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610m显卡驱动:香港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08:08:34
 香港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标签:  课标   发布者:边建松 |  浏览(607) 评论 (0)  | 发布时间:2007-05-07 17:22:35 最后更新时间:2007-05-07 17:26:07   本作品所属分类:认识语文 文章类型:转载 推送到圈子 | 推荐给好友| 我要举报| 收入我的网摘 

香港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研究
 有错你来纠  设为主页  关闭窗口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香港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研究   
      投稿: 雨田   
      2006-10-24
      一、香港高中的基本状况
      
      (一)香港高中的结构
      香港的中学为五年一贯制,其四年级(即“中四”)和五年级(即“中五”)属于高中阶段。另外,在香港的中学还有2年制的“中六”阶段。
      1.按课程的性质划分的香港中学的类型
      按照课程的性质划分,香港的中学可分为如下三类:
      (1)文法中学。学制5年,系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做准备的教育机构。这类学校从四年级(高一)开始分为文科、理科和商科,学生只能选择一科接受其教育。
      (2)工业中学。学制5年,设有普通科、工科、商科和实用科(后三类课程约占全部课程的30%),还设有实习工厂。
      文法中学和工业中学的课程以学术科目为主,但也有实用性科目和工商类科目。
      (3)职业先修学校。学制5年。职业先修学校全部由政府资助,不是为某一行业提供全面的知识与技能培训,而是将普通教育与专业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掌握至少两种行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广泛运用的现代技术。
      据统计,在2000~2001年间,香港共有文法中学440所,工业中学19所,职业先修学校27所。
      ⒉按设立主体或经费来源划分的香港中学的类型
      按照设立主体或经费来源划分,香港的中学又可分为官立学校、资助学校和私立学校三类。官立学校是完全由政府举办和管理的学校;资助学校是由各类志愿团体,如教会、社会团体、同乡会等主办,由政府拨款资助的学校;私立学校是私人按有关规定举办的,资金基本自筹。
      ⒊香港中学中的“中六”阶段
      在香港的中学中有“中六”阶段,参加中学会考并达到要求的“中五”毕业生可升入“中六”阶段学习,在这里接受大学预科性质的教育,然后可申请参加香港高级程度会考,符合要求者可以申请进入大专院校就读。“中六”教育是大学预科性质的,但仍属于中等教育范畴,是为升入大学做准备的。
      ⒋香港中学的课程类型
      香港中学的课程共分为五类,即文法、工业、职业先修、实用及技能训练。前三类是五年制中学的课程,但在科目设置上,它们各有所侧重,以适应学生的不同需要。职业技术类课程占初中的40%,占高中的30%。
      据统计,1999年9月,修读文法、工业或职业先修课程的学生共有454000人。
      “中六”阶段的课程是为适应大学入学要求而设置的。
      (二)香港高中的入学情况
      香港自1978年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后,几乎100%的青少年可以受到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85%的中三学生可以进入高中学习。接着,香港发表《高中及专上教育发展白皮书》,将注意力转移到了高中及专科以上的教育方面,建议60%的15岁学龄儿童可获得中四资助学额。为此,除兴建新校外,还改建实用中学为工业中学,在职业先修学校开设中四、中五课程和重整某些学校的班级结构,以提供更多的高中学额。
      1999~2000年间,中四至中五学生的总人数为159343人,总入学率达90%;2000~2001年间,中四至中五学生的总人数为155518人。学生与教师之比为19∶1,学位教师与非学位教师之比为7∶3。
      (三)香港课程纲要的制定
      香港中学的课程纲要是由课程发展议会编制的。课程发展议会及下属各科目委员会,由香港教育界有代表性的人士组成,成员包括中学校长、政府学校及非政府学校的在职教师、大专院校及教育学院的讲师、香港考试局与教育署课程发展处、辅导视学署有关部门的人员,甚至还包括学生家长。
      (四)香港高中课程的设置
      由于受英国教育思想和西方教学理论的影响,香港在教学目标的描述和要求上,都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上,以学生的个人兴趣发展为本。学校课程没有规定必修的科目,所有学科课程都只是建议学校采用。尽管如此,核心课程的概念已被全地区学校采纳和实施。非强制性课程的优点,是让学校根据既定的政策和设施,按学生的需要和意愿,制定灵活而多元化的课程。
      香港高中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在中五毕业后继续升学或投入社会工作服务,所以科目范围非常广泛。高中课程也没有硬性规定必修的科目,学校可以根据规定和设施,适应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制定灵活多样的课程。高中课程因受中六课程架构的影响而倾向于学术化。
      在高中阶段,由于语文和数学在课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所有中学都开设中国语文、英国语文和数学这三个科目,这三个科目配上其他不同的科目,构成了三个主要课程组合。它们是:
      (1)理科组。理科学生修读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和若干理科科目,如物理、化学、生物,另加一两科人文及社会科目;
      (2)文科组。文科学生修读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和若干人文及社会科目,如经济、中国历史地理,一般再加上一个科学科目,如生物或人类生物;
      (3)商科组。商科学生修读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和一些人文及社会科目(如中国历史、经济、商业及会计学原理等),一般还加上一个科学科目,如生物或人类生物。
      香港高中课程分为上面三组,学生可按自己的意向和兴趣选读其中一组对应的科目。
      (五)香港高中的现行课程
      香港于1978年普及了初中教育,1985年实现了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80年代初,香港建立了一套以培养实用人才为宗旨的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中等教育也具有明显的职业化倾向,主要体现在课程重视实用性,让学生学有一技之长,日后步入社会有谋生之技,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80年代以来,香港推行了多项课程改革,如校本课程、综合课程、活动教学法、目标为本课程等。
      1995年开始全面推行的课程改革——目标为本课程,是香港近年来最有影响的课程改革之一。这次课程改革鼓励学校根据目标为本课程的理念,按本校的条件和学生的程度,设计适合自己学校和学生的课程——校本课程。改革的措施包括:①目标为本课程;②校本课程剪裁计划;③课程调适;④资讯(信息)科技教育;等。课程改革的原则由以往较重视成绩转变到较重视教学过程。教师在课程改革的构思中担任的角色是要找到既适当又能切合不同程度学生的教材;设计情景化的结合经验的课业;照顾课堂秩序;在教学法方面要配合活动教学,要在师生互动、重视过程的学习中掌握自学能力;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按部就班地发展成长;在评估学生表现差异之后,能跟进辅导。
      1.香港现行的高中课程(中四和中五)
      香港的高中课程没有政府规定的科目。但香港大部分高中都开设八个中学会考科目,另有一些可不参与会考的科目。在香港的工业中学和职业先修学校的高中阶段,课程设置偏重于工艺,尤其是职业先修学校更加注重实用。以下是香港现行高中课程设置表(表1)和课程发展议会提出的为在课程设置的多元化中追求均衡化的科目分组建议(表2)。
      表1 香港高中课程设置一览表(现行)
             文法中学工业中学职业先修学校
            理科组文科组商科组
            语文科目中国语文
            英国语文中国语文
            英国语文中国语文
            英国语文
             中国语文
            英国语文中国语文
            英国语文
            
