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情绪英文:交龙灵山纪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5:47:01

交龙灵山纪行

 

文\韩清

 

 

 交龙灵山

        听人说有个交龙寺,于是在农历四月初八日,我随同一行香客去了趟交龙寺。
       我并不知道交龙寺的具体方位,只是随人先乘火车到北道再转乘去天水麦积山的旅游车,不多时车停了,有人说这是麦积乡贾家河村,顺着指示,果然看见村后一座巍峨耸立,郁郁葱葱的高山,山巅露出一个大殿顶子,这座山叫交龙灵山,交龙寺就在这座山上。我们稍事准备之后就开始登山。
        进了高悬“交龙灵山”青地金字大匾的山门,走了一段路,我有一个惊异的发现,这里既没有和尚庄严的诵经声,也没有身穿袈裟的僧人,只有一些妇女在择菜、洗洋芋,有一间平房好像是厨房,正在做饭,许多人在排队打饭。有知情的人说,谁饿了就先在这里吃饭,吃完之后再上山。我们的同行中有人就盛来了一碗饭,我一看是玉米面和白面混合而擀成的馎馎饭,里面混合着菠菜、豆芽、洋芋等蔬菜,实际上是一碗普普通通的农家家常饭。在吃饭的过程中我进一步了解到,在交龙寺有四不要:进门不要钱,吃饭不要钱,住宿不要钱,康复不要钱。你就是在灵山住上十天半个月,他们都是坚持“四不要”。因为交龙灵山据考证是我们人类的盘古家乡,所以所有到灵山来的人都被视为亲兄姐妹,子女回到老家谁还能向他们收钱呢?交龙灵山十多年如一日的坚持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四不要”精神,在全国,乃至在全世界也是鲜见的。这真是个神秘的地方,是个难得的世外桃源!
        饭后,我们沿山路豋级而上。途中,有人进一步介绍:灵山融儒释道为一体,是三大宗教合一的圣地。这里有张戬坤老师创立的中国交龙书院。
        我有疑问:交龙书院?
        他说,中国交龙书院是继承传统式书院,并体现时代特征的一所新型书院。其宗旨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文化及一切圣贤理论,是圣贤的心地法门得以传播、弘扬;并结合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等的发展融合东西方文化,创立人类新的文明,创建人类新兴的文化,升华人类生存的道德素质,造福人类社会。
        一番高深的介绍,使我对这位张老师肃然起敬,产生了了解他思想的冲动。
         他接着说:你在这里可以了解张老师倡导的回归文化,亦称交龙文化。交龙文化以奉献人生为文明回归的起点,以净化心灵、完善人格入手;以增益智慧、升华境界为其目的。
        随后,他又为我诵读了交龙文化提出的净化心灵,完善人格的双“十四条”:
       (一)打扫错误、净化心灵的“十四条”
        1.忤逆不孝;2.作风败坏;  3.挥霍浪费;  4.贪污腐化;  5.拐骗偷抢; 6.损人坑害; 7.抽赌恶习;
        8.打骂妄语;9.邪说谤道;10.不仁不义;11.杀生害命;12.迷信献祭;13.慢圣不敬;14.辱骂先祖。
       (二)完善人格、升华境界的“十四条”
        1.孝顺父母;2.作风正派; 3.勤俭节约; 4.廉洁奉公; 5.品行端方; 6.奉献善良; 7.志趣高尚;
        8.礼貌诚信;9.弘扬正道;10.道德仁义;11.慈悲生灵;12.文明智慧;13.敬仰圣贤;14.怀念祖宗。
        还没有到达目的地,我已对这交龙灵山刮目相看了。

