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穗石村全景:漫话古村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2:00:59
王锦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02月03日   第 15 版)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中华民族的先辈们用他们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文化的奇观,保存至今的众多古村落就是这些文化奇迹的重要代表。
中国古村落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绝妙结合体,是在特定历史中形成并保存至今的传统乡村聚居地。中国古村落不仅空间形态多种多样,而且其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丰富深邃,是农耕文化和乡土社会的重要载体,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独有生长空间,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或乡村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
作为中国农耕文明的集大成者,古村落散布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镌刻着中华民族卓越创造力和无穷智慧。古村落在传承中华文明、构筑中华文化大厦中作用非凡。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城镇化的加快,大批古村落已从我们的文化视线中悄然隐退,特别是许多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厚重历史价值的古村落日趋衰落甚或消逝。因此,保护古村落是农村文化发展中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经济与文化相统筹、自然与社会相和谐的一种可行模式,是农村文化发展中的必然选择。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2002年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伊始,就把村落、民居、历史建筑纳入重要的民间文化遗产调查普查项目之列。2010年底,中国民协启动了大型图文集《中国古村落代表作》调查编纂工作,重点盘点与查明我国现存的古村落,全面总结中国古村落的历史与现状,首次对中国古村落进行集体式的可视性呈现,为古村落保护与研究提供可靠的科学的基本资料。此外,中国民协自2011年起,陆续编纂出版了《中国名村》等古村落抢救性普查成果系列丛书。
古村落的基本要素有:
1、具有100年以上历史沿革或建村史的村、镇级民居群落或遗址群,其民居、建筑、村落格局及其营造方式与技术能鲜明代表或集中反映某一地域、某一民族及其分支、某一历史时期的生产与生活独特风貌、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传统文化空间。
2、该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持比较完整。传统民居占全部民居建造的50%以上。公共建筑如庙宇、祠堂、戏台、桥梁、道路、碑刻、水井、作坊、学堂等自成体系,整体形态清晰,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建筑群落或文化形态。特别是其历史风貌、建筑风格、生态环境、生产设施、民俗风情别具一格,是一地独有或在同类村落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村落。
3、某地或某少数民族村落、民居整体形态留存完整,具有独特的人居文化空间和传统思想文化价值,其历史脉络清晰可辨、总体风貌古朴独特、民俗传统传承不断。
4、古村落除了具有独特而成规模的物质文化遗产,亦相应地蕴藏着独特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山水传说、民族史诗、口头文学、建筑技艺、岁时节庆、民俗礼仪、村落传统、民间表演、传统工艺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亦是古村落的重要内容。
5、古村落可以是村级行政单位,也可指一个完整或相对集中的民间群落。但一般应是百户左右人家的聚落,人口一般在300人以上。
6、一些独特的重要的族群民居,如福建客家土楼,多为明清建筑,是大家族或村组的聚居区,各种文化遗存丰富而独特,构建出一个充满生机的建筑聚居空间和精神文化空间体系,也是“古村落”的精华之所在。
古村落是中华瑰宝,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值得我们慢慢品味、细细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