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和肩膀交接处凸起:数九寒天聊养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5:43:48

2009年01月15日 星期四沈阳日报

数九寒天聊养生

  每年最寒冷的时期,就是农历十二月的节气小寒与大寒。此时已进入严冬时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正所谓“数九寒天”。

  这个时候,虽然干燥寒冷,却正是养生的大好时机。正所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医学专家们认为,冬天要特别注意养生,这是由自然界的规律决定的。自然界的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谓冬藏,对于人类来讲就是要保养精气。因而,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

  给最怕冷的疾病点点名

  隆冬已至,沈城气温连续多日在零下二十摄氏度以下徘徊,室内温度在18-20摄氏度以上,室内外温差高达三四十度,人体器官和组织很难适应,因此也就很容易“闹脾气”,生起病来。另外,寒冷的气候使人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血液循环发生改变,极易染上疾病。因此,这也是一年中疾病最高发的时期。

  医大四院急诊科专家王春友教授介绍,下列几类疾病需格外警惕,尤其是有过病史的人。

  ■心脑血管疾病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集中爆发的季节。严寒天气下,人体受寒冷刺激,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循环外周阻力加大,心室和脑部负荷加重,易诱发冠心病、高血压、脑中风,甚至心肌梗死。心肺功能较弱的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 

  【防护关键词】 保暖;减少户外活动;科学晨练(每天上午10点-下午2点外出晨练为宜,晨练前切勿空腹);禁烟;清淡饮食。

  ■糖尿病 严寒天气对糖尿病人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因为气温的降低会刺激交感神经,引起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波动,病情恶化,甚至引发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性肾病等并发症。 

  【防护关键词】控糖、控脂、饮水(2000毫升左右)、运动、降糖

  ■呼吸系统疾病 气温降低,空气干燥,容易导致人体内分泌机能失调和呼吸道黏膜抗病能力降低,诱发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患,并可引起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如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扩张等,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危害尤其大,可能危及生命。此外,过敏性鼻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等都要防范。

  【防护关键词】戴口罩、保暖、开窗通风

  ■关节炎 彻骨的冬寒,常常让人体关节难以适应,容易诱发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痛风性关节炎等,致人关节持续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并可能留下严重后遗症。

  【防护关键词】 保暖防护、少负重、适量运动、以食补钙和胶质(如奶制品、豆类、绿叶蔬菜、带骨的罐头鱼等)

  本报记者 叶青

  保暖呵护

  “要害部位”

  保暖是健康过冬最重要的功课,不过很多人对保暖也存在不少误区。保暖不等于多穿几层就行,而要分清重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干诊科专家介绍三个保暖重点。

  【保暖重点】头暖

  大街上仔细观察,发现当下戴帽子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或许是为了头型的美观,也或者是图省事。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冬季如不重视头部保暖,很容易引发感冒、头痛、鼻炎、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甚至引发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戴帽子保护头部是很重要的。

  【保暖重点】背暖

  人常说,吓得后背发凉,其实是有原因的,背部是容易被风寒侵袭的部位,冬季里如背部保暖不好,风寒从背部经络上的诸多穴位侵入人体,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诱发许多疾病或使原有病情加重及旧病复发。因此,加穿一件贴身的棉背心或毛背心以加强背部保暖,是很有效的抗寒方法。

  【保暖重点】脚暖

  俗语说“寒从脚下起”。脚部一旦受凉,便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引起上呼吸道粘膜的血管收缩,很容易使人感冒,或使气管炎、哮喘、关节炎、痛经、腰腿痛等旧病复发。因此,冬季要注意保持鞋袜温暖干燥,使脚不受凉。

  本报记者 叶青

  防寒保暖听起来容易,不过有一些简单的问题,你也许会做错哦。

  衣服穿得越厚越暖和?

  错。怕冷的人常常在冬天穿得里三层外三层,以为穿得越多越暖和。其实不尽然。因为衣服本身是不会产生热量的,而是起到隔离冷空气的作用,使得衣服与肌体、衣服与衣服之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小气候区,使人体的热量得以保存,从而感觉到温暖。但当空气层厚度超过1.5厘米时,衣服内空气对流明显加大,保暖性反而下降。

  冬天室内通风会感冒?

  错。冬天提到开窗通风,许多人会觉得冷风一吹,人就会感冒,而且会带走室内的温度。但是,门窗紧闭的结果是反而更容易感冒。因为空气不能对流,室内暖气导致空气干燥,更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冬季一定要注意居室通风,每天开窗2-4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

  本报记者 叶青

  容易答错

  的防寒题

  冬吃萝卜

  夏天吃姜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样的谚语。萝卜具有很强的行气功能,还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凉解毒。郑板桥有一幅养生保健联也提到过萝卜与茶:“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萝卜的养生、保健、药用效应与茶有着相融之处。 

  养生家提出,冬季养生宜多食热粥。如我国民间有冬至吃赤豆粥及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惯,常吃此类粥有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此外,还可常食有养心除烦作用的小麦粥、益精养阴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养阴固精的胡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等。     

  (刘葳漪)

  冬令进补

  需要对路

  冬令进补时,为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就是打基础的意思。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大枣牛肉汤来吃,用以调整脾胃功能。

  如果经常感到四肢无力、精神疲乏、讲话声音低微、动则出虚汗,这大多属于气虚。可选服人参、党参、太子参、五味子、黄芪、白术或者党参膏、参花膏等益气药物;食品有黄豆、山药、大枣、栗子、胡萝卜、牛肉、兔肉等。面色枯黄、口唇苍白、头晕眼花、心跳乏力、失眠、耳鸣心悸的人,大都属于血虚。可选服阿胶、桂圆肉、当归、熟地、白芍、十全大补丸和滋补膏等养血药,食品有酸枣、龙眼、荔枝、葡萄、黑芝麻、牛肝、羊肝等。

  (刘葳漪)

  冬日养生

  八大法则

  一宜出汗 

  应“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 

  二宜健脚板 

  健脚即健身。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此外,选一双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三宜防犯病 

  冬季气候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四宜水量足 

  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

  五宜调精神     

  冬天确实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冬天改变情绪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是消除冬季烦闷的良药。 

  六宜空气好 

  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或在室内放一台负离子发生器,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七宜粥调养     

  冬季饮食忌粘硬生冷。营养专家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 

  八宜入睡早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古人主张“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朱铃)

  读报常识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

  七九冻河开,八九雁归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备注:关于“九九”之说,早在南北朝时就有了。当时民间从冬至日数起,到九九八十一天,寒冷的日子就过完了。而这九九歌大约起源于宋代,到了明代已很流行了。《九九歌》在民间流行时有不同的版本,内容及详略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