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uu怎么用账号登录:生命是只有一次的戏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5:42:57
生命是只有一次的戏剧(1)
内容: 你的生命是只有一次的戏剧,在这个舞台上,你是永恒的主角,在一定程度上你也是导演,可以选择其他配角和故事发展进行的过程。对于不满意的地方,你可以无数次地重来,可以NG无数次。但是,要记住,你的戏剧的胶片长度是有限的,你重来得越多,NG越多,其中有意义的长度就越短,你的戏剧的精彩程度就会大打折扣,不再能吸引别人。
钟说:非常感谢曾公、雪翁与我的对话和给我的教诲,在我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行为和思想上,这些教诲和看法必定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现在,我想问曾公、雪翁最后一个问题,希望两位看在我求知若渴的份儿上,原谅我的冒昧和直接。
雪翁,您从钱庄的一个跑腿,成为胡财神,又从财神而最终破败,您认为自己最终破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能够重来一次,您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避免自己的败落?
胡言:我从一个钱庄的跑腿成长为财神,我想机会是非常重要的,是很多事情碰巧发生的结果。如果是从我自身来说,我觉得靠的是我的眼光、对人情的熟透和朋友无保留的帮忙。我的眼光使我有能力看得比别人更准、比别人更远,因而更能把握全局,统一管理;我对人情的熟透让我在与各色人打交道的时候轻车熟路,能想到各色人的需要,不只是为自己着想,而且为别人用心,这样就为我赢得了很多的合作者和朋友;朋友对我毫无保留的信任与帮助使我能够突破我自己精力和时间的局限,利用更大范围的资源,借助其他人的才能,创出意想不到的天地,成为财神。
但是,我终究没有能够逃脱破败的结局,回想起来,原因有很多,但是,仔细想想,还是自己书读得太少的缘故。
钟说:竟然是这个原因。雪翁,说实话我觉得有点意外,不是说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么,以您对人情世故的了解,应该说文章很好、学问很高了,足可以弥补您读书少的缺憾吧。而且,我们还有一句话,是说最无一用是书生,您还正是我们这句话的有力证据呢,您怎么会觉得吃亏在书读得太少呢?
胡言:如果是与人交往,则对人情世故的熟悉,可以稍微弥补书读得少的缺陷,但是,如果是与自己交,要提升自己的层次,则务必要多读书,从思想和精神的高度来武装自己。你们所说的最无一用是书生,说的恐怕是那种读死书、死读书的书生吧。
由于书读得少,我很不相信月盈则亏的道理。在面对具体的事情时,很多困难的问题都能够轻松化解,更让我相信自己可以不必向后看,只需要一往无前的猛冲。这导致我将摊子铺得太大,看到机会就想做,一味地往前冲,瞻前不顾后,很多问题就不能随时随地进行调整和修正。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个道理我是懂的,但是,到了后来,由于自己生意上的成功,听到的都是颂扬,偶尔听到批评的话,虽不说全当成耳边风,但总不把它当回事,不认为是什么关键的事情,从而失去改正的机会,导致窟窿越来越大,终于彻底无法收拾,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完全破败的命了。
由于书读得少,不能真正把握住潮流,妄想凭一己之力改变事情的走向。在早期,我还能够虚心和大家一起合作,形成一个整体去做生意,从而具有随意定价的能力,获得了巨大的超额利润。到了后期,生意越做越大,而且很多生意不是由自己负责,手下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总是跟我说大话,使我产生一种虚假的印象,认为凭我自己的实力,没有什么做不成的,自己是真正的财神,想让谁发达就能让谁发达,想让谁倾家荡产就让谁倾家荡产,可以让人穷,也可以让人活,这种做派无形中得罪了很多人。这样,就自我闭塞了很多信息,不能熟悉天下的大势,不能有效地利用最先进的机器。在看到机器的使用让很多养蚕的家庭破产时,一心想维持这些人的生计,将自己的全部资本都押上去,但结果是,依然抵挡不住历史的潮流,为其所吞没。想救那些蚕户是对的,但是方法错了。不应该维持旧的生产方法,而是应该寻找新的出路。