            数学科目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
            理科科目若干理科科目,如物理、化学和生物1个科学科目,如生物或人类生物1个科学科目,如生物、人类生物1个或2个科学科目各校情况不一
            人文及社会科目1个或2个人文及社会科目若干人文及社会科目,如经济、中史、地理和历史2个左右人文及社会科目,如经济、中国历史1个或2个人文及社会科目各校情况不一
            实用及工艺科目 
            若干商科科目,如商业、打字、会计学原理工业绘画,再加1个或1个以上的工艺科目,如设计与科技、电子与电学、金工侧重实用/工艺科目,修读3个以上该类科目,一般占30%左右


      表2 高中程度科目分组建议(现行)
            组别科目每周授课时数建议组别科目每周授课时数建议
            语文科目中国语文
            英国语文
            法文
            德文
            印地文
            乌尔都文6~7
            7~8
            #
            #
            #
            #文艺、实用及工艺科目膳宿服务*
            美术与设计
            商业
            电脑
            设计与科技
            电子与电学
            时装及成衣*
            家政(服装及设计)
            家政(膳食、家居与家庭)
            金工
            音乐
            
            体育
            
            陶艺
            会计学原理
            英文速记
            工业绘图
            纺织*
            英文打字5
            4
            3~4
            4
            5
            5
            5
            4
            4
            5
            1~2(会考班4~5)
            2(会考班4)
            4
            3~4
            4~5
            4
            5
            3~4
            数学科目附加数学
            数学3
            6
            理科科目生物
            化学
            工程科学
            人类生物
            物理4
            4
            4
            4
            4
            人文及社会科学佛学
            中国历史
            中国文学
            经济
            经济与公共事务
            英国文学
            地理
            政府与公共事务
            历史
            宗教(基督教)
            
            社会教育
            旅游与旅游业#
            4
            3~4
            4
            4
            2~3
            4
            4
            4
            1~2会考班2~4
            4
            4
            其他学习活动跨课程的学习活动,时事专题学习或伦理/宗教教育等

