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ta2更新资讯hoho微博:冯玉祥与蒋介石的恩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21:07:40

他曾反对袁世凯称帝,他曾讨伐张勋复辟,他曾将溥仪赶出北京,他曾与蒋介石结为金兰,最后却成为一个坚定的反蒋者,他就是传奇将军冯玉祥。本文通过冯玉祥将军的女儿冯理达的口述,从一个侧面介绍了冯玉祥与蒋介石二十年的恩怨是非。

    本文原载《纵横》杂志2008年1月号,略有删节。

    与蒋结义

    北伐战争时期,冯玉祥统领的军队超过40万之众,成为当时中国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正是在这一时期,冯玉祥与活跃在中国政治军事舞台的蒋介石结为金兰之好,开始了两人长达20年的分分合合。

    1927年6月,当时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的冯玉祥与第一集团军总司令蒋介石在北伐的途中第一次见面。冯玉祥后来在他的自传当中是这样回忆的:“见其风采及言谈态度,无不使我敬慕,大有相见恨晚之情。”就在他们这次会晤之后,由于国民党內部的派系纷争,蒋介石第一次被逼下野,东渡日本。又是冯玉祥联合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阎锡山,通电支持蒋介石回国,共同拥护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的总司令。蒋介石回国复职后重回权力中心,不久,他从南京来到郑州,与冯玉祥再次见面。1928年2月18日,在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司令部,蒋介石与冯玉祥举行了结拜仪式,互换兰谱,正式结盟。蒋介石送给冯玉祥的帖子写道:“安危共仗,甘苦共尝;海枯不烂,生死不渝。”而冯玉祥送给蒋介石的帖子写道:“结盟真义,是为主义;碎尸万段,在所不计。”

    冯理达:他两个完全不一样。蒋介石就是你是我哥,我跟着你干,四句话没有别的。我父亲第一句话是“结盟真义,是为主义”,就是为了三民主义“海枯石烂,在所不计”,我跟你拜是为了三民主义。

    对于蒋、冯结盟兄弟,冯玉祥后来在1948年回忆说,我为的是要真正实行三民主义而与他结盟的,字句当中写得很清楚,他能看得出来,若不实行三民主义,结盟也没有用处。不过,让世人诧异的是,这对兄弟结盟刚刚才一年多的时间就以兵戈相见了。1929年,因为国民革命军编遣问题和山东事件,冯玉祥与蒋介石矛盾激化,5月冯玉祥宣布反蒋,蒋、冯战争爆发。由于部下韩复榘、石友三倒戈,冯玉祥在与蒋介石的军事冲突中失败。1930年4月,冯玉祥在失败后又与阎锡山联手,蒋、冯、阎战争在中原爆发。这场混战开始前,有一段时间阎锡山将冯玉祥软禁在山西,以便与蒋介石讨价还价。冯理达关于父亲的最早记忆,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冯理达:在晋城,阎锡山把我们扣住。我那个时候很小,也就四五岁。我记得每天睡醒觉让我拿一本大书。我特别讨厌那大书,那么厚。我要拿起,然后我妈妈念,我爸爸听,就是《资本论》。所以我从小就记得那么一本厚书,我心想,这本书怎么那么沉呢。再一个就教我劳动。那传令兵的臭袜子都让我洗。所以说,我从小就觉得第一个得苦干,第二个得学习。这都是给我的一个印象。

    中原大战后,冯玉祥的部队要么被蒋介石击溃,要么被收买拉拢,冯系军队土崩瓦解,冯玉祥失去了再与蒋介石决一胜负的能力。他脱离了军队,过起了隐居生活,不过他仍然多方活动,准备武力反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到在峪道河隐居的冯玉祥耳中,听到日军侵略中国东北和蒋介石南京政府的对日态度,冯玉祥气愤至极,在他看来,蒋介石是抗日救国的障碍,因此必须“促贼离开”,以救国家。冯玉祥抗日救国之坚决,从冯理达记忆中的一件事情上可以看得出来。

    冯理达:我大哥哥是1926年入党的,后来到日本,一个日本女孩看上他。后来我哥回来,就跟我父亲说要结婚,我父亲一听,把他捆上,拿鞭子抽。在城里有个办事处的人找我妈妈,说您要不去非得抽死不行。后来我妈妈去了。

    面对蒋介石的消极和不抵抗政策,冯玉祥先是与其他反蒋派互相配合,逼蒋下野,之后又出山赴京,奔走抗日。在对政府抗战感觉无望后,冯玉祥决心自筹武力反蒋抗日。1933年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10万人。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就任同盟军总司令,与日伪军展开作战。6月,同盟军收复多伦。这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民第一次攻克日本军队侵占的重要城镇据点。

    收复多伦为冯玉祥和同盟军赢来了公众舆论的同情和喝彩,但南京政府却极端憎恨同盟军的公开抗日行动,认为这破坏了南京的对日政策。而且,对于蒋介石来说,老对手冯玉祥再次控制了一支独立军队也对南京的权威构成了威胁。因此从一开始,南京方面就千方百计诋毁同盟军,甚至做好了武力镇压的准备。面对蒋介石和日本军队的双重威胁,冯玉祥最终不得不撤销同盟军总部,兑现他志在抗日、枪口绝不对內的誓言。