由于书读得少,自己在后期用人的时候,不能凭才德去选人,不能充分发挥各个人的能力,而是看谁让我高兴就选谁。这选人用人的差别,是导致破败的重要原因。事都是人做的,摊子铺大了,自己做不过来,那就必定要找人来帮忙做。如果所托非人,则一片心血就会被别人吞掉。在早期,我还可以对几个关键的人进行跟踪考察,并进行监督,按照各人的特长来安排好位置。到了后期,则完全失去了这个能力,也失去了这种兴趣,只愿意坐享其成。很多的生意都被负责的人侵吞,慢慢地,就像是蚂蚁吃大坝一样,整个生意被侵蚀,我自己也就完蛋了。
由于书读得少,很多东西都只能从我自己的体验出发,不能吸收前人的经验和长处,限制了自己的提升。最明显的是,我只能用利益来引诱人,而不能用道义去团结人。有句话不是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都是贪得无厌的,用利益来引诱人,当能够获得比原来更多的利益时,别人当然愿意和你合作,为你做事。但是,这是一个无底洞,如果没有义的限制和情的感恩,利是没有尽头的,他恨不得把所有的利益都归结到自己的名下,当你没有办法满足他的这种要求的时候,他就会开始做表面文章,和你阳奉阴违,直到搞垮你,也搞垮他自己为止。以义来团结人,则大家就会脱离那种只追求满足生活需要的层次,可以有一种为民为国谋福祉的想法,有一种做事业的决心,自然会心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生意也就会水涨船高。
 生命是只有一次的戏剧(2)
内容: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由于书读得少,导致自己的狂妄,而这种狂妄,使得我只信自己,不信别人;使得我过于自信,没有做什么防备;使得我只听得见奉承话,听不得讽刺语;使得我真的将自己当成了神。由于狂妄,不再虚心,为小人所围绕,不可避免地走向破败。你看,这难道不是因为书读得少吗?
一个人,怕,不是怕不成功的时候,而是怕成功的时候。不成功的时候,你就是个光脚汉,风里来,雨里去,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会很自然很坦荡地去面对和迎接;当你成功的时候,你就像是个穿鞋的人了,总要防备着自己的下一脚是不是踩在水坑里,总要避免自己一身干净的衣服不会被雨水打湿。有了一定的成功之后,一个人就会存一个患得患失的心思,容易缩手缩脚,犹豫谨慎,不能够放手大胆地去改变;有了一定的成功之后,便又存了一个享乐的念头,总是认为,自己经过千山万水,吃过千难万苦,终于修成正果了,是该好好补偿自己的时候了,这个念头一起,做事情的劲头就泄了,再也没有那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有了一定的成功之后,看得自己比别人能,高人一等,便狂妄、自满,不能从别人身上学习,进步的机会就很少了。
别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想,成功也是失败之母。
钟说:看来雪翁对自己是认识得很清楚了,那么,您有什么遗憾么?假如有机会让您再来一回,您认为自己可以弥补哪些遗憾,活出更好的结局来么?
胡言:我不知道是否可以有一个更好的结局,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可能就不是我胡雪岩了。而且,我的出身什么的恐怕都不能假设,我随后结交的朋友、发生的事情也不能假设,惟一能假设的,恐怕是我自己的着力点,看我是否在平时可以多读一点书。而这一点,我不认为自己可以做到,为什么呢?
我的朋友王有龄对我说,如果我多读一点书,一定比当时的何桂清学政之流做得更好,爬得更高。我的结拜大哥嵇鹤龄也劝我,要我闲时多读点书,这可以医我的俗气。但是,我都没有去读,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开始的时候,自己凭借手腕,将事情圆满顺利地解决,因而自恃不读书也可以;二是当事情铺开之后,各种各样的事情一拨一拨地涌来,由不得我找时间静下来读书;三是我好出主意,而且主意大小随之,我的大哥说我可以为诸侯的座上客,我自己也以为高明得很,这样一种弄巧的心思,使自己完全察觉不到读书的必要。
我是一个好动的人,一个喜欢解决问题的人,我也正是在解决问题中来赢得朋友的信任与帮助,获得生意的发展。如果叫我静下心来读书,不去布展我的手腕,不说我自己不行,我的一帮朋友恐怕首先就会反对。性格即命运,思路定成败。我越到后来越是相信,自己的性格和思路,决定了我不可能有更好的结果。要想获得更好的结果,必须是性格上的完善和思路上的转变。可是一到老,混到我那种地步,要转变性格不说完全不可能,恐怕也要吃非常多的苦头,而我是没有什么动力这样做的。思路上的转变也一样,哪里还有什么积极性呢?