      说明:带*号的科目主要在职业先修学校开设;带#号的科目,课程发展议会尚未制订课程纲要,由学校自定课时。
      资料来源: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中一至中五课程指南》,香港教育署课程发展处印行,1993年,第44—45页。
      
      ⒉香港中六阶段的课程
      在中六阶段,学校可以开设、学生可以选修的科目是众多的。1993年以来,中六阶段统一实行两年制,第一年为中六年级,或称中六低班;第二年为中七年级,或称中六高班。
      (1)香港中六课程的目标
      中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发展均衡、知识丰富且兼通中英文的学生,为他们日后升学、就业及过渡到成年阶段的生活做好准备。中六课程须范围广阔,以照顾所有不同能力的学生,使他们能尽量发挥自己的潜能。
      (2)香港中六课程的特色
      香港中学中六阶段的课程有如下特色:①提供宽广而均衡的课程,包括所有基础性的学习经验,巩固终身学习的基础;②提供多元的选择,包括一些专科学习;③让学生有机会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做出个人贡献;④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或参与和职业有关的活动,培养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态度,并探索个人对职业的期望;⑤让学生有机会参与不同的体育、艺术活动,增添生活色彩。
      (3)香港中六阶段的课程设置
      中六课程由各种不同性质的高级程度科目和高级补充程度科目组成,并提供特别机会,让学生在中六阶段学习中、英两种语言。目前,香港通常认为,中六课程的理想模式包括三种成分:一是学科专业知识(这是高级程度科目);二是中、英语文运用技巧(这是高级补充程度科目);三是宽阔的知识和文化领域(这也是高级补充程度科目)。高级补充程度科目同高级程度科目一样,也是二年制的课程。二者之间的不同在于,高级补充程度科目旨在拓宽中六学生的学习范围,使学生在中五以后能继续学习多种科目,而不仅仅只是少数几门高级程度科目。高级程度科目的教学,通常是每周8课时,每课时40分钟。而高级补充程度科目的课程,要求学生用高级程度科目课程所需学习时间的一半(每周4课时)来完成(但是,中国语文及文化科、英语运用科、通识教育科,每科每周需要5课时)。高级补充程度科目是从1992年才开始正式引入中六课程中的,1994年第一次成为香港高级程度会考科目。
      中六阶段可供选择的科目很多,表3为从1993年开始可供选修的中六考试科目,其中的通识教育这门科目与学生以前所修的各学科都没直接的关系。
      香港教育署对于中六学生选修哪些科目,没有做出硬性的规定,而是要求各学校从本身的条件和学生的能力出发,设置不同的“科目组合”供学生选择。为了使中六课程更为均衡全面,课程指南提出了中六课程的修读模式建议(表4)。香港教育署在《中六课程指南》中还要求,在学校授课时间内,应为体育等非考试科目每周至少安排3课时。
      表3 1993年开始实施的可供选修的高级程度科目和高级补充程度科目
            高级程度科目高级补充程度科目
            中国文学
            
            英国文学
            纯粹数学
            应用数学
            会计学原理
            电脑研究
            物理
            化学
            生物
            企业概念
            经济
            工程科学
            历史
            中国历史
            地理
            社会学  
            心理学
            政府与公共事务
            
            法文
            德文
            音乐
            美术与设计
             中国语文及文化
            英语运用
            英国文学
            
            应用数学
            数学及统计学
            电脑应用
            物理
            化学
            生物
            
            
            设计与科技
            历史
            中国历史
            
            社会学
            
            政府与公共事务
            伦理与宗教
            
            
            音乐
            美术与设计
            通识教育

      资料来源: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课程教材研究所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研究与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2月版,第584页。
      
      表4 课程指南建议的中六课程修读模式
            课程成分能力较高者修读模式能力较低者修读模式一般能力者修读模式
            学科专业知识2科“高级”1科“高级”2科“高级”
            语文运用技巧2科语文“高补”2科或1科“高补”2科语文“高补”
            扩展知识及文化领域3科其他“高补”2科或1科“高补”通识教育科“高补”
            1科其他“高补”
            非考试科目最少3课时(实际上3课时远远不够)。包括也许难以纳入扩展成分的体育、音乐及宗教;从世界及香港的角度看公民、道德、社会及政治问题的内容,尤其是与学生个人发展有关的内容。

