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gbangbang 教学视频:四招帮助孩子迈好初中第一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5:13:31
 

四招帮助孩子迈好初中第一步

 

    由于中小学课程设置“落差”较大,中小学教师授课方式不衔接,许多初一新生感到不太适应,进入了学段上的“断奶期”,家长也容易出现急躁心理,产生困惑。如何标准孩子迈好初中第一步呢?

    关注孩子放学后的情绪表现。每天孩子在学校学习是否顺利,与同学相处是否和谐,自己感受是否良好,都会在孩子身上有所体现,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都是显现的窗口。建议家长注意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或者与孩子聊一聊,发现其中是否有一些与平时不一样的地方,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化解,不要让孩子把不良情绪积累起来造成更大的影响。

    给孩子鼓励和建议。初中孩子正处在青春期,容易躁动,逆反心理也很强烈。家长要理解尊重孩子,为他们减压;要了解孩子的困惑,及时疏导,为他们排
忧解难;耐心与孩子交流,一定不要唠叨,努力成为孩子心灵上的朋友。孩子刚进入初中,陌生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他们要面对一个又一个新情况,如果家长能给予鼓励和建议将对他们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家长不妨经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

    关注习惯,矫正培养学习习惯。初中阶段学习的内容增多,难度加大,进度加快,猛增的学习量往往会让孩子应接不暇。因此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
方法是家长最需要做的事情。告诉孩子:一要主动适应老师的授课方式;二要课前预习,尽可能看懂,并找出不懂的地方;三是提高听课效率,认真听讲;四是课后及时复习;五是多请教,不拖欠积累学习问题等。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制订一个科学的作息时间安排表,把预习、复习、写作业等学习过程安排进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及时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做好沟通。到了初中,家长要多和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情况;和班主任定期联系,最好一个月就到学校去一次。除了
班主任外,与各科任课老师交流也很重要。另外,与老师交流的内容除了学习成绩外,还应该包括注重孩子心态的变化。初中是一个敏感时期,孩子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好的东西会影响他们,坏的东西也会影响他们。要洞察孩子的心态变化,及时与老师沟通解决问题,切实帮助孩子在初中保持一个稳定的学习心态。
    【答疑释惑】以下是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名师施龙军就家长的共性问题提出的一些建议,请参考。


     问题一:在学习上,小学与初中有哪些不同?面对这些不同,孩子要作好怎样的心理准备?
     答:小学以直观、形象教育为主,中学则有所不同,要作好培养逻辑、抽象思维能力的心理准备;小学课业负担轻,而中学则负担重,要作好培养预习、复习的习惯,培养坚强毅力和持久耐力的心理准备;小学教育时间宽松,中学的时间长而紧凑,要作好培养自控能力的心理准备,使学习富有效率。

    值得家长关注的是,面对难度陡升的初一课程(数学、英语尤为明显),一些小学成绩不错的孩子由于没有心理上的准备,加之习惯的欠缺等因素,成绩开始掉队。从某种意义上讲,初一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道坎儿,家长应迅速引导孩子作好上述心理准备,帮助孩子尽快进入中学生角色,迈好中学第一步。


    问题二:我的孩子很聪明,就是贪玩。上小学时成绩只要一抓就上去,一松就下来,不知道这一套做法到初中灵不灵?

   答: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的过程,要付出很多精力和时间。学习需要“聪明”这样的智力因素,更需要兴趣、勤奋、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在小学阶段学习内容相对浅显,孩子在家长一时管教下,凭借“聪明”所取得的不错的成绩,往往掩盖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初中的知识和小学相比,在难度上上了一个很陡的台阶,初中阶段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非智力因素重于智力因素。“人生最大的差距是勤奋的差距,人生最大的遗憾是勤奋不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家长在孩子步入初中后应改变这种忽紧忽松的教育方式,持之以恒地关注孩子的学习。切莫让孩子“聪明反被聪明误”。


   问题三:我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学习时总是磨磨蹭蹭、虎头蛇尾,心不在焉,成绩不理想,这是什么原因?到了初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现象会不会消失?

   答:其实孩子的这些表现都源于不良的学习习惯。要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首先要求孩子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它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凡是孩子好的行为和态度,都要使它化为习惯。”作为家长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抑制、消除不良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