遗憾的事情,有,而且有很多。有的是对朋友不够尽心了,有的是事情应该处理得更好了,有的是自己过于敷衍了等。从具体的影响大的事情来说,有两件。
第一件是杭州城被围,我千辛万苦跑出来购买粮食,要救围困在里面的人和我的朋友王有龄。当我把粮食运到城外时,却由于无法打通城内城外的交通,只好停留在江心,眼睁睁地看着城里面的人被围困和被击退,只得转道将粮食运到宁波,这一别就成了永别。如果有机会再来一次的话,我会多雇用一些洋枪队的人,而不仅是一些护粮的人,那样,即使没有杭州城里面的接应,我自己也有能力从外面杀开一条血路,将粮食运进城里面,从而解救王有龄和满城的百姓。
杭州永别
当胡雪岩接到萧家骥带来的王有龄的遗书,他的眼圈就红了,更令胡雪岩伤心的,是王有龄已绝了希望。王有龄原来一心盼望的是粮食,害怕的是胡雪岩不能顺利到达上海,到了上海后办不到粮食,办到粮食后不能冲破沿途的重重难关到达杭州。现在,哪知道千辛万苦将粮食运到了,却是可望而不可及,从此再无指望。一线希望消失,就是一线生机断绝,“哀莫大于心死”,王有龄的心化成冰,有生之日,待死之时,做人到此绝境,千古所无,千古所悲。
然而胡雪岩却不能不从无希望中去寻找希望,希望这三天中发生奇迹。这是一个渺茫的希望,但是就是这个渺茫的希望也似乎不易,形势在一夜之间险恶了,太平军一船一船在周围盘旋,位置正在枪弹所够不到的地方,其意何居,不言可知。因此,护送的洋兵,已在不断催促,要求早做了结。
在胡雪岩的坚持下,到底又等待了三天。纵然度日如年,三天到底还是过去了,洋人做事,丝毫没有通融,到了三天昼夜届满,正是晚上八点钟,却是非开船不可。
 生命是只有一次的戏剧(3)
内容: 胡雪岩无奈,往北拜了拜,权当生奠,然后痛哭失声而去。
(高阳:《平步青云》)
第二件是当机器缫丝出现的时候,我没有能够抓住机会,还是想靠自己熟悉的老一套做法,来维持农村养蚕户的利益,但在洋商的倾轧下,再加上各种势力的鼓捣,不但没有保护小蚕户的利益,自己也被弄得家破人亡。如果还有机会可以重来,我会更加顺应潮流,采取适合潮流的做法,自己采用机器缫丝,同时为小蚕户谋划出一条新的生存的路,避免他们的破产,也避免我自己的破败。
当然,人是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的。你的一生只有一次,你可以做错事,但当一生结束的时候,你是永远没有机会进行改正的。现在我只能说,那些遗憾可能是我的命吧。不过还好,我的命也算是轰轰烈烈了,不是空白地到人世间走一遭,做鬼也无愧了。
钟说:雪翁,您的一生自然是无愧的了,可以说是卓越非常,即使后来的事情也不能消减它的光辉。
雪翁,作为一个一生无愧的人,您愿意给我这样的后生小子什么样的忠告呢?