      资料来源:同表1,第184页。
      
      (4)香港中六阶段的通识教育科
      通识教育科是一门高级补充程度科目。它与学生在中一至中五阶段所修读的学科没有直接的关系。通识教育科的目的在于,通过让学生研习一系列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在研习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香港以至整个世界,从而启发学生去思考。
      ①通识教育科的课程纲要
      通识教育科的课程纲要采用单元方式编排,包括六个单元,即:香港研究;环境教育;现代世界;今日中国;人际关系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学生只选修其中的两个单元即可。
      ②通识教育科的教学方法
      通识教育科要求教师采用以议题为本的教学法。每单元包括一系列广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论题,并用一连串引导性问题指导学生的研习路向。
      ③通识教育科的评价
      这门课着重要求学生能理解问题的复杂性,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不鼓励学生强记事实知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为学生设计多种类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乐趣。选修本门课的学生必须就其中的一个单元提交一份专题报告,其目的是让学生在独立研习一个自选问题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发展自学能力,更有效地实现这门课的目标。
      
      二、香港高中课程的最新改革
      
      2000年11月,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公布了以《学会学习——课程发展路向》为题的课程改革咨询文件,这标志着香港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打破以往偏重“智育”的课程模式,把课程结构扩展为学习领域、共通能力、价值观和态度三部分。其中“学习领域”是建构知识的基础,也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共通能力”是指协作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运用信息科技能力,这些都是希望学生掌握的能力。“价值观和态度”是希望通过德育、公民教育、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教育、环境教育、传媒教育、健康教育、性教育和家庭教育、信息科技的品德教育等,让学生明辨是非。
      香港中小学现有的所有学科将编入八个学习领域内,以求学生学会运用信息科技,具有解决问题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学会学习。这八个学习领域并不等同于八个学科,只是将现有的科目编组,而不是用来取代现有的学科,以确保每个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能修读每个领域内的科目和内容;加强学科之间的连贯性,削减重复和繁多的学习内容,促进跨学科合作,推动学生学会学习,以制造全方位学习和全面发展的空间。
      这一课程改革要求在高中阶段提供更全面、更多元化的课程,在不同学年开设新的考试科目。如:鼓励非文科学生修读综合人文科、非理科学生修读综合科学及科技科;开设新的通识教育科(包括一项单元课程、一项专题研习),作为入读大学的基本条件。
      (一)课程构架
      ⒈整个课程构架的目的
      其目的在于:
      ⑴根据教育目标,宏观学生应学习的价值观及态度、共通能力、知识、概念。
      ⑵确保课程设计是连贯一致的,中小学各级教育的课程互相衔接,使学习经历得以继续。
      ⑶为学校提供一个课程框架,以确定学习宗旨及目标、课程及科目、不同模式的课程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材料和评估安排,同时让学校和教师发展技术课程。
      ⑷允许灵活改变和调适课程,以配合学生不同的需要和社会的不断变化。
      ⒉课程构架的组成部分
      整个课程构架由学习领域(知识/概念)、共通能力、价值观及态度三部分组成。
      ⑴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共分为八个部分,即:中国语文教育;英国语文教育;数学教育;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科学教育;科技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教育。
      在高中阶段(中四和中五),这八个学习领域内的科目构成如下。
      ①中国语文教育领域:包括中国语文、中国文学、普通话3个科目。
      ②英国语文教育领域:包括英国语文、英国文学2个科目。
      ③数学教育领域:包括数学、附加数学2个科目。
      ④科学教育领域:包括生物、化学、人类生物、物理4个科目。
      ⑤科技教育:包括膳宿服务、商业、电脑、设计与科技/设计与科技(另选课程)、电子与电学、工程科学、时装及成衣、图象传意/工业绘图、家政(膳食、家居与家庭)、家政(服装与设计)、资讯科技、会计学原理、科技概论/金工纺织、英文文书处理及商业通讯/英文打字等科目。
      ⑥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包括中国历史、经济与公共事物、经济地理、政府与公共事物、历史、宗教(基督教)/佛学、社会教育、旅游与旅游业等科目。
      ⑦艺术教育:包括美术与设计、陶艺、普通音乐、音乐等科目。
      ⑧体育教育:包括体育1个科目。
      ⑵共通能力
      共通能力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基础。通过不同科目或学习领域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共通能力。这些能力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学习情况。这几种能力是共通的,所以在有些情况下存在重叠现象,如自我管理能力就包含研习能力的某些元素。同样,共通能力与价值观和态度也不可避免地有重叠,因为共通能力与价值观和态度的发展是互为因果的。课程构架指出的九项共通能力包括:
      ①协作能力(如聆听、欣赏和磋商):协助学生有效地工作和进行小组工作,并在协作关系中学习。
      ②沟通能力:协助学生与人沟通和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③创造能力:有能力提出原创意念 ,能够随机应变。
      ④判断思考能力:协助学生从所获得的数据或报告中找出含意、立论和评估论据,并自行作出判断。
      ⑤运用资讯科技能力:协助学生在信息时代和数码世界,严谨而明智地寻求、汲取、分析、管理和汇报资料。
      ⑥运算能力:协助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计算技巧,在实际环境中运用基本数学概念,做出合理的预算、理解和诠释图表及数据。
      ⑦问题解决能力:协助学生运用思维能力解决困难,并决定采取最适当的行动。
      ⑧自我管理能力(例如保持情绪稳定和处理压力):协助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达到目的;
      ⑨研习技能(例如收集和处理资料):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力和态度,让他们乐于学习。
      ⑶价值观和态度
      价值观是学生应发展的素质,乃行为和决策的基本原则,包括权利和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诚实、国民身份认同等。而态度则是把工作做好所需要的个人特质,包括思想开明、能与人合作等。价值观和态度是互相影响的。
      价值观的培养,可以通过学习主要的概念来进行,例如:孝敬父母和诚实等概念可在中国语文和常识等学科中学习;持续发展可从科学/科技科中学到;待客之道可从旅游与旅游业科目中学到。此外,也可以在特定专题的教学中应用有关价值观,使学生易于理解并作出选择(例如遵守法律)。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活动,培养适当的态度,例如在体育科中培养坚毅的精神,在专题研习中培养正直的品格。教师亦需把这些态度作为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原则。例如,让学生自由选择有兴趣学习的课题,保持思想开明,并在培养批判思维时重视证据。
      
