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汗键盘出招表:丁盛不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5:06:41

丁盛不死

 

                   作者:麻雷子

     丁盛曾任54军军长。

     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南昌首义,秋收暴动;井冈浴血,长征建功;抗日平倭,披坚执锐;辽沈、平津,屡立战功;进军华南,风卷残云;抗美援朝,功勋彪炳;对印作战,大捷瓦弄;反击越寇,威震敌酋,抗洪抢险,皆为尖兵------仅就是这一章章辉煌的历史,谁若是做过了一任54军的军长,那他还不该是青史留名吗。

    可令我大惑不解的是,曾经的54军首任军长,在军长位上十几年,曾率54军对印自卫反击大功盖世的军长丁盛,如今声名却被湮没得一干二净。

    对54军,麻雷子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家父自1929年2月,至1941年秋,曾在54军127师的前身,原叶挺独立团,红四军28团,红一军团二师4团,陕甘支队一纵队4大队,115师343旅685团,苏鲁豫支队,115师东进支队,教导五旅(该旅13团即著名的抗美援朝松骨峰团,家父曾任该团第一任政委)浴血战斗了12年,此后才到了胶东军区,离开了这支英雄部队。他对这支部队的深厚感情,远非一般人所能感受。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一串数字,叶挺独立团为该师379团,秋收起义团为该师380团,有开国元帅5人,开国大将7人,开国上将20人,开国中将49人,开国少将90人,1964年以前晋升的少将37人,是曾在这支部队任职。

    更何况,54军还有第162师第485团瑞金团,第162师第486团猛虎扑羊团,渡海英雄营,刘老庄连,钢刀连,金汤桥连,阻击英雄连,能攻善守英雄连,英雄侦察连,渡海英雄连,612高地英雄连-----

    就凭这,麻雷子怎么能不做54军的军迷,又怎么能不慨叹稀里糊涂便一蹶不振的军长丁盛。

    却可叹,麻雷子只是一介草民,苍头百姓,说破了大天儿,也不过就是个54军的军迷,发这种英雄末路的感慨,又能管个屁用,英雄丁盛,依旧还是在历史的烟尘中,日复一日地几乎湮没至无影无踪。

   可我却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民族。不崇尚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我不愿意让英雄湮没,我不愿意华夏一族成为没有希望的民族------

  

    一凡的博文,网管显示禁止转此文,用复制粘贴到这里发一下

               英雄逢末路  世态见炎涼 

战衡宝平西康攻瓦弄人称大胆将军,
离新疆出广东谪京沪众谓落难英雄。

               —— 题记

 

                                     前南京军区司令员丁盛将军

初闻丁盛大名,是看了中共“九大”中央委员名单,见丁盛名紧随毛主席和林副主席之后,在其他中委名单中排名居首!

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四日“九大”套红公报大字标题有如下文字表述:

中央委员170人:

毛泽东主席、林彪副主席(以下按姓氏笔划次序排列)丁盛、于桑……

丁盛在中委里赫然名列第一,有目共睹!当然是姓氏笔划少的缘故,我因此记住了将军。“九大”庆祝活动那个隆重热烈啊,真可以叫举国欢腾。这年正好我初中毕业,虽然没有真正上过一天学!

 

丁盛,开国少将,江西于都人,一九三0年七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广州、南京军区司令员。“因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有牵连,于一九七七年三月停职审查”,后被免于起诉,开除党籍,退出现役。丁盛是54军首任军长,从一九五二年十月至一九六四年三月,丁盛在这军长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多年。我曾在54军服役,对老军长过去曾经的辉煌仍留在最初的点滴记忆中,至今依然清晣。

 

那年冬季,我下乡当知青的县里开始征兵了,有54军等几个接兵单位,我也报了名。一天,父亲正在五七干校“牛棚”劳动,我跑去告诉他,如果我能验上兵他希望我到哪当兵,父亲不假思索地说,去54军,老八纵的底子,能打,丁盛当过军长……。军队历来讲历史渊源,后来政审,54军接兵部队的政委一看父亲的个人材料,我这个能沾上边的笫二代即刻敲定,说“山头”也好,念旧也罢,父亲如愿以偿。

