赵呢?因为
这个时候姓赵是光荣的。那你阿Q这个人不能沾这个光,你开始就不是姓赵。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出事,满门不幸,甚至满门抄斩株连九族。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的思想文化内核是群体意识。西方人的文化思想内核是个体意识。

   

       这就是我们两种不同文化的思想内核。

       那么下面又有一个问题,这两种文化的思想内核是怎么形成的?

那么,下面又有一个问题,这两种文化的思想内核是怎么形成的?

   简单的说,西方文化来源于古希腊,在西方资本主义三大文明里古希腊文明是最早
的一个。所以黑格尔有句名言说“我们欧洲人提起希腊就有家园之感”。就想到家。就
象我一提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有家园之感,因为我在这里长大的。西方人是从古希腊
那个时候过度过来的。

   那么希腊人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呢?有兴趣的同学请阅读恩格斯的著作《家庭私有
制和国家起源》。恩格斯在这本书里面把这样一个过程把希腊人从氏族社会向国家时代
过度的这个过程说得非常的清楚,但是我只能简单的说,大体上是古希腊人是北方来的
雅地安人当中的一支叫阿卡亚人,阿卡亚人不知道什么原因从欧洲的北方南下到了希腊
半岛,阿卡亚人是个北方的游牧民族,他的特点是身材高大,皮肤白皙,蓝眼睛,黄头
发的这样一个人种。他们从北方来到希腊半岛之后呢,发现希腊半岛的特点是土壤贫瘠
,不适宜于农业生产,也不适宜于畜牧业的发展。但是它有一个优点就是它的海岸线曲
折而漫长,而且到北边和南边不远都有陆地。如果顺风顺水从希腊一天一夜往南可以到
中东,往北可以到意大利的亚平宁半岛,也就是说这个地方适宜于发展工商业,于是,
他们就把自己由游牧民族变成了工商业民族。

   那么工商业民族他们所从事的经济生活就是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健全的市场经济
和商品经济它有一个什么特点呢?第一原则是产权明晰。附带说一句,中国直到今天为
止,包括改革开放遇到的种种问题,其实我个人认为根子就再于产权不清,我们一直没
有明晰产权,这个放下且不说。

   那么希腊在这个时候由于工商业经济活动的需要,他首先做到产权明晰。明晰到什
么程度呢?财产归个人所有,而且准确地说,希腊人在他们那个时代就建立了一种彻底
的形式,彻底到财产归每个人个人所有。西方人的文明就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的。很
多国家的宪法里面都有这么一句“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他为什么要确立私有财产
神圣不可侵犯这样一个观念?不仅仅是因为他经济生活的必须。是不是?比方说我现在
要进行交易,比方说我看中了这个东西,我现在用它(另外一个东西)来换,可不可以
?不可以,因为这两个东西都不是我的。我只能用我这块手表去换它。这手表是我的。
我必须确立这块手表是我的我才能交换。

   其他人作为一个工商业民族,他需要流动啊。商业就是物质货币财富关系的交换,
而且在初期,包括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员,他必须流动,不流动这个生意是做不成的。他
要出去做生意就必须搞清楚,这个东西就是我的啦,我拿去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想怎么
买卖就怎么买卖。他得到了这个财产以后,他从希腊的这个地方走到另外一个地方,他
可能爱上当地的一个MM,和她结婚,他从此就和他原来的那个家庭脱离了关系。他们生
了一个儿子,儿子长大了出去做生意,又从他们家族里拿走一部分财产又到另外一个地
方去了,又在那个地方取了一个MM,有和这个家庭没有了关系。

   所以恩格斯说希腊人从氏族社会走向国家过度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炸毁了氏族
血缘关系和联系,把这个组织炸毁了,血缘关系隔断了,血缘关系一旦隔断了之后,每
个人就变成了独立的个人。而私有财产是这些人拥有独立人格的基本保证,正因为他有
了私心。孟子说过,无恒产则无恒心,我根据无私产就无私心,我这里所说的私心就是
指个人的独立人格和私有财产。于是希腊人就真正地变成了一盘散沙,每个人都是独立
的个人,这个东西就是西方文化一个精髓的东西。所以你在西方社会可以是夫妻两个人
到美国读大学的时候,可以是我选小布什他选戈尔,不妨碍他们是是夫妻。或者是一对
情人点菜,个人点的个人吃,然后各自买单,不妨碍他们是情人。

