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卡手表怎么样:古籍中硫磺以及制品“金液丹”的论述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7:01:32

古籍中硫磺以及制品“金液丹”的论述资料

 《东坡全集》关于金液丹 

与孙运勾书(东坡全集 卷七)
  轼启。脾能母养余脏,故养生家谓之黄婆。司马子微著《天隐子》,独教人存黄气入泥丸,能致长生。太仓公言安谷过期,不安谷不及期。以此知脾胃完固,百疾不生。近见江南老人,年七十二,状貌气力如四五十人。问其所得,初无异术,但云平生习不饮汤水耳。常人日饮数升,吾日减一合,今但沾唇而已。脾胃恶湿,饮少,胃强气盛,液行自然,不湿。虽冒暑远行,亦不念水,此可谓至言不繁。闻曼叔比得肿疾,皆以利水药去之。中年以后,一利一衰,岂可数乎?当及今无病时,力养胃气。若土能制水,病何由生。陈彦升云,少时得此病,服商陆、防已之类,皆不效,服金液丹,炙脐下,乃愈。此亦固胃助阳之意也。但火力外物,不如江南老人之术耳。姜橘辣药,例能张肺,多为肿媒,不可服,有书以告之为佳也。

         《续日本后纪》:             日本天皇也爱好丹药。可见《续日本后纪》③二十卷,仁明天皇嘉祥三年(850年)三月的记事:
“联年甫七龄,得腹结病也。八岁得脐下绞痛之病,寻患头风。加元服后三年,始得胸病。其病之为体也厂初似心痛,稍如锥刺,终以增长,如刀割,于是服七气丸、紫苑、生姜等汤,初如有效,而后虽重剂,不曾效验。冷泉圣皇忧之,救曰:‘予昔亦得此病,众方不效,欲服金液丹并白石英,众医禁之不许,予犹强服,逐得疾愈。今闻所患.,非草药之可治,可服金液丹,若询诸俗医等,必驳论不肯,宜唤淡海海子细论问,随其言说服之’。虔奉救旨,服兹丹药,果得效验。兼为救解古发,设自治之法,世绝良医,仓卒之变,可畏故也。今至晚节,热发多变,救解有烦。世人未知股躬之本病,上皇之救旨,必谓妄服丹药,兼施自治而败焉。宜记由来,令免此谤。恭遵诏旨,记而载之”。

  仁明天皇对医学非常感兴趣,精通博识道教经典,据说当时无一名医能在医学上与他抗衡。

  
③《续日本后纪》:共二十卷。续《日本后纪》之后,属奉救选编的史书,山藤原良房·春澄善绳等于869年编纂完成。

 

硫磺

硫    磺(《本经》)

 

硫磺为天然硫磺矿的提炼加工品。主产于山西、山东、湖南等地。原矿物主要形成于火山喷气作用。味酸,性温。归肾、大肠经。功效外用杀虫止痒,内服壮阳通便。临床用名硫磺。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酸,温。主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

《名医别录》:大热,有毒。主治心腹积聚,邪气冷癖在肋,咳逆上气,脚冷疼弱无力,及鼻衄,恶疮,下部匿疮,止血,杀疥虫。

《药性论》:君,有大毒。能下气,治脚弱腰肾久冷,除冷风顽痹。又云生用治疥癣,及疗寒热咳逆。

《本草崇原》:主风冷,虚备,肾冷,上气,腿膝虚羸,长肌肤,益气力,遗精,痔漏,老人风秘等。

《开宝本草》:味酸,大热,有毒。疗心腹积聚,邪气冷癖在胁,咳逆上气,脚冷疼弱无力,及鼻衄,恶疮,下部匿疮,止血,杀疥虫。

《本草衍义》:今人用治下元虚冷,元气将绝,久患寒泄,脾胃虚弱,垂命欲尽,服之无不效。中病当便已,不可尽剂,世人尽知用而为福,不知用久为祸,此物损益兼行,若俱弃而不用,当仓卒之间,又可阙乎?

《汤液本草》:气温,大热,味酸,有毒。

《本草》云: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疗心腹积聚邪气,冷癖在胁,咳逆上气,脚冷疼弱无力,及鼻衄,恶疮,下部蛪疮。止血,杀疥虫。

《液》云:如太白丹佐以硝石,来复丹用硝石之类,至阳佐以至阴,与仲景白通汤佐以人溺、猪胆汁,大意相同,所以去格拒之寒。兼有伏阳,不得不尔;如无伏阳,只是阴证,更不必以阴药佐之也。硫磺亦号将军,功能破邪归正,返滞还清,挺出阳精,消阴,化魄生魂。

