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ben 是韩国人吗:市场哲学的数学原理25:“背驰—转折”级别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0:01:04

市场哲学的数学原理25:“背驰—转折”级别分析

(2009-04-13 23:23:28) 转载标签:

缠中说禅

教程整理

市场哲学

数学原理

遂意缠学

背驰

转折

级别

定理

财经

分类: 遂意缠学

    >>市场哲学的数学原理1(序):学习的悲哀

 

转折必然由背驰导致,但背驰导致的转折并不一定是同一级别的。有了上一课,对“背驰级别等于当下的走势级别”这最一般的情况,应该是很好把握了,唯一可能出现困难的,就是“背驰级别小于于当下的走势级别”这种情况,也就是所谓的小级别转折引发大级别转折,对这种情况,还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有人经常问,为什么1分钟顶背驰后还涨,那有什么奇怪的,只要有一个1分钟的盘整,那就可以继续涨,这是1分钟顶背驰后可能的情况之一,当然,还有其他可能的情况,例如,最极端的,制造出一个年线级别的下跌,但不能说这个制造是由于1分钟顶背驰造成的,因为这是1分钟顶背驰后,形成的盘整或下跌逐步级别扩张,最后才慢慢形成的,如果随便看到一个1分钟顶背驰就说要形成年线级别大调整,那就是脑子水太多了。如果市场的转折与背驰都有这在级别上一一对应关系,那这市场也太没意思、太刻板了,而由于这种小级别背驰逐步积累后导致大级别转折的可能,才使得市场充满当下的生机。

 

注意,在级别上对两种不同的转折方式的区分是十分关键的。所有的转折都与背驰相关,但加上背驰的级别与当下走势级别的关系,就有了这两种不同的转折方式。由于背驰的级别不可能大于当下走势的级别,例如一个30分钟级别的背驰,只可能存在于一个至少是30分钟级别的走势类型中,所以就有这两种不同转折方式的明确分类。

 

一、背驰级别等于当下的走势级别

 

例如,一个30分钟的走势类型,出现一个30分钟级别的背驰,那么这个背驰至少把走势拉向该30分钟走势最后一个中枢,当然就会跌破或升破相应的高点或低点。如果你刚好是以该级别为操作级别的,只要在顶背驰时直接全部卖出就可以。

 

注意,这种情况包括进入背驰段的情况,例如,一个30分钟的走势类型,在30分钟级别进入背驰段,当然,这个背驰段并不一定就演化成背驰,因为,小级别的延伸足以使得大级别最终摆脱背驰,这与当下的走势判断相关。

 

二、背驰级别小于于当下的走势级别

 

这种情况下,是走势已经明显没有相应级别的背驰,例如,一个30分钟的走势类型,明确显示没有出现30分钟的背驰,也就是背驰段最终不成立,但却出现一个1分钟级别的背驰,用一个最简单的形式向上的a+A+b+B+c,A、B是30分钟中枢,在c中出现1分钟背驰,而c对b在30分钟级别并没有出现背驰,这时候并不必然保证c的1分钟转折的最终走势就一定不跌回B里,但即使这个回跌出现,其形式也和第一种情况不同。这第二种情况,必然要先形成一个比1分钟级别要大的中枢,然后向下突破,最终形成回跌到B中的走势。

 

有人可能要问,第一种情况中如果是5分钟级别的回跌,也会形成一个比1分钟级别大的中枢,那和第二种情况有什么区别?这区别太大了,在第一种情况中,其回跌是必然的,而第二种情况,在形成一个比1分钟大的中枢后,并不必然回跌,可以往上突破,使得a+A+b+B+c继续延伸。这种小级别背驰最终转化成大级别转折的情况,最值得注意的,是出现在趋势走势的冲顶或赶底之中,这种情况一般都会引发大级别的转折。对这种情况,还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还是用上面的例子,向上30分钟级别的a+A+b+B+c,如果c是一个1分钟级别的背驰,最终引发下跌拉回B里,这时候,c里究竟发生了点什么事情? 

 

首先,c至少要包含一个5分钟的中枢,否则,中枢B就不可能完成,因为这样不可能形成一个第三类的买点。不妨假设c`是c中最后一个5分钟的中枢,显然,这个1分钟的顶背驰,只能出现在c`之后,而这个顶背驰必然使得走势拉回c`里,也就是说,整个运动,都可以看成了围绕c`的一个震荡,而这个震荡要出现大的向下变动,显然要出现c`的第三类卖点,因此,对于那些小级别背驰后能在最后一个次级别中枢正常震荡的,都不可能转化成大级别的转折,这个结论很重要,所以可以归纳成如下定理:

 

“小背驰-大转折定理”:小级别顶背驰引发大级别向下的必要条件是该级别走势的最后一个次级别中枢出现第三类卖点;小级别底背驰引发大级别向上的必要条件提是该级别走势的最后一个次级别中枢出现第三类买点。 

 

