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不绝口近义词:達沃斯的中國經濟號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0:45:02
達沃斯的中國經濟號角  http://big5.gmw.cn/g2b/www.gmw.cn 2011-09-19 16:28:01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達沃斯的中國經濟號角

  在全球“金融癌症中期”﹐正在加速轉變發展方式的中國經濟成為最炙熱的期待。

  世界經濟會否“二次探底”﹖歐債美債危機這股“霉”風會不會刮到中國並拖住這臺“經濟火車頭”﹖中國經濟能否再造增長新優勢從而助推全球經濟走出陰霾﹖……

  一系列的問號並非聳人聽聞﹐而是實實在在地擺在世界大國政要以及經濟學家們的面前。在為期三天的大連2011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這些問題同樣被嚴肅而認真地討論著。

  9月14日至16日﹐在歐債危機大有蔓延之勢的全球經濟“多事之秋”﹐原本“例行”召開的夏季達沃斯論壇﹐被寄予了無限期許。輾轉採訪于數個論壇的《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感知到這種期許﹕夏季達沃斯在中國──謀變的新思維作為危局中的一盞“航標燈”﹐指引世界經濟這艘巨輪破浪前行。

  “比2008還複雜的世界經濟危局”

  “目前我們所處的時刻至關重要﹐因為在這個時刻﹐可持續﹑可平衡的經濟增長和再就業成為重中之重。今天所發生的巨大變化﹐不僅僅是周期性的﹐更顯然是全球性的﹐要克服全球經濟危機﹐需要我們發展和執行具有創新性的全球和國家戰略。”開幕式上﹐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定下了“凝重”的基調。

  “全球經濟危機”﹐這是施瓦布在今年各種正式場合首次用到的字眼。雖然世界經濟正在緩慢復甦﹐但不穩定和不確定性加大﹐無論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都出現回落。包括美歐在內的西方發達國家主權債務危機愈演愈烈﹐已引起國際金融市場急劇動蕩﹔主要發達經濟體失業率居高不下﹐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通脹壓力上昇。

  達沃斯論壇嘉賓﹑上海國際金融學院院長陸紅軍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稱﹐世界經濟出問題了﹐比2008年還要複雜﹐主要出在金融上﹐其核心表現是歐債和美債﹐形象點兒說全球患了“金融癌症”﹐這個“金融癌症”現在已經到了中期﹐再不好好治後果是可以想象的。

  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民也表示﹐歐洲主權債務問題不容樂觀﹐因為歐洲一些國家主權債務比例確實比較高﹐尤其南部歐洲一些國家已經高到120%到140%﹐使得整個債務償還比很高。另外﹐美國財政赤字超過了GDP的10%﹐失業率居高不下。

  對於世界經濟形勢頻頻釋放的“涼意”﹐世界經濟有可能“二次探底”的聲音在達沃斯論壇場內外甚囂塵上。中國被看成將世界經濟拖出泥沼的“救命之索”。

  事實上﹐在這一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初﹐世界經濟第一次探底的時候﹐中國就曾被世界寄予厚望。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會長余永定說﹐2009年﹐中國的4萬億元財政刺激計劃得到達沃斯論壇與會者的高度讚揚﹔2010年﹐在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人們談論最多的是中國﹑中國還是中國。

  多位出席本次達沃斯論壇的中外經濟界人士認為﹐化解世界經濟危機﹑推動可持續增長﹐僅靠中國一枝獨秀是不現實的﹐但離開中國是萬萬不能的。與會者絲毫不掩飾對中國的期待。施瓦布主持了開幕式﹐他利用唯一的提問機會向溫家寶總理髮問﹐“中國能採取什麼措施來幫助國際社會﹖特別是幫助歐洲有關國家和美國迎接金融領域的挑戰﹖”這應該是絕大多數與會者希望提出的問題。一位供職日本媒體的歐洲記者向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請教﹐中國的銀行業在解決歐洲債務危機方面可以提供哪些幫助﹖

  本刊記者留意到﹐種種對中國的期待﹐歸納起來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中國有無債務危機﹖能否力排質疑﹖今年8月底﹐美國副總統拜登訪華後﹐美國《新聞周刊》發表評論稱﹐中國的債務危機實際上比美國更為嚴重﹐對2008年以來中國採用大量貨幣刺激經濟政策﹑儘管使經濟繼續保持了較高增長勢頭但也導致隱藏債務急速膨脹的擔憂。

  二是中國下一個增長前沿在哪裡﹖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研究院商學院教授布里斯直言﹐“不期待西方領導人帶來任何驚喜﹐但我們或能從中國領導人那裡得到驚喜﹐關注中國問題的觀察人士將會分析一系列中國企業領導人的言論﹐以洞悉中國經濟和未來規劃。”

  三是中國能否繼續破除體制機制性的障礙﹖這既可保證外資在更大層面進入中國﹐同時也可以充分釋放中國經濟的活力。
 中國經濟增長的新“三駕馬車”

  在國內外經濟正處複雜多變﹑各國政策面臨抉擇的關鍵時期﹐承載著眾多期待的中國經濟下一個增長前沿在哪裡﹖出席2011夏季達沃斯論壇的中外專家分析指出﹐轉型中的中國經濟鎖定了內需﹑創新和提高國民素質三個方面﹐此新“三駕馬車”有望幫助中國在走出全球經濟陰霾上發揮作用﹐並藉以點燃世界經濟復甦的希望之光。