《本草经疏》:石硫磺禀火气以生,《本经》味酸,气温,有毒。《别录》大热。黄帝、雷公:咸,有毒。气味俱厚,纯阳之物也,入手厥阴经。经曰:寒淫于内,治以温热。冷癖,咳逆上气,寒邪在中也,非温剂无以除之。又曰:硬则气坚,咸以软之。心腹积聚邪气,坚积在中也,非咸剂无以软之。命门火衰,则为脚冷疼弱无力,下焦湿甚,则为阴蚀,疽痔,匿疮,酸温能补命门不足,大热能除下焦湿气,故主之也。其主头秃、恶疮、疥癣者,悉取其除湿杀虫之功耳。《本经》又主坚筋骨,及《别录》疗鼻衄止血者,皆非所宜。夫热甚则骨消筋缓,火载血上则错经妄行,岂有大热之物反能疗是证哉?无是理也!

 

简误:硫磺,古方未有服饵者。《本经》所用,止于治疮蚀,攻积聚,冷气脚弱等。而近世遂为常服,丸散如来复丹、半硫丸、金液丹、黑龙丹,及诸方书所载者,不可缕指,称其功用亦未能殚述。然而人身之中,阳常用余,阴常不足,病寒者少,病热者多。苟非真病虚寒,胡可服此大热毒药,假令果系虚寒证,法当补气以回阳,亦何须藉此毒石哉?世人徒知道其效良捷,而不知其为害之酷烈也。戒之!戒之!

 

《本草蒙筌》:味酸,气温,大热。有毒。体系至阳之精,能化五金奇物。状兴阳道,若下焦虚冷,元阳将绝者殊功;禁止寒泻,或脾胃衰微,垂命欲死者立效。中病便已,过剂不宜。塞痔血,杀疥虫,坚筋骨,除头秃。去心腹痃癖,却脚膝冷疼。仍除格拒之寒,亦有将军之号。盖因功能破邪归正,返滞还清,挺出阳精,化阴魄而生魂也。

 

谟按:硫磺性热,每用治其格拒之寒。倘或此证兼有伏阴在内,须加阴药为佐才妙也。古方太白丹、来复丹、各有硝石之类。是皆至阳,佐以至阴,正合宜尔。若无伏阳,单患阴证,此又不必例拘,惟在用其阳药也。

 

《本草乘雅》:石硫磺,偏得山石骠悍之性,阳燧为体,动流为用者也。气禀火温,味兼木酸,盖木从火得,风自火出故尔。合入厥阴,从乎中治,故主阴蚀疽痔,及恶血为眚,无以奉发美毛,正骨柔筋者,悉属阴凝至坚,对待治之,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矣。化金银铜铁奇物,此火之精,矾之液耳。

 

《药性解》:味酸,性大热,有毒,入命门经。主下焦虚冷,阳绝不起,头秃、疽痔、癣疥,心腹痃癖,脚膝冷疼,虚损泄精。莹净无夹石者良,畏朴硝、细辛、飞廉,忌百般禽兽血。

 

按:硫磺为火之精,宜入命门补火。盖人有真火,寄于右肾,苟非此火,则不能有生;此火一熄,则万物无父。非硫磺孰与补者?《太清》云:硫禀纯阳,号为将军,破邪归正,返浊还清,挺立阳精,消阴化魄。戴元礼云:热药皆燥,惟硫磺不燥,则先贤尝颂之矣。今人绝不用之,诚虞其热毒耳。然有火衰之证,舍此莫疗,亦畏而遗之,可乎?中其毒者,以猪肉、鸭羹余、甘草汤解之。

 

《景岳全书》:味苦微酸,性热,有毒。疗心腹冷积冷痛霍乱,咳逆上气,及冷风顽痹寒热,腰肾久冷,脚膝疼痛,虚寒久痢滑泄。壮阳道,补命门不足,阳气暴绝,妇人血结,小儿慢惊,尤善杀虫,除疥癣恶疮。老人风秘,用宜炼服。亦治阴证伤寒,厥逆烦躁,腹痛脉伏将危者,以硫磺为末,艾汤调服二三钱,即可得睡,汗出而愈。

 

石硫磺《本草纲目》

释名:亦称硫磺、黄硇砂、黄牙、阳侯、将军。(“磺”原作为“黄”)。

 

气味:酸、温、有毒。

 

主治:

  1、腰膝寒冷无力。用硫磺半斤,放在桑枝灰五斗的淋汁中,煮三沸。假干,以大火煅后研细。另取地坑里清水(穿地约一尺二寸,投水其中,等澄清后取用)和上述的硫磺末在坩锅中熬成膏子。再加米饭揉匀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