   但是这样以来就有了一个问题。当一个社会所有的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人的时候,
他又如何组成社会呢?我们知道马克思告诉我们,人是双重的存在物。既是个体的存在
物,也是社会的存在物。马克思有句名言:人的本质不是单个的所固有的抽象物,在起
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在哪里说的?在《关于贝尔巴哈的提纲》
里写的,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独立人格的有自由意志的自作主张的自行其事的这么些独立的人
,他们如何组成社会呢?一旦他们发生矛盾冲突怎么办呢?于是西方人想到了,我们必
须要有起码的办法解决,怎么办呢?签定契约。因为我们的经济关系靠什么维护的?靠
契约。所有人与人的关系是经济关系,经济关系在健全的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里它就是
种契约关系。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的原则就是公买公卖嘛。价格面前人人平等,市场规
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面前人人平等。于是他们想到,我们能不能签定一个关于社会生
活的契约呢?我们有了经济生活的契约,那么我们能不能有一个社会生活的契约呢?于
是他们签定了一个契约,这个契约的名字叫做法律。

   法律,就是全体社会公民签定的关于社会生活的契约,简称社会契约或者全民公约
。但是要说明一点,在古希腊,这里的全民指的是男性的成年的自由人。,古希腊的民
主是有限的,女人不算公民,孩子不算公民,奴隶不算公民,公民是男性的成年的自由
人。这些人集中在一起签定一个关于我们这个社会城邦里生活的人一个契约,它的名字
叫法律。由于他们在市场经济中建立的一种观念,市场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在这样一
个社会契约和全民公约面前也是人人平等。这就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契约上升为法律之后,他们又发现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法律不是万能的,
法律管不了道德问题,这一点西方人的观念是非常清楚的,道德是道德,法是法,道德
和法绝对不能混淆起来。我们中国就没搞清楚,曾经就出现过报纸上报道的道德法庭,
道德的问题是不能通过法律来解决的。

   我们打个比方说见义勇为的问题。你不能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均有见义勇为之
义务,不能这样规定。我们可以提倡我们要提倡见义勇为。比方说外面时候了,我没有
见义勇为的义务去救火,必须救火的是消防队。消防队如果不救火叫做不作为,你可以
起诉他。我不救火你不能起诉我。但是我作为一个有道德的公民,我至少要做这样一件
事,我拿起手机打119,或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一些协助工作。再退一步,你作为一
个有道德的人,你至少不能幸灾乐祸。你不能看见对面失火了,马上欣喜若狂“哎呀失
火了快来看快来看!”然后打电话“哥们儿,那儿失火了快来看啊,比放鞭炮还好看”
这样是不行的。这个问题我们要解决。

   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搞清楚道德是什么。道德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再怎么办呢
?交给上帝去管,让他管得住我们心灵,管得住我们的精神,管得了我们灵魂的归宿。
于是他们决定跟上帝签定契约,约定:上帝我归你管,我做一个好人,我只做好事,不
做坏事,我向你保证。那上帝说那我保证你死了之后上天堂。

   

   由此可见契约他们签定了两次。第二次签定的叫新契约。这个签定了,人人平等。
第三个平等。那么第四个?他们签完了之后还有一个问题。还有什么问题呢?是非问题
它没有把办法解决。刚才讲善恶问题解决了,他交给上帝了,是非问题交给谁?交给自
然界。跟自然界签一个契约,这就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有公理,有定理。公理是不需
要证明的道理,这个不需要证明的道理实际上就是人与自然的约定。人与自然的约定它
是一种契约。他的名字叫真理。第四个签定的就是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所以这些观念都源于契约观念,都源于他们是一个工商业的民族。他们从事的是商
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活动。因此他们依靠契约建立起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契
约关系。大家都看过,一对夫妇结婚。西方的一个神职人员,一个神父来主持婚礼。他
怎么主持呢?他说,“John,你爱Mary吗?无论她是贫穷或是富有,是健康还是疾病,
你都跟他终生厮守白头到老吗?”John说YES。这个神父好。然后他把戒指戴上。然后神
父反过来问新娘,“Mary,你爱John吗?你愿意什么什么什么什么你都和他怎么怎么白头
偕老吗?”Mary说yes。那你也可以把戒指戴上。等新娘和新郎都戴上戒指,然后主持婚
礼的人说:好,新娘和新郎你们接吻啊。然后他们开始接吻。接吻是什么仪式呢?签订
合同的仪式。诸位都比我内行啊,都知道怎么签,因为大家有财经也有政法的。

