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刻精灵花园巨钳天蝎:【青年记者】新闻报道中的不良倾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5:26:12
新闻报道中的不良倾向时间:2011-09-14 作者:;  来源:  ● 王宝珠
  目前新闻报道中存在的某些倾向确实值得关注。深入采访,客观报道,本该是记者的主要职责,记者理应多写些反映现实、发生在群众身边、群众关心关注的新鲜事儿。
  然而,有些记者特别是一些老记者,已习惯了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不肯再多跑路多吃苦,乐于采用通讯员提供的现成稿件;还有一些热衷于开会赶场,逢会必到,有会必报,因为凡会必有材料、红包、纪念品,酒足饭饱后,照着材料一抄,既省事又省心。当然,会议报道不是不能搞,而是怎样从读者关心关注的角度去报。
  而有些记者简直成了“会虫子”和报会“专业户”,专“吃”会议报道。为显示自己“深挖细掘”的功夫,抑或为发个头条、得个奖甚至仅仅为凑工作量,一个本来就不太重要、群众也并不怎么关心的会,硬是连篇累牍,从不同角度左冲右突,非要“挖出”点儿所谓的“深刻主题”来,似乎不这样“狂轰滥炸”,不足以表明会议之重要,更不足以显示其视角独特、水平高超。结果记者着实忙活了一阵子,而读者呢,却往往并不买账,甚至不屑一看。
  试问:做这样的表面文章又有何意义?难道就只为凑足工作量?发个头版头条?更可悲的是,甚至有些以“名记”自居的老记者还习以为常,乐此不疲,且自我感觉良好。但若让他去跑跑街道,去写写街头小新闻,哪怕是刚刚发生的一起车祸或交通拥堵事件,他都很可能连现场也交代不清。连最基本的叙述功底都不扎实,剩下的也只有蹭会议、抄材料、列数据的“技巧”了!
  记者不是会议报道员或通讯员,更不是“无所不能”、“一贯正确”的评论家、裁判员或审判官。有些记者特别是一些老记者,似乎已对最常见的消息之类的客观报道不感兴趣、不屑动笔,而热衷于搞评点、发议论,写大块的分析、观察、评论之类的文章,似乎不如此就不能显示出他的高水平分析能力和精辟独到之论断。
  其实,对于所报道对象的不同意见和看法,记者若如实反映,读者也愿意了解。新闻重在新、实、快的消息报道,而记者的本职就是及时客观地反映事件,就是要多方采集不同观点和意见,并如实反映报道出来,让读者自己去评判、去决定是否接受。当然,这绝不是说记者就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而是要厚积薄发,要少而精。作为记者,主要职责是客观报道而非权威分析或评论,不要动辄评头论足、指点江山。
  当然,在此绝不是主张记者都不去搞重头的报道和评论。记者除了完成好日常的“琐碎”报道外,当然也有职责思考、挖掘一些新闻背后的深层次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必须是建立在真实客观、深入采访、贴近现实、深思熟虑和权威信息之上的,绝不能只是一些现成的报告、会议材料和统计数据的简单提炼和拔高,更不是闭门“造”出来的!
  现在,我们有些记者很有才,很会搞文字、数字游戏,他们看重的只是巧寻角度、变换说法、组合材料、罗列数据。冲着现成材料使劲,深挖细掘、妙笔生花,搞出来的报道看上去头头是道、文笔流畅,其实明眼人一看便知,套话、大话甚至空话、假话连篇,只是些文字游戏,水分太多,干货极少!这样做,即便你绞尽脑汁、搜肠刮肚,“挖掘”出的所谓深刻主题、新奇角度也不过是朝三暮四、变换说法而已,实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里还有一个记者追求和新闻价值评价的问题。记者应当追求什么,这是记者职业的特点决定的。何谓记者?说到底就是现实生活的如实记录者。何谓新闻?主要是对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及时、如实报道。
  其实,记者这个职业的独特性,早就注定了记者及其新闻报道的最终价值从来都不是以个人好恶、个人追求来评判的,而只能是以社会的需求和公众的要求为唯一评判依据。因为记者的作品不是用于炫耀和孤芳自赏的,而是直接作用于、服务于读者公众的,报道一经刊发,其好孬、高下的最终评价权在读者公众,而绝不是记者个人、几个人甚至相关新闻评奖机构觉着好就是读者心目中的好作品了。
  应当注意到,现在我们有些记者特别是一些以“名记”自居的老记者,似乎已根本不屑于反映小题材、不屑于涉足生活“小事”,更不屑于费心费力写一些“琐碎”的报道。当然谁都明白,这种日常的、琐碎的小题材报道不仅费心费时费力,很难发头条不说,更别奢望获个什么新闻奖。
  然而,不容否认,所谓新闻报道更多的不正是公众每天现实生活的琐碎、片断的真实报道吗?读者真正关注的不正是每天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新鲜事件的真实反映吗?一些“名记”所追求的大题材、深主题、重报道、头条、大奖之类的东西,未必是读者真正关心的,甚至他们费尽心思、绞尽脑汁搞出来的所谓大作,也很可能是读者根本不感兴趣、连看也不看、连读也不读的无聊之作!那所谓的重大报道还有什么价值什么意义?
  
  (作者单位:山东工人报社)
  来源:青年记者2011年8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