胡言:忠告不敢说,说一点我自己过完一生的体会吧。
一个人一生的好日子其实是不多的,年轻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处在一种学习的时间,到处交学费。学到了适合自己的东西,那算是很幸运的了,可以接下来获得安安心心地继续自己的后半生;最惨的是学来学去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到老还在四处寻找,变成一只“三脚猫”,一无所长,一无所成,只有凄凉地过完自己的下半辈子。
一个人一生的好日子,也就是25~45岁的20年时光,这也是顶要紧顶困难的时光。一家老少都瞪着你,你除了责任之外同时也有一个想闯一番事业的决心,觉得到世上走一遭,不可枉费了几十年。
年纪一上五十岁,便觉得要开始做富家翁了,当官的也要告老还乡了,开始买田买地做“老员外”,享清福,实在是再鼓不起什么雄心壮志了。有个儿子的话,还可以为儿孙忙;没有儿子,挣得的家产最终给了别人,太没有意思。
所以,作为你来说,在现在适合做事的时光,就应该努力地去做,巴结地去做,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巴结地去做,不是叫你去巴结人、巴结谁,而是要巴结事,要将别人交给你的事情实心实意地做好。在做事情的同时,还要考虑别人没有说出来的要求,做得比他本人去做还要好、还要漂亮。那别人自然会喜欢的。
做事情的时候,要存一个为自己做事的念头。不管你自己是老板,还是你在别人那里做伙计,你都是在为你自己做事,而不是为别人做事。你自己是老板,那自然是没有什么可说的,你当然是为自己的事业努力。即使你是在做别人的伙计,你也是在为自己做事。与自己是老板相比,这时候你更是为自己做事,因为你要通过给别人做事来让大家认同你,你不好好做,基本上就没有出头的机会。
如果你存了为自己做事的念头,则自然会事事上心,不待老板的吩咐。而如果你存了一个为别人做事的念头,则总是觉得老板亏待了自己。这时候,有的人是牢骚满腹、唧唧歪歪,更甚一点的人就会去拆烂污了。请问,这样一来,谁还敢用你,你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不要怕没有出头之日,只要你能巴结地做事,则自然会有好日子等着你。我自己就是这样,正是靠着巴结地做事,我赢得朋友的信任和帮助,赤手空拳地闯出一片天地。我可以自豪地说,在我的25~45岁的这一段好日子中,我的成绩还是不错的,虽然后来的事情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钟说:是啊,后面的改变丝毫不能影响您的成绩。曾公,雪翁是觉得自己无愧一生了,不知道您老对自己的一生是一个什么样的看法?据我的了解,您的一生应该算是非常圆满的,从湖南湘乡荷叶塘的一个农家子弟,成为汉人中最大的官,晚年虽然有些不如最辉煌的时候,但也不能说凄凉,儿孙们中也是人才辈出。在以后的岁月中,您也被认为是儒家的最后一位圣人。您老应该不会还有什么遗憾的事情吧?
曾曰:要说我的一生,实在是很知足了,命运对我,的确是太眷顾了。即使重来一次,我也想不出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
说到遗憾,那当然也是有的,那就是我的几个女儿,除了满女纪芬,命都不太好,嫁的人家都是与我关系融洽的,或者是我要报恩的,都没有过几天好日子,是我这个当爹的有愧于她们。都怪我当时太自私,脑筋太古板,太过于追求自己所谓的修养,女儿在婆家受到欺负、夫婿不争气,想回娘家来轻松一下都不行,以至于大女儿被累死,二女儿也没有过几天好日子,如果我能更多地为儿女的幸福想一想,她们都是可以过得更舒心的。或许这是上天对我的惩罚吧。
凡事物极必反、乐极生悲,上天对我如此的眷顾,虽然我一直怀着惴惴之心,甚至是将自己的书房都命名为“求缺斋”,但不想惩罚不及我身,反及我女,这岂非报应?!报应我不懂人情世故,报应我不顺应自然。
两江总督200两银子嫁女
 
生命是只有一次的戏剧(4)
内容: 接沅叔信,知二女喜期,陈家择于正月二十八日入赘。澄叔欲于乡间另备一屋,余意即在黄金堂成礼,或借曾家头行礼,三朝后仍送回黄金堂,想尔母子与诸叔已有定议矣。兹寄回银二百两,为儿女奁资;外五十金,为酒席之资。
……
(涤生手示)
钟说:曾公,话也不能这样说吧。我知道,您老对自己总是时时怀着一平常心,总是追求花未全开月未圆的境界。即使是做到两江总督,您老还是以寒士要求自己,饮食起居全不改寒时本色。而您对女儿、媳妇,也还叫她们年年做鞋孝敬您,以不忘幼时贫困;对于兄弟、儿子,也总是告诫,不可有高干子弟的做派。您的书房叫“求缺斋”吧。如果上天对您都还要惩罚,那些纨绔子弟、鱼肉乡里的人,不是应该天打五雷轰、下十八层地狱么?
