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更新不了系统:《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参考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1:20:03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参考书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一、课程性质和编写依据

   (一)课程的性质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作为一门选修课,是对必修课《政治生活》教学的延伸和扩展,供关注国际政治的学生选修。

      相对于“立足中国,着眼特色”的必修课,本课程在国际社会的大背景下,较为具体地介绍当代世界的几个主要国家形势的特点,包括国家管理形式和结构形式。本课程还介绍了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形成和发展,是主权国家为维护各自利益而进行竞争、较量和协调、合作的结果。社会主义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维护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下列问题有一个清晰地把握。

其一,从我国国情出发,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皆不照搬西方的政治体制模式,这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户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其二,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提倡各种文明、不同社会制度的发展道路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是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明确主张。

 

开设这门课程,有助于高中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指导下,观察国际现象,了解真实的国际社会,拓展国际政治视野,提高政治鉴别能力;有助于高中生以敏锐的目光、开放的心态,批判地继承、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有助于高中生进一步明确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确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志向;有助于高中生了解西方主要国家形式的特点和国际社会有重要影响的国际组织,着眼于“三个面向”,培养世界眼光和国家观念。

 

(二)本教材编写的依据

1.时代发展的需求——基本依据

2.当代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思     想道德状况 ——基本依据。

3.党和国家的文件精神——政策依据

4.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直接依据。

 

(三)基本理念和追求

1.坚持思想教育与时代特征相统一

2.把关注学生生活与关注学生发展结合起来

3.注重教学过程性与知识生成性的统一

4.坚持实践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二、教材结构

(一)教材结构的设计思路

    1.教材总体框架和设计思路

   把握本课程的设计思路,关键在于处理好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但同以往政治学的框架不同,本教材以介绍当代典型国家形式为框架,通过常识性的内容揭示国家性质,理解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的原理。这就是所谓“画国家形式之龙,点国家性质之睛”的方式。例如,介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可同封建君主专制相比较;比较英法的政体,可揭示其共同的阶级实质;介绍美国的两党制、三权分立制,可揭示其政体反映国体的事实。当然,强调现代国家管理形式和结构形式的选择,必须从国情出发,也是本课程需要阐释的内容。

 

2.教材的内容结构

    本教材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五方面内容和相应顺序,设置为五个专题。各专题与课程标准相对应的具体内容如下:

 

专题1:各具特点的国家形式和国际组织

1.1 比较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的区别,说明政体与国体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理解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1.2 比较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理解国家形式既包括政权组织形式,又包括国家结构形式。

1.3 引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资料,说明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专题2:“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2.4 简述英国议会被称为“议会之母”的缘由,了解英王在国家生活中的角色,明确英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性质。

2.5 简述法国总统、内阁、议会的产生及其职权,比较法国民主共和制与英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专题3:“两党制”“联邦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

3.6 评述“驴象之争”的典故,结合实例,揭示美国两党制的实质。

3.7 了解美国联邦制的特点。

3.8 简述美国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典型国家,分析“三权分立”制的实质。

专题4:“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4.9 归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理解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10 分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的关系、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阐述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4.11 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特点,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专题5: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5.12 列举联合国的主要机构及其活动,阐释联合国宪章所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5.13 评析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阐述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5.14 解析世界贸易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缘由,举例说明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角色和作用。

5.15 概述欧洲联盟的诞生和发展,解析欧洲联盟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二)结构设计的总特点

1.内容结构设计上基本遵循课程标准编排的内容顺序。

专题1主要介绍国家形式和国际组织的一般理论;

专题2主要介绍英法两国的国家机构,重点是介绍两国的政体形式;

专题3主要介绍美国的“两党制”(政党制度)、“联邦制”(结构形式)、“三权分立”(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

专题4主要介绍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及其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专题5主要介绍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欧洲联盟等国际性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2.内容结构设计总体上体现了演绎思维方式,但每一框内容的呈现又以归纳的思维方式为主。

      由于此前学生学习过《政治生活》必修课教材,对于国体、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国家机构、国际组织、联合国等知识已有了初步了解,因此,专题1先讲一些关于国家形式、国际组织等方面的一般理论和知识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后面四个专题对几个典型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具体的展开分析。这样,就大体上符合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式。但在每一框内容甚至每一目内容的呈现上,先提供丰富具体的背景材料,再提出几个探究的问题,然后概括出基本知识和相关理论,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路,因此,仍然以归纳思维方式为主。

3.采用专题方式,不追求知识体系逻辑。

    相对于高校课程,本课程所采取的专题讲述方式,既不同于讲授政治学的学科方式,更不是学术讲座的专题方式。把握这一特定层次,关键在于处理好理论性和常识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的关系。

4.基与相关学科教学基础,力求凸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教材作为选修课,充分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如已学过的《政治生活》必修教材、历史教材等,借助相关学科学习的基础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凸现本课程的目标和要求,更容易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材内容分析

专题1 各具特色的国家与国际组织

 一、本专题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是介绍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基本理论。主要的理论支撑点有国家与国家性质;民主与专政;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家的管理形式和结构形式;民主政体与专制政体;国际组织的形成、分类及作用。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看,本专题的基本理论是全书的理论基础。关于国家的起源、本质以及基本条件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最基本的内容,其他几个专题的理论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因此本专题在全书中起着开篇和统领的作用。

本专题立足学生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国际政治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探究、比较、了解和把握政治现象背后本质的东西;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提高政治鉴别力,明确我国政治建设不能照搬西方政治体制的模式,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信念。通过对国际组织概况的介绍,帮助学生拓展政治视野,形成开放的、宽容的、尊重世界多样性的健康心态。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〇 能够从国家的产生、国家的本质、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三个角度认识国家的概念;了解国家的历史类型;明确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〇懂得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明确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统一。

〇从区别与联系两个方面把握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比较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

〇知道国家管理形式形成的因素;明确代议制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〇了解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的主要特点,能够辨认世界主要国家的政体。

〇认识单一制和联邦制各自的特点,能够辨认世界主要国家的结构形式。

〇了解国际组织的形成、发展过程、分类、一般机构;说明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全面认识其所发挥的作用;认清我国在国际组织中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作用。

2.能力目标

〇引导和培养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政治现象,认识和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〇提高学生比较、识别事物的能力。

〇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〇通过对国体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

〇通过学习有关国家管理形式与结构形式的知识,帮助学生历届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坚信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好制度。

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询和亲身参与政治生活的事例,增强学生关心国际事务、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意识;培养国家观念和拓宽国际视野;明确自己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1.1  比较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的区别,说明政体与国体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理解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是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有什么性质的国体,就要求有什么样的政体,国家性质的变化往往要引起政权组织形式的变化。

民主政体和专制政体是对立的两种政体。专制政体的主要特征是“极权制”、“世袭制”、“终身制”。专制政体集国家权力于少数贵族乃至个人(即君主)身上,君主是世袭、终身的。民主政体是指在一定阶级的范围内,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法律上承认全体公民自由、平等的统治方式。

    政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的不同,相同国体的国家也会采用不同政体即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因而国家的管理形式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1.2  比较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理解国家形式既包括政权组织形式,又包括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形式包括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国家管理形式侧重的是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以及权力机关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国家结构形式侧重领土结构划分,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单一制国家的主要特点是:统一的立法机关和统一的中央政府,只有一个宪法,在对外关系中是单一的主体;联邦制国家的特点是:联邦和其组成单位分别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制度以及各自的国家权力机关体系,在对外关系方面联邦是对外交往的国际法主体。