        不久我们就来到了三皇殿,在此稍事休息之后,游览了解了有关交龙寺的更多情况。

         交龙寺,相传是人类先祖老母化生太极,演化万物的地方。而无极老母,是伏羲、女蜗、神农、轩辕等人类初祖的先祖。这虽说是传说,但交龙寺的历史却的确很悠久。交龙寺原称无名寺,据《麦积山石窟志》、《法苑珠林》等记载:“秦州麦积崖佛殿下,舍利山神藏之,此寺周穆王所建,名曰‘灵安寺’。”由此可见,灵安寺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后灵安寺又几经易名,于晋惠帝时改名为现名“交龙寺”。并在其遗址里发现了大量从新石器到明清的珍贵文物,如石斧、陶罐、佛灯、香炉、兽头、大瓦、雕砖等。寺中完整的地下水管设施尤为罕见,是研究我国建筑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寺内依山就势建有老母官、三皇殿、三教堂、老君殿、大佛殿、大成殿、文昌殿、观音殿、镇江王殿等殿宇。整个建筑均按先天后天演化排列。老母官,又名八卦亭,是交龙寺的主要殿宇,老母塑像盘坐卦台正中,慈目远眺,四隅东公。西母、伏羲、女朗等塑像,仰望老母,将人间的亲情和真情塑造得惟妙惟肖,观之令人心动神思,教益颇深。三皇殿供奉的是人文始祖伏羲、轩辕、神农,展示人文始祖立根治世之初;殿后供奉女娲。两边配殿供奉五帝、仓颉、后稷,等众先祖。造像古朴清新,又不失庄重。三教堂示三教圣人创立三教文化,以不同角度教化世人;老君殿示道教清静无为、道法自然之虚无境界;大佛殿示“横三世”、“竖三世”佛法;镇江王殿砂镇江王舍身为民的光辉业绩。从老母官到无极台,途经六罗汉山峰,示应先天演化从六而出之象。无极台空旷高远,登之有九重虚空之感。
        我们绕过三皇殿,眼前出现一条陡峭的石级直插云霄,隐隐约约能看见云雾中露出的宫殿金顶,如仙境一般。这就是灵山之巅——八卦九宫。我们就如同爬梯子一样,一台一台往上攀登。在上气不接下气的努力下,终于登临绝顶。远处的山川若隐若现,一片片苍翠,缀着一团团的桃红、深红、浅红、粉红……山脚下村舍历历在目,此时,顿感灵气拂身,逍遥自在,心旷境雅,如临真空,妙不可言。        交龙寺所处的灵山,是一座天然的能量辐射场。据有关人士探测,这里的MO凡能量高达19,是正常地方的6倍多,有许多体弱多病之人,只要到交龙寺,便感到身轻气爽,心旷神恰,又加上交龙寺奉行不收门票、不收饭费、不收宿费、不收诊费的“四不”原则,所以,每逢节假日,天水市民都喜到交龙寺,一则可游览观光,寻根问祖,二则可采接灵气,达到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健身养生的目的。

        在山顶逗留了许久许久,终于下山了。沿路又看到这里的人们在和暖的太阳下,吃着一份亲自劳作后、安详宁静的家常饭,看着他们在笑着聊着,我感觉这里简直就是一个世外桃源,他们在用自力更生的劳作,净化着自己的心灵,在用朴素的行动,显露人心善良的本性。走出了交龙寺的山门,心依然沉浸在这片无欲无求的世界里。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未能聆听到张老师讲学,没能更进一步了解他倡导的回归文化,实为遗憾。好在我得到了书院免费赠送的有关书籍,可以仔细拜读。

张戬坤老师书法奇迹故事两则
                    
          一    “佛光普照”力透木板
 成语“入木三分”讲的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功力深厚,传说他写的毛笔字当木匠镌刻时,发现墨渗透于木头了。后来人们用这一成语形容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深刻。
 今天,在天水交龙山却有一件更为神奇而功夫更加深厚的书法轶事。
 2003年5月份,河南省安阳钢铁集团办公室秘书陈德琳同志经友人引导来天水交龙山拜谒交龙古家。当然,后来才叫拜谒交龙古家,而当时也不过就是出于好奇、旅游的心态来交龙山游玩休闲而已。山上的人进行了热情的接待。住了几天,临走时他向张戬坤老师索得墨宝一幅,写着“佛光普照”四个字。带回去无比珍爱,于是买了一个镜框镶了起来。没有裱糊,他在墨宝后边先垫了二层白纸,然后又垫了二层报纸,然后,又垫了一张干净而崭新的五合胶板,才镶好挂到客厅。
 挂了半个月后,他在市场上又发现了一种比较漂亮的镜框,决定把旧镜框换掉。于是买了回来。然而,就在他小心奕奕地取下书法的刹那间,他发现了一个重大的奇迹:在干净而褐红色的五合板上,赫然出现了“佛光普照”四个字。白色,清晰,字体的边线规矩完整。大小、字体完全和张戬坤老师写的这幅“佛光普照”完全一样,完全象是拓印的。白色和刚刚粉刷的白墙颜色一模一样,就象激光打上去的一样。他急忙又反复看看垫在书法下的二层白纸和二层报纸,却什么印痕也没有。
 他十分惊奇,也很激动很高兴。感到不可思议。当时,他忙呼自己的家人和邻居来看。他觉得还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于是,又打电话叫来住在别处的哥哥陈向东。
 陈向东早年毕业于武汉钢铁学院,这年已57岁了。任安钢《企业管理杂志》副主编,集团公司技术中心的办公室主任,高级经济师。他是最重事实的那类人。不会因为自己对神秘现象感兴趣而无中生有,夸大事实。他万分惊喜,忙又回家取来照象机拍下了这一珍贵的镜头。
 陈德琳当时打长途电话告诉了张戬坤老师,张老师非常谨慎,担心他由于对交龙山有好感、对张老师本人崇拜而夸大其词,于是又向他的哥哥陈向东电话核实。
 这件神奇万分的事情使兄弟二人对交龙山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和崇拜之情,深信了张戬坤老师的信息、物质、能量世界互相转换的理论。于是,陈德琳于去年(2005年)干脆提前退休,放弃原先办私企赚钱的机会,专门到交龙山进行修行。
 本文采记者是2006年9月中旬从兰州来交龙山的,第一次认识陈德琳,闲聊中听他讲的。笔者深以为奇,认为不可思议,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恰好,他的哥哥陈向东也在这里参加孔子文化交流会,于是我顺便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他们说,那张胶合板经他们精心保护,历经三年,到最近才渐渐模糊,但那张珍贵的照片,他们一直珍藏着。

