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在古文中的意思:不为人知:解密令人恐惧的中国星球大战计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8:40:58
        解密中国的星球大战
  中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60年代的640工程,包括全国导弹防御系统、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反卫星作战系统,640虽然失败,但对中国来讲,成功进行了基础技术的可行性论证与技术储备。
  第二,80年代的863计划至今,中国于2007年展示了超越美国NMD、TMD的中段反导实力,实际上,在这方面,我们几乎与美国起步,且我们并没落后美国!
  1963年12月,毛泽东提出建立中国“反弹道导弹系统”的主张。1964年春节期间,毛泽东在中南海宴请有特殊贡献的着名科学家时,针对世界核大国对中国实行的核威胁政策,对众人讲到:“有矛就有盾,搞少数人有饭吃,专门研究这个问题,5年不行,10年,10年不行,15年,总要搞出来!”当时毛所指的正是我国的“反弹道导弹工程”,代号640。1964~1966进行一系列会议讨论,期间毛泽东再次强调:“(导弹防御计划)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雄才大略的毛泽东提出NMD,还说了由于核潜艇而令人熟悉的“一万年”。显示出中国领导人在这件事情上的巨大决心。然而,当时中国大陆的国力已经有些力不从心。国家刚刚从三年困难时期的阴影中走出来,经济萧条,人心不稳,一个原子弹工程就用掉200多亿人民币,国家的资源配置捉襟见肘。在这种背景下还要上耗资比原子弹更高出许多的反导工程无异于有些异想天开。但是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形势,能提出这样的设想还是令人佩服的。就像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也是不现实的,但是美国人现在对他还是推崇备至。
  640工程的重头戏是TMD。广义上,TMD是区域防空系统。640工程事实上是三个计划,TMD、NMD、反卫星。当时在核武器计划以后,640应该是最重要的国家计划。国家战略的核心是准备核战争,核武器是最重要的,然后重点转移到640工程,但是核武器计划进展并不顺利,80年才完成DF-5试验,这可能使640工程推迟进度。如果这一判断正确,当时的卫星计划等,应该与640工程有密切联系。反导用核弹头,在技术上,估计参考美、苏的工程方法。反导、反卫星系统的核心是拦截弹,系统的其余部分与航天有密切联系。  1964年1月,中央专委提出“核武器发展报告”,计划如下:
  1.二机部争取70年代中期核导弹武器化。
  2.七机部DF导弹72年完成,液体优先。DF-5上火箭。
  3.六机部091,即汉级核攻击潜艇。
  4.中科院卫星计划。
  除核武器外,640就是最重要的计划了。
  1967年1月,中国在军方和科研系统内部召开“640工程”会议,确定了五个分系统代号、各研究单位的分工、系统的研制规划等,并决定加快反导靶场与反导核弹头的研制。会上提出计划在73年到75年左右开始实弹试验。         1969年8月14,周恩来批准七机部二院为“反导、反卫星总体研究院”。二院已于64年开始组织准备。
  1970年进行反卫星计划论证。
  珍宝岛冲突后,除了挖洞,反弹道导弹计划变得急迫了。为了尽快入役,首先进行“反击二号”低层拦截试验。1971年10~1972年4进行六次1 5模型弹试验,五次成功。但计划在1973年中止。
  1974年5~6月,七机部与二院“反击三号”高层拦截计划论证会。然而,“反击三号”计划还是于1977年停止。
  “反击一号”低层高超音速拦截弹于1979年8~9月两次模型弹飞行。
  到七十年代末,中国已经完成了“实践二号乙”卫星计划与“反击一号”反导系统的总体设计与部分设备研制试验,并全部获得成功。军方根据反导弹工程的进展情况向中央提出了“北京防区方案设想”。1978年8月到9月,中国两次进行了“反击一号”低层高超音速拦截弹的模型弹试射。1980年3月,“反卫一号”停止研制,不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下令中止了整个640计划。 1980年3月反卫一号停止研制,但不久,中止了640计划。
  在640工程中的观测网建设中,其中,观测站南至海南岛,西至新疆喀什,东至山东胶东。指挥中心是位于渭南的 “28号”基地。28基地既是整个地面观测系统的指挥中枢,也是配备最完整的观测站,原为导弹试验基地,其设施包括前置遥测站、回收站、活动观测站。一期工程建成的6个观测站有喀什天山站、南宁桂江站、昆明滇池站、海南南岛站、胶东渤海站、湖南湘西站,后又增设代号“秦岭”的控制计算站、代号“长江”的回收测量站、代号“前哨”的第一活动站、代号“黄河”的第二活动站和代号“长城”的长春站。导弹跟踪和发射需要若干个观测站协同测控,这就需要极其精密的时统系统来统一时间基准。当时为把这种代号“930”的时统设备安全运回基地,成都军区派了一个连的解放军沿途压运,持有国防部特殊通行证,任何人滋事滞阻,格杀勿论。
