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小草的歌词嘻哈:脑血管病治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07:06:39

 
     
  溶栓疗法
  所谓溶栓疗法就是使用药物,使血栓溶解,达到血管再通的目的,从而使受阻的血管灌流区

域的脑组织重新获得血氧供应。由于纤维蛋白是血栓的一个重要成分,所以,目前主要使用溶

解纤维蛋白的药物,进行溶栓治疗。此类药物包括链激酶、尿激酶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具体方法:(1)链激酶:能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有活性的纤维蛋白酶,而使血栓溶解。常用

剂量5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100毫升内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维持量每小时5

~10万单位,直至血栓溶解或病情不再发展为止。一般用12小时至5天。但因链激酶有抗原性

和致热物质,用后常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所以一般不用此药。(2)尿激酶:能激活纤维蛋白原

而溶解血栓。常用量1~2万单位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内静脉滴注。每日1~2次,连续5 ~7天

。(3)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剂:对血块有专一性,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血栓局部,不引起全身性

纤溶状态,使用较安全,无过敏反应,但由于药源较少,现仍未被临床广泛应用。
  近年来,采用溶栓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使不少患者严重的瘫痪肢体很快得到恢复,取得了

可喜的效果。然而溶栓疗法有造成梗塞部位出血的危险,若掌握不好适应症和禁忌症,可使病

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该疗法应在有条件的医院,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运用溶栓疗法的原则:在治疗前必须作CT检查,排除脑出血性疾病。确诊为脑梗塞者,脑脊

液检查应无色透明,红细胞在0.3×109/L以下,血压低于180/110毫米汞柱,血小板计数,出

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性度等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以内。同时,还应选择最佳的治疗时

机。一般来说,应在发病6小时以内进行,超过12小时者疗效不佳,且易引起脑出血等严重副

作用。
  为什么溶栓疗法必须在缺血性中风的早期应用呢?这是因为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能力较差,

脑缺血如持续数小时后,就不可避免的发生脑组织缺血坏死。其缺血坏死的范围多在6~12 小

时内固定,而脑组织缺血坏死的范围一旦固定,再给予溶栓治疗,能使闭塞的血管恢复供血,

但却不能使脑组织坏死的范围缩小,相反,还可发生出血性脑梗塞。因此,对缺血性中风来说

,时间就是生命,发病后应尽早送医院抢救治疗。
  
  高血氧疗法
  在高压下吸氧称为高血氧疗法。要完成这种治疗,必须有一个密闭的装置,这种装置叫做高

压氧舱。病人就是在装满了氧气,而且加了压的高压氧舱里进行治疗,每次1小时,10次为1疗

程。这种疗法可以治疗很多疾病,而对脑血管病效果也较好。
  高压氧为什么能治疗脑血管病呢?这是因为不论出血性脑血管病或缺血性脑血管病,均以脑

循环和脑代谢障碍以及脑缺血缺氧为基本病理基础,而采用高压氧疗法:(1)可提高血氧分压

,改善和纠正缺氧性脑组织损害。(2)能增加脑组织、脑脊液的氧分压,使出血灶或梗塞区周

围缺氧区供氧增加。同时,还能使正常脑组织血管收缩,出现反盗血,从而使缺血部位的血流

量增加。(3)能降低颅内压,改善机体生命活动和醒觉状态,有助于意识障碍的恢复。(4)对急

性缺血脑组织的PGI2和TXA2有明显影响,使前列腺素明显升高,血栓烷素降低,并能提高

受损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脑线粒体中HATP酶活性增加。
  所以,高压氧对脑血管病引起的意识障碍以及运动、语言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疗效。但目前认

为,高压氧治疗脑血管病是一种辅助方法,而不能代替其他疗法。在进行高压氧治疗的同时,

仍应继续进行其他治疗。
  
  自血光量子疗法
  所谓自血光量子疗法是指将自体的静脉血或同型新鲜血,在体外经紫外线照射充氧后,再从

静脉输回体内的方法。具体方法:采静脉血100~200毫升,置于含抗凝剂的无菌石英瓶内,再

将盛血的石英瓶直接放在自动摇晃的辅射仪内,给氧并连续紫外线照射10分钟,单独给氧 5分

钟后,立即给患者从静脉输入。该疗法本世纪20年代曾风行于欧美各国。主要用于各类细菌和

病毒感染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对治疗脑血管病也有独特疗效。据报道,对急性缺血性脑

血管病的临床治愈率达77.2%,好转率达22.8%,后遗症期治疗好转率60%,无效40%。
  那么,自血光量子疗法为什么可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呢?其作用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一般

认为:(1)照射后的血液,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迅速提高,能够改善局部组织的缺氧状况,增