  2、脚气病。用硫磺粉三两、钟乳粉五升,加水煮沸,煎成三升。每服三合。又方:牛乳三升,煎至一升半。取五合,调硫磺粉一两。一次服下,蒙被而卧,须出汁为好,注意避风。如不出汗,再服药一次。隔几天之后,又照此服药。如此几次,可见效。

  3、伤寒阴症(极冷,厥逆烦燥,腹痛脉微)。煎艾汤服硫磺末三钱。安卧,出汗自愈。

  4、积块作痛。用硫磺、硝石、结砂、青皮、陈皮各四两,共研为末,加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5、气虚暴泄,日夜二、三十次,腹痛不止。用硫磺二两,枯矾半两,共研为末,加蒸饼糊成丸子,丹砂为衣,如梧子大。每服十五至二十丸,温水或盐汤送下。此方名“朝真丹”,暑天可旅行宜备。

  6、霍乱吐泻。用硫磺一两、胡椒五钱,共研为末,加黄蜡一两,熔化调丸,如皂角子大。每服一丸,凉水送下。

  7、脾虚下白(脾胃虚冷,停水停气,凝成白涕下出)。用硫磺一两、炒面粉一分,共研为末,滴水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

  8、老人时泄时秘,交替出现。用硫磺、半夏(热水泡七次,焙干)等分,研细,与生姜汁、蒸饼和在一起捣匀,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至二十丸,空苡服,温酒或姜汤上。妇女用醋汤送下。

  9、红白痢。用硫磺、蛤粉,等分为末,加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汤送下。

  10、久疟不止。用硫磺、丹砂,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发病日清晨服。寒多则硫磺用量加倍,热多则丹砂且量加倍。又方:硫磺、蜡茶,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冷水送下,发病日清晨服。寒多则增加硫磺用量,热多则增加蜡茶用量。服药二次后可见效。

  11、肾虚头痛。用硫磺一两,加胡粉为末,和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痛时,以冷水送服五丸。又方:硫磺末、食盐等分,水调生面糊药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加蒸饼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至五丸。

  12、酒鼻。用生硫磺半两、杏仁二钱、水银粉一钱,共研为末,每夜搽鼻。

  13、小儿耳。用硫磺末和蜡作成捻子插在耳中。一天换两次。

  14、突然耳聋。用硫磺、雄黄,等分为末,棉花裹着塞耳内,数日可愈。

  15、一切恶疮。用好硫磺三两、荞麦粉二两,共研为末,滴水,捏成饼,晒干收存。临用时,取饼研细,以水调匀敷患处。

  16、疥疮有虫。用油煎鸡蛋和硫磺粉调匀搽疮上。

 

《本草备要》:燥,补阳杀虫。

味酸有毒,大热纯阳,硫磺阳精极热,与大黄极寒,并号将军。补命门真火不足。性虽热而疏利大肠,与燥涩者不同。热药多秘,惟硫磺暖而能通;寒药多泄,惟黄连肥肠而止泻。若阳气暴绝,阴毒伤寒,久患寒泻,脾胃虚寒,命欲垂尽者用之,亦救危妙药也。治寒痹冷癖,足寒无力,老人虚秘,《局方》用半硫丸。妇人阴蚀,小儿慢惊。暖精壮阳,杀虫疗疮,辟鬼魅,化五金,能干汞。王好古曰:太白丹、来复丹,皆有硫磺,佐以硝石,至阳佐以至阴,与仲景白通汤佐以人尿、猪胆汁意同。所以治内伤生冷、外冒暑湿,霍乱诸病,能除捍格之寒。兼有伏阳,不得不尔,如无伏阳,只是阴虚,更不必以阴药佐之。《夷坚志》云:唐与正亦知医,能以意治病,吴巡检病不得溲,卧则微通,立则不能涓滴,遍用通药不效,唐问其平日自制黑锡丹常服,因悟曰:此必结砂时,硫飞去,铅不死,铅砂入膀胱。卧则偏重犹可溲,立则正塞水道,故不通。取金液丹三百粒,分十服,瞿麦汤下,铅得硫则化,水道遂通。家母舅童时亦病溺涩,服通淋药罔效,老医黄五聚视之曰:此乃外皮窍小,故溺时艰难,非淋证也。以牛骨作楔,塞于皮端,窍渐展开,勿药而愈。使重服通利药,得不更变他证乎?乃知医理非一端也。畏细辛、诸血、醋。

 