 

1.3  引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资料,说明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全球各类国际组织的数量在20世纪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有重要影响。国际组织以自己的名义开展活动,是国际社会中重要的行为主体。国际组织可以促进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和协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有其局限性;一些国际组织在国际和平及世界经济中发挥着消极甚至负面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分析

第一框  国家的本质

(1)第一目“国家与国家性质”

    国家的含义

    国家的性质

    国家的历史类型

在这一目中,教材从古今中外对“国家”一词的形成过程导入,提出如何认识国家性质、国家生存和发展应具备哪些条件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始进入有关国家与国家性质的学习。教材从国家的产生、国家的本质属性、国家的构成要素、国家的历史类型等多个角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国家性质的观点。这些内容是学习本专题其他内容的理论基础和认识前提。

    本目导入活动设计的目的,一是激发学生对国家问题的探讨兴趣,二是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在对各种“国家学说”的简要了解和比较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另外通过学生表达自己对国家概念的初始认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国家的含义和性质

国家的含义和性质是本专题的重点问题。关于国家的含义需要从三个角度进行阐明:

从国家的产生看,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从国家的本质属性看,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从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看,人口、领土和主权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关于国家的性质,要讲清以下两点并为国家性质与后面要学习的国家职能、政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好铺垫。

①国家性质也就是国体。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具体地说就是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②按照国家性质划分,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四种类型的国家,即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2)第二目“专政与民主”

国家职能

专政与民主的关系

我国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统一

    在第二目中,教材明确指出,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以及对哪个阶级实行民主,对哪个阶级实行专政,因此第二目在第一目内容的基础上介绍了有关国家职能、专政与民主的关系、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等内容,是对国家性质理论的进一步展开。

    本目结尾,教材设计了探究活动,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民主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明确我国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封建社会“民本位”的思想、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进行比较。

●民主与专政

在民主制的国家,民主与专政是对立统一的。

    一方面,在民主制的国家,民主与专政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任何民主制的国家,都是一定阶级的民主与对一定阶级的专政的结合,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体。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统治,既要坚持对他们的敌人实行专政,用来对付被统治者的反抗,又要坚持在本阶级内部实行一定形式的民主,用以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组织自己的力量,以便对被统治者实行有效的专政。

另一方面,在民主制国家内,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这种区别和对立主要是指民主和专政都有自己具体的对象和具体的方法,两者是互相排斥的,不能混淆。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在统治阶级内部采用民主的方法,这样统治阶级内部才能真正团结一致,对敌人实行有效的专政;专政只适用于被统治者,即对敌人采用专政的方法,包括剥夺政治权利,不许参与政治活动,强迫服从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律等。

① “民本位”在封建社会中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种积极意义与民主政治有根本区别。首先,从民本位的目的看,“重民”是为了维护封建君主的政治统治;其次,民本位的政治体制是专制制度;第三,民本位强调的是统治者的治国态度,民主则是国家的政治制度,两者具有本质的不同。

    ②资本主义民主经历数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民主政治体制,但资本主义民主只在资产阶级内部享有民主权利,其本质是资产阶级专政,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政治形式。

    ③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民主,与剥削阶级的民主相比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高于资本主义的新型民主,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这种优越性发挥得还很不够,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3)第三目“国体与政体”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

    教材阐明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在理解国体和政体关系的基础上,介绍历史上政体的两种类型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概要介绍民主政体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体的本质和现状。为了巩固学生对国体与政体关系知识的把握,教材设计了探究活动。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需要从区别和联系两个方面来把握。

区别表现在它们的含义不同;表现在一个是规定了国家的内容,一个是国家的管理形式。

联系是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有什么性质的国体,就要求有什么样的政体,国家性质的变化,往往要引起政权组织形式的变化。但政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的不同,相同国体的国家也会采用不同政体,世界上几乎没有两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完全一样的,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政体也可能发生变化。

●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

专制政体和民主政体是对立的两种政体。专制政体的主要特征是“极权制”、“世袭制”、“终身制”。专制政体集国家权力于少数贵族乃至个人(即君主)身上,君主是世袭、终身的。民主政体是指在一定阶级的范围内,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法律上承认全体公民自由、平等的统治方式。民主政体的政府依据宪法组成,依据宪法及各项法律的规定施政。

●民主政体与专政政体的具体区别:

①政府组成的依据

②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③国家元首任期

④地方政府产生方式

⑤地方政府任期

⑥转移统治权的方式

⑥公民的自由与权利

第二框  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1)第一目“同为代议制  各有特色”

代议制是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国家管理形式形成的因素

影响国家管理形式的因素: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

从各国政治制度的具体形式来看,西方民主制度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很多不同的类型。西方民主制度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很多不同的类型。

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现代国家管理形式大致有两种基本形式,民主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

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分为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半总统制国家、委员会制国家。

在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立宪君主制,如英国、荷兰、瑞典还有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卢森堡、比利时、瑞典、挪威、加拿大、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

    二是总统制,如美国、俄罗斯、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埃及、印度尼西亚等;

    三是半总统制,如法国;

    四是议会共和制,如德国和意大利,虽然也有总统,却是虚位总统,其职权同美国总统和法国总统都无法相比;

    五是瑞士实行的委员会制,联邦设七人委员会,共同行使中央权力。

(2)第二目“民主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的特征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国家管理形式

        

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第二目主要介绍现代国家的两种管理形式,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由于各国的国家性质和具体国情不同,政体的具体形式和运行方式、所起作用也不相同。民主共和制重点介绍了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共和制的作用以及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君主立宪制重点介绍了它的产生和代表国家。

●关于民主共和制要讲清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民主共和制的基本特征,即是遵循民主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民主政体,其主要表现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二是民主政体与专制政体的关系。

    三是民主共和制的分类:资产阶级共和制主要有议会内阁制和总统制两种形式。议会内阁制以议会为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政府由议会产生并对它负责。总统制以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行政部门和立法部门彼此分立,行政权集中于总统,总统不对议会负责。

四是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共和制的作用。现代资产阶级国家普遍采取共和制政体。它是最适宜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外壳。在资产阶级共和制下,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总统和议会都由选举产生。在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运用金钱的力量,以民主的形式掩盖其国家的阶级性质,民主共和制是他们所能采用的有效地管理国家和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好的政治外壳。

    五是我国的民主共和制。我国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作为国家的管理形式,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符合我国的国情,能够保障我国人民真正享有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国家以君主(国王、皇帝)为世袭元首,但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不同程度的限制的政体形式。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此后,资产阶级力量较弱、实行改良的国家都仿效英国的政体。但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和阶级力量对比关系不同,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妥协的程度不同,君主保留的地位和权力也有所不同。君主立宪制又有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两种具体形式。

(3)第三目“议会制和总统制”

议会制的特征

总统制的特征

半总统制的特征

委员会制的特征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特征

重点介绍的是议会制和总统制,并要求学生能够识别世界主要国家的管理形式并表达现代国家管理形式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形式是在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异同比较中阐述的。

