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的粤语说唱kt:教授治校,谁治教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4:18:31
   教授治校,谁治教授?
  作者:白宇极
  据法国媒体报导,原北大法学教授贺卫方依约前往浙江大学时,被告知因浙大校方受到高层压力,不能接收,无奈之下的贺卫方现已回到北京家中。本年七月,南方周末在家守浙江大学法学院的时候,曾有这样的描述,“这个法学院意图恢复胡适年代大学传统的理想实验——远离教育行政化,由教授委员会管理学院事务与学术评价,追寻“教授治院”下的大学独立与学术自由。”这样的结果,不大不小的给这样的命名开了一个玩笑。
  教授治校是建立在学术独立的基础之上的,然后按照一定的民主程序进行行政管理。也就是说,教授治理学校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畴之下,不受其它力量比如行政权力的干涉。这个精神理念写在中共《和平建国纲领草案》里:“大学采取教授治校制度,不受校外不合理之干涉。(《新华日报》1946年1月17日)” 但中国学校教育自西方化以来,大学从来没有真正的实现过教授治校,虽然民国时期庶几近之,但囿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制约的,这一点可以从民国期间作家的著作中看到端倪,在实际中,也会有国民政府干涉学校事务,对学校而言,有抗议也有屈服。建国以后,这个理想一直未失,很多中国的学者一直希望走向西方的学校治理模式,但同样的,这个想法也没有达到。浙大与贺卫方的被迫解约,也证明了这一点任重而道远。
  其实在鼓吹教授治校的时候,有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就是很少人提出如果现在要教授治校,那么谁治教授?这才是当前的问题所在。原因很简单,如果不解放教授,就不可能解放学校。作为学校的治理者是一群奴隶,毫无疑问的,被治理的学校也是不自由的。中国目前的教授情况非常特别,也是南方周末,在前几天做了篇部级校长的文章,其中说“周其凤的校长之路,体现出的正是近年来高校校长选拔的一个重要趋势,那就是越来越多的校长在任职之前,有过教育部的教育行政履历。”文章中还提到几个校长任命方式,即:主管教育的官员就任校长、非主管教育类同等级别官员调任大学校长以及传统的内部提拔模式。也就是说,中国的校长都是带职衔的,作为国家的重点大学院校校长,一般都是副部级待遇。为什么有这样的官员一般的封赏?主要是中国的教育系统隶属国家,学校的建批都要通过国家的审理,而教职员工所发的薪水虽然是其劳动所得,但仍纳入国家财政系统,属公务员工资待遇。坦白说,教授的稻粱谋被掌控在国家手中,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口腹决定精神,这样的教授如何不受至于国家行政权力,又如何进行教授治校呢?
  虽然在浙江光华法学院的网页上,教授治校的标准仍然存在,但在受到所谓高层压力之下,只好做出并非教授的决议,不再允许贺卫方进入浙大。毫无疑问,教授治校在中国仍然有漫长的路要走,其关键不在于教授,不在大师,不在大楼,而在于教育体制,体制不变,则永无实现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