曾曰:一个人与别人比,比的不是这样的方面。你要和别人比的是,我是否比别人下的力气大,花的工夫多。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比,是否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努力在我,结果天定,也就是存一个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念头。世间事,往往积劳之人非成功之人,成功之人非享福之人。不可强求,要体任自然。
我女儿之生活不好,或许就在于我不能够体任自然,弄得过犹不及、矫枉过正。人都谓我总督之家,必得有一总督家之气派与风范,我偏要事事如寒士,则太过矣。当总求一中庸的境界,顺其自然。中庸,乃行为处事的最高境界。我一生的追求,全在中庸两字。中庸不是说没有激烈,也不是说一味的退守忍让,中庸说的是恰到好处的状态,当怒则怒,当忍则忍;当强则强,当弱则弱。如水之流泄,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中庸是一种从容。
钟说:曾公,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有一件事大约是您做得最不中庸的事了。
曾曰:何事?
钟说:做皇帝的事。当时,左宗棠以“神所依凭,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的对联来试探您,彭雪琴隐讳地提示过您,杨岳斌也明确地提醒过您,您都未曾动心,也即没有承担解黎民于水火之中的责任。此当行之事未行,后世说您是“牺牲一国,以为一家”。
曾曰:我之不做皇帝梦,正是为了解黎民的倒悬之苦。当时,国家连年征战达数十年之久,可谓是国无宁日,民不聊生,民众再不可经受战争之苦。而且外患正炙,当求一稳定之环境以发展自己。再说,我不做皇帝梦,因为我骨子里还是一个书生而已。
钟说:我知道您是书生,而且,如果不是阴差阳错成了团练大臣,书生上马杀贼的事情就不会上演。给您数十年的时间,也可成一代文豪。而且,即使是您带兵打仗的时候,您也是对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的。当时,进两江总督之幕府,比中进士、进翰林还让人心动,可见,曾公对读书人的吸引力。曾公的钟山谈文,也已经成了文坛的一段佳话。
但是,曾公,当此之时,天下总督十之七八出自湘军。湘军之中,水师完全为您马首是瞻;您的九弟国荃手中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您还可节制您的学生李鸿章的淮军。善战者,如左宗棠、鲍春霆等,无不是出自于您的门下。反观对手,绿营兵暮气重重,毫无战斗力;江南大营的军队为太平军所牵制;只有僧格林沁的蒙古军,还曾有过打胜仗的记录,但也要防备捻军入京。最重要的是,民心已经开始思变,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当此大好机会,您登高一呼,自会应者云集。此真可谓是天赐良机,放弃诚为可惜,而且,天与弗取,将反受其咎。况且,您不是有蟒蛇精投胎的传说么,这么好的机会,这么切合上天的意愿,在别人,是早就要宣称真命所归了,您难道真的一点都没有动心,没有想过?