    这一目中设计了两个活动,都是要求学生将学过的国家管理形式的知识运用于对具体的当代国家政体的指认和分析上,因此可以将两个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又称议会君主制。是以议会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的政体形式。在这种政体形式下,内阁必须从议会中产生,通常由议会中的多数党或政党联盟组阁,并对议会负责,君主只履行任命手续。内阁如失去议会信任,则必须辞职或提请君主解散议会,君主也要例行公事表示同意。君主是“虚位元首”,按内阁的意志行使形式上的权力,主要代表国家进行礼仪活动。但君主仍保留显赫的地位和象征国家团结统一的尊严,仍是国家政治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总统制: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总统不仅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而且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依宪法规定,一般有任期限制。总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半总统制: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掌握一定的行政权;政府中仍设内阁总理,向议会而不向总统负责。这种国家管理形式,既有议会制的特征,又有总统制的特征。

●委员会制是一种独特的国家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合二为一,议行一体。

第三框  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

(1)第一目“民族和国家”

什么是国家结构形式

民族与国家结构形式的关系

  阿拉伯国家的地区和平是全世界媒体关注的重点,也是民族和国家关系问题的典型例证,同时是中学生时事关注的兴奋点之一,所以本目从对阿拉伯国家的介绍导入,引导学生开始思考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阐明民族问题是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之一。

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民族是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

(2)第二目“单一制和联邦制”

国家结构形式的分类

单一制国家的主要特征

联邦制国家的主要特征

 导入活动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感知世界各国在国家结构形式上的差异。本目由学生感兴趣的国旗和国名入手,重点介绍国家的两种结构形式,单一制和复合制,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不同。

  单一制国家的组成单位,是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在单一制国家中,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单一制国家的特征是: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权、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

联邦制国家的组成单位,是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在联邦制罔家中,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的权限范围由联邦宪法规定,各自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间不得任意干涉。各组成部分的权力并非由整体所授予,而是它自身作为政治实体所固有的。

邦联:复合制国家结构的一种形式,是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了某种共同利益而组成的国家联盟。邦联的各成员国对内、对外享有全部主权,各成员国经过平等协商把各自的一部分权力委托给邦联机构。邦联机构所作出的决议只有经过各成员国认可才有约束力,并通过各成员国政权才能对其公民发生效力。各成员国可以自由退出邦联。邦联没有统一的中央政权,没有统一的宪法与法律体系,邦联各成员国的公民没有统一的邦联国籍。由于邦联较强调各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而,严格地讲,邦联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只是一种比较松散的国家联盟。邦联发展为联邦制的国家,如美国。至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比较典型的邦联是1982年塞内加尔和冈比亚结成的塞内冈比亚邦联,1989年解体。

(3)第三目“统一的国家  神圣的主权”

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

如何维护国家的统一

    第三目是本框题的思想教育落脚点。在了解了有关国家结构形式的知识后,需要明确,国家结构形式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口、领土和主权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维护国家统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是对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正确认识。

第四框  国际组织概观

本框在本专题前几框的基础上,从国家转入国际组织。本框目的是从整体上、全面地介绍国际组织,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从全书结构来看,本框是专题五“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的总论。本框由三目组成。

第一目“国际组织及其分类”

国际社会的构成

国际组织的产生及发展过程

国际组织的分类

●按照成员的性质,可以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成员是主权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成员主要是团体或公民等。

●按照地理范围,国际组织可以分为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全球性国际组织向全世界开放,任何国家都可以申请加入;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成员限于某一特定的地域范围,或基于某一共同的军事、经济利益,或基于某种共同的文化、宗教、民族背景。

●按照职能范围,国际组织可以分为一般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一般性国际组织的职能范围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专门性国际组织一般只具有专业技术职能,主要进行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专业技术性活动。

第二目“国际组织的机构和作用”

国际组织的一般机构

国际组织的积极作用

国际组织的局限性

●国际组织的作用

对于国际组织的作用,我们要全面地分析和认识。既要看到它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它的局限性。

首先,国际组织以自己的名义开展活动,是国际社会的重要行为主体,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组织可以促进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其次,国际组织的作用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有其局限性。国际组织内部力量对比情况错综复杂,各成员的利益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当成员之间的矛盾激化时,国际组织的能力就受到影响。一些大国依仗实力,控制某些国际组织,使之成为其推行强权和霸权的工具。

第三目“中国与国际组织”

中国在重要国际组织中的作用

中国与联合国等全球性国际组织的关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中国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

  通过学习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国际组织,明确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如何理解中国的多边外交

中国全方位地开展多边外交,参加或与之建立联系的国际组织涵盖多个层次。

①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

②跨区域或区域性国际组织,例如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与东南亚国家联盟、欧洲联盟、非洲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石油输出国组织建立联系。

③非政府组织及各类国际论坛。

中国多边外交具有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维护领土完整。

第二,经济外交占有重要地位。

 

专题2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英国和法国为例

一、本专题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英法两国,不仅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中,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中,英国采取君主立宪制,法国实行民主共和制,都具有典型意义。本专题在上一专题的教学基础上,结合英法两国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对其民主政体的架构和运行做了具体描述。教材通过比较分析,一方面强调了英法两国政体的不同特点及其成因,一方面揭示了英法两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实质及其作用。这既有益于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有关英法两国政治体制的知识,更有助于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原理。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了解英国现行政体的产生以及历史发展过程。

○了解英国国王当前在英国政治生活所中起的作用。

○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结构和特点。

○ 知道英国“议会之母”的缘由。

○ 分析英国的内阁与首相的作用。

○ 分析君主立宪制的实质。

○ 了解法国民主共和制的形成过程和主要权力机关及其职权。

○ 了解法国政体的运行情况。

○ 分析法国政体的特点。

○ 比较英法两国政体的异同。

○ 分析英法两国政体相异的原因

2.能力目标

○ 通过了解英国和法国政治体制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它们的特点,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 通过比较英法两国政治体制的异同,培养学生识别问题、比较鉴别能力。

○ 通过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分析当前英法两国发生的具体政治事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 通过学习英法两国政体发展过程,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观点,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树立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

○ 通过网上收集材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社会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 通过学习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世界各国的政治体制发展具有各自的特色,应该尊重各个国家和人民自己的选择。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尽管世界的政体不同,但在当代国际社会中都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既要分析它们的阶级本质,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地肯定它们存在的客观性,帮助学生懂得尊重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培养世界眼光。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2.4 简述英国议会被称为“议会之母”的缘由,了解英王在国家生活的角色,明确英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性质。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议会制的国家。美国、法国以及随后兴起的一系列资本主义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良后都效法英国建立起各具特色的议会,尽管议会的名称不同,但是它们的主要功能在一些方面是相同的,因此,人们把英国议会称为“议会之母”。

    英君主立宪制发展到今天,英国国王名义上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在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等高级官员,有权召集、停和解散议会,有批准法律等权力。但在实际社会生活中,英国国王只是一个“虚位元首”受到许多法律规定的严格限制,仅具有象征性的地位,真正的国家权力掌握在议会和内阁手中。

    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来看,君主、议会、内阁都是资产阶级和贵族的代表,他们的阶级属性和实施的政策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君主立宪制这一政体在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是一种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2.5 简述法国总统、内阁、议会的产生及其职权,比较法国民主共和国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由民选选举产生。内阁相当于政府。总理是政府首脑,由总统任命。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两院组成,各自行使不同的职权。

英法政治体制的最大区别在于:英国是议会君主立宪政体,法国是民主共和制中的半总统半议会政体。英国议会属于最高立法机构和最高权力机构;法国议会只是立法机构,其地位和作用都不能和英国相比。英王一般只承担“礼仪性职责”,是“虚位元首”。法国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英国是两党制,由议会多数党组织内阁;法国有许多党派集团,往往是好几个党派联合才形成议会多数派,这个多数派组成政府,形成多数党联合政府。