《本经逢原》:酸咸大热,有毒。

硫磺禀纯阳之精,赋大热之性,助命门相火不足,寒郁火邪,胃脖结痛,脚冷疼弱者宜之。其性虽热,而能疏利大肠,与燥涩之性不同。但久服伤阴,大肠受伤,多致便血。伤寒阴毒,爪甲纯青,火焰散屡奏神功;阴水腹胀,水道不通,金液丹服之即效。《本经》治阴蚀疽痔,乃热因热用,以散阴中蕴积之垢热。但热邪亢盛者禁用。又言坚筋骨者,取以治下部之寒湿。若湿热痹,良非所宜。人身阳常不足,阴常有余,苟非真病虚寒,胡可服此毒热?《类案》有久服硫磺,人渐缩小之例。石顽亲见李尧占服此数年,临死缩小如七八岁童子状。正《正经》所谓“热则骨消筋缓”是也。

 

《本草崇原》:硫磺色黄,其形如石。黄者,土之色。石者土之骨。遇火即焰,其性温热,是禀火土相生之气化。火生于木,故气味酸温,禀火气而温经脉,故主治妇人之阴蚀及疽痔恶血。禀土石之精,故坚筋骨。阳气长则毛发生,故主头秃。

 

《本草求真》:[批]石硫磺大补命门相火,兼通寒闭不解。

石硫磺专入命门。玄寿先生曰:硫是矾之液,矾是铁之精,磁石是铁之母。故铁砂、磁石制入硫磺,立成紫粉。味酸有毒,权曰:有大毒,以黑锡汤解之。大热纯阳,号为火精。时珍曰:凡产石硫磺处,必有温泉作硫磺气。盖人一身,全赖命门真火周布,始能上贯心肝以主云雨,中及脾胃以蒸水谷,下司开阖以送二便,旁达四肢以应动作。李时珍曰:命门为藏精系胞之物,其体非脂非肉,白膜裹之,在脊骨第七节两肾中央,系著于脊,下通二肾,上通心肺,贯脑,为生命之原,相火之主,精气之府,人物皆有之,生人之物,皆由此出。即经所谓七节之旁中有小心是也。以相能代心君行事,故曰小心也。此火既衰,阳微阴盛,内寒先生,外寒后中,厥气逆胸,旁及于胃,胃为肾关,外寒斩关直入,由是无热恶寒,手足厥逆,二便凝结。医以朴硝攻下,猪、泽渗利,则二便不通,而凝结益甚,是犹层冰不解,非不补火消阴,疏阳通胃,则寒莫去而结莫消。书云:命门火衰,服附、桂不能补者,须服硫磺补之。

按,硫磺纯阳,与大黄一寒一热,并号将军,凡阳气暴绝,阴毒伤寒,久患寒泻,脾胃虚寒,命欲垂尽者,须用此主之。又治老人一切风秘、冷秘、气秘,热药多秘,惟硫磺暖而能通;寒药多泄,惟黄连肥肠而止泻。为补虚助阳圣药。且能外杀疮疥一切虫蛊恶毒,并小儿慢惊,妇人阴蚀,皆能有效。但必制造得宜,始可以服,余用法制。另详杂症求真方内。凡遇一切虚痨中寒,冷痢冷痛,四肢厥逆,并面赤戴阳,六脉无力,或细数无伦,烦躁欲卧井中,口苦咽干,漱水而不欲咽,审属虚火上浮,阳被阴格者,服无不效。王好古曰:如太白丹、来复丹、皆用硫磺,佐以硝石,至阳佐以至阴,与仲景白通汤佐以人尿、猪胆汁,大意相同。所以治内伤生冷,外冒暑热霍乱诸病。能去格拒之寒兼有伏阳,不得不尔。如无伏阳,只是阴虚,更不必以阴药佐之。今人不晓病机,一见秘结不解,不分寒热,辄用承气以投,讵知寒热不同,冰炭迥异,用之无益,适以致害,可不慎欤。但火极似水,症见寒厥,不细审认,辄作寒治,遽用此药,其害匪浅。孙升谈圃云:硫磺神仙药也。每岁三伏日饵百粒,去脏腑积滞有验。但硫磺伏生于石下,阳气溶液凝结而就,其性大热,火炼服之,多发背疽。方勺《泊宅编》云:金液丹乃硫磺炼成,纯阳之物,有痼冷者所宜,今夏至人多服之,反为大患。韩退之作文戒服食,而晚年服硫磺而死,可不戒乎。夏英公有冷病,服钟乳、硫磺,莫之纪极,竟以寿终,此其禀受与人异也。

 

《得配本草》:酸,有毒。大热纯阳。入足少阴经。去冷积,止水胀,杀脏虫,除鬼魅。

得半夏,治久年哮喘;得艾叶,治阴毒伤寒;得鸡子煎香油,调搽疥疮;得枯矾,治气虚暴泻。酸雄黄为末,绵裹,塞耳卒聋闭;配滑石,治伤暑吐泻。烧烟熏嗅,咳逆打呃立止,研细末,掺诸疮胬肉,如蛇出数寸。

