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卖头发视频:對水稻生産的建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6:17:19
日期:2011-04-19 15:25 來源:中國種植業信息網
5.1根據我國光、溫分佈特點安排好水稻生産。 利用我國的光、溫資源,科學佈局水稻生産,建立合理的稻作制度。
5.1根據我國光、溫分佈特點安排好水稻生産。 利用我國的光、溫資源,科學佈局水稻生産,建立合理的稻作制度。
5.1.1 水稻生長季太陽總輻射、光合有效輻射量、日光合輻射量的粗略分佈。
水稻生長季太陽總輻射和光合有效輻射量,東北地區和四川盆地最少,華南地區最多,西北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相近,而在此期間,日光合輻射量的分佈則相反,東北和西北地區最高,西南稻區最低,其他大部地區處於其間。因此,水稻生産中:
①北方稻區,應選在較低溫度下分蘗多,葉面積生長快的品種,發揮日射量多,光合強度大的優勢,提高光合效率,增加物質積累,提高單産;
②南方稻區應選擇株型挺拔的好品種,提高受光量,建立合理的高産結構;
③應提高水稻復種,擴大再生稻面積,增加總産。
5.1.2日照長度隨季節和緯度變化,是科學引種的依據之一,日照長度的季節變化與地理分佈規律,對水稻生産十分重要,尤其是引種,還必須遵循水稻品種的光、溫特性,把兩者融恰在一起。具體説來:
①早稻:華南旱稻早熟秈、雲貴早熟秈、華中早熟秈、雲貴早熟粳、華中早熟粳,東北和西北早熟粳,這些品種感光性弱、感溫性中等,在全國引種都易成功。
②中稻:華南早稻中、遲熟秈、中稻秈、雲貴中熟秈、華東中稻秈、華北中遲熟秈等類型的品種感光性弱;華南早稻遲熟粳、雲貴中熟粳、華中中稻粳、華北中、遲熟粳等這類品種感光性弱至中等。他們的感溫性中等。因此氣象條件相似的地方引種,容易獲成功。
③晚稻:華南晚稻秈、一季粳、晚稻遲熟粳、雲貴遲熟秈、粳、華中晚稻秈、粳,這類品種感光性強、感溫性也強,對不同地區適應性窄,引種要求嚴格。一定要通過試驗試范,方可引種。
5.1.3 南方雙季早稻播種 從早稻播種--晚稻成熟,要根據當地氣候資源結合當年的氣候特點瞻前顧後,安排好全年生産。早稻安全播種到晚稻安全抽穗開花和安全成熟,使水稻生産的重要生育階段處於氣象條件最佳時期,避過早稻的低溫冷害、高溫熱害、晚稻低溫害等不利條件,從而使得安全抽穗開花、安全灌漿成熟。
①雙季早稻的播種期,往往受春季溫度所支配,春溫回升早的年份,春播期提前,當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12℃的日期,就是雙季早秈、早粳的適宜播種期。雙季早稻露地育苗為爭取季節,經常抓冷空氣到來的“冷尾暖頭,搶晴播種”,使實際播種期早于適宜播種期。
②水稻安全期的意義
安全播種期: 春溫回升到日平均氣溫10℃或12℃的初日是水稻播種的日期,10年中有8年達到此標準日期,即為安全播種期。
安全齊穗期:日平均氣溫降至20℃或22℃(23℃)的初日,10年中有8年保證能達到這個標準的日期,即為安全抽穗期。但在高原山區氣溫日較差大,水稻又長期適應低溫的環境,因此,溫度在18℃以上亦可安全抽穗。
安全成熟期:水稻齊穗後日平均氣溫維持在大於等於15℃的天數,仍有40天左右,這是灌漿成熟的適宜溫度。滿足這樣的溫度條件,可使水稻安全成熟。
安全期:是指水稻在界限期內播種、齊穗、成熟能順利的進行,不致造成嚴重的低溫危害,避免爛秧、空殼、秕粒造成的損失。
由於生産水準的發展和栽培技術含量的提高,反應在早稻育秧這一生産的重要環節上,受氣象條件的制約的成分越來越少。因此,根據天時確定安全播種期,已不十分重要。但在兼顧後期早稻、晚稻的安全抽穗和安全成熟,趨利避害仍是生産中必須注意的問題。選擇適播期,不僅考慮到培育壯秧,合理安排茬口,還要充分地利用當地氣候資源實現高産。
5.1.4 各地水稻農業氣候資源不同,安全播種期也隨之出現差異