                     54军丁盛军长与战士亲切交谈(1962年冬摄于中印反击战前线)


到了部队,听到不少有关老军长的故事。忘不了62年发生在喜玛拉雅山南麓的瓦弄大捷。时值遭到丁军长率130师痛歼的印军笫11旅,这是支曾参加过二战血拼隆美尔非洲军团的荣誉部队。中印之战可真说的上是世界之巅上的一场王牌对“王牌”的对决。

 

最提劲的要数老兵们讲起中印反击战时毛主席给“丁指”(丁盛)发电报时的敬仰神情:“小丁同志,此仗关系国威、军威,只许打胜,不许打败”!又如,聚歼瓦弄之印军第四军军部时,若不是因某团长轻敌未能按时封锁敌飞机场道路致考尔中将得以乘直升机逃脱【参阅:中印之战:考尔中将死里逃生国会议员操练步枪(8)】,差一步就将阿三战场最高指挥官给拿下了,气得丁军长要将这位团长给毙了。实际情况是,这个团因走错了路而耽误了点时间,丁军长当时确实发了火,但并沒有说要“斩马谡”。还有什么“中印反击战时54军不服西藏军区指挥、丁盛与张国华俩个江西老俵结下樑子,后来‘文革’中观点不同,各自支持一派”,云云。简直说得神乎其神,有的可能有渲染的成分,绝不会是沒有影子的事,但当时我宁愿相信这些都是真的。是啊,战士们都敬重自己的老军长,当然也会把老军长视作自己这支部队的军魂和依归。

 
丁盛(右一)等54军领导同前线指战员们一起研究战法

 

一九七六年岁未,我刚结朿下连当兵回到机关不久,“老军长出事了”的传闻不迳而走,罪名是投靠“四人帮”,阴谋反党。在那个是非不分,人鬼难辩、黑白颠倒的年代里,老革命沦为反革命似乎是一种“时髦”,先是彭德怀“里通外国”,继而刘、邓、陶被打倒,又出了个“九·一三事件”,林彪一伙叛党叛国、自取灭亡。这世界究竟怎么啦?出生入死的红小鬼竟然要反党?老军长为什么要反党?什么样人才不会反党?一连串的大问号在我脑海里不断翻腾。偶尔也听到有的领导在私底下发牢骚:说丁军长反党,打死我也不信!更有人表示内心的忧虑,折腾吧,今天你整我,明天我整你,何时是个头哇!有次在武汉军区某招待所探望熟人时,看到原江西省军区司令员陈昌奉也在该所办“学习班”,实则接受审查。陈昌奉是毛主席的老警卫员,我读过他写的跟随毛主席长征》一书。

                                与叶剑英元帅在广州(摄于1969年冬)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结朿后,我离开了54军。转眼到了一九九三年,我们一行因公路过重庆,住在13军军部“丁字楼”,该军的同志告诉我们,这里原是54军军部,“丁字楼”是丁盛军长当年住过的,因而得名。我把“丁字楼”里外看了个遍,心情十分复杂,可谓斯人巳去,物是人非,老军长近况不得而知。一九九五年,也是我离开54军老部队的第十六个年头,一天正在值班,接到总部通知,大意是丁盛由广州军区收回安置(目前其在江西南昌地方干休所供管),按正师职生活、医疗待遇,先打招呼,文件后到。随后,我们整理了一份材料呈报军区首长,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军区老司令的接收安置工作。由于上级要求十分明确,照办就是。不久,丁盛首长入住军区司令部干休所为他准备的一套师职住房,生活供应及医疗关系也接上了,老首长终于结朿了数年的颠沛潦倒之苦,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窝”了,生活上也较过去有了明显改善。这里毕竟是将军的“老家”,几个子女也基本都在广州工作,可以经常来看望照顾老俩口,多少让丁盛晚年凄苦的心灵得以慰籍。