阴虚者禁用。

人生一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每见虚热者,补阴之剂,投之半载一年,未即有效,遂以滋阴为无济。不若补阳以生阴。且云怯病内必有虫,以食其髓。惟硫磺下补命门,兼可杀虫,因之日服寸匕,以其速效。讵知阳火日盛,阴水益燥,速之使毙,而莫之知也!且果系虚寒,亦应补气以回阳,乃用此酷烈之药而毒之死,何哉?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酸,温。主妇人阴蚀,阴湿所生之疾,惟阳燥之物能已之。疽痔恶血,亦下焦阴分之湿所生病也。坚筋骨,壮筋骨之阳气。除头秃,杀发根湿气所生之虫。能化金、银、铜、铁奇物。火克金也。

 

硫磺乃石中得火之精者也。石属阴而火属阳,寓至阳于至阴,故能治阴分中寒湿之疾。其气旺而性暴,故又能杀虫而化者诸金也。

 

《本草分经》:酸、黄,大热。补命门真火不足,而又能疏利大肠,暖精壮阳,杀虫疗疮。救危之药,服之多发背疽。

 

【现代药理研究】

1.  硫磺能刺激肠管,促进蠕动,软化粪便而发生缓下。

2.  硫磺经部分吸收从肺及皮肤排出,有祛痰发汗之效。

3.  硫磺外用与皮肤分泌液接触,形成硫化碱,具有软化表皮和杀死害虫作用。

4.  硫磺对脑干有影响。

5.  硫磺有一定的镇咳、祛痰及治疗小鼠甲醛性关节炎的作用。

 

 

金液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拼音名】 Jīn Yè Dān

 

【处方】

 

硫黄(净拣去砂石,十两,研细飞过,用瓷盒子盛,以水和赤石脂封口,以盐泥固济,晒乾,地内先埋一小罐子,盛水令满,安盒子在上,用泥固济讫,慢火养七日七夜,候足,加顶火一斤煅,候冷取出,研为细末)

上药末一两,用蒸饼一两,汤浸,握去水,搜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固真气,暖丹田,坚筋骨,壮阳道,除久寒痼冷,补劳伤虚损。治男子腰肾久冷,心腹积聚,胁下冷癖,腹中诸虫,失精遗溺,形羸力劣,脚膝疼弱,冷风顽痹,上气衄血,咳逆寒热,霍乱转筋,虚滑不利。又治痔俈湿傆縓生疮,下血不止。及妇人血结寒热,阴蚀疽痔。

又治伤寒阴证,身冷脉微,手足厥逆,或吐或利,或自汗自止,或小便不禁,不拘圆数,宜并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多至百圆,温米饮下,空心服之。得身热脉出为度。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补暖金液丹

 

  补暖金液丹——《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别名】金液丹

 

  【处方】硫黄(甘草水浸,柳木椎研,水飞过)4两,阳起石(煨,研)4两,石膏(煅,研)4两。

 

  【制法】上为细末,煎甘草汤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元阳气虚。

 

  【用法用量】金液丹(《普济方》卷二一九)。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煅金液丹

《博济》卷四方剂名称 煅金液丹

方剂别名 金液丹、金液散

药物组成 硫黄(一名石葶脂,一名金液)3-5两至10两(并煅,得舶上黄为第一,余黄并使得,但无夹杂为上;碎碾入罐子内,可得8-9分,无妨)。

处方来源 《博济》卷四。

方剂主治 小儿三五岁患无辜,泻痢。

制备方法 上药取煅药罐子1个,盛药在内,下盖子了,采狗蹄草1大握(本名石龙芮),木鉴草1大握(稻田中生,1茎4花,如田字,亦名水田草,独茎生),将二草入铁臼内烂捣,更入掬黄土同杵匀如泥(若无上件2草,且只使益母草代之亦可),便将裹药罐子底下,并周匝可厚5-6分,只至口缝不裹,然后置于平地上,四面簇炭5-6斤,上面安熟火1斤以来,烧之,直候火烧药罐子9分来通赤,专看口缝处有碧焰子起,便急手拨炭火,急将柴灰3斗都盖勿令气焰出,直候冷,拨灰取出,刮去泥土。以上是煅一度该也,度度依此煅之。第二度依前法,杵药草裹固煅之如前法。煅五度,若火候得所,煅出如熟鸡子香,即是候也。若急要服,只煅两度亦可服之(煅度数多者为妙)。煅度数足,便于净地上埋炉子1宿出火毒(凡逐度煅了,刮去下面砂石尤妙),又取出炉子,于铫子着水煮10-20沸,然后敲破炉子,取药杵烂,更入乳钵内点,煎水研烂如泥,并无粗者,却研令干,每1两药用蒸饼1两以来,浸握出水了,入药内和合,更与茶臼内杵令匀,如面,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

