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田雅功牌头传说:沈志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3:52:55



沈志华,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历史专业(硕士)肄业。1991年在北京成立民间历史学研究机构,并在中国史学会下设立“东方历史研究出版基金”,一方面资助史学专著出版和其他学术活动(已经资助出版史学专著70余部),一方面继续从事苏联史、中苏关系史的研究。学术兼职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兼职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所名誉研究员。

苏联未否决联合国出兵朝鲜议案真相
关于中苏条约谈判研究中的几个争议问题
寻找档案文献,探索历史真相——我在外交部档案馆的点滴收获
沈志华 董洁:中苏援助与朝鲜战后经济重建
朝鲜清洗“延安派”揭秘
中苏同盟建立的曲折历程
1956:波匈事件的“中国因素”
档案的公布与开放并非一回事
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冷战国际史”海外研究状况简介
“冷战国际史”海外研究状况简介
炮击金门幕后:毛泽东玩弄中苏同盟种下分裂恶果
中苏同盟阻碍了中共军队攻台
中苏朝:一场战争与三角同盟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出台及中国的反应
中共进攻台湾战役的决策变化及其制约因素
把断裂的历史链条连接起来
斯大林与中国内战的起源(1945-1946)
试论中苏同盟破裂的内在原因
斯大林的“反复无常”与国共战局的起伏
也谈以“跃进”一词代替“冒进”一词从何而始
沈志华 李丹慧:1956年的波兰危机与中波关系——来自中国的档案文献和内部报道
中国对东欧十月危机的反应和思考
“大跃进”、人民公社与中苏同盟的破裂
1956年初中共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
溥仪一行是怎样从苏联回国的——来自俄国解密档案中的历史证据
中苏同盟、朝鲜战争与对日和约——东亚冷战格局形成的三部曲及其互动关系
中共八大为什么不提“毛泽东思想”
苏共二十大、非斯大林化及其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朝鲜战争期间中朝高层的矛盾、分歧及其解决
1956年10月危机:中国的角色和影响
援助与限制:苏联与中国的核武器研制(1949-1960)
中苏条约谈判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
赫鲁晓夫、毛泽东与中苏未实现的军事合作
1958年炮击金门前中国是否告知苏联?
中苏联盟与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
周恩来赴苏谈判的目的和结果
毛泽东派兵入朝作战的决心
三八线的由来及其历史作用
美国扩大朝鲜战争的战略决策
1953年朝鲜停战:中苏领导人的政治考虑
中苏结盟与苏联对新疆政策的变化(1944-1950)
苏联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反应及其结果
朝鲜战争爆发的历史真相
朝鲜战争与美国对台政策的转变
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帮助与制约
中国被迫出兵朝鲜:决策过程及其原因
当代中国研究的海外基地
美国是怎样卷入朝鲜战争的:过程和依据
对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富农问题的历史考察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目标和结果
论中国出兵朝鲜决策的是非和得失——50年后对朝鲜战争历史的考察和反思
中苏领导人对朝鲜停战的政治考虑
沈志华、左凤荣:改革即去苏联化
毛泽东与东方情报局
盲动岁月——“大跃进”50年回首
毛泽东访苏轶闻
苏联解体和斯大林模式的终结
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的起源
斯大林、毛泽东与朝鲜战争的起源
提高党史研究水平的关键在于实话实说
陆南泉 黄苇町 谁抛弃了前苏联?
沈志华 邰浴日:共运史研究再出发——专访著名冷战史专家沈志华
朝鲜核危机与美中韩日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