      三、各学习领域的宗旨、目标和评估
      
      (一)中国语文教育的宗旨、目标和评估
      ⒈宗旨
      中国语文教育为学生终身学习、生活和日后工作打好基础。因此,通过中国语文的学习要做到:①提高读写听说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自学能力;②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良好的态度和习惯;③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性情,培养品德,加强对社群的责任感;④体认中华文化,培养对国家、民族的感情。
      ⒉学习目标
      在高中阶段,中国语文的学习目标包括:①在小学、初中教育阶段的基础上,提高读写听说的能力,获得文学、文化、品德情意等各方面更全面的学习经验,为学习、生活和日后工作做好准备;②在多元的语文学习经历中,了解个人能力、性向,以便筹划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③培养好学精神,提高独立思考、批判和创造能力,加强对家庭、社会及国家的责任感,拓宽国际视野。
      ⒊评估
      评估是教学的一部分。日常的评估应以进展性评估为主,以回馈教与学。通过评估,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表现,知所改进;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审视教学成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让家长了解子女的学习表现,做出适时的辅导。评估按以下原则进行:
      ⑴要有整体规划。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制定预期的学习成效、评估重点,确定简明的评估记录方式等。
      ⑵评估重点必须精简、清晰、具体、容易操作。各学习范畴的评估重点不一定与学习重点一一对应,应将相关的学习重点进行整理和归纳。
      ⑶要全面评估学习表现。全面评估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学习表现,包括知识、能力、兴趣、态度、习惯等。其中,以能力为主,重视对学习过程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和与人沟通、协作及自学等能力的评估。
      ⑷评估次数和份量必须恰当。教师如能通过课堂观察、讨论等活动获得学生表现的情况,应考虑以此取代部分考试、测验等常规评估活动,应减少过量的测验和考试。在记录方面,教师只须按评估重点选择足以反映学生学习表现的记录即可。
      ⑸方式宜灵活多样。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能力,评估方式不应只限于纸笔测试,应该尽量多元化,例如专题设计、课堂观察、师生讨论、学生讨论、收集学生功课样本等。此外,学生可以自我或互相评估学习表现,家长也可以从日常观察中了解子女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多角度的评估能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表现。
      ⑹依据客观的评估准则做出判断。教师应重视个别学生能否达到预期的学习水平。这些评估准则可根据学校本身情况,也可参考程度相近学校的水平制定,力求客观、清晰和容易操作。
      ⑺依据评估所获得的资料提出适当的改善措施。教师须参考每次评估所获得的资料,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改善教学;让家长根据有关资料,协助子女学习;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力求进步。
      (二)英国语文教育的宗旨和目标
      ⒈宗旨
      英国语文教育的宗旨是:让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有更多机会认识和接触不同的文化,发展个人的潜能和智力,能够继续进修,并能以英语来工作和娱乐;为学生做好准备,以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