   一份合同如何才是一份有效的合同,我们法院判案看这份合同是否有效主要看什么
?我个人认为,我是外行我说错了请大家批评,这份合同的签署第一必须符合宪法和现
行法律,对不对。我不能说我跟你签一份合同这样签,我说你把那个谁谁给做了。(笑
声)实话?签个合同,然后说定金20万。我把20万给他了,他倒真把那人给杀了,我剩
下30万赖帐,他到法院去起诉我(笑声)这肯定不行对不对?这是一个。第二个呢,在
符合宪法和现行法律的前提下,我看就是合同是否代表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愿望,只要代
表他的真实愿望,哪怕这份合同极其荒唐,你也得承认它是有效的。比如说我现在留份
遗嘱,我的万贯家产我不给我的儿子,也不给我的女儿,我给我家的那条狗。所以你公
证你主持这份合同是不是代表双方的真实愿望,所以你必须问John你爱Mary吗你愿意怎
么怎么样她吗,他说yes。然后又问Mary,你愿意怎么样怎么样John吗?她也说yes.那好
,这都代表你们的真实愿望对不对?确定这一点,然后你戴上戒指吧,是什么意思?合
同上签字。然后说你们可以接吻了什么意思?交换合同文本。(笑声 掌声)

   正因为西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契约关系,所以西方人有个节日是金婚纪念。每到
结婚这一天,夫妻双方都会做一些事情,比方说给对方一些小礼物。妻子给丈夫一条领
带,丈夫给妻子送一朵胸花,然后在一起吃一餐晚饭,烛光的。吃烛光晚餐,然后喝一
杯红酒,吃一小块蛋糕。什么意思?重生合同有效。(笑声 掌声)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中国。

我们再回头看看中国.

    

     中国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血缘关系。

     我讲过了,中国人文化的思想内核的是一种群体意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中国
在由氏族社会向国家过渡的时候,我们没有向希腊人那样炸毁氏族血缘关系,为什么是
把氏族的时代的血缘关系搬到了国家时代,叫做“家天下”,国是放大的家,家是缩小
的国,家国一体。所以我们整个社会整个国家都是靠血缘关系来维系的,我们会把一切
关系说成是血缘关系。比方说地方官我们叫父母官,把军队叫做子弟兵,比方说省市和
省市、单位和单位之间叫兄弟单位,比方说厦门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叫兄弟院校。
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我们要把它血缘化。这就说明了在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是通过血缘来联系的,而西方社会是通过契约来维系的。

     那么我就想问一个问题,在中国社会里,最小的血缘关系最小的群体是什么?

     对,是家。

     家庭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细胞,是最小的单位。再大点就是家族,再大是氏族,再
大是民族,都是靠血缘关系维系起来的,但是最小的是家。家是最小的群体,也是最能
体现血缘关系的群体。

那么我又要问个问题,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家的核心地位是谁?一个家庭是以靠谁以谁
为核心建立起来的?

     按照礼法,是父亲。因为中国传统社会实行的是父家长制,所以大多数人都是随
父姓,我们的家族血缘关系也是按父姓来计算的,所以在在中国传统社会堂兄妹是不可
以通婚的,表兄妹是可以通婚的,那么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他们是表兄妹表姐弟他
们可以通婚,但是这个贾宝玉不能跟贾探春结婚,其实论起来他们的血缘亲疏是一样的
,但是父姓一样的它不行。这是礼法。

     实际上中国人心目中最尊重的,最被视为家庭核心的是母亲。举一个例子就可以
说明问题。

     一个女孩子在传统社会结了婚,她的亲生父母家叫什么叫?娘家。他丈夫的家叫
什么家?婆家。娘家能不能叫爹家?婆家能不能叫公家?(笑声)这说明什么呢?说明
家庭其实是以母亲为标志的。

     其实研究中国文化能够把这点东西搞清楚以后,很多东西都能想通。有兴趣的同
学回去之后还可以读一下《红楼梦》,《红楼梦》里面的大家长是谁啊?贾老太太。为
什么说《红楼梦》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缩影呢?好多人研究它就是研究这个东西,里
面大家的就是一个老太太。这个老太太管的事情可多了,管吃管喝管穿管教育。