加缺氧组织的血液供应。(2)增强组织对氧和能量的利用,调整体内自由基的平衡,有利于受

损组织的恢复。(3)能降低血脂和血液粘度,提高血液中纤维蛋白的溶解度,改善血管壁的弹

性,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4)减少血小板、红细胞的聚集性,使血流速度加快,改善脑循环

,减少血栓形成。(5)增强和调整细胞的免疫功能,使嗜碱性细胞和游离态的内生肝素增加,

有助于血栓溶解,血管再造。
  自血光量子疗法,不仅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近年来研究表明,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也同

时存在缺血缺氧和循环障碍,因此采用自血光量子疗法也是有效的。
  
  体外反搏疗法
  体外反搏是一种辅助循环疗法。主要装置是在患者四肢和臀部扎上气囊,连接上特定的气源

,配上专门设计的电器控制部分,利用患者自身的心电信号,进行固定触发,并与心脏保持严

格的同步工作。当心脏进入舒张期开始之际,扎于四肢和臀部的气囊充气,自远端序贯地加压

四肢和臀部,迫使血液返回主动脉,从而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其次,体外反搏可使静脉回心血

流量增加,心输出量也随之增加。其三,在心脏收缩之前,气囊迅速放气,对肢体解除压迫,

肢体受压的血管转为开放,从而可减少主动脉射血输出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就是这样一种

装置,不仅可迫使血液返回主动脉,以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使脑供血动脉压也随之增高。同时

,还可增加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使脑灌注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脑组织在收缩期和

舒张期都可得到较多血供,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改善脑组织代谢,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从

而达到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目的。
  另外,体外反搏还可降低血液粘度和抗自由基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
  体外反搏是一种无创伤、无副作用的疗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是祖国医学治疗脑血管病的传统疗法之一。它主要是根据中医经络学说,按照辨证

施治的原则,选择适当的穴位,运用一定的手法,达到疏通经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

。经过大量的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该疗法是治疗脑血管病,特别是后遗症的有效方法,其作用

机理:
  (1)改善脑血流,增加脑供血。研究发现针刺疗法能降低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加快红细胞

电泳时间,降低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聚集率,从而有助于改善脑血流,增加血氧和葡萄糖供给

,减轻脑组织受损程度。
  (2)改善脑电活动。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基本电活动,改善大脑半球的抑制状态,对大脑功

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3)降低血脂。通过对脑梗塞病人针刺治疗前后观察,发现针刺有降低甘油三脂、低密度脂

蛋白的作用,并能使高密度脂蛋白升高。
  (4)改善微循环,有助于瘫痪肢体功能恢复。
  (5)针刺能增加肌肉收缩功能,提高肌电幅度。
  (6)能改变体内神经介质分泌及酶系统活动,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对物质的合成和利用

能力。
  (7) CT扫描检查证明,针刺能促进脑血肿吸收和脑水肿消退。
  
  常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偏瘫的针刺疗法有哪些?
  针刺疗法对脑血管病治疗有较好疗效,不但在脑血管病的恢复期可以普遍应用,对部分病例

还可早期治疗。现将较常用的体针和头针疗法介绍如下。
  (1)体针的常用穴位
  头面部:百会、上星、印堂、迎香、太阳、下关、地仓、人中、翳风、风池等穴。
  上肢:曲池、手三里、外关、内关、合谷、少泽、后溪等穴。
  下肢:环跳、秩边、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昆仑、涌泉等穴。
  每次取穴不宜过多,可轮流使用。一般选用1~2个主穴,再选若干配穴。每日1次,7~10天