我國水稻最早安全播種期隨緯度升高而推遲。華南和滇南的秈稻2月下旬-3月上中旬;長江流域秈、粳稻分別為3月底至4月中、3月下旬-4月下旬;華北粳稻在4月中旬前後,南部秈稻有4月下旬,東北稻區在4月底至5月中旬;西北地區比同緯度的華北推遲10-15天;雲貴高原中北部比同緯度的東部地區晚10天以上;四川盆地比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早10天左右。
5.1.5 水稻安全齊穗期
安全齊穗期由高緯度向低緯度,由北向南逐漸推遲,東北地區7月底-8月下旬初;華北、黃淮(含蘇皖北部)粳稻8月下旬-9月上旬、南部秈稻在8月底以前;長江流域秈稻在9月上、中旬、粳稻在9月中、下旬;華南地區秈稻9月底-10月中旬;西部內陸和雲貴高原比東部同緯度地區早10-30天。
5.1.6 水稻安全成熟期
水稻抽穗到成熟需日平均氣溫大於15℃的天數,秈稻35天、粳稻40天。各地安全齊穗以後的40天中氣溫仍維持在15℃以上,這樣的熱量資源可保證安全齊穗。其分佈東北地區最早在9月上、中旬;西北地區9月中-10月上;華北地區在10月上、中旬;成都平原10月中-10月下;長江中下游地區10月底-11月上旬;雲貴高原中北部在9月下旬-10月上旬,低山平壩到10月下旬;華南地區和雲南南部在11月上旬末椫邢卵墑臁?/P>
5.2 水稻大田的群體結構
水稻的産量是由穗數、每穗粒數、結實率和千粒重等4個因子構成,其中單位面積上的穗數的多少決定了群體的大小和成穗率的高低,而群體的大小和成穗率的高低,依賴於栽插密度的多少和分蘗速度的快慢,這在很大程度上受氣象條件的制約。
5.2.1 根據光溫條件確定栽插密度
栽插密度除栽培條件外,隨分蘗期溫光條件而異,溫度高、日照充足,可適當減少栽插密度;多低溫陰雨寡照天氣,適當增大栽插密度。如果栽插過密,群體發展過大造成提早封行,增加株間鬱蔽,小氣候環境變劣。
5.2.2 北方稻區栽插密度高於北方
同一個水稻品種,在溫度較低,太陽輻射較強烈、溫差大,空氣相對溫度低的北方稻區,植株較矮,葉片窄而短,單株面積小,株型較挺拔;分蘗數較多,成穗率高。而在氣溫較高,太陽輻射較弱、日較差較小,空氣濕度大的南方稻區,植株形態表現則相反。北方水稻葉面積指數明顯高於南方。因此,北方的栽插密度高於南方。
5.2.3 合理密植與氣象條件
合理密植是促進穗粒重相互協調的重要基礎。
①不同氣象條件的合理栽插密度,分蘗期高溫、強日照密度減少;低溫、陰雨、寡照密度增大。
②各稻區的栽插密度
東北稻區:水稻生長髮育期間氣溫較低,日照充沛,太陽輻射強,空氣乾燥,溫度日較差大,有利於株型挺拔,適於産生較大的葉面積,這些地區適於密植,提高單産。
西南高原稻區:地形複雜,氣候生態多樣,高海拔的稻田水稻生育期間溫度較低,生長季短,太陽輻射稍強,日照時數不足,栽插密度適當增加,海拔低的一季稻田,生長季較長,溫度偏高,有利於增長分蘗,但太陽輻射弱,遮陰時間長,日照時數少,葉面積不宜過大,栽插密度要小于山間冷浸田;低於平壩,溫度較低,日照少,也不宜增大栽插密度。
華北稻區:水稻生長季,早稻或麥茬稻,有效分蘗期溫度低,但太陽輻射強,日照較豐,晝夜溫差大,對增加有效分蘗有利,可適當增加密度,麥茬稻高於一季早稻。
長江流域:麥茬單季稻生育期間溫度較高,陰雨多,日照少,太陽輻射弱,空氣濕度大,栽插密度不宜過大;雙季早稻生育期短,移栽後溫度較低,太陽輻射亦較弱,應適當密植;雙季晚稻大田生長期短、溫度高、太陽輻射強,有效穗數靠栽不靠發,栽插密度應加大。
華南稻區:雙季稻生育期間,溫光條件好,群體應增大,適宜的栽插密度較小。
5.4防災減災
5.4.1乾旱災害的防禦
①建設配套的水利設施,擴大蓄水量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降水
南方稻區:年雨量豐富,又集中在雨季,往往形成大量的地表徑流,有雨是澇,無雨是旱,稻田不能有效利用,為了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應擴大庫容量,擴大蓄水能力。水利設施大、中、小配套,最大限度的把降水存起來,確保旱期稻田有水灌,避免乾旱災害。