     在传统社会一个孩子如果教养不好,道德不好,怎么评价?“这家伙,没人教,
狗娘养的。”他不会骂狗爹啊。(笑声)爹没有教育义务,你别以为《三字经》上面说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过。”很多人都因为这个说教育不严是父亲的过错,
这个是错的。“养不教,父之过。”你要连着下一句说“教不严,师之过”。父亲的责
任是什么?给儿子请一个家庭教师。(笑声)教得不好怪老师啊。如果你说“养不教,
父之过”那“教不严”也该是“父之过”嘛,怎么会是师之过呢?原来他的义务就是请
教师。而且你要知道,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当教师的人往往不教儿子,他另外请老师,
叫做“逆子而教”。自己的儿子不教育,正如医生不给自己开药方。恩,医生是不给自
己的看病的,自己的儿子也不教育。而且家庭教师教什么呢?教文化。道德的教育者是
谁?母亲。她还是管救命的。你去看《水浒传》,那个里面李逵碰上了假李逵,那个李
鬼。李鬼求饶的时候怎么说?说大哥你饶了我吧,我家还有九十岁的老妈妈呢。那李逵
说:好好,放了你。那如果你说“饶了我吧,我家还有个八十岁的老爹呢”的话,那你
死吧。(笑声)

     而且我们看,中国文学艺术的传统是歌颂父亲还是歌颂母亲呢?是母亲。从“慈
目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直唱到“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唱“世上只有爸爸好”的吗
?我们这些当爸爸的人很可怜啊。(笑声)我们不求说“世上只有爸爸好”,只求说“
世上只有妈妈好,现在爸爸也不错”(笑声),都没有!我发现中国文学史上歌颂父亲
的名篇只有一篇,那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但是怎么看怎么都觉得那个爸爸象妈
妈。(笑声 掌声)他完全是个慈母形象嘛。

     那我们又要继续往下问啦,我们做研究就是要不停地提问题,你不能倒退一步就
停住了,你还要再问。为什么中国人爱母亲呢?为什么家庭是以母亲为核心为标志建立
的呢?子女和母亲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那么我就要问,一个小孩子他是怎么认识母亲的,是通过什么途径认识母亲的?从小刚
生下来就不懂事也不会说话,没受过教育也不认得字,他就认得他妈妈,他是靠什么认
的呢?吃奶。小孩子是靠吃奶认识母亲的,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一个孩子如果表示生
母奶大的,是奶妈奶大的,他有可能跟奶妈更亲,这就叫做“有奶便是娘”。(笑声 掌
声)

     也就是说母亲和子女的关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而且但凡广义的有着吃与被吃的
关系,对象都可以看作母亲。比方说黄河叫什么河?母亲河。它怎么不叫父亲河呢?以
后你们毕业了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叫什么学校?母校。也没有叫父校的对不对。因为父
亲不喂奶嘛。(笑声)一个奶妈喂出来的是奶兄弟,一个师傅带出来的徒弟是师兄弟。
黄河水和长江水就象母亲的乳汁一样。中央电视台曾经有个制作片叫《话说长江》,那
个主题歌是怎么唱的?(本人唱)“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祖国儿女”(掌声)很清楚
,乳汁嘛,是一辈子的东西。

     比母子关系疏远的很亲密的关系是什么关系?兄弟关系。兄弟是传统社会里把非
兄弟关系变为兄弟关系的最常用的手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中国人,人与人
的关系你甭管他是什么关系,只要是亲密的关系,他就可以说是兄弟关系。

     比如说,中国人是很讲究称谓的,官场有官场的文化系统,这官员之间怎么称呼
很复杂的啊,将来出去你们做官第一个要学会会叫。我曾经有个文章专门讲这个官场的
称谓的。有本小说里有个市委书记叫做高长河,我就发现那个小说里对高长河的称呼有
各种各样的,有叫小高的,有叫长河的,有叫长河同志的,有叫长河书记的,有叫高书
记的,还有叫高长河同志的。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关系,非常复杂。

     各种各样的称呼很讲究,但是有一样是通用的,不管是官场、学界、商界、江湖
,通通兄弟。只要关系好就可以称兄道弟,所以,兄弟关系是仅次于母子关系的。那么
兄弟关系是什么关系呢?也包括姐妹啊,对不起,是兄弟姐妹关系。他们是什么关系呢
?同吃的关系,一起吃的关系。