 

第二年盛夏,老部队的王师长来广州疗养,住在军区珠江宾馆西楼,我去看望老师长时,首长提出想去拜访一下丁盛老军长,称这是他多年的心愿,问我能否安排一见。我十分理解老首长的心情,立即与干休所领导联系,谈好了有关细节。笫二天上午,我处理完手头需要办的事情后,換上便衣,与王师长一起来到干休所丁盛的住处,见该所领导早就在楼下等着,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请他在大门口守候,由我陪同王师长上楼见首长。首长夫人孟文虹为我们打开门后,只见首长正坐在椅子上看报纸,见我们进来,有点惊讶,这时,王师长趋前啪的一个立正敬礼:“报告军长,134师402团王XX向您报告,请指示!”老军长一下子站起来,握着王师长的手,半晌说不出话来,瘦削的脸庞透着兴奋,双眼一下子放出光来。我退到门外,为的是让两位老战友好好唠唠,说说体己话,我深知,老军长此刻在昔日的旧部面前一定有太多的话要说!

 

不知过了多久,房门开启。王师长辞别,老军长夫妇坚持要送,这时,我向丁盛将军端端正正敬了个礼,大声说:“丁司令,我也是首长的兵,原是161师政治部的,现在本军区机关工作!”说完这些,右手举着一直不肯放下来。首长对我回了军礼,慈爱地把我的手臂扳下来,握着我的手,笑了。返回的路上,王师长一句“老军长太苦了”,言毕,老泪纵横,仰天长叹!我亦泪如泉涌。

 

丁盛将军在位时治军甚严,有口皆碑,但他也十分爱护干部,体恤部属,深受干部、战士拥戴。晩年时常受到老部下相邀到各地走走,所到之处均受到英雄般的接待!尤其到川、渝、滇及平、津、赣、粤、桂、琼等地,听说老军长驾临,人们奔走相告,排队宴请;许多与将军素昧平生包括已经转业、复员地方的干部战士,听说丁军长来了,看望者络绎不绝,迎来送往,情真意切,彰显了将军的人格魅力。仅拿在成都、重庆、昆明为例,昔日袍泽一家家轮番忙着接待,甚至为首长专场表演节目或陪他去各地游玩。将军当年是从重庆调往新彊的,重回故地,军队和地方,凡是和将军认识或有过交往的,还有不少只闻其名,未谋其面的中、青年人,拜访探视者竟日日盈门!

 

有位居住深圳的战友平时常来广州看望将军,当年将军任军长时,此人还是军里的一名普通战士,与老军长并无接触;得知老军长生活拮据,平时外出连软卧都买不起,大家纷纷解囊相助,许多人只是普通工薪阶层,收入不高,更多的人恐怕连将军本人并不相识。所有这些,都给了这位“落难将军”极大的安慰和力量!但也有个别人唯恐仕途受到影响而退避三舍,虽其位高权重,却为战友们不齿!


丁盛将军与老部队指战员在一起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五日,丁盛将军不屈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86岁。十月五日一场“丁盛老人”的告别仪式在广州黄花岗殡仪馆大厅举行,哀乐低迴,数百人挤满了大厅。凭吊者大都是自发赶来的,一些人还来自外地。灵堂四周摆满了花圈,花圈挽带上写的对丁盛的称呼:同志、将军、老首长、司令员、老红军……,唯独不见“丁盛老人”,草根百姓们用发自内心的呼喊,为敬爱的丁盛将军“定性、盖棺”。

 

他已经不是一名共产党员,尽管他是在江西苏区“五次反围剿”的血雨腥风中参加了党。然而在众多的老兵和人民群众眼里,他依然是一名伟大的战士!

将军一去,魂兮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