    冯理达:我父亲主张一致对外,对内大家要和平。后来蒋介石让何应钦从背后打。我父亲说“那就算了,我不打了”,又回泰山了。

    1933年8月冯玉祥卸职后离开张家口,携带家属来到泰山,再次开始隐居生活。虽然在冯玉祥的政治生涯中这是一段黯淡无光的日子,但在童年的冯理达看来,能够与父母朝夕相处的那段日子却是难得而珍贵。

    1935年9月,蒋介石电约冯玉祥到南京“共商国是”。冯玉祥后来回忆说,他是为了抗战才到南京,如果不抵抗日本,他是不会到南京来的。在孔祥熙举办的宴会上,蒋介石向盟兄忏悔认错,而冯玉祥則认为蒋介石有了很大的转变。

    记者:你还记得到南京的情况吗?

    冯理达:记得呀,从泰山坐火车去南京,在渡口过江,都记得,那时候都十几岁了嘛。

    1936年,冯玉祥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这一年年底“西安事变”发生,蒋介石被扣后局势混乱,冯玉祥给张学良发过几次电报,劝解张学良释放蒋介石回京,并且在电文中表示“若犹难释然,祥当约同知交多人留居贵处以为释回介公之保证”。

    冯理达:蒋介石被扣了,我第一次看见父亲流眼泪。我们没有房子,住在韩复榘公馆。我父亲在二楼,坐在那,我妈妈坐在旁边,她就让我拧手巾。后来我了解,就是何应钦要炸西安,我父亲主张绝对不能,对内要和。

    抗日反蒋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冯玉祥先后担任第三战区和第六战区司令长官,赴前线指挥对日作战,后第六战区被取消,冯玉祥的司令长官职务也就跟着被取消。1938年12月,冯玉祥一家随国民政府迁至陪都重庆,住在了巴县中学。

    冯理达:在巴中的时候我父亲老组织学习班。什么都讲,也讲古的,也讲今的。一天正好是翦伯赞讲话,后来我父亲站起来很恭敬地说,伯赞先生,我得请个假,出去一下。待会儿带个人进来——蒋介石。蒋介石也坐那儿听翦伯赞讲,讲完了以后,我父亲就讲了一下。蒋介石对古代历史不太懂,这首诗念的就是《三国演义》前头那首诗,他说“哎呀,您写得真好”。我爸爸说,哪是我写的。

    抗战后期为筹集抗日资金,冯玉祥在四川发起“节约献金运动”,他自己带头卖字卖画,凡是向他乞字求画的一概索取笔资,作为抗日献金。1941年,冯玉祥60大寿,周恩来在贺词中称赞他有“为人所不敢为,说人所不敢说”的精神。在陪都,冯玉祥也把这种精神用在他的盟弟蒋介石身上。

    冯理达:在重庆,我父亲白天打着灯笼。我父亲很幽默的,不是当面指责你怎么样,而是给你讲过去的故事,引经据典。蒋介石住南岸,我们住北边城里。我父亲到那去,因为当时确实是黑暗,到处是特务,学校也有特务,他想了个办法,打着灯笼去见蒋介石。“哎呀,二哥,你怎么大白天的打灯笼,干嘛呀,看不见了?”“对,看不见。”父亲顺着蒋介石的话说。

    记者:在重庆的时候您父亲有没有受到蒋介石他们的控制或者监视?

    冯理达:当然控制了。像后来“较场口事件”,我妈妈挨打,特务专往头上打。

    1946年2月10日,“陪都各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立大会”在重庆较场口广场举行,但是呼吁民主的这场集会却让蒋介石大为光火,他下令派兵镇压,酿成著名的“较场口血案”,在被镇压的集会人群里也有冯理达的母亲。

    与蒋决裂

    抗战胜利后,冯玉祥一家乘船离开重庆回到南京。由于感到与蒋介石矛盾日深,在国內无所事事又不安全,冯玉祥于是借考察水利的名义提出出国。蒋介石答应了冯玉祥的要求,送给他一个水利特使的头衔,让他到美国考察水利。蒋介石最初的打算是想把冯玉祥一人放逐海外,而把他的家属留在国內作人质。冯玉祥深知蒋介石的为人,坚持要求夫人和儿女随同,理由是便于照顾生活。蒋介石又提出条件,要求冯玉祥的夫人李德全加入国民党、女儿冯理达加入三青团,否则不发护照。冯玉祥断然拒绝了蒋介石的要求,蒋介石只能让步,不过只给了李德全和冯理达的护照,其他儿女的护照却拖延下去。

    冯理达:那时候我父亲决定去美国。我们走的时候周总理、邓大姐都在上海送行了。我们住在淮海路,那时候叫霞飞路1881号。周总理、邓大姐又专门和我妈妈谈了好久。

    1946年9月2日,冯玉祥夫妇带着女儿冯理达一行8人,从上海码头登上客轮驶向美国。冯玉祥到美国考察水利,出国前,他还写了一首诗:“这次远去美利加,时刻不忘我国家,德智群体都研究,回来建设新中华。”第二年9月,冯玉祥的另外3个孩子在女儿冯理达的未婚夫罗元铮的陪同下,历经辗转也来到美国。