用法用量 孩子留末子研细,以米饮调,以盂子灌之;夜啼心惊,奶伤有痰涎者,并速研药1分以来,令吸之,1日2次,自然便放逐,下积物。多多与服,并无忌。

附注 金液丹(《苏沈良方》卷三)、金液散(《普济方》卷三九五)。

 

 

北宋 沈括及苏轼撰 公元960-1127年《苏沈良方》

[卷第二] 金液丹 

    (《出博济方》)硫黄十两,精莹者。研碎入罐子,及八分为度,无大满,石龙芮两握,又云狗蹄草(一握),水鉴草两握。稻田中生,一茎四花,如田字,亦名水田草,独茎生,以黄土一掬,同捣为泥。只用益母草井泥捣亦得。上固济药罐子,约浓半寸。置平地,以瓦片覆罐口。四面炭五斤拥定,以熟火一斤,自上燃之。候罐子九分赤,已缝有碧焰,急退火,以润灰三斗。覆至冷,剖罐取药。削去沉底滓浊,准前再。通五为足,药如熟鸡卵气。(急用可三止)取并罐,埋润地一夜。又以水煮半日,取药。柳木槌研细,滴水候扬之无滓,更研令干。每药一两,用蒸饼一两,汤释化,同捣丸之,暴干。

金液丹旧方,主病甚多,大体治气羸。凡久疾虚困,久吐利不瘥,老人脏秘,伤寒脉微阴厥之类,皆气羸所致,服此多瘥。大人数十丸至百丸,小儿以意裁度多少,皆粥饮下。羸甚者化灌之,小儿久吐利垂困,药乳皆不入。委顿待尽者,并与数十丸。往往自死得生,少与即无益。予亲见小儿吐利极,已气绝,弃之在地。知其不救,试谩与服之,复活者数人。

 

宋 宋·庆历七年 王衮 公元1047年《博济方》

[卷四\杂病] 金液丹 

    治小儿三五岁患无辜泻痢,亦可服。硫黄一名石葶脂,一名金液,取三五两至十两,并,得舶上黄为第一,余黄并使得,但无夹杂为上,碎碾入罐子内,可及八九分,无妨。上件药,取药罐子一个,盛药在内,下盖子了,采狗蹄草一大握(本名石龙芮)木鉴草一大握(稻田中生,一茎四花,如田字,亦名水田草,独茎生)将二草入铁臼内,烂捣,更入掬黄土同杵,匀如泥(若无上件二草,且只使益母草代之,亦可)便将裹药罐子底下,并周匝可浓五六分,只至口缝不裹,然后置于平地上,四面簇炭五六斤,上面安熟火一斤以来,烧之,直候火烧,药罐子九分来通赤,专看口缝处,有碧焰子起,便急手拨炭火,急将柴灰三斗,都盖勿令气焰出,直候冷,拨灰取出,刮去泥土(以上是一度该也,度度依此之)第二度,依前法,杵药草裹固,之如前法,五度,若火候得所,出如熟鸡子香,即是候也,若急要服,只两度,亦可服之(度数多者为妙)度数足,便于净地上埋炉子一宿(出火毒,凡逐度了,刮去下面砂石,尤妙)又取出炉子,于铫子着水,煮一二十沸,然后敲破炉子,取药杵烂,更入乳钵内点,煎水研烂如泥,并无粗者,却研令干,每一两药,用蒸饼一两以来,浸握出水了,入药内和合,更于茶臼内杵令匀,如面,可丸如梧桐子大,日晒干,孩子留末子研细,以米饮调,以盂子灌之,夜啼心惊,奶伤有痰涎者,并速研药一分以来,令服之,日二服,自然便放逐,下积物,多多与服,并无忌,若三五岁,患无辜泻痢,并服得。 

[卷五\丹药] 金液丹诀 

    硫黄(一名石亭脂,一名金液,取三五两至十两,并得舶上硫黄为第一,余黄并使得,但无夹杂为上,碎研入罐子内,可及八九分,无妨上件,取药罐子一个,盛药在内,下盖子了,采狗蹄草一大握(木名五龙芮)大鉴草一大握(稻田中生,一茎四花,如田字,亦名水田草,独茎生)将二草入铁臼内,捣烂,更入一掬黄土,同杵匀如泥(若无二件草,且只将益母草代之,亦可)更将裹药罐子,底下并周匝,可浓五六分,只至口缝不裹,然后置于平土上,四面簇炭五六斤,上面安热火一斤来,烧之,直候火烧罐子九分来通赤,寻开口缝处有碧焰子起,便急手拨炭火,急将柴灰三斗都盖,勿令气焰出,直候冷,拨灰取出,刮去泥土(以上是一度诀也,度度依此之)第二度法,依前法,取药草裹,因之如前法,五度,若火候得所,出如熟鸡子香,即是候也,若要急服,只两度亦可服(度数足者妙)炼数足,便于地上埋炉子,一宿,出火毒,凡逐度了,刮去下面砂石妙,又取出炉子,于铫子内,着水,煮一二十沸,然后敲破炉子,取药杵烂,更入乳钵内,点煎水研烂如泥,并无粗者,却研令干,每二钱用蒸饼一两以来,汤浸,握出水了,入药内和合,更入茶臼内,杵匀如面,可丸梧桐子大,日晒干,收服,法如后。