     吃一个妈的奶长大的是兄弟姐妹,所以中国人没有结婚纪念日,但是有一个非常
重要的日子——年三十。年三十这天晚上要做什么呢?吃年夜饭。为什么所有的家庭都
这样。年夜饭是什么样的饭?年夜饭一定是以母亲为核心的。只要母亲在世,如果健康
,母亲亲自做;如果不健康年纪大了,指挥做。她一定是在厨房里面指挥,甚至是亲自
下厨的。这个时候所有的兄弟姐妹都要从四面八方回来团团围定,来吃年夜饭,来吃这
个母亲亲手做的或者指挥做的年夜饭。什么意思呢?重生血缘关系有效!(掌声)我们
还是兄弟我们还是姐妹,因为我们又回来吃妈妈的奶。

     再次于兄弟姐妹关系的,也很亲密的关系是什么关系呢?

     乡亲关系。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乡亲是什么关系呢?也是一起吃的关系。但是可能是
喝同一口井的水长大的,或者说是喝同一条河的水长大的,或者说是同在一个锅里面吃
一锅饭长大的。为什么我们同学之间是师兄弟?因为我们同在一个食堂吃饭嘛。(笑声
)包括什么伙伴啊战友啊,全是这个。

     

     那么下面的问题就好解决了,既然我们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是血缘关系,既然是以
血缘关系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因此我们在社会交往中就要不断地把非血缘关系
变成血缘关系。而非血缘关系是可以变成血缘关系的,只要我们同吃一锅饭。比如说我
们在部队里,一个炊事班做的饭,所以我们同时是战友是兄弟。

     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机会呢?我们又要把非血缘关系变成血缘关系,我们怎么办
呢?

     请客吃饭!

     有个相声里面一个领导在上面讲:毛主席曾教导我们,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是
现在改革开放了,革命不是请客它就是吃饭。

     而且我们中国人请客吃饭绝不能实行西方的分餐制,不能向那个美国人一样把芙
蓉鸡片端到自己面前,我们的芙蓉鸡片一定是一桌子的人都去吃,我们必须所有的筷子
都伸向同一盘菜,所有的勺子都深向同一盘汤。我们要有同一食物这个来源,才表示我
们是兄弟。那么即便吃一餐饭也变不了兄弟,但是至少在吃过这一餐饭之后就是熟人不
是生人。什么是生人呢?就是没有在厨房里面加工过的。什么是熟人呢?就是在厨房里
面加工过的。(笑声 掌声)如果我们吃过好几次饭了,那么我们就等同于在厨房里面加
工过的,不仅是熟,而且是烂熟。(掌声)烂到象什么程度呢?就象武汉的排骨汤煨藕
,要煨很长的时间。

     所以我们去看中国餐桌上的那些礼仪那些习惯,无不与此有关。中国人请客吃饭
他不是吃东西,是吃感情吃关系,所以我们不能分餐,一旦分餐就是礼仪性很强的宴会
。那是将排场的,很高贵的官方接待。如果是有点交情的话,一定是在一个不超过十个
人的桌子上团团围起来,坐下一起吃。甚至在敬酒的时候把酒杯里的酒互相倒,你的杯
子端过来我的杯子端过来。噢?怎么不一样多?于是biang,biang,biang.(笑声)于是有
人就会问,你们这样吃就不怕得传染病吗?你们都是高学历的人,这点科学知识都没有
吗?告诉你说,有!而且我们正是有这样的科学知识,我们还更要这样吃。

     为什么呢?

     请问:什么是兄弟?桃源结义知道吗?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
死。(笑声 掌声)那么同年同月同日生,这是不可能的;同年同月同日死,这是不知道
的。但是现在你不是有乙肝吗?(笑声)我传染过来,我们同年同月同日病。我们先同
病一场,以表我们同死之决心,我们是不是铁哥们儿?(掌声)

     这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什么呢?我说的都是大家身边的见怪不怪的东西,它说
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说明文化是无所不在,无处不在的。文化不神秘,文化不遥远,文
化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当中。所以我们要研究
文化。

     以上就是我今天要讲的主要的。

     那么下面的时间留给大家,我们互动一下。教学相长。我最希望的就是能和同学
们一起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