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系统更新10.10:脂肪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3:30:56
概述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肝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是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病因病理

正常人的肝内总脂肪量,约占肝重的5%。脂肪量超过5%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其治愈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肥胖、过量饮酒、糖尿病是脂肪肝的三大主要病因。

  一、大脂滴性脂肪肝的病因有:1、营养性。2、代谢性。3、药物性:乙醇中毒等。4、隐匿性:糖尿病、肥胖、乙醇性脂肪肝为最多见。

  二、小脂滴性脂肪肝的病因有乙醇中毒等。

  三、脂肪肝的形成常有以下几类原因。

  1、酒是祸首,长期饮酒,导致酒精中毒,致使肝内脂肪氧化减少,慢性嗜酒者近60%发生脂肪肝,20%—30%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2、长期摄入高脂饮食或长期大量吃碳水化合物,使肝脏脂肪合成过多。3、肥胖,缺乏运动,使肝内脂肪输入过多。4、糖尿病。5、肝炎。6、某些药物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肝损害。

按病理学改变程度分类

  一、单纯性脂肪肝:肝脏的病变只表现为肝细胞的脂肪变性。

  二、脂肪性肝炎:在肝细胞脂肪变性基础上发生的肝细胞炎症。长期大量嗜酒,40%左右会出现这种情况,而非酒精性脂肪肝一般很少发生脂肪性肝炎。

  三、脂肪性肝纤维化:在肝细胞周围发生了纤维化改变,纤维化的程度与致病因素是否持续存在以及脂肪肝的严重程度有关。酒精性肝纤维化可发生在单纯性脂肪肝基础上,而非酒精性则是发生在脂肪性肝炎的基础上。肝纤维化继续发展则病变为脂肪性肝硬化。

  四、脂肪性肝硬化:是脂肪肝病情逐渐发展到晚期的结果。已占到中国肝硬化病因的第二位(第一位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在酒精性肝炎中肝硬化的发生率为50%以上,少部分非酒精性脂肪肝也会发展成为肝硬化。

  按轻重程度分类:分为轻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和重度脂肪肝。轻度脂肪肝是治疗的最佳时期。

       按发病原理分类
  1、肥胖性脂肪肝:肝内脂肪堆积的程度与体重成正比。

  2、酒精性脂肪肝:长期嗜酒75%—95%有脂肪浸润。每天饮酒超过3两,则乙醇性脂肪肝的发生率增长5—25倍。过量饮酒后有的患者可发生猝死。此类脂肪肝发展的危害大,但轻度酒精性脂肪肝只要戒烟酒4—6周后,其转氨酶水平就能减少到正常水平。

  3、快速减肥性脂肪肝:禁食、过分节食或其它快速减轻体重的措施可引起脂肪分解短期内大量增加,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肝。

  4、营养不良性脂肪肝: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

  5、糖尿病脂肪肝:糖尿病患者约50%发生脂肪肝。

  6、妊娠脂肪肝。7、药物性脂肪肝: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致脂肪肝,如肾上腺皮质激素、铅、银、汞等。8、其他疾病引起的脂肪肝:结核、细菌性肺炎、败血症等也可发生脂肪肝。控制感染或去除病因后脂肪肝迅速改善。

临床症状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肝脏轻度肿大可有触痛,此外,脂肪肝病人也常有舌炎、口角炎、皮肤淤斑、四肢麻木、四肢感觉异常等末梢神经炎的改变。

并发症

  1、常并发有酒精中毒的其他表现:如周围神经炎、舌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

  2、营养过剩型脂肪肝常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痛风、胆石症等。

  3、营养不良性脂肪肝常与慢性消耗性疾病并存:如结核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危害

  脂肪肝患者并发肝硬化、肝癌的概率是正常人的150倍。还有消化系统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影响性功能、影响视力等。

    临床诊断:肝脏B超检查是早期发现脂肪肝的最佳方法。

    药物辅助治疗

西药尚无防治脂肪肝的有效药物,以中药长期调理为好。中药中以制何首乌和山楂最好,这两种药能降低血脂,防止胆固醇在肝内沉积。西药常选用保护肝细胞、去脂药物及抗氧化剂等,如维生素B、C、E、卵磷脂、熊去氧胆酸、水飞蓟素、肌苷、辅酶A、还原型谷胱甘肽、牛磺酸、肉毒碱乳清酸盐、肝泰乐,以及某些降脂药物如肝旨清等。上述药物大多仍需要进一步验证其疗效以及安全性,切不可滥用。一般而言,以上药物中维生素B、C、E、卵磷脂、肌苷、辅酶A、还原型谷胱甘肽、牛磺酸、肉毒碱乳清酸盐等维生素及内源性氨基酸类的药物安全性非常高,而且也不会像联苯双酯类的药物停药后还出现反弹。

中医辩证治疗:这里不详述。

中药偏方

1、丹参陈皮膏:丹参100克,陈皮30克,蜂蜜100毫升。丹参、陈皮加水煎,去渣取浓汁加蜂蜜收膏。每次20毫升,每日2次。功效活血化瘀、行气祛痰。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脂肪肝。