为1疗程,休息5~7天,可再行第2疗程,并可用电针。
  (2)头针:是治疗脑血管病偏瘫的一种特殊针刺疗法。主要是根据神经解剖大脑皮层功能的

理论,运用针刺疗法,在头皮上划出皮层功能相应的刺激区,在这些刺激区进行针刺,以达到

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引起的瘫痪、麻木、失语等症。脑梗塞病人以早

期治疗为佳;脑出血病人一般待病情稳定后开始。
  取穴:对侧运动区为主;感觉障碍取对侧感觉区;运动性失语取对侧面运区;感觉性失语取

对侧语言三区;命名性失语取对侧语言二区。
  方法:根据上述原则选好刺激区位置,用快速进针,达到头皮下或肌层,斜向捻转至要求的

区域长度,进行快速持续捻针,每分钟要求捻转200次以上,一般2~3分钟即达到适应刺激量

和刺激强度,患者相应的肢体有热、麻、胀、抽、出汗等感觉,休息5分钟,再捻转2~3分钟

,再休息5~10分钟起针。每日1次,一般10~15天为1疗程,中间可休息一周左右,再作第2

疗程。
  注意事项:针刺部位要选择准确,针刺前应用75%酒精棉球严格消毒。针刺入后局部剧痛可

捻转2分钟,若仍剧痛难忍,可将针退至皮下,适当地调整一下进针方向,可避免疼痛。起针

时用干棉球压迫针孔1~2分钟,以防出血。如病人晕针,立即起针,应给予适当处理。
  
  降压治疗
  脑血管病人为什么禁忌血压骤降?
  脑血管病人血压较高时,需降压治疗。但决不可骤降血压,这是因为,人体的动脉血压是血

液流向各组织器官的动力,对保障各组织器官所需要的血流量,具有重要意义。若血压骤降,

全身各组织器官的供血量都将不足,尤其是脑、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可因缺血缺氧而发生

机能障碍,甚至造成严重后果。一般而言,收缩压只能降1/4~1/5,舒张压降至13.3~

14.3kPa或恢复到发病前的水平即可。舒张压较低,脉压差过大者,不宜用降压药。
  高血压性脑出血在用降压治疗时,应随时注意血压的变化,并密切注意病人的心功能,可常

规定时作心电图检查,以防止由于心肌梗塞而引起心源性休克。血压过低或伴有心律失常,也

应及时处理。
  
  脑血管病人为什么禁忌血压骤降?
  脑血管病人血压较高时,需降压治疗。但决不可骤降血压,这是因为,人体的动脉血压是血

液流向各组织器官的动力,对保障各组织器官所需要的血流量,具有重要意义。若血压骤降,

全身各组织器官的供血量都将不足,尤其是脑、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可因缺血缺氧而发生

机能障碍,甚至造成严重后果。一般而言,收缩压只能降1/4~1/5,舒张压降至13.3~

14.3kPa或恢复到发病前的水平即可。舒张压较低,脉压差过大者,不宜用降压药。
  高血压性脑出血在用降压治疗时,应随时注意血压的变化,并密切注意病人的心功能,可常

规定时作心电图检查,以防止由于心肌梗塞而引起心源性休克。血压过低或伴有心律失常,也

应及时处理。
  
  脑血管病人服用降压药为什么不能突然停药?
  脑血管病人伴有高血压者不乏其人,服用降压药物也是常有的事。但有一点应特别注意的是

不要突然停药,这是因为长期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如果突然减量或停药,可使血压反跳而引起

一系列反应,称为降压停药综合征。主要表现:血压突然急骤升高、头晕、头痛、乏力、出汗

等;有的因血压突然升高并发心血管痉挛,心肌梗塞而危及生命。其发病机制:多数学者认为

,这是由于部分降压药长期服用,可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突然停药可出现超射现象,

血压反跳升高所致。
  
  钙离子拮抗剂
  钙离子拮抗剂治疗脑血管病的机理是什么?
  (1)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 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主要依赖于肌浆中钙离子的变化

,而肌浆中钙离子的浓度,取决于细胞外钙离子流入的多少。当肌浆内钙离子的浓度升高达到

一定水平(大于10-7摩尔) 时,通过钙和钙调素相结合,并激活肌凝蛋白,促使与肌动蛋白相

互作用,最终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如果流入的离子过多,血管即发生持续性痉挛,这种异常

情况如发生在脑血管,轻者发生短暂性脑缺血,重者导致脑梗塞,而钙离子拮抗剂能阻滞钙离

子跨膜内流,从而可消除或缓解平滑肌收缩,使脑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实验证明钙离子拮

抗剂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等,能选择性地扩张脑血管,增加梗塞区局部的血流量,限制缺血后

脑细胞内钙浓度,故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好疗效。
  (2)保护脑细胞 脑缺血时钙离子进入细胞内是细胞中毒死亡的最后共同途径,如能及时应用

钙离子拮抗剂,阻止钙离子内流,便可减少神经元中毒死亡,减轻脑损害。另外,钙离子拮抗

剂还能阻断自由基引起的细胞破坏,从而起到保护脑细胞的作用。
  (3)维持红细胞变形能力 当缺血缺氧时,大量的钙离子进入红细胞后,使红细胞膜失去柔韧

性,变形能力下降,结果使微循环阻力增加,血粘度升高。钙离子拮抗剂能阻止钙离子异常的

跨膜内流入红细胞,而维持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
  (4) 降低血小板的聚集性 钙离子拮抗剂能抑制ADT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从而起到

降粘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脑代谢活化药物
  常用的脑代谢活化药物有哪些?
  脑血管病人在恢复期,除应进行必要的理疗和功能锻炼外,配合应用脑代谢活化药物,以提

高脑细胞对氧和葡萄糖的利用,改善和减轻脑组织由于缺血缺氧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促进