一每遇患者,才腹脏稍秘,及饮食减少,似有作寒作热状候,即服此,便即效也,瘥了,日只可一服。

一无患,逐日早服二十丸至三十丸,诸疾永不生。

一但遇有患,更不问疾之冷热,但取药服之,以效为度,自然见神功。别药,更不宜杂药,亦不得着别药。吐泻,此药自然补泻,与常不同,不问丈夫妇人老小,有患,并服无忌。

一孩子,留末子细研,以米饮调,以盂子灌之,夜啼,心惊,奶伤,有痰涎者,并速研药一分以来,令服之,日二服,自然便效,逐下积物,多多与服,并无忌,若三五岁,患亦无。

一泻痢不止,以黄连贝母二味,煎汤下药,恐嫌苦,杵药罗入等分,蒸饼,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

一若患肠风痔疾,入白前末等分,依前法丸服,米饮下。一切疮顽疮,以末敷之。一应久患风气疾,肺疾,积冷病患,忽患伤寒疟疾,胸膈不利,头疼,肚热,并宜依前法多服。  

一只如伤寒,多被医人误下,转药,或发汗,不依前后,反却阴阳,遂致患疾难起,今后如有患才觉中着伤寒,便多取药服,令日吃一二百丸,逐下,若得泻,勿为怪,直候泻尽,病自然复平,屡曾如此医人,其验无比。

一此药可疗众病,更临时看疾深浅,加减丸数服食,若皮肤之疾,可以针治,药恐难到。此药至灵无比,只为世人多妄传。云有毒畏忌不服,到有疾难疗,枉有所伤。予亲传此法,以此方救疗的有依凭。倘已病痊,不须多服。

 

   

范忠宣公法炼金液丹

是斋百一选方 -> 卷之一\第一门 金液丹

透明硫黄(四两) 猪脂肪(半斤)

上先将硫黄碎为小块子,以沙石铫子炼脂肪成汁,去却筋膜,后下硫黄在内,急以柳枝子搅,才候消,不可炼过,却便下火。先用汤一盏,以新绵罩其上,将所熬硫黄并脂倾在绵上,硫黄沉,脂浮,候冷,拨去脂,将凝住硫黄以皂角汤洗十余遍,候不粘腻,以柳木槌研三、五日,细如粉,水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饮下。《陈莹中手书》中录此方云∶ 川范忠宣公家法也。忠宣无问老幼,有病无病,旦旦服之,如嗜茶饭。以其硫黄为脂所制,不留脏腑间。壮气养真,莫甚于此,真仙法也!

 

 

深谙医道的科学家沈括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2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81期

     沈括(1031~1095),浙江钱塘人,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毕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造诣。他的著作很多,被学者们称为“中国科学史的坐标”。虽然他不是一位职业行医者,但他的医术亦很高明,曾治愈不少患者。在他晚年所作的巨著《梦溪笔谈》中,对医药方面也作了许多论述,在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令后人折服。5tj, http://www.100md.com

    在《沈氏良方》一书中,沈括记载了不少自己的医学临床札记。他曾用金液丹医治小儿吐痢,用黑丸治急惊风、慢惊风。沈括治疗妇产科患者也很有把握,四神散是治妇科病的常用之药,白术散治孕妇伤寒也效验如神。此外,他还懂得灸术。5tj, http://www.100md.com

 

