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尺子的快捷键:《健康北京》妙用血压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1:13:56
北京宣武医院副院长 吉训明做客BTV科教《健康北京》
怎么预防急性脑梗死?中国脑卒中的发生率呈一个持续上升的一种态势。美国经过50年的控制,脑卒中已经下降了。在北京脑卒中已经成为第一死亡原因。现在已经有方法可以预防。一旦有脑卒中的高危因素筛查出来,可以通过药物介入外科手术能够把它得到控制,避免发生血管毒素。
最近北京宣武医院用一种无创的方法,就是内源性的治疗,调动肌体自身的抗缺血的这种机能,开创了一种缺血预适应治疗方法。
老年患者介入治疗有一定风险
这个方法是让胳膊做一个反复的缺血,胳膊就会对缺血产生一种抵抗,它就会对缺血产生耐受。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按照以往的标准应该放支架把狭窄的血管扩开。这是一种微创的方法,应用比较广泛。但是对老年人来说,尤其是老老年人,也就是80岁以上的老人,这种手术还是有一定的风险。他不一定能耐受,而且还有经济的问题。
使用血压计预防脑中风
研究发现,经过肢体的反复的缺血的训练,能够让它对心脏脑的缺血产生保护。脑血管急性堵塞以后会形成中风。心脏急性堵塞以后会出现心肌猝死。
这种方法是让胳膊做反复的缺血,这种缺血对胳膊是无害的安全的。缺血以后,胳膊会对缺血产生一种抵抗,就是抗缺血。抗缺血会产生一种物质,随着血流到全身,到了大脑肾脏心脏。一旦下次再一次发生缺血,它就会对缺血产生耐受,就避免发生脑梗死 心脏猝死的意外。
缺血适应训练可以增加身体耐受能力
上次讲到中风急救时间窗一般是3-4.5小时,经过缺血适应训练后,可能5-6小时都没有问题,给治疗带来了机会。
小小血压计预防脑中风
血压计在加压后坚持3-5分钟达到治疗的目的。
多种疾病可引发脑中风
脑血管堵塞的原因是很多的,包括血糖血脂血压各种因素。它的治疗的前提条件是要把这些基本因素控制好。就是药物加上这种辅助治疗达到治疗目的。
气囊绑在上肢最安全
静脉血栓发生在下肢,很严重的是引起肺栓塞出现意外。上肢不会发生静脉血栓,因为上肢不断活动,所以用上肢最安全。
这个方法是预防中风的发生,另外,一旦发生血管的严重狭窄或者闭塞以后它产生治疗作用。
普通血压计就能预防脑中风

医生用的是两个袖带的血压计,这样两个胳膊可以同时做,效果更好。在医药商店可以买到。
在家里用普通的血压计也可以做,两个胳膊交替使用。
现场缺血预适应训练
',1)">
——缺血预适应治疗时袖带尽量往上套
比测血压时要高一些,目的是使更多的组织缺血
——快速挤压气囊到200毫米汞柱
打到200压力后不放气,让它阻断5分钟,然后把气放开。这是一轮。
——阻断五分钟 休息五分钟
一共做45分钟。最后一个五分钟是休息的。
——上肢出现麻胀属于正常现象
会感觉手胀麻,这是安全的。如果超过5分钟,如到6-7分钟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
患者会感觉到特别的胀,第一次治疗时,3分钟就可以,因为他坚持不了5分钟。训练几天以后,阻断4分钟,循序渐进。
一般在训练前先测量一次血压,然后再进行阻断训练治疗,训练时会在正常血压基础上加40毫米汞柱来加压。最简单的方法是打到200,这是国际上通用的。实际上研究表明,只要加40就能够完全把血流阻断。
训练注意事项
——打气速度缓慢会导致胳膊发胀 青紫
血流阻断的时候速度要快,就是打气要快。人体的静脉比较表浅,动脉比较深。你在早期这个压力没打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静脉已经阻断了,动脉还没有阻断。也就是对上肢还继续供血,就会出现手青紫胀。如果打的快,动脉和静脉同时阻断,舒服的程度要增加很多。
——缺血预适应训练半年为一个疗程
六个月,至少每天一次,最好是上午下午各一次。
这个方法不但对中风病人有效,而且对有脑中风家族史的人 有高血压 糖尿病的,就是有可能发生中风的这些人都有效。
易患脑中风的高危人群


这些高危人群都适合用这种方法进行治疗。
——控制好基础病是缺血预适应治疗的前提
对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冠心病的病人,治疗的基本原则要求把这些基本的因素要控制好。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到正常,糖尿病人血糖要控制在正常范围,高血脂病人血脂要降到正常甚至在偏低的这种水平。这些治疗是我们治疗的基础。
其他药物都不用,单纯用这个方法治疗,就走入误区了。
年轻人做训练 益处多
现在的生活方式,长期坐在电脑前面。年轻人可以试验,训练一周后您的精神都不一样。长时间坐,缺少运动就是一个缺氧的状态。通过训练你能够增加对缺氧的耐受。
如果您要到青海高原去,用这个训练以后去的话,您的高原反应就会减轻很多,它的基本机制就是耐受缺氧。所以白领和年轻人都可以进行这种训练。
整天头脑不清醒的人都可以进行这个训练。这种情况可以训练10天 20天,症状改善以后可以停止。出差停几天也没有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长期治疗,你只要方便的时候都可以接受治疗。
我们做过安全性的研究,包括阻断以后是否会引起血压和心跳体温的变化,是否会引起颅内血管搏动增强,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它是安全的。
预防脑中风从生活点滴做起
脑中风的发生关键问题是危险因素的控制。

早期筛查,发现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




季节防护很重要,多饮水 避免受寒 增加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