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的军训正步走: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外讲话学习基本国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9:17:19

基本国情的理解掌握,理所当然是一名合格领导干部的必备基础,大纲对此也有规定。尤其是每年、各省区市公选“策论”题目,涉及的题材相对都比较宏大,其中分析、论述等紧密依赖于对我国基本国情的理解。新东方刘源老师多次在课堂上分析“两个基本没有变”的国情。本次又精选2位国家领导人关于国情的重要论述在此,与广大网友一起学习、体会……

吴邦国:充分认识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这些年我接触过不少外国朋友,他们对中国持续快速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表示称赞,对中国取得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重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更是感到惊叹。有的朋友甚至提出中国还是不是发展中国家的疑问。我坦率地告诉他们,中国之所以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主要是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积累、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事实上,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是我们基于对中国基本国情认识得出的结论。这当中,最重要的有这么三条。

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努力,中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到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4.9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和第二大货物进口国,国家外汇储备达到近2.4万亿美元,粮食总产量从3亿吨增加到5亿多吨,成功解决了占世界近1/5人口的吃饭问题。同时要看到中国的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农业基础薄弱,基本还是“靠天吃饭”,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51%,比发达国家低了约20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4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约30个百分点,同法国相比更是差了近40个百分点,而且主要以餐饮、商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金融、保险、信息和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正处在培育发展过程中。二是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物质资源的投入,依靠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低成本优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78倍,劳动者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4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了10%至15%。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缺少知名品牌,中国产品的增加值率只有日本的4.37%、美国的4.38%、德国的5.56%。也就是说,虽然很多产品标注为中国制造,但研发设计、关键部件和市场营销都在国外,只有加工、封装等劳动力密集型环节在中国(上海新东方刘源老师提醒:此处可结合“微笑曲线”理解)。中国出口商品中90%是贴牌生产,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到40%,都要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任务刻不容缓。

第二,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城镇化率从17.9%提高到46.6%,每年有1000万左右的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城镇化速度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快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12%,高出全国同期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环境保护得到显著加强。同时要看到,中国仍处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城镇化水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法国相比更是差了3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5153元人民币,还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不少农村地区行路难、饮水难问题尚未解决,一些农民还住着泥草房和棚屋,家里不仅没有电器设备,甚至连像样的家具也很少。虽然区域发展不平衡在世界许多国家都存在,但在中国这一问题更加突出。西部内陆最不发达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沿海地区的1/10左右。这些年经济快速发展,但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对滞后,念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不仅起步晚,而且起点低。在城镇,每年有2400万人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其中大学毕业生近700万人。在农村,有2.3亿农民进入城镇务工,还有近两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实现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繁重。

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1978年到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倍,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7.6倍,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由6.7平方米增加到30平方米、由8.1平方米增加到33.6平方米,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广泛进入普通家庭,汽车也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贫困人口减少了近2.4亿人,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前的35岁上升到73岁,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成人识字率达到93%以上,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同时要看到,中国有13亿人口,经济总量被这一巨大的人口数一除,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法国的1/12,仅排在世界第99位,人均国民总收入更是排在世界100位之后。我们现在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仍有1.5亿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相当于法国人口总数的两倍多,还有4000多万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有2300多万城镇人口靠领取最低生活费过日子。即使在北京、上海等较为发达的地区,虽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左右,但在较高的平均数下照样存在特别困难群众的问题。比如,现在上海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3平方米,但中心城区还有700多万平方米的棚户亟待改造,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要让13亿中国人民都过上富裕美好的生活任重道远。

由此不难看出,中国是在人口多、底子薄、起步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取得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发生的变化翻天覆地,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世所罕见。实现现代化,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景和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正是因为中国人民曾饱受贫穷饥饿的煎熬,更加渴望过上富足安康的生活,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人内在的共同追求。

正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不可逆转。

正是因为中华民族酷爱和平,近代又频受劫难、屡遭战乱,中国人更加珍惜和平,更加懂得维护世界和平既是应尽的国际义务,也是谋求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我们深知,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但我们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因为我们已经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吴邦国同志 2010年7月9日在中法经贸合作论坛上发表的主旨演讲的一部分。近期发表于《求是》杂志。)

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在第6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2010年9月23日 纽约)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

中国是联合国大家庭中的一员,中国的发展变化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我愿就如何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谈谈我的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中国已经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对自己通过艰苦奋斗而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同时,我们对今天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和作用,也有着清醒的认识。(新东方刘源老师提醒:注意以下7个方面的“两面性”,序号为方便阅读理解而编辑添加)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水平较低,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左右。中国经济已保持30多年的快速增长,但进一步发展受到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中国若干重要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大国,但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核心技术仍然大量依赖进口。中国沿海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呈现出现代化的繁荣,但中西部和广大农村的不少地方仍然相当落后,还有1.5亿人口生活在联合国设定的贫困线之下。中国民生有了很大改善,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很大。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日趋活跃,公民基本权利得到较好的维护,但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社会不公和贪污腐败等问题依然存在。

中国现代化走到今天,先进落后并存,新旧矛盾交织,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这就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这就是一个真实的中国(上海新东方刘源老师提醒:关于基本国情的表述,可以联系十七大报告“两个基本没有变”)。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

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展望今后几十年,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沿着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的道路前进。这条道路改变了中国的命运,给全体人民带来了福祉。我们必须坚持它、完善它,而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它。

中国将继续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发展仍然是中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中国的发展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数以亿计农民进入城镇,将创造有史以来最为巨大的国内需求,开辟极其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持久而强劲的动力。中国将下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走出一条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中国将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我们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扭转城乡、地区和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使每一个公民都能够分享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成果。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推进和搞好政治体制改革。只有这样,经济体制改革才能最终成功,现代化建设才能不断发展。我们要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这是民主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障。

中国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互利共赢,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开放战略。我们要遵循国际通行的规则,扩大同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我们要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环境,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创新对外投资与合作方式。中国致力于推动建设公正公平、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和开放自由的国际贸易体系,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不仅要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继续吸收和利用世界先进的东西,而且要在社会管理和文化建设等领域大胆借鉴人类文明的成果。

我们将继续发展教育科技。中国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增强发展的后劲,根本靠什么?一靠教育,二靠科技。中国已经制订了发展教育、发展科技的两个中长期规划纲要。我们要着力抓好这两个规划纲要的实施,争取在2020年左右,基本建成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

我们将继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五千年中华文明所凝结的道德和智慧,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我们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构建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不仅能够创造经济奇迹,也一定能够创造新的文化辉煌。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

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并不太平。但靠战争最终解决问题已经过时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发展的精髓是什么?就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进程中,将继续以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为己任。中国将继续寻求和扩大同世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中国的发展,不会损害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路子。

中国讲友好,也讲原则,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在涉及主权、统一及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国决不退让,决不妥协。

中国坚定不移地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中国将继续遵守《联合国宪章》,认真履行国际公约的各项义务。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中国永远是发展中国家的好伙伴、好兄弟!

中国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有利于建设民主的国际秩序,有利于建设繁荣的世界经济,也有利于建设和谐的文明世界。中国发展,世界机遇;中国好了,世界得利。历史将会进一步证明这一点。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

一个和平发展的中国,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一个敢于担当的中国,永远与世界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世界的持久和平与繁荣而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