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坏3姬子好感度升四星:提高社会管理创新能力的着力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3:53:31
提高社会管理创新能力的着力点李 军2012年01月30日09:53   来源:《黑龙江日报》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重要问题,需要广大领导干部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并着力在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一、准确把握我国社会变化的脉动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高速发展,经济结构变化的推动下,我国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领导干部要提高社会管理创新能力,就要准确把握这种深刻变化。

  一要把握阶层格局的重大变化。从整体上看,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的阶层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社会的阶层结构比较简单,主要是两大阶级和一大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改革开放之后,新的产业和职业不断出现,以工人阶级为主体、多种新兴社会阶层的蓬勃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传统的三大群体被日益细分为十大社会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阶层。而且这种社会阶层变化呈现稳定发展趋势。

  二要把握社会阶层利益分化的大势。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社会结构呈现单一性的特征,各社会群体的利益同质性强,利益分化不明显。而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加快推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产权明晰的市场经济原则使得人们更多地为个人和自己的群体利益着想,社会阶层的利益分化日益明显。各阶层的利益目标越来越独立,利益边界越来越明晰,新的利益结构初步形成。

  三要把握时下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目前,关于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问题比较突出,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贫富差距明显,干群关系、劳资关系等社会阶层关系矛盾显化,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事业改制等引发的社会矛盾与问题增多,由此而引发的各种群体性事件居高不下。

  我国社会这种深刻变化的现实,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重要任务,同时也给领导干部的社会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更新社会管理理念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从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社会管理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管理实践,社会管理理念的先进与落后,决定着社会管理实践的成功与失败。因此,领导干部提升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必须要切实树立先进的社会管理理念。

  一是树立人本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社会是人的集合体,人是社会构成的最基本要素。社会管理应是在管理中服务,以服务体现管理。社会建设与管理要落实到人身上,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其实质就是要顺应新时期、新的社会发展条件下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想问题、办事情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解决好民生问题,真正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管理与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使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切实感受到权益得到保障、秩序安全有序、心情更加舒畅。

  二是树立共治理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这就要求广大领导干部在充分发挥和尊重党委核心领导作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在头脑中强化合作共治的意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广大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作用。当今社会发展的多元趋势已经向世人昭示:以往大包大揽的思路和单向命令式的方式方法,单纯依靠政府的行政管制力量和应急模式来解决问题的做法,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势。要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必须要从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向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同治理模式转变。

  三是牢固树立法治理念。法治理念就是崇尚宪法法律,宪法法律至上。法治理念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思想基础。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弘扬法治精神,强化法治理念。要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充分体现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和法治价值,将社会管理创新置于宪法和法律之下,规范公权,保障私权,使社会成员能够按照规定的行为模式公平地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保护,实现社会成员之间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开和结果公平。确保底线公平,实行最低保障、最低限度保护,并在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实质公平,通过司法公正保证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实现从“应急治理”到“长安法治”的转变。

  三、破解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的不适应问题

  现阶段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关键和重点就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由于社会管理体制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所发生的深刻变化,给领导干部的社会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阶层结构深刻变化的现实,使得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整合和协调好各阶层的利益,形成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相处的秩序,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城乡结构的变化,2.4亿农民离开耕作的土地和生活的村庄,变为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工人的现实,使得如何让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成为社会管理的一大难题;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城乡、区域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使得如何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需要解决的深层问题。而对领导干部来说,要解决好诸如此类的问题,就必须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入手,破解原有的权力高度集中、政府统管一切的社会管理方式不适应新的社会现实要求的问题,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努力构建现代社会管理体制。现代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事务,是公民个人、家庭、基层自治社区和非营利社会组织所不能办理的公共社会事务,这些社会事务涉及社会整体的公共利益,必须依靠国家权力和政府权威予以办理。现代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保障公民权利、协调社会利益、回应社会诉求、规范社区自治、监管社会组织、提供社会安全以及应对社会危机等。构建现代社会管理体制,在我国就是要改革和完善那些与现代社会管理体制相矛盾或相背离的体制上的问题,要重点研究和深化对城乡管理体制、社区管理体制、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公共资源投入管理体制的改革,要尽可能消除社会管理的空白点和薄弱环节,切实整合和协调好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逐步解决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调整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真正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化,让民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是大力发展和培育我国社会自治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形成政府与其他社会管理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体制,提高社会自治与自我服务能力,降低社会管理的成本,已成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以社区自治组织、非营利社会组织和广大公民为主体的社会自治和自我管理,是现代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和发展社会自治和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扩大社会自治和自我管理的社会空间,是推动社会管理体制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面临的问题是,社会自我发展空间仍然较小,相对于强大的国家和市场而言,社会还处于弱势地位,自治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条件有限,甚至难以有效承接经济组织在改革中剥离出来的以及国家相对退出后留下的社会管理职能。故而大力发展和培育我国社会自治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显得尤为迫切。推动社会领域的发展,除了相对于国家和政府的民间社会组织以外,还要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工青妇等人民团体、行业协会的作用,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

  总之,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关系全局、影响长远。领导干部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务必要在社会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上下大工夫夫。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