                       采记者    高耀峰
                                 2006年9月

 

             二   “道德文章”使人飞飘
广东湛江市某银行行长黄炳南先生和他的爱人及正上大学的女儿黄景经友人介绍于2004年3月来交龙山。他们千里迢迢而来,可不是来旅游散心的,而是为治病而来的。其时黄行长身患胃癌,医生珍断只有20天寿命了。已不能动弹,住院也没用了,只有回家等死。这个时候,一位在北京解放军某医院任要职的朋友向他推荐交龙山。并说,不去,你一个月活不过,去了,兴许还活个几年。
 万般无奈之下,一家人抱着“死马当做活马医”的心态,用担架抬上从湛江到广州的汽车,又抬上从广州到兰州的软卧在天水下车,又抬上交龙山。没吃药,没打针,一个星期后就能走路了。于是,张戬坤老师让他参加修庙的体力劳动。并说:“你放心,只要你劳动就会好”。
 果然,越劳动越有劲,身体越好。一个本来已不能动弹的危重病人一个月后就能一次背一筐土,一顿能吃两碗饭。两个月后,老婆完全放心了,就先回去了。而他本人在这里住了半年,基本康复才回去了。
 临走前,他和女儿各向张戬坤老师索要墨宝一幅。为女儿写的是“交龙古家”,为黄行长本人写的是“道德文章”。回家后一个星期天,女儿在家里打算把两幅书法装裱挂起来。
 她先把为她写的“交龙古家”装框挂了起来。挂好后,她后退几步正端详高低左右怎么样,突然,她的身体不由自主地离开了地面飞飘起来。脚离地面近一米,手刚能触到天花板。不但飞飘起来,而且人体整个固定悬在空中约四五分钟时间,然后才突然失重跌落在室内的椅子上。
 她在空中下不来,吓坏了。赶紧喊在另一个房间的爸爸。爸爸也十分惊讶。
 下来后坐在椅子上惊魂未定地休息了半个小时,突然又不由自主地起来在屋里打起了太极拳。她想停却停不下来,而且打得非常熟练、柔和、连贯。此前,她根本不会打太极拳。
 在她打的过程中,爸爸忙给远在甘肃天水的张戬坤老师打电话,报告这一情况并问怎么回事。
 张戬坤老师说:“不要紧,没事,这是一件好事。是一种信息能量。物质世界任何有形状的物质都包含着信息能量。能量有大有小,你和你女儿的能量大,就任她去,一会儿就好了。”
 他们因为都到过交龙山,听过张戬坤老师关于物质、信息、能量理论的课,所以也放心了,并认为是好事,不再紧张。
 可是,他们没想到,三天后,黄景的姥姥来女儿家。进门看见了这四个字,刚一端详,突然也脚离地面打起太极拳了。此前,她老人家也从来不会打太极拳。这时不但会打,而且是脚离地面悬在空中打。犹如电影里的慢镜头,打得非常漂亮。直到一套拳完整打完才停下来。笔者是2006年9月中旬去交龙山时顺便听到了这个真实的事情。为了进一步了解细节,笔者请陈德琳同志当场打电话给广东的黄景本人,对情况又进行了核实。
 这个关于张戬坤老师的书法轶事两则到这里就讲完了。按照文章标题,似乎该结束了。然而,在接下来的闲聊中,笔者又顺便得知一些黄行长的其他一些事情,觉得有意义在此一叙。
 本不打算写他的真名真址,可担心一些人故意挑刺,认为是“迷信”者编的,故用真名真址。好在张戬坤老师早征求过他本人的意见。
 黄炳南行长自从到交龙山来住了一段时间后,胃癌就彻底好了。人生观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对照14条,勇敢而真心地进行了自我剖析。当然,作为一个长期处于领导岗位又春风得意又当过兵的人,他起初根本不信什么因果报应、忏悔之类的事情,认为纯属迷信、骗人、荒诞不经。他只所以到这里来,实在是最后没有办法的办法,绝望中的一根稻草。所以,他到交龙山来后,只是一个行将就木的重病人。对于自己的过去和所作所为,没有什么更多的想法。更没有忏悔检讨之心。14条要求人人自我检视,他说,我没有做错什么。一切都在履行一个行长的职责。可是,他不忏悔,他的胃疼就止不住。老婆女儿和大家劝他不妨试着忏悔一下。怪了。果然就不痛了。于是,他不得不半信半疑地开始了检视自己的行为,并且从迫不得已变为自己的自觉心理行动。