  2、佛手香橼汤:佛手、香橼各6克,白糖适量。佛手、香橼加水煎,去渣取汁加白糖调匀,每日2次。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化痰。适用于肝郁气滞型脂肪肝。

  3、丹参山楂蜜饮:丹参、山楂各15克,檀香9克,炙甘草3克,蜂蜜30毫升。加水煎,去渣取汁加蜂蜜,再煎几沸,每日2次。功效活血化瘀、疏肝健脾。适用于瘀血阻络型脂肪肝。

  4、陈皮二红饮:陈皮、红花各6克,红枣5枚。水煎,取汁代茶饮。功效活血化瘀、行气化痰。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脂肪肝。

      食疗

  1、何首乌粥:何首乌20克,粳米50克,大枣2枚。将何首乌洗净晒干,打碎备用,再将粳米、红枣加清水600毫升,放入锅内煮成稀粥,兑入何首乌末搅匀,文火煮数沸,早晨空腹温热服食。

  2、赤小豆鲤鱼汤:赤小豆150克,鲤鱼2条约1斤,玫瑰花6克。将鲤鱼与余两味加水煮至烂熟。去花调味,分2—3次服食。

  3、菠菜蛋汤:菠菜200克,鸡蛋2个。将菠菜入锅内煸炒,加水煮沸,打入鸡蛋,加盐、味精调味,佐餐。

  4、赤小豆粥:赤小豆100克,粳米50克。常法煮粥,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预防保健,慎服降脂药

并非所有脂肪肝患者的血脂都高。脂肪肝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酒精性脂肪肝,这类患者中只有少部分人可能出现血脂增高。另一类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其原因比较复杂,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血脂、药物及遗传因素等,还有40%左右原因不明的脂肪肝。脂肪肝患者即使伴有高血脂症,也不要贸然使用降血脂药。这是因为,多数降血脂药可促使血液中的脂质集中到肝脏进行代谢,患了脂肪肝的肝脏原本就存在脂肪代谢障碍,对从血中突然来到的脂质更加难于处理,只能将其再度堆积在肝脏内,这无疑会加重脂肪肝。另外,长期滥用降血脂药者可发生门静脉炎、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甚至可促进脂肪肝向肝硬化发展。肥胖或肥胖伴高脂血症者的脂肪肝发病率是偏高的,其基础原因是肥胖患者的体内脂肪酸向肝内转移。

营养原则   

控制总能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提高蛋白质的质和量,给予适量脂肪,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

如有下列情况应警惕早期肝硬化的可能

1、原因不明的消化不良症状,出现疲乏,特别是食纳减退、腹胀、腹泻等。

2、原因未明的脾肿大者。

3、原因未明的男性乳房发育者。

4、反复肝功能或转氨酶异常者。

5、反复慢性肠道感染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饮食注意14

  1、绝对禁酒。2、选用酸奶。3、每天吃的鸡蛋黄不超过2个。4、摄入脂肪应适量。忌用动物油;控制植物油。5、不吃动物内脏、鸡皮、肥肉及鱼籽、蟹黄、巧克力。6、晚饭应少吃,临睡前切忌加餐。7、经常吃鱼、虾等海产品。8、葱、蒜,姜、辣椒等可吃,但不宜多食。9、每天食用新鲜绿色蔬菜。10、摄入热量应适当,限制食量。11、限盐,低糖饮食。12、可常吃高纤维类食物,包括:粗麦粉、糙米、硬果、豆类、香菇、海带、木耳、鸭梨等。13、充分合理饮白开水、矿泉水、净化水以及清淡的茶水等。14、摄入高蛋白饮食。

有益的15种食物

山楂、制何首乌、燕麦、玉米、海带、大蒜、苹果、牛奶、洋葱、胡萝卜、小米、黑芝麻、黑木耳、菜花等绿色新鲜蔬菜。

运动疗法

  以锻炼全身体力和耐力为目标的全身性低强度的动态运动,即有氧运动,如慢跑、中快速步行、骑自行车、上下楼梯、爬坡、打羽毛球、踢毽子、拍皮球、跳舞、广播体操、跳绳和游泳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浆胰岛素减少,而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分泌增加,抑制甘油三酯的合成,并促进脂肪分解。用强度×时间表示运动量,运动量渐增,做到有恒、有序和有度,每次锻炼时必须完成规定的运动指标。以步行为例,每次步行后脉搏与年龄之和为170。脂肪肝患者应根据运动后劳累程度和脉搏选择适当的运动量,以运动时脉搏加快,运动后疲劳感于10-20分钟内消失为宜。锻炼后如果有轻度疲劳感,但精神状态良好,体力充沛,睡眠好,食欲佳,说明运动量是合适的。如果锻炼后感到十分疲乏,四肢酸软沉重,头晕,周身无力,食欲欠佳,睡眠不好,第二天早晨还很疲劳,对运动有厌倦的感觉,说明运动量过大,需要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