    英法两国政体的差异是由各自的不同国情决定的,但无论有多大差异,其阶级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专题二”由四个框组成。

第一框“英国国王与君主立宪制”,对英君主立宪制的形成、现代功能和结构特点进行了介绍,对其实质进行了分析。

本框下设三目。

第一目“光荣革命与国王的保留”。

○英国政治体制的显著特点

○国王只是虚位元首

第二目“国王的现代职能与危机”。

○英国国王的现代政治和社会功能

○英国王室遇到的麻烦和挑战

第三目“英君主立宪制的结构和特点”。

○影响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因素

○国王、议会和内阁的职责

○英君主立宪制的运行特点

●英君主立宪制的结构

君主立宪制国家的主要机构有英王、议会和内阁

国王只是一个“虚位元首”

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英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国王、议会和内阁三者之间既有分工,也有制约

英国宪法赋予议会至尊无上的地位。

认清英君主立宪制的实质要从多个角度分析:

其一,英王原来是英国封建贵族的总代表。近年来,逐步演化为贵族和资产阶级的代表,拥有大量的资产,在英国社会占居最上层。

其二,英国的议会是有钱人议事的场所。上院主要由贵族组成,历来是英国保守势力的大本营,目前虽然经历过改革,其阶级性是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下院主要由工党和保守党控制。从执政理念和执政的政策看,议会的上院和下院没有根本区别,都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效力。

其三,从参加选举的政党看,保守党代表大资产阶级和社会上层的利益。工党以前的成员主要是中下层人士。但是二战以后,工党的成分和政治观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党从来没有要求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寻求社会改良。

其四,英国的国王、议会以及内阁都是由资产阶级代表组成的,他们实施的政策也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明显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不是为全体人民服务的,具有新明的阶级性。它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政权组织形式。

第二框“英国的议会和政府”,对英国议会和政府这两大权力机构的职权、作用、特点进行了介绍。本框下设三目。

第一目“至尊的议会”。

○英国议会被称作“议会之母”的缘由

○影响英国现代议会形成的因素

○下院的权力

○上院的作用

○议会的实际权力不断萎缩

●议会之母的缘由

英国议会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历史特性。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议会这种代议制民主政治体制的国家。美国、法国以及随后兴起的一系列资本主义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良后都效法英国,并根据自己的特殊国情建立起各具特色是议会,因此人们把英国议会称为“议会之母”。

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主要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

英国议会下院历来有“至尊议会”之称,拥有极大的权力,包括立法权、一定的财政权和司法权、对政府的监督权,是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

    上院在议会体系中只起辅助作用,表现在监督下院工作、协助下院立法、通过行使“延搁权”修改和否决议案等方面。它也是英国最高司法机关。

20世纪以来,英国议会的实际权力不断萎缩。内阁在决策、立法、财政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议会的工作日程也受到内阁左右。

主要原因:

  由下院多数党组织的内阁,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党纪,议员很难自己作出决定;

随着社会发展,专业性立法越来越多,议员受到专业限制,多数是根据内阁的提案作出选择。

第二目“内阁与首相”。

○内阁的地位和权力

○首相的权力及其受到的制约

●英国内阁

内阁是英国政府的核心领导机关。按照惯例,议会大选后,即由国王召见多数党领袖,任命其为首相并授权组阁。该党领袖从本党议员中提出内阁人员名单,请国王任命。首相和内阁要向议会负责。大臣分为阁员大臣和非阁员大臣,阁员人数由首相确定。

    内阁权力很大,主要有:制定内外政策;向议会提交议案以及需要议会审议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力;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门职权;在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采取紧急行动;必要时宣布提前大选。

 

●英国首相

首相的权力

首相的权力制约

 

第三目“君主立宪制的实质”。

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看君主立宪制的实质

○从执政党的政策层面看君主立宪制的实质

 

●英君主立宪制的实质 

重点。作为政治课有两个教育目的,一个是要了解世界的变化发展,包括世界范围内的政治体制的发展,同时也要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在讲英国的政体时,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君主立宪制的发展过程、作用以及对世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应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英君主立宪制的实质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不是为全体人民服务的,具有阶级性。

  ◇认清英君主立宪制的实质要从多个角度分析:

其一,英王原来是英国封建贵族的总代表。近年来,逐步演化为贵族和资产阶级的代表,拥有大量的资产,在英国社会占居最上层。

其二,英国的议会是有钱人议事的场所。

 

上院主要由贵族组成,历来是英国保守势力的大本营,目前虽然经历过改革,其阶级性是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下院主要由工党和保守党控制。从执政理念和执政的政策看,议会的上院和下院没有根本区别,都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效力。

其三,从参加选举的政党看,保守党代表大资产阶级和社会上层的利益。工党以前的成员主要是中下层人士。但是二战以后,工党的成分和政治观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党从来没有要求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寻求社会改良。

其四,英国的国王、议会以及内阁都是由资产阶级代表组成的,他们实施的政策也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明显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不是为全体人民服务的,具有新明的阶级性。它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政权组织形式。

第三框“法国的民主共和国与半总统半议会制”,对法国民主共和政体进行了较全面介绍。本框下设三目。

第一目“民主共和制的形成与主要权力机关”。

○法国资产阶级政体的演变

○总统的地位及职权

○总理的地位及职权

○议会的结构机职权

 

法国是半总统半议会制

第四共和国时期(1940-1958)法国议会的权力达到鼎盛。

第五共和国时期对对议会的权力进行了限制

 

第二目“法国政体的运行”。

○总统的作用

○总理的作用

○议会的作用

 

●法国政治制度示意图

主要是为了说明总统、总理、政府、议会、选民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一,从各自的权力来源看,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理由总统任命,政府成员由总理提名总统任命,国民议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院由选举人团选举产生。

其二,总统位于权力顶峰,他不仅对总理和政府有一定的权力,而且可以在必要时解散国民议会。当然,总统的权力也要受到制约。政府要对议会负责,议会可以通过信任、监督等措施实施对政府的制约。

第三目“法国政体的特点”。

○半总统半议会制

○ “左右共治”

○法国的多党制

“左右共治”  左右共治是法国整体结构导致的一种特有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总统和总理的权力来源不同。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议会无法干涉选民。总理虽然由总统任命,但总理要对议会负责。因此总统任命总理时,必须接受议会多数党推荐的总理候选人,否则总理领导的政府就无法正常开展工作。议会多数党不一定和总统是同一个党派。法国议会中的党派分为左翼和右翼,因此,形成了“左右共治”的局面。

第四框“英法政治体制的异同”

通过对英君主立宪制与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分析比较,说明两国政体具体的差异以及构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强调两国政体本质上的相同性。

第一目“两国政体的差异”。

○从议会看英法政体的差异

○从国家元首看英法政体的差异

○从政党看英法政体的差异

○从政府首脑看英法政体的差异

●英法两国的政治体制异同

第一,两国政体的不同点:

议会、国家元首、政党制度、政府首脑、权力重心

第二,两国政体的相同点:

