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非夜良辰美景是哪本:李文秀“垂线皴”法画石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6:12:34

“石性如人性”,像梅兰竹菊一样,古人亦有将石头称之为“君子”。石头在花鸟画中意义非凡,因为她不仅可以独立成画,更可以与任何花鸟画相配,以增加画面的意趣。
传统的石头绘画,在《三希堂画谱》、《芥子园画谱》中对其形状和画法有着详细的描述。对石头普遍的审美标准为:瘦、漏、皱、怪、透。
笔者依据西方绘画的光源原理,假设光源来自左上方,将立方体分为“黑白灰”三大面,用中国画技法来表现石头的阴阳向背,即:上白下黑,左白右灰;上疏下密,左松右紧;白疏松为阳,黑密紧为阴。并总结出了先勾后皴的“垂线皴”法。
以下图课稿《鹰》为例,介绍之。
1,先画鹰;

第一步:勾勒石纹
假设光源在左上方,先用中墨勾出大概轮廓和筋脉,使之有基本的左松右紧、左简右繁、左虚右实的基本线条;

第二步:皴出凹凸
然后干笔皴擦石头纹理,使石头的面产生凹凸感。我总结的“垂线皴”就是一种比较实用简便的办法,“见线皴一边、左线皴左边、右线皴右边、横线皴下边”,就是在已有的线条的一边进行皴,“垂线皴”就是沿着石筋线条垂直皴,为的是使之有变化。

第三步:擦出阴阳
然后用枯笔散锋再进行全面重点擦扫,留出左上面的高光部分。用笔要有纵横直斜快慢变化,要挥洒自如,灵活多变,中、侧、卧锋互用,可繁可简,重要的是要见笔触。使之虚实相生,随形就势。增强石头的立体感。

第四步:淡墨强调
干后,再用淡墨沿着石头纹理松染,使石头的体积感逐步加强。

第五步:点苔画草
以重墨点苔,顺势画草,干后再用浓重石绿复点在苔点之上,补画背景。

第六步:石面染色
干后再用淡三绿、赭石复染石面,使之阴阳体积感更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