 他是一个十分能干的人,从部队营级干部位置上转业遂溪县某银行当行长时,全行亏损额达3亿人民币。可是,他小心为人,认真做事,凭着他的才华和敬业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上任6年,不但弥补了前任的亏损,而且倒挣回三亿。储蓄总额竟占全县各个银行的60%多。因为他政绩突出,后来上调至市行当行长。政绩依然不俗。他也顶过一些有权势的人的违规要求贷款的高压。为国家挽回了不少损失。
 现在个人发自内心进行检讨,打扫错误,他发现自己真有不少错误。
 在部队时,年幼无知,喜好打猎,不知杀害了多少生灵。
 转业后,尤其当了行长后,重要客户,上级来人,外地同行来,他陪他们吃饭,一桌五千一万元是平常事。最贵一桌是五万元。吃饱喝足后,拉上他们去娱乐。找来一排小姐几十个让他们挑,然后单独开房。
 他一年光用于接待的费用100万。
 一桌五万元,是一个农村千人完全中学一学期的办公经费。农村最贫困之家几十家人全家一年生活费。可供七八个贫困大学生支撑一年。而对于这些官员,也就一顿饭。
 过去,他从来没有想到这有什么不对。总认为自己命好,有本事,是工作需要,是人之常情。现在才知道,正常人一顿五元十元够了,改善一下五十元够了。请最尊贵客人也一百元二百元够了,而他,一人一顿5千元3千元。超出穷人百倍千倍。这完全是造蘖,是消福。人天福报让他早用完了,自然就得大病。
 他在交龙山住了半年,胃癌就彻底好了。于是便回家了,可是,由于环境又变了,又从根子上没有彻底忏悔,没有潜心修行,病稍一好,又常常发脾气,生起嗔恨心,贪权心,于是烦恼又卷土重来,胃癌治好了,却转向骨癌,最终没能挽留住他的生命,于2005年2月去世。
 临终前,他把张戬坤老师等交龙山人四人请到湛江,让他们看了他在最后时刻写的长达七八页的关于一生的忏悔录让他们看。他语重心长地说:“我到交龙山去,多活了一年零二个月。可最终怪我,人天福报享的太多,提前用完了。遭了报应。”
 张戬坤老师知他逃不过这一劫,说:“这是天意,你算最终认识到佛法了,这也是一件好事。这总是你下一世的希望。你临终认识佛法,事情很典型。我们把你的这些事写出来,你愿意不愿意?”
 “我命都没了,还怕什么,我希望有人把我的事写出来,用以警示他人吧。不光从我身上,而且从我前三任身上现在我也明白了因果报应的道理。我们行组建也就不到二十年,连我四任行长,做法都大体一样。吃喝嫖赌,去全世界公款旅游,人间最富有的人能享的福全享了。所以,福享的太多了。前三任中两任退休年令不到就死了,一任没死,却被判11年徒刑。过去我认为他们运气不好,现在才真正明白了,无论做多大官,钱有多少,一定要多行善事,诸恶莫作,因果报应是丝毫不差的。”他已说得非常吃力了,声音很微弱,可是,他还是挣扎着讲完了这段话,说完后,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因闻到佛法而平静的笑容。
 张戬坤老师说:“临逝世有一善念,非常难得,愿你走好。”
 他念颂着佛号安然去世。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