  “過去十年是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大調整﹑大變革的十年﹐是中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十年﹐也是我們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輝煌成就的十年。”溫家寶總理在9月14日上午的講話中作了這樣的表述。

  對於中國經濟過去十年年均10﹒5%的增長速度﹐新奧爾良世界貿易中心首席執行官都米尼克諾爾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表示﹐令人驚嘆。過去十年來中國的各種經濟數字使人印象深刻﹐尤其是中國能在保持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在金融危機爆發後還能夠反應迅速﹐並採取有效措施﹐這很令人欽佩。“中國祗要採取合適的政策﹐經濟還將長期增長。”他堅持這樣的觀點。

  知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說﹐中國經濟發展的傳統模式亟待轉變﹐投資與對外貿易的發展在過去的20年中﹐為中國的經濟增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以及近期歐美債務危機的愈演愈烈﹐導致中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思考。

  原美國花旗銀行高級副主席威廉?羅茨認為﹐中國目前需要促進內需﹐改變以前過於依賴出口的模式。對於此﹐與會專家認為﹐中國“十二五”規劃顯示﹐堅持實施擴大內需﹐增強消費需求拉動力﹐已成為中國的戰略選擇﹐提高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加強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都孕育著巨大的國內需求。

  一些中外人士還指出﹐觀察一系列的信號﹐可以看到除了提振內需外﹐中國的最高層已決定把科技創新和提高國民素質﹐當成中國經濟在下一步增長中的另兩駕馬車。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說﹐創新對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至關重要。創新尤其需要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這樣才能留得住人才。而有了人才﹐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對創新和實現科技進步大有好處。

  “近幾年我們由於經濟景氣不佳﹐企業一味追求效率的提高﹐縮減創新投入﹐導致勇於創新的人才逐漸失去存活空間。”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教授夏野剛稱﹐日本曾經在創新上走在前列﹐但因文化環境的變化﹐創新趨勢正在下滑。他稱﹐未來祗有改善創新的文化環境﹐鼓勵金融機構積極為創新企業提供支持﹐創新潮流才能再次復甦﹐希望中國避免重復日本的這個教訓。

  陸紅軍認為﹐中國經濟的轉型﹑企業的昇級﹐其核心是人們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價值理念的轉變﹐唯有創新型人才的不斷湧現﹐才會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這駕馬車不可缺。為此﹐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快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這或許能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
 新領軍者的新思維

  “領軍”﹑“創業”﹐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這四個字成了上鏡頻率較高的字眼。

  據世界經濟論壇企業事務中心會員部高級總監蔣睿傑介紹﹐今年達沃斯的特點就是新領軍者。所謂新領軍者﹐是指在商業模式﹑成長道路﹑行業領導力﹑市場佔有率等方面具有明顯成為世界經濟領頭羊潛力的成長型企業。

  “這些機構﹐他們對社會非常地關注﹐包括2007年世界經濟論壇推出的增長型公司﹐現在已經超過300個公司﹐其中包括中國的76家企業。這些公司不僅保持持續增長﹐而且對就業和新企業模式和技術方面作出了很多貢獻﹐他們是本次會議的核心。”蔣睿傑認為﹐尤其是成長中的中國企業。

  新領軍者具備的基本特徵中﹐最重要的是創新。與會權威人士指出﹐歷史已經表明﹐世界經濟的發展依賴于創新﹐無論是蒸汽機時代﹐還是電子時代﹐直到網絡經濟時代﹐技術的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都帶來整個社會的深刻變革﹐也都極大地引領和推進著世界經濟的發展。

  作為“全球成長型公司創始會員”﹐第四次參加該年會的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董事長吳厚剛認為﹐新領軍者的創新需要新思維﹐這種新思維的核心是質量增長﹐對於一個企業來說關鍵有三要素。“一是要建立一個有責任的企業文化﹐二是企業要有一個與時俱進的﹑符合時代的願景﹐三是企業要有一個優良的資本結構﹑一個現代的體制。”

  他對本刊記者表示﹐作為新領軍企業應該是具有創新能力﹑具有良好成長性和良好“質量增長”表現的企業﹐並且它一定是一個能夠很好承擔社會責任的組織。

  劉積仁﹐中國東軟集團的董事長兼CEO﹐其所帶領的企業在數字醫療﹑軟件開發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並日益在國際舞臺嶄露頭角﹐稱得上是中國新領軍者的代表之一。他在本屆論壇上不止一次地發言表示﹐創新是新領軍者的必備思維﹐而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就自己所在的企業來說﹐顛覆性創新﹐就是要挖掘開發出新的市場空間﹐創造非常好的價值﹐為經濟可持續性增長作出貢獻。

  “在世界經濟越來越趨於區域化的形勢下﹐一個國家或區域經濟的崛起﹐和新領軍企業的出現一樣﹐對世界經濟產生著巨大影響。”陸紅軍認為﹐這些更大意義上的新領軍者不僅影響著世界經濟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模式﹐還將改變世界經濟格局﹐打破原有的“平衡”﹐從而形成新的世界經濟分工﹐帶來新的世界經濟增長。因此﹐這個意義上的“新領軍者”更加被世界所關注。(范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