从国体和政体的关系看、从国家权力的运行方式看、从执政党的性质和作用来看

第三,两国政体产生的原因。

历史背景、阶级力量对比和政治传统有密切关系。

第二目“政体相异的缘由”。

○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不同

○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阶级力量对比不同

○英法两国政治文化传统不同

第三目“异中有同,殊途同归”。

○从政体和国体的关系看,两国的政权性质相同

○从执政党的性质和作用看两国的政权性质相同

○从国家权力的运行方式看,两国权力机关的变化趋势相近

专题3 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

一、本专题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美国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发展比较完备的国家。美国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两党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以及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运行规则等,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都具有典型意义。本单元从介绍美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入手,阐释联邦制的作用及特点,剖析联邦制的利弊;透过“驴象之争”政坛趣事展示美国轮流执政的两党政治,进而揭示美国两党制的特征和实质;美国的“三权分立,权力制衡”也颇具特色,在权力运行实践中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明显的弊端,其本质仍然是资产阶级内部权力的再分配;在此基础上,本专题还介绍了美各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中的活动、影响及作用等。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去了解美国社会的民主政治现状,对资本主义民主从现象到本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美国联邦制的特点

○认识美国联邦制的利弊

○认识美国政党的特征

○了解两党制在美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美国两党制的实质

○知道美国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则是三权分立制

○了解三权分立的内容

○理解三权分立的目的和作用

○正确认识三权分立的利弊

○了解利益集团的活动方式

○了解利益集团的作用

2.能力目标

○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治生活基本现象的能力

○运用具体的、历史的观点,分析美国国家与地方关系演变与发展的能力

○运用所学有关联邦制的基本知识,分析美国各州与国家关系的能力

○实现知识迁移,对比中美两国在国家结构形式上的异同,培养运用具体的、历史的观点分析我国国家与地方关系的演变、发展和特点的能力

○对比中美两国政党制的差别,说明为什么我国不能两党制或多党制

○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的观点和原理分析美国两党竞争制度的实质

○运用有关三权分立的基本知识分析美国以及当代其他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设计意图

○运用有关三权分立的基本知识分析美国国会、总统和法院之间相互制衡的典型事件

○对比中美两国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利的组织原则,并说明为什么我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而不能实行三权分立制

○辩证分析三权分立原则的利弊

○了解美国各种利益集团参与政治生活的利弊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有关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知识,对比中美两国政治体制的差异,使学生认同我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通过了解美国政治制度的形成、演变和发展,使学生认识到政治体制的健全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政治文明建设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一蹴而就的,增进学生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信心。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3.6 评述 “驴象之争”的典故,结合实例,揭示美国两党制的实质。

3.7了解美国联邦制的特点。

3.8简述美国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分析 “三权分立”制的实质。

框题一 美国的联邦制

本框题共三目。首先介绍了美国联邦制的历史形成以及演变。在此基础上,本课从联邦政府与州的关系入手介绍了美国联邦制的特点。通过对美国联邦制的特点的考察,分析了联邦制在实践中的利与弊。

第一目 从邦联制到联邦制

(1)美国历史上曾是邦联制

(2)邦联制没能有效地保护美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3)由邦联制转为联邦制

本目从美国的历史入手考察联邦制的形成和演变。建国初,美国实行邦联制,但邦联制没能有效地保护美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为了保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美国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因此,美国于1787年改为联邦制。

第二目  美国联邦制的特点

(1)联邦与州分享政治权力

(2)联邦与州在各自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

(3)联邦地位高于州

联邦制下的美国,联邦政府与州的关系有三个基本特征:首先,联邦与州分享政治权力。联邦拥有宪法列举的权力,州拥有保留的权力。其次,联邦和州在各自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它们不是严格的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有各自的权力范围,相互不得干涉。再次,联邦地位高于州,联邦宪法优于各州法律。

第三目  联邦制的利与弊

(1)联邦制的优点

(2)联邦制的弊端

联邦制有它的积极作用,它保证了美国的强大和统一,也确保了各州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联邦制也有它的弊端,主要在于效率不高,政府和各州相互推诿,各州政府各自为政。

框题二 美国的两党制

第一目  政坛上的“驴象之争”

(1)美国是实行资产阶级两党制的典型国家

(2)美国两党制的主要表现

美国是典型的两党制国家,共和党与民主党长期轮流执政。两党在总统选举和国会选举中相互竞争。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即成为执政党,败北者成为在野党。在国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党成为多数党,主导国会事务。

第二目  美国政党的特征

(1)美国政党的主要职能

(2)美国政党的主要特征

这一目主要介绍了美国政党的主要职能、两党的组织结构等。美国政党的主要职能就是组织选举。美国的两党都为四层金字塔结构,上下级没有垂直领导关系,只有工作关系。两党均没有固定的党纲和严格的纪律,党员来去自由,没有义务服从党的纪律。

第三目  两党制的实质

(1)两党没有本质区别

(2)两党制的实质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政党制度

美国两党的意识形态和阶级基础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两党相互牵制,避免背离美国的基本价值观,避免各自权力的滥用。同时,两党制的运行离不开金钱,两党竞选实际上是有钱人的游戏。

第三框美国的三权分立制

本框题共三目。本框介绍了美国三权分立制度建立的历史原因和阶级原因,介绍了三权分立的内容与核心。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美国三大权力机关之间相互分立、相互制衡的特点。最后,本课从积极、消极两方面指出了三权分立制的政治作用。

第一目  三权分立:权力运行的规则

(1)美国选择三权分立制度的缘由

(2)三权分立的核心是权力的分立、制约和平衡

(3)美国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美国选择三权分立的政体是由其历史、国情和阶级实质所决定。三权分立的核心是权力的分立、制约和平衡。中央政府机构由彼此平等而又独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组成,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法院。

第二目  三种权力的相互制衡

(1)立法权属于国会,又受到总统和法院的制约

(2)行政权属于总统,又受到国会和法院的制约

(3)司法权属于法院,又受到国会和总统的制约

(4)三种权力相互制约,保持权力平衡

立法权属于国会,又受到总统和法院的制约;行政权属于总统,又受到国会和法院的制约;司法权属于法院,又受到国会和总统的制约。三种权力相互制约,保持权力平衡。

第三目  三权分立的弊端

(1)三权分立的积极作用

(2)三权分立的局限性和消极作用

(3)三权分立的本质

三权分立有它的积极作用,即反对封建专制,维护民主制并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利益。三权分立的弊端体现在三权的分立和制衡是在资产阶级内部的权力分配,三大国家权力机关相互扯皮,三权分立在实践中难以真正贯彻。三权分立的本质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框题四 美国的利益集团

本框共三目。本框介绍了利益集团的种类、形成的原因和影响政治的方式,分析利益集团影响美国政治生活的利弊。

第一目  名目繁多的利益集团

(1)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生活中有着重要影响

(2)利益集团形成的原因

(3)利益集团的种类

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生活中有着重要影响,与政党、政府构成美国政治的三大支柱。利益集团是由拥有共同利益的人或组织组成的团体,可以克服个人或单个组织力量薄弱的弊端。美国的利益集团名目繁多。

第二目  利益集团的活动方式

(1)利益集团影响美国政治的途径

(2)利益集团影响政府的手段

利益集团通过金钱干预政治,通过人数影响政治,并向政府提供专业知识,充当智囊。

利益集团影响政府的手段多种多样,包括游说、游行、影响选举等。

第三目  利益集团的政治作用

(1)利益集团的积极作用

(2)利益集团的消极作用

(3)利益集团的实质

利益集团在美国的政治活动中充当公民与政府的桥梁,彼此相互制衡,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利益集团的弊端体现在:只有少数利益集团有真正的影响作用;削弱了公民与政治权力的联系;集团内部缺少民主;滋养了政府腐败。利益集团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借民意控制权力。