北方稻區:雨量較少,要充分利用湖泊水庫攔蓄雨水,有水就可避免旱象。西北稻區,多依靠引黃水灌溉,引蓄黃河水既可以解除這些地區的旱災,又可降低鹽鹼害。
②搞好農田基本建設,提高稻田保水能力
平整稻田:稻田平整可以減少每次供水量,使全田稻株吸肥、吸水均勻,泥、水升溫一致,促進水稻平衡生長,發育健壯。
沙壤土和鹽鹼土的改良,施用大量的有機肥,改良土壤,減少稻田滲漏,提高稻田保水能力,避免和減少旱災。
③建立合理的灌溉制度,有利於節約用水
改大水漫灌為淺水勤灌和濕潤灌溉,對節約用水很有作用。
水稻需水敏感期的灌溉:一般有三種方式,每次灌40毫米,斷水後,停水1-2天再灌;短間歇灌溉,斷水即灌水,隨斷隨灌;長間歇灌溉:斷水後3-5天再灌。利用攔蓄的雨水灌溉。
北方稻區:雨量稀少,水源不足,可採用節水灌溉技術,育秧實行旱育水長灌溉技術或實行水稻旱種。旱害嚴重的地區可引種或擴種高産旱稻品種,保持水稻穩産高産。
④因天時制宜
初夏雨水充足時,擴大水稻種植面積,春旱連著初夏旱的年份,則走旱路。
伏旱,初秋旱和秋旱機率高的丘陵山區,要根據水源供水情況合理搭配,早、中、遲熟品種。
5.4.2雨澇災害的防禦
①加強農田水利建設。長江流域低窪稻區和沿江、沿湖稻區極易受到雨澇災害的影響或危害。低窪稻區要溝、渠、河配套,內外河道疏通,保持排灌系統暢通,保持排灌系統正常運行。雨季適當增加裝機容量,提高排澇能力降低溝河水位,擴大調蓄能力。預防大雨、暴雨、颱風及江河風浪對堤岸土壤的沖刷。水利工程採用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的方法,江湖堤以土石方為主,並在江湖灘上增植保護植物和種保護草皮。背水面以造林為主,形成多層次綠化帶。江河堤埂和閘門應加強管理,經常防治白蟻危害。
②完善管理系統。管理系統確保雨季的汛情傳遞,把洪澇災害減小到最低限度。
③南方稻區選用抗澇高産品種。不同品種耐澇性差異很大,在同等程度的澇災,其減産率各異,因此,根據當地的氣候與地形地勢特點進行合理的品種佈局十分重要,也是戰勝雨澇的重要措施。
④澇後的補救措施。視受澇天數和程度採取不同的補救措施。一般受澇3-5天的排水後,只要加強肥水管理,及時增施恢復肥,促進快發分蘗成穗;而澇7-9天,排水後幾乎看不到綠葉,但葉內部仍發綠,還有一定硬度,或者排水2-3天后有新葉出生,説明有發新葉的可能,加強管理,可獲得一定産量。
⑤看天、看苗進行科學管理。在南方稻區受澇後,往往易出現高濕溫晴熱天氣,對稻株恢復生機十分不利。因此防止高溫烈日猛曬新生嫩苗,需要日排,晝灌,白天淺水護苗,晝間脫水調氣,促進根系和地上部生長,待發足一定分蘗後進行輕晾田,以利壯大早生分蘗,促使後生分裂成穗。
⑥病蟲害防治。受澇的新生葉、新分蘗都較幼嫩,極易遭受病害、蟲害,因此必須抓好病蟲害防治。
5.4.3防禦低溫冷害 “避、抗、防”結合,以“避”為主的綜合防禦措施。
①充分利用氣候資源,建立合理的稻作制度是避過低溫冷害的重要措施。根據水稻的安全齊穗期和品種光、溫特性,找出當地品種的安全遲播界限日期,確定在當地使用品種能趨利弊害的適應栽培季節,建立稻作制度與合理的品種搭配,避過低溫冷害。
②改進栽培技術,增強水稻的抗逆性,培育壯秧合理施肥是提高水稻的抗逆基礎。看天、看地、看苗情適時適量施好追肥,溫度高、多晴天適當多用氮肥,溫度低、多陰雨則要少施,有助於減輕低溫危害。
③加強肥水管理,促進水稻健壯生長,抗禦低溫冷害科學的肥水管理,使土壤中肥、水、氣、溫協調,減少有毒物質對根的影響,增強根系地上部分生長健壯;建立稻田適宜的灌溉制度,如北方稻區用泉水、水灌溉,水溫低,採取提高水溫的辦法,使水溫升高後灌溉,以減輕或避免低溫冷害。
④選用耐低溫的水稻品種根據當地水稻生長季的氣候特點選育高産、優質、耐寒品種,這是防禦水稻低溫冷害的根本性措施。
⑤防禦低溫冷害的應急措施。在水稻生育期間,預測可能發生低溫冷害,合理施肥很重要。預計低溫前抽穗的長勢較旺的田塊穗肥儘量少施或不施;長勢差的田塊,穗肥也要適當控制,避免延遲開花,要促進提早抽穗開花;預計不能在低溫前抽穗的應採取措施促進抽穗開花;抽穗開花期遇低溫冷害,可灌水防禦,日排晝灌提高稻田溫度,減輕低溫危害。