曾国藩蟒蛇精投胎传说
那是嘉庆十六年的时候,曾国藩的曾祖父竟希公还健在。在这年十月十一日深夜,竟希公忽然看见一条巨蟒在空中盘旋,慢慢地靠近家门,然后降了下来,绕屋宅爬行一周,进入大门。竟希公清楚地看到这条蟒蛇身子有吊桶般大,头进入院子很久了,才见尾巴渐渐收入,浑身黝黑有光,斑纹耀眼,长长的信子从嘴里伸出来,上下颤动,嘶嘶作响,蹲在院子里,两只晶亮透红的眼睛直瞪瞪地望着他。竟希公吓出一身冷汗,猛地醒过来,原来却是南柯一梦!竟希公感到蹊跷,睡意全无,遂披衣走出屋。但见明月在天,秋风飒飒,四周阒静。他信步走着,突见空坪上分明爬着一条大蛇,居然左右蠕动,似要前行,竟希公又吓了一跳。再定睛看时,并不是蛇,而是白果树边那株老藤的影子。竟希公从藤影联想到刚才的梦,越发觉得稀奇。正在凝思时,老伴喜滋滋地走过来,说:“孙子媳妇生了,是个胖崽。”
竟希公这一喜非比寻常,赶忙走进长孙的堂屋。儿媳妇正抱着长曾孙。红烛灯下,婴儿白里透红,头脸周正,眼睛微微闭着,似笑非笑的,煞是逗人喜爱。他猛然醒悟了:“这孩子莫不就是刚才那条蟒蛇投的胎!”他立即把这个不寻常的梦告诉全家,又领着他们去看院子里的藤影。大家都说蟒蛇精进了家门。
  生命是只有一次的戏剧(5)
内容: (唐浩明:《曾国藩》)
曾曰:要说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那是假的。我之所以不做皇帝梦,也是在我自己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在我的一生中,总共有五次,别人劝我要有做皇帝的想法。第一次是在咸丰四年我将从湖南衡州出兵时,东洲书院的士子王闿运对我说的,当时的我完全在思考如何对付太平军上,初次听到这样的大逆不道的言论让我惊诧不已。第二次是咸丰皇帝驾崩的时候,胡林翼带来左宗棠的对联——“神所依凭,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来试探我。第三次是彭玉麟,他见世道不好,觉得要真正成就一番事业,就只有抢占东南半壁江山。第四次又是王闿运,说朝中将有大乱,应该早做筹划,我送了他三个“狂妄”。第五次是王韬,在和他讨论学习西洋的优势时,竟然叫我行非分之举,坐看朝廷与太平军的战争,以收渔翁之利。
这些人中,除了王韬,其他的要么是我的私交挚友,要么是我的忠贞将领,在当时天下人心分崩离析的情况下,我稍微动一点心,世界也可能就不是后来的样子。但是,作为我来讲,一个孔孟之徒,还是愿意为天下苍生多考虑一点,让大家能够过一段太平的日子。要隐忍自己,而不能见机而行,像左宗棠那样想问神鼎,意欲逐鹿。
钟说:说到左宗棠,曾公,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左宗棠因“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两个“不可”而名声大噪,日后自己带兵打仗,也立下赫赫战功。可以说,你们两个都是湖南人的杰出代表,但是,你们两个的私交后来好像并不好,你们两个的争斗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大家都想看你们之间的好戏。不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最后,您先走一步时,左宗棠却给您送来了“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的对联,且署名处竟标明“晚生”,等于是间接地承认了自己的错,告诉大家你们之间的争论纯为国事,这让那些想看笑话的人大失所望。而且,日后他还是很照顾您的满女纪芬一家的。曾公,不知道您是如何看待自己和左宗棠之间的矛盾的?
曾曰:这个,怎么说呢?恐怕要分不同的时期来看。年轻的时候,意气之争是有的,但是到了老年,大家思想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种意气之争,就慢慢地转化为故人之情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没有笑话给大家看的原因了。
钟说:我知道有个故事,说的就是您和左宗棠的这种意气之争。那还是发生在您散馆进京前夕的事情。
“左季高”与“曾国藩”
道光十九年冬,曾国藩散馆离湘乡赴京,途中路过长沙,小住了几天。一日,左宗棠和江忠源等人一起去拜访曾国藩。大家议论国是,兴致很高。左宗棠爱发表一些标新立异的观点,又最会讲话,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曾国藩总是说不过他,心中略有些许不快。临到客人告辞时,曾国藩笑着对左宗棠说:“我送你一句话——季子自称高,与人意见辄相左。”
话中嵌着“左宗棠”三字。左宗棠听后微微一笑,说:“我也送你一句话——藩臣当卫国,问尔经济有何曾?”
话中也恰好嵌着“曾国藩”三字。
“季子自称高,仕不在朝,隐不在山,与人意见辄相左。”
“藩臣当卫国,进不能战,退不能守,问尔经济有何曾?”
