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暴龙兽vs无限龙兽:全球掀海外屯田潮 日本海外农田面积三倍于国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7:35:55
全球掀海外屯田潮 日本海外农田面积三倍于国内2009年04月26日 03:24新京报【 】 【打印已有评论194条

一名马达加斯加农民正在以原始的耕作方法犁田。

一边是地广人稀,土地撂荒,无人耕种;一边是耕地紧张,产能有限,手里无粮。在此姑且不讨论粮食危机背后的复杂成因,不讨论世界粮食短缺到底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对于一国而言,确保本国粮食安全已日益成为维护国家稳定及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全球粮食危机的大背景下,不少国内耕地少,粮食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开始把目光投向海外。在政府的支持下,“海外屯田”已经成为这些国家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

所谓海外屯田,就是一国向另一国购买或租用土地,“通过派遣常驻工作人员”进行农业生产,产出农产品用于供应土地种植国的国内需求。

求人不如求己,对于土地资源紧张,粮食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来说,“海外屯田”无疑是确保本国粮食安全的最佳之道。

然而,“海外屯田”是某个国家从本国利益角度出发采取的措施,虽然客观上起到了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优化的效果,但从全球角度来说,各国从确保本国粮食安全出发的“海外屯田”,会否成为全球粮食危机的一剂解决良方?

近年来,随着粮食价格不断上涨,许多国家的领导人相信,在一个贸易限制颇多、粮价预期高企的时代,继续依赖从其他国家进口粮食不仅是危险的,也是目光短浅的。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海外屯田的行列。

日本 海外农田面积三倍于国内

谈到海外屯田,日本可能算是“鼻祖”。早在1899年,一家由日本官方资助的公司就向秘鲁派出了农场工人,这是日本有组织地在拉美海外“圈地”的开始。

由于人口增加、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降低,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从上世纪60年代的79%下降到了目前的39%。粮食安全问题日益迫切,这成为了今天日本掀起新一轮海外屯田浪潮的主要原因。

2007年底,日本三井公司在巴西购买了10万公顷农田以种植大豆,仅这一协议涉及的耕地面积就相当于日本本土可耕种农田面积的2%。

根据非政府组织GRAIN在2008年公布的一份报告,日本的食品企业于2006到2008年间在巴西、非洲和中亚等地租用和购买了大量农田以种植有机作物。日本目前已拥有超过国内农田3倍的海外农田。

海湾国家 “屯田”足迹遍全球

而在新一轮的海外屯田大潮中,脚步迈得最快、投入最多的非海湾国家莫属。过去一直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沙特、巴林、科威特、卡塔尔、阿曼、约旦和阿联酋等国家在2007年到2008年的粮食危机中痛定思痛,组成了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携手在海外寻找屯田机会。他们在老挝、印尼、菲律宾、越南、柬埔寨、巴基斯坦、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以及中亚和欧洲的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俄罗斯和土耳其都达成或正在磋商租地、购地协议。在非洲的苏丹和乌干达,也留下了海湾国家屯田的足迹。

印度 修改法律支持“海外屯田”

在日美和海湾国家加快海外屯田步伐的同时,另外一些国家也不甘落后。

2008年,印度的15家企业在印度国家贸易公司的牵头下,开始在巴拉圭、乌拉圭和巴西等国展开租用农田的谈判。印度企业还在缅甸、印尼等国购买了经济作物庄园。他们下一步考虑的屯田目的地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为了支持印度企业海外屯田,印度还对相关的法律进行了修改,印度储备银行目前也考虑放松对这些海外屯田企业的贷款限制。

美国 为廉价劳动力“向外走”

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企业和农民个人也开始大量寻求海外的可耕种农田,尤其是在南美。不过,美国企业海外屯田的动机与沙特、日本等粮食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有所不同。美国一直是世界上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但是近年来,美国移民政策的限制导致美国农业劳动力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邻近的拉美国家就以其土地肥沃、廉价劳动力充足和地理位置靠近美国等优势成为了美国农业企业向海外转移的主要目的地。

一些大型的美国农业企业如阿彻·丹尼尔中部公司和邦吉公司等,过去十余年来一直在诸如巴西等南美国家投资农业。而生产规模较小的美国农民个人来到墨西哥种田的历史就更悠久了。最近2年来,许多美国农业企业把墨西哥变成了他们海外扩张农业的热土。200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企业在墨西哥的三个省份种植了超过1.7万公顷农田,雇佣了1.1万人。美国对墨西哥农业的投资自2000年到2008年翻了7番,达到了6000万美元。

相关新闻:

日本在海外屯田备战粮食危机

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中国没有海外屯田计划

相关评论:

曹东勃: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再议海外屯田

<< 前一页123后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