脑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作用。临床上常用的脑代谢活化剂有以下几种:
  (1)ATP(三磷酸腺苷) 是一种高能化合物,分解后可释放能量供给机体,并能增加脑血流量

,促进蛋白质合成,使受损而未死亡的神经细胞功能恢复。常用量20~40毫克,每日3次口服

,20毫克肌注,每日1~2次;40~60毫克加入10%葡萄糖500毫升静脉点滴。
  (2)胞二磷胆碱 为核苷酸中间代谢产物,能促进卵磷脂的生物合成,对抗磷脂酶A2,阻止花

生四烯酸释放,消除游离的脂肪酸,并具有增强脑细胞代谢和调节神经功能的作用。常用量

0.5~1.0克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或每次0.25克,肌注,每日1~2次。
  (3)脑复康 能增进大脑磷质的代谢和ATP转换,刺激大脑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增强脑皮

质对缺氧的耐受能力,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常用量每次0.8~1.6克,每日3 次口

服。
  (4)脑复新 是维生素B6衍生物,能促进脑内葡萄糖及氨基酸的代谢,调整血流量。常用量

0.1~0.2克,每日3次,口服。
  (5)γ-氨酪酸 是脑内一种神经介质,能提高葡萄糖磷酸化酶的活性,增强组织代谢活动,

改善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和脑耗氧量。常用量0.5~1克,每日3次,口服。
  (6)喜得镇(又名海特琴) 是一种脑代谢增强剂,具有增强脑神经细胞新陈代谢,补偿神经介

质的不足和改善脑循环的作用。常用量1~2毫克,每日3次,3个月为1疗程。
  (7)都可喜 具有增强肺泡与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提高脑组织供氧,对抗脑组织缺氧,改善

脑循环和脑功能的作用。常用量,每次1片,每日早晚各1次,疗程不限。该药作用缓慢,服药

1个月后症状多能明显改善。
  (8)脑活素 是一种氨基酸混合物,其作用能改善脑内神经介质和酶的活性,增加脑对葡萄糖

的利用,改善脑细胞的缺氧病理状态,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常用量每次10~30毫升,加入

生理盐水250毫升内,缓慢静滴,每日1次,10~20天为1疗程。
  (9)细胞色素C 是存在于动物组织内的色素蛋白体。属于铁一卟吩酚系。是应用已久的脑代

谢活代剂。在缺氧时,由于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它能进入细胞,直接参加线粒体内呼吸链,起

电子传递体作用,加强细胞呼吸。并能增加脑对氧的利用率和葡萄糖消耗量,从而改善因脑血

流障碍所引起的意识障碍,并可促进偏瘫症状恢复。常用量15~30毫克加入25%葡萄糖20毫升

静注,或加入10%葡萄糖中静脉点滴,每日1~2次。
  (10)辅酶A 是乙酰化反应的辅酶,对糖、脂肪及蛋白质三大供能要素的代谢起重要作用,常

用量100单位,肌注或静滴均可。
  
  扩张血管药物治疗
  常用的扩张血管药物有哪些?
  (1)盐酸罂粟碱 对平滑肌有舒张作用,尤其是对脑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亦可降低外周血管

阻力和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血氧供应。常用量30~60毫克,每日3次口服,或

60~90毫克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
  (2)环扁桃酯(抗栓丸) 作用类似罂粟碱,能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脑、肾、冠状动脉和四肢

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其作用较温和、持久。常用量100~200毫克,每日3次,口

服。
  (3)烟酸 具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血流量,促进神经细胞代谢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常用量50

~100毫克,1日3次口服,或200~300毫克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7~10

天为1疗程。
  (4)钙通道阻滞剂 如脑益嗪、氟桂嗪、尼莫地平等,能作用于细胞膜上的钙通道,阻止钙离

子进入细胞内,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而起到扩张血管作用。并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脑血管,增加

脑血流量,改善脑部微循环。常用量:脑益嗪25~50毫克,每日3次口服;氟桂嗪8~12毫克,

每晚服1次;尼莫地平20~40毫克,每日3次,口服。
  (5)培他定 有较强的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液循环,提高脑血流量的作用。尤其对椎基底动

脉系统扩张作用更强。常用量4~8毫克,每日3次,口服。
  (6)碳酸氢钠 可使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增高,造成代谢性碱血症而使血管扩张,增加脑血流

量,改善脑缺血。常用量5%碳酸氢钠25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
  (7)卡兰片 可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液粘稠度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常用

量5毫克,每日3次,口服。
  (8)维脑路通 具有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改善脑循环等作

用。常用量200~300毫克,每日3次,口服,或400~600毫克加入5~10%葡萄糖500毫升中静脉

滴注,每日1次,10~15天为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