  就观测网中的各式雷达。其中,640工程的7010大型相控雷达和110远程单脉冲精密跟踪雷达堪称中国之最的雷达。二者都是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的产品。 110超远程跟踪雷达雷达在1977年装备,可以探测2000公里距离的空间目标。7010超远程预警雷达采用固定平面阵天线,1977年试制成功,搜索距离3000公里。两部雷达对“天空实验室”与“宇宙-1401”陨落过程进行跟踪与落点预报。
  为对外空目标进行编目和战略预警实验,1970年5月,中共中央批准研制超远程预警雷达,并命名为7010雷达。7010雷达的发射机采用4只大功率多腔速调管,总峰值功率为10 兆瓦,平均功率为200千瓦,电扫描天线阵面为20米X40米,馈电单元8976个,在方位 120度和仰角2-80度空域内进行边搜索边跟踪,可连续跟踪多批目标,配备了大中小型计算机对全站实时控制,处理和计算。采用了脉冲压缩,反副瓣,变极化等反干扰措施,对一`些关键器件,分机采用双工冗余技术,配有全机工作状态监测系统和故障显示系统。1972 年开始小面阵天线设备的安装架设和联调。雷达设置在海拔1600多米的山坡上,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国庆25周年前夕,观察到外空目标。         1976年进行全面阵天线的安装,调试,并投入运转。1977年以后7010雷达多次完成中国导弹,卫星观测任务。
  对1979年美国天空实验室陨落和1983年苏联宇宙1402号核动力残骸的陨落,进行了连续跟踪,并准确预报出陨落时间和地点,引起世界各国关注。他的研制成功,标志中国雷`达技术达到一个新水平。 另外,在1981年7月18日,7010雷达站接到当时国防科工委主任张敏参谋长的电话,要求对19日苏联向太平洋发射的运载火箭进行跟踪。7010连续开机11天,于19日和28日两次观测到该运载火箭,及时预报了发射点和落点经纬度、预警时间和射程。从测量数据分析,这两枚导弹是苏联未公布的多弹头试验项目,采用低弹道形式发射,目的显然是为了测试分导弹头的导引精度。从事后其它管道获得的信息证明,7010的观测是正确的。
  航天计划也是挺令人困惑的,当时的计划有侦察卫星、载人航天、反卫卫星等。CZ-1(长征一号)火箭是在DF-4导弹的基础上发展的,DF-5导弹则发展了CZ-2与FB-1(风暴一号)火箭。FB-1多灾多难,改二级的发动机失败,用CZ-2的发动机,1980年干脆用CZ-2的二级。FB-1是军用火箭,二级火箭的机动性要求无法满足,立即是多余的项目了,1982年停用FB-1。CZ-2在此1971年首次飞行,1974年11月5发射“尖兵一号”返回卫星失败,以后全部成功,1978年,CZ-2与返回卫星技术已经成熟。
  FB-1低轨道载重1.5t,1969年研制,属701的重型卫星工程。
  1972年8月10日,长空一号技术试验卫星失败。
  1973年9月18日,技术试验卫星失败。
  1974年7月12日,技术试验卫星失败。
  1975年7月26日,技术试验卫星成功,近地点186km,远地点464km。
  1975年12月16日,技术试验卫星成功。
  1976年8月30日,技术试验卫星成功。
  1976年11月10日,技术试验卫星失败。
  1977、1978年各一次新技术试验,飞行成功。
  1979年7月28日,一箭三星失败,二级故障。
  1981年9月29日,一箭三星成功。
  1974年以后FB-1高密度发射,一个估计是政治需要,一个估计是74年的计划调整,640等工程进度缓慢。FB-1创下9发4中的记录,上海航天局以后的型号迄今全部成功,这也是令人费解的,除了政治,估计技术要求也太高了。
  FB-1的技术试验卫星,除了一吨多重,无任何资料,而CZ-2发射的卫星均有案可查。反卫一号没有发射,估计技术验证已经在技术试验卫星上进行。实践二号乙卫星的用途不明,81年一箭三星,不只是导弹多弹头技术验证,显然有反卫星技术验证。一箭三星为实践2号与甲、乙型,实践2号近地点237km,远地点1622km,三星轨道相近。实践2号对空间红外特征测量,为对地侦察卫星提供技术,估计当时有导弹红外预警卫星计划,1974年9月完成方案。实践2号250kg,设计寿命半年,但是因旋转过快,十二天以后失控。实践2号甲500kg,电离层测量,计划1974年以后与乙型同时激活。实践2号乙“靠光学跟踪观测”,这是手上的唯一资料。莫名其妙的实践2号乙,难道是预储存指令飞行?进行过变轨机动?自杀卫星技术试验?基本肯定实践2号乙是小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