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中快速病理准确吗:职场妈妈育儿九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5:30:19

自从七年前荣升为妈妈开始,我当过全职妈妈、半职妈妈,也有一段时间因为工作忙完全顾不上孩子,那个阶段体会了太多职场妈妈的辛酸和无奈,在当妈后工作生活如何取舍文章中,有过反思。回头看,那段时间对孩子的疏忽以及因此造成的孩子的一些心理问题后来用相当长的时间来弥补,确实有些得不偿失。总结一下,作为职场妈妈,下面这些情况应当是尽量避免的,姑且称之为“九忌”吧!

 

一忌过早断奶:很多职场妈妈因为上班时间不方便喂奶、晚上睡觉喂奶又影响睡眠质量。为了保证上班时间的工作质量,只能在孩子几个月的时候就断奶。其实这一点对孩子的免疫力以及亲子关系方面都非常不好。强烈建议职场妈妈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的多喂一段时间。现在吸奶器很方便,母乳保存在冰箱里在国外是很普及的事情。自己麻烦一些,总比以后看到孩子体质弱、对妈妈不亲要好阿~

 

二忌把孩子全权委托给老人或者保姆。因为上班比较累,为了有充足的睡眠,很多老人或者保姆就把孩子托管了,包括晚上的时间。很多孩子因此和妈妈不亲。孩子的自信来源于安全感,而安全感最重要的是妈妈在3岁以前给予的。而过了这个阶段,再想弥补非常困难。我见过很多和老人长大的孩子,大了以后对父母总是有隔阂,自身总感觉不幸福,即使后来父母对他们非常的好。

 

三忌陪孩子的时候不能全心全意。不管多大的孩子,即便是几个月的孩子对于妈妈的精力是否全部集中在他身上都是非常的敏感。如果你全心全意,孩子会非常得开心和幸福。否则,孩子就容易哭闹,实际上这是向妈妈提出的抗议。既然职场妈妈本身陪孩子的时间已经非常少了,那不妨下班回家,放弃一切杂念,什么工作、朋友、休息,就是全心全意地让宝宝拥有你的每一分钟。其实细算算,从下班到家再到孩子睡觉,一共才几个小时的时间啊!

 

四忌上班出门不和孩子再见。孩子再小再难缠,走的时候一定要和他再见。这一点我深刻的教训就是,有的时候我哄他睡午觉,然后他睡着了我离开,到晚上很晚才能回来。结果那段时间宝宝就每次午睡醒了都大哭,晚上看我不回来甚至把拖鞋拿着放到电视柜上等着。尽管只有不长的一段时间,但是足以让我刻骨铭心。

 

五忌试图用一堆玩具代替亲子时间。孩子在小的时候尤其是一岁以内,对现实生活中的物品的兴趣远远高于对玩具的兴趣。很多职场妈妈平时没有时间观察孩子,想用玩具弥补一下,结果孩子不买账,还是粘着妈妈。孩子就是这样,他更需要的是妈妈,尤其是白天见不到的职场妈妈。

 

六忌轻视育儿知识不知道怎么陪孩子玩。以前总说孩子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近几年西方的育儿书籍到了中国之后,才知道原来孩子有太多自身发展的秘密。他们的发展有他们自己的日程表、敏感期。在相应的敏感期里,孩子会一直重复一件事情,直到熟练为止。比如他会重复的从高处往下面扔东西(参考当妈七年育儿不累的秘密)、会执著地往容器里放东西、会来来回回地往什么地方藏东西....更会不厌其烦地拣地上的小东西,尽管有些大人觉得很脏。聪明的妈妈在对孩子发展阶段的现象基本有数的前提下,给孩子准备充分的素材。这样孩子在前面走,妈妈在旁边辅助。孩子自身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妈妈也不会很累。  

 

七忌忽视陪孩子户外活动的亲子时间。很多职场妈妈习惯了平时老人或者保姆带孩子出去,所以即使假期自己在家也不陪孩子到外面去。户外活动第一是孩子学习人际交往的基地,人际交往的规矩和原则都是要大人教给孩子的。很多老人或者保姆带的孩子这方面做的就不大好,有些老人不合群,孩子自然也就不能学会很好地和别人交朋友。另外户外活动还是孩子大运动发展的战场。对于老人和保姆,安全责任最重要。所以,他们不敢放手让孩子随便地跑跳。这个任务只有父母承担最合适。

 

八忌把亲子时间变成和孩子补习的课堂。现在看到很多孩子从很小开始就学习各种知识。其实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讲,第一是身体技能的锻炼,主要是大运动;第二是手的触觉训练,也就是精细动作;还有一个就是语言的听力训练以及逻辑思维训练。这几个方面,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去找机会,远比给孩子固定的字词句章对他的后劲和潜力重要。我看到有些孩子3/4岁就要求写字,这个时候孩子的手部肌肉没有完全发育好,你让他多做一些拼图以及其他的精细动作训练,到了上学的时候,会写的比一般孩子更容易。鱼和渔,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想想看看是不是弄颠倒了呢!

 

九忌把工作上的焦虑带回家。职场妈妈白天工作很辛苦,回到家本想能喘口气,结果还没坐稳,宝宝就开始又哭又闹。其实宝宝哭闹除了具体的问题以外,找不到原因的哭闹都是为了考验、确认妈妈的爱。这一点对于刚刚上了幼儿园的孩子或者换了新环境、遭受什么挫折和打击的孩子尤其明显。此时如果妈妈本身疲劳加焦虑,最后就会演变成一场战争。最后宝宝受伤妈妈自责。此乃职场妈妈最大的忌讳!千万切忌!

 

最后祝愿所有的职场妈妈都能工作生活两不误。如果实在必须要有选择,那宝宝是咱宝宝,宝宝最需要咱的时间也就是这两年;工作差不多就行了,哈哈。占个位置,不被炒掉就行啦!给自己松松绑,放松心情陪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