●本专题的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美国联邦制的特点

重点讲清楚美国国家政府和地方各州的关系,也就是美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首先,联邦和州分享权力。

其次,联邦和州在各自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

再次,联邦地位高于各州。

2、美国两党制的基本特征

第一、两党轮流执政

第二、在轮流执政的同时,多数时呈现一党    拥有总统位置,另一党控制国会的交叉局面

第三、赢得选举的胜利是政党的主要目标和存在价值。

第四、党组织特点

第五、两党的宗旨和纲领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在政策主张上也日益趋同。

第六、两党之间在相互竞争的同时也常常相互合作。

3。两党制的实质 

两党制的实质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它之所以是难点,在于如何理解两党的一致与分歧,进而理解两党制的实质。

第一,理解两党的一致之处

两党在意识形态和阶级基础方面没有本质的区别。从意识形态来看,两党都推崇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两党政策和组织方式来都体现了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从阶级基础来看,两党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都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防止人民群众掌权。

第二,如何理解两党的分歧和对立

两党在具体政策上存在着分歧和对立,虽然这些分歧和对立是在两党制范围内的对立,并且这些分歧和对立正在逐渐走向融合,但不会彻底消除。因为分歧和对立本身正是两党制运作的基础,有了两党之间的这些分歧和对立,才使得两党的运作成为需要,这是理解两党分歧的关键。这些分歧和对立既是客观存在的,即来自两党各自代表的集团利益的差别;也在一定程度上是来自两党运作的需要,即为了维护两党的轮流执政而有意“制造”出来的。同时,分歧和对立也牵制了双方,避免走极端,共同维护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和美国的基本价值观。

    从两党的一致与分歧在政治实践中的效果来看,两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都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这是两党制的实质。

4、三权分立的弊端

在资本主义之前的阶级社会中,三权是集中在一起的,这就出现了所谓的“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的现象。三权分立原则有历史的进步性,但也存在不少弊端。

  首先,三权分立实际上是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政权中不居于支配地位。因此,三权分立本质上是一种资产阶级民主制。三权的分立制衡并不保证人民意志的体现和表达,不能实现人民的统治。

  其次,三权分立在美国的政治实践中也显露出它的弊端,主要是由于三权之间的相互分立制衡致使三大权力机关之间相互扯皮,导致效率低下。同时,三权之间的分立制衡在现实中难以真正贯彻,在当代,总统的行政权力居于主导地位。

  5。利益集团的政治作用

    利益集团的存在和影响是当代美国政治生活的重要现象。从广义上说,所有的阶级、阶层、政党、社会团体、种族、民族、企业、社区等都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利益集团。但从狭义上说,美国的利益集团主要是指那些基于特殊的政治利益要求而通过各种手段对国家政治和政府行为施加影响,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保障和实现的团体。

    利益集团的特征:一是有组织的群体;二是具有特定的政治目的;三是基于特殊的利益要求而存在;四是具有分散性,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群体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集团。

    从利益集团参与美国政治活动的现实来看,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公民与政府间的桥梁。资产阶级各派及其代理人通过利益集团竞争和分享国家权力,相互制衡,维护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利益集团的消极作用

教材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进而剖析了美国政治的阶级实质。理解利益集团的消极作用,关键在于把握它的阶级实质。

第一,利益集团数目众多,但对国家决策产生决定作用的只有少数集团,而且劳动人民利益集团的影响力很小。

第二,利益集团作为公众参与政治的“中间人”,垄断了公众接近政府权力的途径。

第三,利益集团内部缺少民主机制,为少数人所控制。

第四,利益集团参与政治,容易滋生政府腐败。从这几个方面深入考察利益集团,我们不难发现,利益集团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在民意的幌子下控制权力,这是它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所在。

专题4  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一、专题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民主共和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政体,但在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具体形式又有差异,我国是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建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能够确保国家权力协调高效运行,它把民主与集中有机地统一起来,它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在我国只能实行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的政治体制模式,要坚持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更好地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践中。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〇 知道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

〇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过程。

〇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〇 明确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体现。

〇 正确认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

〇 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〇 懂得实行民主集中制是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必然要求。

〇 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〇 理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〇 懂得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实施依法治国。

〇 了解应当如何不断加强人大自身建设。

2.能力目标

〇 运用已有的历史、政治等知识,分析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〇获取和解读信息、探讨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〇 关于“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各种不同的观点,要求对不同观点进行鉴别和分析,从而培养辨析能力。

〇 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理解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〇 通过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实行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与西方资本主义实行的“三权分立”原则的比较分析,培养比较事物的能力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〇 重视培养实践能力。比如:以“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强大生命力”为题,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制作一期展板。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〇 对于我国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表示认同,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〇 能够正确认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从理论和实践上认同民主集中制原则。

〇 理解和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创造,符合中国国情,坚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根本保证。

〇 认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原则与我国“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本质区别,我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体制模式。

〇 坚信我国通过加强人大的自身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必将更加充分地展现出来。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4.9  归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理解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10  分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的关系、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阐述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4.11  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特点,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

教学提纲

第一框“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

第一目:梦想的破灭: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

■ 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是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的追求

■历史证明,在中国照搬西方政治体制的模式是一条走不同的路

承接前几个专题,本活动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面几个专题,教材介绍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教材中引用了三个镜头说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中国 历史上也曾是中国人的追求,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可是,至今仍有人认为如果当初中国采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就能实现现代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所以教材设计的问题是让学生结合所给材料和已有的政治、历史知识,反驳这种观点,由此引出本目的内容。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曾给欧美国家带来进步,在旧中国也曾有无数仁人志士围绕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提出各种主张。但是,旧中国的政治制度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没有改变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地位,因此,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追求,对于中国来说是梦想的破灭。

    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是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的追求

    历史证明,在中国照搬西方政治体制的模式是一条走不同的路

 

第二目:人民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

■ 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型的民主政权、寻求合适的组织形式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

■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

■ 抗日战争时期的参政会

■ 解放战争时期的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型的民主政权、寻求合适的组织形式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探究活动是本目的导入活动。教材所选照片出自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反映的是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自己的政权组织——“一切权力归农会”。教材列出的几首歌曲,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奋斗历程,由此引出本目的内容。

教材配以一组照片和文字资料,说明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型的民主政权、寻求合适的组织形式进行长期的探索和实践。

第三目:历史的必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律基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基础:全国范围内的第一次普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1953年全国范围内的第一次普选,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在此基础上,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建立起来。综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

    1953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普选,这次普选意义重大深远。在此基础上自上而下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组织基础。教材采用图配图说的形式,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选举的政治热情,反映了人民群众实现了真正的当家作主。

第二框“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的新型政体”

第一目: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 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导入活动列举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教材设计的问题是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内容,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的根本区别,目的是要引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

  这一目讲了两层意思。首先交待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其次从两个方面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虽然在政治必修课中,学生已学习了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但是,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个别学生仍有一定的模糊认识,比如,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以及与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的制度;或是认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就等于人大制度。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仅包括关于人大及其常委会即国家权力机关的各项规定,还包括国家权力机关与人民关系的规定,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关系的规定,以及中央国家机关与地方国家机关关系的规定等。只有全面了解这些,才能对人大制度的性质有正确的认识。为了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进一步加深正确认识,教材设计了这个辨析活动。

第二目:确保国家权力协调高效运行的民主集中制

■ 什么是民主集中制:

■ 民主集中制的特点

    从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的关系看

    从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看

    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看

教材列举了四段小材料,分别涉及了几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接着进一步说明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必然要依照一定的原则,例如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按照分权制衡的原则,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则是遵循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原则,即民主集中制原则,从而引出本目要讲的内容。

    这一目讲两层意思。首先,什么是民主集中制;其次,实行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区别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特点。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表现,教材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即从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的关系来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从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来看,人民代表大会不仅是立法机关,同时又是国家权力机关。

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来看,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本目结尾有一探究活动,此探究活动的设计目的要求学生在已经掌握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国家权力的运行是如何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进一步认清我国权力的运行方式与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的区别。

第三目: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正确认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克服官僚主义和极端民主化、无政府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

这一目讲了三层意思。一是讲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正确认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克服官僚主义和极端民主化、无政府主义两种错误倾向;为了更生动形象地说明这一点,也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教材的理解,教材选取了一组英韬的漫画,让学生谈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

  在学生对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有了基本的了解的基础上,教材在本框的最后设计了这个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结合前面所学内容,运用民主与专政、民主与专制、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批驳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诋毁。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过去所学知识,全面、综合看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情感,树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的价值观。

框题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

第一目:人民民主,广泛真实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与资本主义政体相比,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首要的优越性就是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教材用图配图说以及两段材料来说明这一点,由此导入本目。这一目主要从四个方面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为了说明第二点,教材设计了探究活动。

第二目:民主集中,优势明显

■ 民主集中制是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必然要求

■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意义

本目的导入活动用实行三权分立制度的美国国会的低效率和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高效率作对比,让学生分析原因,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要实行民主集中制,引起下文。这一目主要讲两层意思。一是实行民主集中制是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必然要求,二是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意义。

第三目:适合中国国情的好制度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的异同

■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

■ 我们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

本目的导入活动采取对比的方式,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的本质区别,由此导出本目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本活动所提供的材料,即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的本质区别,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

    首先通过导入活动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的异同,接着分析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与本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根源有着直接关系,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们的国情决定的,由此,得出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体制模式这样的结论。为了说明这一点,教材设计的探究活动引用邓小平的一段话,进一步说明国家的政治制度与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直接关系,表明我们的态度:我们不反对西方的议会民主制,但我们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我们就是要实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框题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目:坚持和改善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

■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 党的领导的内容

■ 如何实现党的领导

■ 坚持和改善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的意义

本目的导入活动旨在让学生探究党对国家政治领导的实现途径。教材所给材料反映了党的主张的实现途径,是激荡的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恰恰是这一目所要讲的内容,于是引起下文。

    这一目主要讲了四层意思。首先,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都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其次讲党的领导的内容,再次讲如何实现党的领导;最后讲坚持和改善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的意义。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的过程中离不开党的领导,而其贯彻执行的过程仍然离不开党的领导。教材在此探究活动中说明了党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的意义。

第二目: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 依法治国的含义

■ 依法治国

这一目主要讲了三层意思一是依法治国的含义,二是依法治国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三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依法治国的要求。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人大在行使立法权时要坚持一定的原则,教材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列举了几项原则,这些原则对人大提高立法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目:加强人大的自身建设

■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不断加强人大自身建设

■ 如何加强人大自身建设

■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规定了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召开、议案的提出和审议、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询问和质询、发言和表决等,教材在本活动中引用几条相关规定,说明这些规定对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行职责的意义,由此导出本目内容。

    这一目讲了四层意思。一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不断加强人大自身建设;二是如何加强人大自身建设;三是从总体上讲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

加强人大自身建设,就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使之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为了说明这一点,教材设计了探究活动。在这个探究活动中,教材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法》的有关人大代表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规定,同时给出两段材料,让学生分析说明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意义。

    现在,各级人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说明这一点,教材设计了探究活动。教材在探究活动中列举了几种现象加以说明,要求学生自己列举实例加以说明,而且要让学生坚信,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将越来越充分展示出来。

●重点、难点问题分析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本质要求。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直接、最全面地反映了我国的阶级本质。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各种具体制度,是所有其他制度赖以产生的基础。

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形式和重要途径,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2.如何理解民主集中制原则

① 正确认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

② 民主集中制就是指的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原则。

③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具体体现出来。

④ 如何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为每个中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便利的合理的方式。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动员了全体人民积极主动地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4.

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特点

从形式上看,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都由定期选举的人员组成,都属于代议制。

    但是,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主要表现在:

(1)基础和实质不同。

(2)原则和效果不同。

5、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实施依法治国。

第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不断加强人大自身建设。

专题5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一、本专题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专题是对专题一“国际组织概观”的拓展与延伸。专题一是从宏观上介绍国际组织,本专题则重在介绍一些日益重要的具体的国际组织。主要介绍了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欧洲联盟等国际组织的建立、宗旨和原则、作用和影响等,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中国与这些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作用,懂得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的重大意义,理解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坚决维护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原则立场。因此,本专题学习的落脚点应该是中国与这些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的关系。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〇 理解联合国的原则

〇 知道联合国的主要机构

〇 正确认识联合国的作用

〇 了解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

〇 明确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〇解析世界贸易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缘由

〇 知道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机构

〇 说明世界贸易组织的角色和作用

〇 正确认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权利与义务

〇 理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和作用

〇 理解独特的APEC 方式

〇 知道中国在APEC中的地位和作用

〇 了解欧洲联盟的产生和发展

〇 知道欧盟的宗旨和机制

〇 正确认识欧盟在世界多极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〇 了解中国与欧盟关系的确立与发展

2.能力目标

〇 通过引用具体的事例,分析联合国的原则与作用、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与基本原则、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和作用以及欧洲联盟在世界多极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〇 通过分析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中国与APEC的关系、中国与欧洲联盟的关系,认识到中国是当今世界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〇 本专题教材中的学生探究活动中,设置了许多让学生“引用事例”、 “用具体事例说明” 或“列举其他事例”等问题,以培养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能力目标

〇 通过引用具体的事例,分析联合国的原则与作用、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与基本原则、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和作用以及欧洲联盟在世界多极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〇 通过分析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中国与APEC的关系、中国与欧洲联盟的关系,认识到中国是当今世界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〇 本专题教材中的学生探究活动中,设置了许多让学生“引用事例”、 “用具体事例说明” 或“列举其他事例”等问题,以培养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〇 通过对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APEC、欧盟这些国际组织的介绍,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通过了解中国在这些国际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同这些重要的国际组织的合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

〇 认识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相信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认识到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

〇 看到中国在APEC中的重要地位和所起的积极作用,坚信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会为APEC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〇 了解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逐渐走向成熟,认同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本专题依据课程标准“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以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欧洲联盟为例”中的相关知识点编写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5.12 列举联合国的主要机构及其活动,阐释联合国宪章所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5.13 评析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阐述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5.14 解析世界贸易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缘由,举例说明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角色和作用。

5.15概述欧洲联盟的诞生和发展,解析欧洲联盟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第一框  联合国: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本框是专题五的重点,是对必修课《政治生活》中“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中联合国内容的必要补充,因此讲授本框可以与必修课内容相结合。

本框分三目。

第1目  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 联合国成立的意义

■ 联合国及会员国遵行的原则

教材用联合国旗帜、《联合国宪章》签署60周年纪念活动、联合国的宗旨作导入。正文首先对联合国作了总体概括和定位,指出联合国的成立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是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重要里程碑。接着介绍宪章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