医方集解一

补火丸(补肾命火)治冷劳气血枯竭,肉瘠齿落,肢倦言微。(吴鹤曰,凡人之身有真火焉,寄于右肾,行于三焦,出入于甲胆,听命于天君,所以温百骸,养脏腑,充九窍者,皆此火也,为万物之父,故曰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此火一息,犹万物无父,故其肉衰而瘠,血衰而枯,骨衰而齿落,筋衰而肢倦,气衰而言微矣。石硫黄(一斤)、猪大肠(二尺)、将硫黄为末,实猪肠中,烂煮三时,取出去皮,蒸饼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渐加之。此足少阴命门药也,硫黄火之精也亦号将军,(大黄至寒,亦号将军。)故用之以补火,以其大热有毒,故用猪肠烂煮以解之,庸俗之人,忌而罕用,盖不知其有破邪归正,返滞还清,消阴回阳,化魄生魂之力也。(吴鹤曰,戴元礼有言曰,诸凉药皆滞,惟黄连寒而不滞,诸热药皆燥,惟硫黄热而不燥,昔仁和吏早衰服之,年至九十,他如范文正公之金液丹,得效之玉真丸,和剂之来复丹,半硫丸,灵砂丹,百选之二气丹,活人之返阳丹,阳氏之紫霞丹,皆用之,但所主各有攸当耳,汪昂按人有真阳虚衰,桂附所不能补者,非硫黄不能补之,今人以为燥毒,衰而不用,不知硫黄性虽燥而? Q,与燥涩者不同,本草称为救危妙药,道家以之服食,尊之为金液丹,固人所可常服者。且硝与磺,一阴一阳,然皆同类之物,今人惟知用芒硝而不敢用硫黄,可见今人之不逮古人矣。

附金液丹,硫黄十两,研末,瓷盆盛水,和赤石脂封口,盐泥固济,日干,地内埋一小罐,盛水令满,安盆在内,用泥固济,慢火养七日七夜,加顶火一斤煅,取出,研末,蒸饼丸,米饮下,治久寒锢冷,劳伤虚损,伤寒阴证,小儿慢惊。

玉真丸,生硫黄二两,生硝石、石膏、半夏、各一两,姜汁糊丸,姜汤或米饮下,每四十丸,治肾厥头痛。来复丹,太阴元精石、舶上硫黄、硝石、各一两。(硝黄同微炒不可火大,柳条搅结成砂子。)五灵脂(去砂石)、青皮、陈皮、各一两,醋糊丸,米饮下,治伏暑泄泻,身热脉弱。(玉机微义曰,硝石性寒,佐以陈皮,其性疏快,硫黄能利人,若作暖药止泻,误矣,此由啖食生冷,或冒暑热,中开结,挥霍变乱,此药通利三焦,分理阴阳,服之甚验,若因暑火湿热者勿用。)

半硫丸,半夏、硫黄、等分,生姜糊丸,治老人虚秘冷秘。

灵砂丹,水银三两,硫黄一两,炼成研末,糯米糊丸治诸虚锢冷。

二气丹  硝石、硫黄等分为末,石器炒成砂,再研糯米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井水下,治伏暑伤冷,二气交错,中痞结,或呕或泄,霍乱厥逆。

返阴丹,治阴毒伤寒,心神烦躁,四肢逆冷,硫黄五两,硝石、太阴元精石、各一两。附子(炮)、干姜(炮)、桂心各五钱,用铁铫先铺元精末一半,次铺硝石末一半,中间下硫黄末,又着硝石一半,盖硫黄再以元精末盖上,用小盏合着炭三斤,烧令得所,勿令烟出,研末和前药末饮丸,梧子大,每服十五至二十丸,艾汤下,汗出为度。本事方,破阴丹,治阴中伏阳,烦躁,六脉沉伏,硫黄、水银、各一两,陈皮、青皮、各五钱,先将硫黄入铫熔开,次下水银,铁杖搅匀,令无星,细研糊丸,每服三十丸,如烦躁,冷盐汤下,阴证,艾汤下。伤寒百问方,硫黄五钱,艾汤调下,治身冷脉微,厥而烦躁,令卧汗出而愈。黑锡丹,黑铅、硫黄、各二两,将锡熔化,渐入硫黄,候结成片,倾地上出火毒,研至无声为度,治阴阳不升降,上盛下虚,头目眩运。

 

  

 

类证活人书(朱肱)

(九十八)问有数日不大便。有大便难。有大便硬。有燥屎。有大便溏。 伤寒数日不大便。大便硬。及有燥屎。皆知用大柴胡、(正方三十)大承气、(正四十一)小承气(正四十二)攻之。然仲景论大便不通。亦有数种不可攻者。(在第三卷十五问中详言之矣。)○仲景又有阳结阴结之论。不可不别也。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此为实。名曰阳结。宜用小柴胡汤。(正二十九)所谓和其营卫。以通津液。纵不了了。得屎而解也。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宜用金液丹。所谓阳盛则促。阴盛则结。促结同也。○又问大便溏者何也。古人云。岁火不及。寒乃大行。民病骛溏。大率病人肠中有寒。即大便鸭溏。盖溏者。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华佗云。寒即溏。热即垢。仲景说初硬后溏有二证。小便不利。小便少。皆水谷不分耳。

 

半硫丸 (汤头歌)
半硫半夏与硫黄 虚冷下元便秘尝
金液丹中硫一味 沉寒厥逆亦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