曾国藩惊叹左宗棠的才思敏捷,两人遂一笑作别。
曾曰:呵呵,是有这么回事么?那时候大家都年轻,谁也不服谁。左宗棠呢,虽然才大如海,但屡试不第,未免心中有些不平衡。而他的性格,是无所顾忌、放言纵论的那种。我呢,是追求稳重平和的,因此,性格上就先有一点不是很配合,不免在交谈中产生一些争论。到后来,发生“樊燮案”,左宗棠因祸得福,天下知名。再到后来行军打仗,屡立大功,则目无余子,视得天下人如草莽村夫是有的。而我这个人呢,记得两个人的话,一是我曾祖父的“男儿懦弱无刚是耻辱”,一是我恩相的“好汉打脱牙和血吞”,自有一种刚毅的性格在内。因此,在很多问题上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初时,这些争论多因国事而起,但到后来,则慢慢地变成了互相攻讦,甚至谩骂,转化为意气之争了。也就是雪翁刚才说的,撕破了脸皮吧。如此一来,双方互不通音信,日渐疏离隔膜了。一疏离,则消息不通,很多事情也就不能了解真相,而双方既已撕破脸皮,则往往起意就从坏处来想别人,不免错上加错,弄出很多不必要的动静。而世间有一些人,天生喜好看别人的笑话,当时因湘军权重一时,不免又有些人希望湘军内部起矛盾,再加以分化笼络是有的,因而很多人就有了看热闹的心。可事情却最终出乎他们的意料。
左宗棠自负偏激,喜出格恭维,但待人耿直,廉洁自守,再加上真有其才,给以时间,则自当会明白事情的是非曲直。平心静气下来之后,不免有内疚之感,以他的性格,自然会直言道歉了。到大家年老了,血气不像年轻时候那么盛,我也早就是老庄的信徒,从静字入手修养自己,主虚寂空,毫无争强好胜之心,只求问心无愧。至于左宗棠,经过许多事情之后,自然从思想上会有一些改变。年龄的增加也使得雄心不再,而接下来,或许也就有了安度晚年的念头。从表面上看他是倔强如昔,但私下里,他还是越来越理解我了。如此一来,则争论自去,故人之情随之自生。“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这对联基本上说出了我们之间那种似敌实友的关系,不过他左宗棠也太谦虚了一点,他也是很谋国之忠的。
威儿知悉:
曾侯之丧吾甚悲之。不但时局可虑,且交游情谊,亦难恝然也。已致赙四百金,并挽之云: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盖纪实也。见何小宋疏,于侯心事,颇道得着。君臣朋友之间,居心宜直,用情宜厚。从前彼此争论,每拜疏后,即录稿咨送。可谓去陵谷,绝无城府。至兹感伤不暇,乃负气耶。谋国之忠两语,久见报章,非始毁今誉。儿当知吾心也。丧过湘干,尔宜赴吊,以敬父执。更能作诔词哀之,申吾不尽之言,尤见道理。吾与侯所争者国事兵略,非争权兢势比。同时纤儒,妄生揣拟之词,何值一哂。
钟说:非常感谢曾公和雪翁跟我的对话,不惮烦劳地解答我的一些弱智的问题。我想,虽然现在对曾公和雪翁有种种不同的看法,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岁月终将涤尽一切沙砾,让事情露出其本来面目。我希望这一天越早越好!
胡言:谢谢!
曾曰:谢谢!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全文是?? 生命只有一次,要珍爱生命,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哪些是我们要提倡的? 可悲的是生命只有一次!可喜的是人只需要有一次生命就足够了!!为什么? 人,难道真的只有一次生命? 多选题:生命只有一次,要珍爱生命,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哪些是我们要提倡的? 面对只有一次的生命我们要怎么样做? 生命是一次奇遇是谁唱的? 生命是一次奇遇~! 有一部伟大的小说 它告诉我们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 这部小说是什么啊?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 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会为碌碌无为 见问题补充 西洋戏剧的研究者分析,戏剧与小说的情节,基本上只有36种。具体是哪36种? 生命是一次奇遇 歌词 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B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的英语翻译 为什么人的生命就一次呢? 哪里可以有高旗(生命是一次奇遇)这张专辑的试听和下载? 一般戏剧的流程是怎样的? 我唯一后悔的是我只有一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 莎士比亚对世界戏剧的贡献是? 戏剧到底是怎么定义的?? 戏剧中的角色各是干什么的 人们是怎样变换戏剧脸谱的??? 道情是哪个地方的戏剧 戏剧影视文学是干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