第2目  联合国主要机构

■ 大会

■ 安全理事会

■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 托管理事会

■ 国际法院

■ 秘书处

主要介绍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这六个联合国最主要的机构,介绍它们如何产生、拥有哪些职权、如何开展工作。鉴于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在国际事务中相当活跃,在相关链接中配以他们的照片及任期,并介绍了联合国在专业领域发挥很大作用的专门机构。

第3目  联合国的作用

■总说联合国的重要作用

■ 在保障全球安全中的作用

■ 在经济社会领域中的作用

■ 应在改革中加强其作用

具体分析联合国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正文第一段是总体评价,指出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成就。第二、三段分别介绍联合国在维护和平、促进发展这两个方面的积极作用。最后一段是对联合国前景和改革的展望,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政府的基本立场。

第2框  中国与联合国

第1目  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

■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

■ 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曲折复杂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教材介绍联合国成立以来在不同时期与中国的关系,突出其曲折性。具体来说,主要是三个阶段:联合国筹建过程中、1949年以后、1971年以后。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1949年以后中国长期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以及由此暴露出联合国的局限性;领会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要意义。

第二目“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2目  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中国是联合国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中国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支持者之一

首先从宏观上对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作整体定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安理会成员,中国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接着综述中国对联合国的政策立场,强调中国在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第三、四段分别介绍中国在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方面的作用。最后一段表明中国对联合国改革的立场,与上一框末尾一段相呼应。

第3框  走进世界贸易组织

世贸组织是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被称为“经济联合国”。中国为加入该组织付出了长期努力,加入该组织对中国有重要的影响。

本框分为三目。

第1目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

■ 世贸组织概述

■ 世贸组织的宗旨

教材由一个导入、两段正文、两个相关链接组成。正文第一段从多边贸易体制的法律和组织基础、贸易协定的管理者、贸易立法的监督者、就贸易问题进行谈判和解决争端的场所这四个方面对世贸组织进行定位,交待世贸组织是什么样的组织。第一个相关链接回溯历史,简单介绍世贸组织的来龙去脉。正文第二段介绍世贸组织的宗旨,紧随其后的相关链接介绍世贸组织的职能,二者相结合,回答关于世贸组织“做什么”的问题。

第2目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机构

■ 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 世贸组织的主要机构

■ 世贸组织的重要作用

介绍世贸组织“怎么做”的问题。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公平竞争原则是世贸组织的五个基本原则,也是了解当代国际经济生活和国际经济组织需要掌握的基本经济常识。世贸组织的机构中,部长级会议最为重要。这一目正文最后一段与随后的相关链接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世贸组织的作用,既肯定其积极作用,又指出其局限性。

第3目  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之一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

■ 中国入世承担的主要义务

■ 中国入世后行使各种权利

主要介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经过、重要意义、所承担的义务和所享受的权利。正文第一段集中介绍中国从缔结关贸总协定、申请恢复缔约国地位到最后终于加入世贸组织的艰难历程,重点强调“入世”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二、三段分别介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承担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从而进一步理解“入世”的重要意义。最后的相关链接通过中国举办世贸组织小型部长级会议的实例,具体说明中国正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世贸组织的活动。

第四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本框主要介绍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选择这一经济组织有两个理由。一是该组织是我国参加的为数不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与我国的关系较为密切。二是在当代众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亚太经合组织的合作形式独具特色。

本框分三目。

第1目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和作用

■亚太经合组织概述

■ 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

■亚太经合组织的作用

主要讲APEC的概况。首先,它是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机构。随后的相关链接回顾该组织成立和壮大的历史,使学生了解其来龙去脉。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是其开展活动的指导原则和目标,了解宗旨有助于把握该组织的灵魂。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既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合作内容,也体现了其作用。

第2目  独特的APEC方式

■ 什么是APEC方式

■ APEC的主要机构

重点介绍亚太经合组织是如何开展经济合作的。通过对正文的讲解和开展活动,要让学生充分领会APEC方式的独特性所在,把握这一经济合作组织最显著的特征。APEC的组织机构具体贯彻实施这种独特的合作方式。

第3目  中国与APEC

■ 中国是APEC的重要成员

■ 中国对APEC的基本政策

教材首先回顾了中国加入并参加APEC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中国与APEC的关系、中国在APEC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了解。正文第二段介绍中国对APEC的基本政策,这是本目的重点。

第五框“欧盟:区域一体化的典型”

本框主要介绍了欧盟(欧共体)的诞生和发展的经历、欧盟的宗旨和机制以及欧盟在世界上的作用,分析了中国与欧盟的关系,预测了其发展前景。

第1目  一个巨人的诞生和成长

■ 欧盟概况

■ 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通过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回顾,使学生了解欧盟(欧共体)发展的历史和基本情况,引导学生对欧盟未来发展进行思考。

第2目  欧盟的宗旨和机制

■ 欧盟的宗旨

■ 欧盟的主要机构

■ 欧盟的发展

介绍了欧盟的宗旨和机构,通过对欧盟的五个重要机构及其功能的介绍,以及对欧盟建设的“柱型结构”的说明,使学生对欧盟运行机制及其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3目  欧盟在世界多极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 欧盟的地位

■ 欧盟的作用

通过从不同角度的介绍和分析,使学生了解欧盟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欧盟是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一判断的科学性。

第四目“中国与欧盟”。

■ 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 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发展

介绍了中国与欧盟建交后双边关系的迅速发展情况。建交后,双方关系在各个方面都取得长足进展,双方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些都为未来双方关系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重点、难点分析

1.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

(1)《联合国宪章》本质上属于多边性质的国际条约,它所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对现代国际法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是构成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基础。《联合国宪章》序言和宗旨部分都涉及到了国际法基本原则,第2 条联合国的原则部分作了集中表述。

(2)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行的基本原则是: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各会员国必须履行宪章所规定的义务;各会员国必须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会员国必须避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侵害别国的领土完整、政治独立;各会员国对于联合国依宪章规定而采取的行动,应尽力予以协助;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政的事务。

2.联合国的作用

(1)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作出了贡献。

第二,致力于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为全球安全作出了贡献。

(2)联合国在协调国际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中作出了贡献。

当然,联合国也有其失误和不足。

3.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当代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1)中国积极推动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地区冲突,积极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的行动。(2)中国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4.世界贸易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缘由

世界贸易组织(WTO简称世贸组织),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法律和组织基础,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是各国贸易立法的监督者,是就贸易问题进行谈判和解决争端的场所。它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驾齐驱,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它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其成员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绝大多数,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5.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角色和作用。

世贸组织的宗旨是: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地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环境;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通过实质性削减关税等措施,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活力的、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条款;透明度原则;公平竞争原则;自由贸易原则;互惠原则和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原则。

世贸组织的作用:加强了国际多边贸易体制,深化了国际分工和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合理配置,促进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市场经济的普及,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换。

    但是,世贸组织自身存在的各种矛盾也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

6.欧盟的诞生和发展

欧洲一体化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欧共体的建立

第二阶段: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建立。

第三阶段: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第四阶段:欧盟进一步扩大和深化。

7.欧盟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欧盟实力首先表现在经济实力上。

欧盟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

欧盟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占居重要地位。

欧盟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已经成为世界上颇有影响的一极。欧盟主张多边主义方针,主张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上依靠联合国的作用,主张国际反恐必须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主张增加对贫困国家的援助,这些都是对霸权主义、黩武主义和单边主义的有力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