    冯玉祥66年不寻常的生涯当中,最后两年是在美国度过的。这期间冯玉祥不断抨击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反对美国政府援助蒋介石打內战,最终蒋介石开除了冯玉祥的国民党党籍,而冯玉祥公开宣布与蒋介石决裂,过去的结拜兄弟最终变成了死对头。1948年,中共在与国民党的战场对决中取得了优势,毛泽东通电全国提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新的联合政府,冯玉祥在被邀请之列。这年7月,冯玉祥决定与家人一起绕道苏联回到祖国,但是谁也没想到,因为一场意外火灾,冯玉祥不幸在黑海遇难。

    记者:那两年您父亲在美国主要做什么呢?

    冯理达:刚开始去的时候是看水利,去了好多地方。

    记者:那您父亲会英文吗?在美国怎么生活?

    冯理达:他学习,到1947年以后他自己能够上街,还买票看电影,看一半就走了。很快他就习惯,他也会说话,自己出去都没关系。我还有一张和我妈妈的相片,两个人买酸奶,在路上一边走一边吃。

    1947年春夏之际,中国国內青年学生掀起“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南京政府派军警镇压,酿成“五二0惨案”。消息传到大洋彼岸,冯玉祥十分愤慨,他在旧金山发表了《告全国同胞书》,强烈谴责国民党政府暴行,要求立即停止内战,组织联合政府。与此同时,冯玉祥还一直同国內的李济深、何香凝等国民党民主派人士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结成反蒋统一阵线。

    冯理达:这时朱学范从纽约到我们这儿,我们住在柏克利。他要回香港去,我父亲就给他一封信,写给宋庆龄、何香凝、李济深的,说咱们都是国民党老党员,现在蒋介石这么搞,我们得成立革命委员会。当时我父亲坐那儿,我递的这封信,所以我说我是民革的见证人。朱学范回去了,到了香港,宋庆龄在上海,他又到了上海。宋庆龄、何香凝都认为应该马上成立。李济深说是应该等等啊,宋庆龄说不能等,何香凝也说不能等。所以就成立了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这是1948年1月份。李济深是主席,我父亲是政治委员会主席兼驻美分会的会长。

    自从针对“五二0惨案”公开发表《告全国同胞书》后,冯玉祥处境愈加困难,他经常发现一些来历不明的人出现在自己周围,甚至还接到恐吓信。信中严厉警告冯玉祥停止攻击蒋介石,否则性命将会有危险。1947年9月,在纽约的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希望冯玉祥到东部去组织成立和平民主联盟,开展反对美国援蒋的活动,冯玉祥接受了这个提议,一路上冯理达和她的爱人罗元铮轮流开车,经过9天半的行程把父母送到了纽约。

    冯理达:当时特务张雪山一直跟着我们,从伯克莱一直跟到纽约,他后面开着车跟着。结果这个人是1950年从北京饭店被揪出来枪毙的。

    冯玉祥到达纽约后举行记者招待会,发表国庆演讲,公开表明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反对美国扶植蒋介石打內战的政治态度。接着,冯玉祥又在美国报刊上发表《我为什么与蒋介石决裂》一文,指出蒋介石政权是中国所有腐败政府的顶峰。除了公开演讲外,冯玉祥还让冯理达夫妇开车到华盛顿国会山,力求通过国会议员影响美国政府的援蒋政策。

    冯理达:我们一起开车到了华盛顿,我父亲还和华盛顿国会的议员谈了好多。我知道有人到我们纽约的家,也是国会的,估计他后头有人让他来。他说蒋介石我们现在不相信了,希望你冯玉祥能够回去掌握,你要枪炮、武器、金钱,我们都可以支持。我父亲说,你知道不知道中国有句古话——天听自我民听天?你看看现在老百姓,不是只是我们两个的问题。那人一听气坏了,走了。

    冯玉祥在美国的活动终于激怒了蒋介石,1947年年底,蒋介石命令冯玉祥回国,冯玉祥不从。1948年1月7日,蒋介石以“行为不检,言论荒谬,违反党纪,不听党的约束”的罪名开除了冯玉祥的国民党党籍,同时又非正式电请美国,希望能把冯玉祥驱逐出境。

    1948年年初,冯玉祥感觉到他随时可能被美国政府驱逐出境,所以他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做了回忆和思考,写出了《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一书。这本书由冯玉祥口述,夫人李德全笔录,描述了20年来他对蒋介石的亲身见闻,书中他把蒋介石称作是“小袁世凯”、“希特勒第二”。

    冯玉祥拒绝回国,蒋介石便撤销了他的水利特使职务,断绝了他的经济来源,冯玉祥一家经济状况日渐拮据,政治上的处境也日益险恶。更为严重的是,美国移民局的官员向冯玉祥发出不能继续居留美国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