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丑纳音是什么意思:老枪:韩寒方舟子之争是微博版文字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9:27:35

老枪:韩寒方舟子之争是微博版文字狱

2012年02月01日07:32 新快报 我要参与(546)

【老枪/文】春节前一周的微博观察,说的是有关韩寒的争议。春节后本想观察点别的,但这件事的延续如火如荼,远超本该在春节间为主角的春晚。不管怎么看待这件事,亢奋、冷漠、恶心,都躲不过,只得再捏着鼻子观察一次。

但愿这是最后一次。

简而言之,这场围绕着韩三篇起于正剧的争议,发展到今天对韩寒的个人“解构”,已从春节前的闹剧阶段进入丑剧阶段。丑剧的高潮发生在春节这几天,现在看,高潮已过,就看怎样在更丑中无聊收场了。

这是一场当代网络版文字狱。手法其实并不新鲜,中国历史、近代与80年代前的现代,这种手法被多次在一场又一场由权力发起的整人运动或文人自相残杀中被反复使用过。仅仅抓住写作者的文本做解析,极尽捕风捉影、深文周纳、无限罗织、旁敲侧击、曲解勾陷、莫须有......等等之能事,这一切我们历史上并不鲜见,且在文革后至少在官方与民间口头上遭到一致痛斥与摒弃的恶劣手法再次沉渣泛起。当然,使用者们并不认为自己是在做恶。他们打着各种各样更现代与时尚的大旗,比如言论自由等,重复着过去的罪恶老调。而事实上,历史上每一次如此勾陷,都是在那个“当代”最正确的理论包装下以正义之名进行的,从来没有人认为或承认自己是在做恶。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微博大热闹中,摘取任何微博片段都已无法表现其”盛”,只好随手写下几段观察感言:

言论自由方向与边界

在这个国家的历史上,言论自由从来都没有,也从来都有。

个体对于公权力的言论自由,从秦皇以降,除了上世纪初的一段短暂的时间,这个国家几乎从来都没有。而对于个体,这个国家的言论自由从来都几乎无节制的泛滥着,包括权力对个体的这种自由,也包括个体对个体的这种自由。

即使在号称“大鸣、大放、大字报”三大自由的文革期间,对于那个终极最高权力者和他的权力核心,任何人都毫无言论自由可言。而对其以下,即使是那位拿着宪法护身的原二号领导者,也只有被“自由”的份。

至于个体对个体,在这个国家基本没有言论被侵犯的边界。个体解决言论被侵犯问题其实不外两种手段:看谁拳头硬,或看谁能找到权力做依附与后盾。

邻里纠纷,拳头硬者可以问候对方十八代祖宗而不仅不受任何惩罚,反大胜而归。反之,问候错了人,不知对方的二表姨夫三表姑夫在可以致自己于死地的权力部门掌权,则只能自吞苦果,哪怕纠纷本身你百分百有理有据。

这就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够反复玩弄挑动群众斗群众的权术游戏的奥妙与根源。

真正的言论自由的本质,是个体在权力面前的充分自由与权力对个体的充分不自由,不是个体对个体间的无限自由。相反,个体间越无限度自由,个体在权力面前就越不自由,就越得依附与依靠权力来换取自已的安全。只有建立起以充分保障每个个体尊严都不受任何权力和其他个体侵害为本的言论自由准则,才是实现真正言论自由的根本。

法律的尊严是保障言论自由的最后屏障

当不同方面,包括个体与个体间,也包括权力与个体间,在言论自由保障与被保障方面发生冲突时,法律是中止冲突并保障言论自由不被限制也不被滥用的最后屏障。一切将这种冲突诉诸法律的行为都是正当并应该鼓励的。但是,在这个国家,由于权力一贯大于法律,法律一直是权力的附庸、傀儡与掌上玩物。所以,法律从来就没有得到过应有的尊重,也从来就没有自己的尊严。正因为如此,冲突一方可以堂而皇之的宣称,无论法律如何判决,自己的行为都是正确的,也都不会因为法律的介入而停止自己已被对方诉诸法律的行为。

有人说这是藐视司法,不对。因为在法律的制定者与执行者那里,司法就一直是被藐视的。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能指责任何个体在藐视司法。

只能说,在一个法律没有尊严的地方,不会有真正的言论自由。

综上两点,在这个国家与时代,把完全针对一个体的种种不当与荒谬言行,上升到言论自由高度,并以此作为这场热闹的出师大旗,本身就是一个大笑话。言论自由的争取与高标,不是通过对个体的肆意屠宰来表现与实现的,从来都不是。

感谢与遗憾

通过对这场热闹的观察,必须得对党表示感谢。从文革后到现在,基本中止了至少从雍正起至文革的一场又一场由公权力发动的运动而造就的文字狱传统。但遗憾的是,我们这个社会还没有对非公权力进行类似勾当有基本的警惕与进行边界限制。我们这个社会更没有通过法律,对无论公权力还是非公权力对个体的类似伤害,做出明确、永久并可执行的限制。如此,这种行为就永远存在着被包括公权力和非公权力重复进行的可能。中国政法大学教师萧瀚将此事评为“转基因文革”,这个基因将永远有反复“转”的可能与能力。

给火中取粟、趁火打劫、混水摸鱼者们的几句话

回顾历史上所有由公权力与非公权力发动的各种类似运动,不难发现,真正去实施和有能力实施的,都是被运动者的同类。这种运动若不被永远中止,每一个读书为文者,无论你在上一次、这一次或下一次运动中充当或被充当何种角色,最终都将被“轮回”,总有一天,会轮到你也处于死无葬身之地。

请回顾从整风至反右再至文革。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责任编辑:张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