5.4.4 高溫熱害的防禦 高溫熱害發生在早稻開花和灌漿乳熟對産産量影響下,一般採用以避為主,抗、防結合的措施。
①掌握氣候規律,合理佈局品種,長江流域稻區發生高溫熱害機率最大的時段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雙季早稻應選用中熟早秈品種,適當早播,使開花期在6月下旬至7月初,抽穗開花期避過高溫危害。這些地區的中稻可選用中、遲熟種或早、中稻、早熟品種,適當推遲播種期,使抽穗開花秈稻在8月中下旬,粳稻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避免或減輕高溫危害。
②提高栽培技術,增強植株抗禦高溫的能力。合理用肥,各種肥料的科學搭配天地、雲看苗情,以肥促水稻抽穗開花期;以水調氣,促進根系生長健壯,遇高溫不易早衰;以水調氣,高溫來臨時,適當加深水層,降低植株溫度提高空氣濕度,緩和升溫強度。
③選用選育耐高溫品種,節水稻開花通常在上午10-12時,高溫多發季節,上午11-12時最高氣溫也可達35℃以上,給水稻造成危害。因此,選用早花品種,提早開花時間,使其花期避過高溫。培育耐熱性品種,是防禦高溫危害的根本途徑。
改善稻田小氣候,減少高溫危害,高溫往往與乾旱相結合危害水稻開花灌漿。因此在高溫乾旱時適時量進行噴灌,可增加空氣相對濕度,降低田間升溫幅度,緩解高溫危害。
6. 再生稻
稻作適宜氣候區,種植一季中稻或早稻後,仍有良好的生長髮育條件,能使稻樁上的休眠芽發芽再生,抽穗開花結實,即為再生稻。
6.1 再生稻適宜氣候條件 當地氣候資源種兩季不足,一季有餘的中稻産區,還須滿足再生稻生育期六十天以上;頭季稻收穫後至日平均氣溫降至23度的日期,其間有30天以上,才能保證再生稻的生長髮育和結實。此外,頭季稻收穫後的10天多晴少雨,有利於再生芽萌發
6.2 再生稻生育期間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6.2.1溫度 適宜溫度25?0度,溫度高於35度傷害萌發的嫩芽,不利生長。抽穗開花期和雙季晚稻低溫冷害的指標一樣,秈稻連續3天日平均氣溫低於23度,粳稻低於20度,日最低氣溫低於17度,不能安全齊穗。因此,培育再生稻的地區,要求頭季稻收穫後,有30天日平均氣溫維持23℃以上。否則必須提早頭季稻的播栽期或提高留樁高度,才能保證安全齊穗。
6.2.2水分 頭季稻成熟時,要保持土壤濕潤,以利再生芽萌發
6.2.3養分 再生稻生長前期靠稻樁貯存的養分及原有根系吸收養分,生長中後期靠再生根系吸收養分。因此,頭季稻收割前15天左右和收割後施一定量的氮肥,保持原有根系的活力,保證生長髮育的要求。
6.3 高産栽培要求
6.3.1合理佈局 培育再生稻是一種省工、省力、充分利用生長季的光熱資源,提高水稻産量的有效措施,盡可能擴大面積,增加總産。
①選擇適宜的品種 選擇頭季稻産量高、生育期適宜,再生力強的品種。
②選擇適宜的地區 選擇光、溫條件好的地區。選擇水源條件好,肥力中等以上的田塊,給再生稻留有足夠的生長空間,滿足生育之需,取得好的效。
③集中聯片留蓄便於管理,提高總産。
6.3.2種好頭季稻 頭季稻的好壞是再生稻的基礎。因此,準備留再生稻的田塊,應加強管理,使頭季稻高産,為再生稻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
①頭季稻要早播、早插、早熟、早收,保證再生稻安全齊穗。
②施足催芽肥 催芽肥是促進再生稻早生、快發、多發的重要一環。
③防治病蟲害 促頭季高産、為培育高産再生稻打好基礎。
④收穫時頭季稻成熟適時收穫,收割時灌水打谷,保護好稻樁,留樁高度一般30-40釐米。
6.3.3加強再生稻田間管理
①保護稻樁 頭季稻收割後,稻田要保持水層,保護好稻樁。
②防禦高溫 遇高溫早、晚要澆水,防止上部過快缺水,影響芽的萌發
③施分蘗肥 頭季稻收後3-4天是出葉分蘗的旺盛期,適時施肥,以促分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