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诚一郎 药研:手脚冰冷,不可盲目温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22:26:57

秋冬季節,有人總覺得手足不溫、四肢冰冷,晚上更為嚴重,往往睡到大半夜,手腳還是暖和不過來。這種症狀在女性身上更為多見,有一種說法:每四個女性中就有一個患有手足冰冷症。嚴格說來,手足冰冷不是病,只是一種症狀,只要合理調養就能得以改善。但手足冰冷又是許多系統疾病的徵兆,不可小視。
西醫認為,手足冰冷是血管調節功能出現障礙引起的一種症狀。秋冬季節氣候多變,天氣寒冷時人的血管就會收縮,血液回流能力就會減弱,手腳特別是指尖部分的血液循環不暢,因而出現手足冰冷。此外,精神緊張、勞累和內分泌失調也會引發血管調節功能障礙。所以,西醫認為手腳冰冷是血液循環系統疾病的徵兆,比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閉塞性動脈硬化症、雷諾氏病、心血管疾病等。
中醫對手足冰冷症的認識比較全面,並有其獨特的見解和治療方法。中醫稱手足冰冷症為"厥逆",病因是人體內的陰陽兩氣不能相接。在中醫看來,陽受氣於四肢,陰受氣於五臟,陰陽之氣相貫,如環無端;倘若陰陽二氣不能順接,就會造成"厥",症狀就是手足冰冷。

  造成陰陽二氣不相接的原因有很多,因此厥逆也有很多類型:可以是正氣不足、氣血兩虛、感受寒邪之後的"寒厥";可以是邪熱過盛、津液受傷導致的"熱厥";還有痰濕阻滯、胸陽不能宣發的"痰厥";以及心情煩躁、氣機失調、陰陽之氣不相接的"燥厥",等等。
除了手足冰冷這一共通性外,各種厥症在外部表象上有很大差別,療法當然也有異。所以,不要認為手腳冰冷的人一定全都是陽虛,也不要盲目溫補大補。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並不把手足冰冷當做病症,只是採用民間流傳的一些調養之方,像泡腳、食療、老醋泡薑片等。這些大都是溫補之方,針對的也是陽虛體質和寒厥,儘管有些情況下(對症)這也會奏效。但如果遇到熱厥、燥厥等其他類型,溫補之方不僅不會有效果,還會使病情加重。
還有一種特殊的症狀,患者雖然手足冰冷,身上卻有灼熱感。這在中醫上叫做"陽盛格陰"(真熱假寒)。《傷寒論》中早有記述:"少陰病,下到清谷,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