注意,关于这种情况,只有必要条件,而没有充分条件,也就是说不能有一个充分的判断使得一旦出现某种情况,就必然导致大级别的转折。小级别顶背驰后,最后一个次级别中枢出现第三类卖点并不一定就必然导致大级别的转折,在上面的例子里,并不必然导致走势一定回到最后的该级别中枢B里。

 

显然,这个定理比起“背驰级别等于当下的走势级别”必然回来最后一个该级别中枢的情况要弱一点,但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这种情况毕竟少见点而且要复杂得多。因此,在具体的操作中,必须有更复杂的程序来对付这种“背驰级别小于当下的走势级别”情况。 

 

为了简单起见,不妨还是用上面的为例子。如果一个按30分钟级别操作的投资者,那么,对于一个5分钟的回调,是必然在其承受的范围之内,否则可以把操作的级别调到5分钟。那么,对于一个30分钟的走势类型,一个小于30分钟级别的顶背驰,必然首先至少要导致一个5分钟级别的向下走势,该走势有如下完全分类:

 

1、如果这个向下走势并没有回到构成最后一个30分钟中枢的第三类买点那个5分钟向下走势类型的高点,那么这个向下走势就不必要理睬,因为走势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2、当然,在最强的走势下,这个5分钟的向下走势,甚至不会接触到包含最后一个30分钟中枢第三类买点那5分钟向上走势类型的最后一个5分钟中枢,这种情况就更无须理睬了。

 

3、如果那向下的5分钟走势跌破构成最后一个30分钟中枢的第三类买点那个5分钟回试的5分钟走势类型的高点,那么,任何的向上回抽都必须先离开。

 

以上这种是全仓操作的处理方法,如果筹码较多,那么当包含最后一个30分钟中枢第三类买点那5分钟向上走势类型的最后一个5分钟中枢出现第三类卖点,就必须先出一部分,然后在出现上一段所说的情况时在出清。当然,如果没有出现上一段所说的情况,就可以回补,权当弄了一个短差。 

 

有人可能问,为什么那1分钟背驰的时候不出去,这是与你假定操作的级别相关的,而走势不能采取预测的办法,这是不可靠的,由于没有预测,所以不可能假定任何1分钟顶背驰都必然导致大级别的转折,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你不可能按30分钟操作,而一见到1分钟顶背驰就全部扔掉,这就变成按1分钟级别操作了。如果你的资金量与操作精度能按1分钟操作,那就没必要按30分钟操作,而按1分钟操作,操作的程序和按30分钟的是一样的,不过相应的级别不同而已。 

 

当然,对于有一定量的资金来说,即使按30分钟操作,当见到1分钟的顶背驰时,也可以把部分筹码出掉,然后根据后面的回调走势情况决定回补还是继续出,这样的操作,对一定量的资金是唯一可行的,因为这种资金,不可能在任何一定级别的卖点都全仓卖掉。至于底背驰的情况,将上面的反过来就可以。

 

以上两种背驰-转折的情况,对走势的分解也是很有意义的,例如对一个30分钟的走势类型,其完结也同样有相应的两种情况,最普通的一种,例如出现一个30分钟的背驰,从而完成一个30分钟级别走势类型,在这种情况下,对该走势类型的分解就不存在任何含糊的地方,前后两个走势类型,就以该背驰点为分界;至于小级别背驰引发大级别转折的情况,这种情况比较复杂,但分解的原则是一致的,就是:

 

“走势类型分解原则”:一个某级别的走势类型中,不可能出现比该级别更大的中枢,一旦出现,就证明这不是一个某级别的走势类型,而是更大级别走势类型的一部分或几个该级别走势类型的连接。

 

这里,把上面第二种情况下的后续分解可能分析如下:

 

上面向上30分钟级别的a+A+b+B+c的例子中,在c中出现一个1分钟级别背驰,不妨假设后面演化出一个30分钟中枢C,如果C和B没有任何重叠,那就意味着原来的a+A+b+B+c并不是一个完成了的30分钟走势类型,该走势类型将延伸为a+A+b+B+c+C,相应的分解要等到该走势类型完成了才可以进行;如果C和B有重合,那么a+A+b+B+c+C=a+A+b+(B+c+C),其中(B+c+C)必然演化成一个日线中枢,那么a+A+b+B+c只是一个日线级别走势类型的一部分,如果一定要按30分钟级别来进行同级别分解,那么该分解点就是那1分钟的背驰点,a+A+b+B+c+C=(a+A+b+B+c)+C。

 

有了以上的例子,就对如何用背驰对走势分解的基本原则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熟悉了这些分解方法,市场的走势图就不会是天书了,而是如自己的掌纹一样清晰可辩。

 

缠学是对市场走势最精确的分析,必须把所有情况以及其分辨了然于胸,才可能对市场的走势有一个精确的把握。缠学之《市场哲学的数学原理》的严密性以及对市场的意义,一点不比牛顿对物理的意义差,这一点,是必须逐步明确认识的。而且,这套理论是建立在纯数学的推理上的,完全没有发生爱因斯坦对牛顿颠覆等类似无聊事情的可能。不了解这一点,是不可能真正理解缠学理论的,因此就会“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遂意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