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么多人吸毒:李光斗:经济景气的“高跟鞋效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21:53:41

女人的“安全感”

据考证,高跟鞋的发明者是路易十四,这个身高只有156公分的小个子法国国王,为了让自己显得更加挺拔和伟岸,让鞋匠把自己的鞋跟拔高,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高跟鞋一下子风靡起来。如今,高跟鞋演变至今天已经变成女性的一种象征符号,鞋跟的高度也越来越让人“望而生畏”。

有人说,女人高跟鞋的高度跟她内心的欲望成正比,台湾明星小S曾在电视节目上袒露心声:“没穿高跟鞋就会觉得没有安全感”。看来不仅金钱能让一个人有安全感,高跟鞋也能让女人有安全感。这是为什么呢?女人总想,虽然我没有钱,但是我打扮,我漂亮,我穿上高跟鞋可以亭亭玉立、高人一等……高跟鞋快速增高的确会给女性带来快捷、廉价的心理慰藉。

经济与消费

经济低迷肯定会抑制消费,但美国大萧条时期好莱坞的电影却乘势腾飞,一举成为美国的支柱行业。美国人即使领取救济、节衣缩食,也要挤出几个铜板,走进剧院,涌入电影院,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快乐、生存的温暖与希望。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韩国影视、游戏、流行音乐等产业在危机中崛起。韩剧在全亚洲热播掀起一股“韩流”,带动了韩国品牌的国际化以及旅游业的发展。

2008年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风暴,如今已蔓延到了欧洲。这场看起来像好莱坞大片的金融危机,一波三折,惊心动魄。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和消费行为等在发生变化,经济低迷使得如口红这类廉价化妆品和文化类的产品反而出现热卖,此乃经济低潮时期的“口红效应”。尼尔森的一项调查数据: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人平均每月花费142小时看电视,比去年同期多了5个小时。每天,一个美国家庭耗在电视机前的时间更长达8小时18分钟,打破了尼尔森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统计的收视时间记录。美国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爱看电视。

女人、高跟鞋与经济

在经济萧条时期,奢侈品、高档品的需求和消费无疑将削减,而生活必需品则不然。经济危机对房地产业可以说是一场灾难,而对于第三产业却可能是最大的福音。老百姓、工薪阶层收入减少,无钱买房、买车,反而多出来一些闲钱,可以趁工作压力不大的时机置办小家电、添一点新衣服、鞋子等等,女人更是不用因为奔波、劳累而穿着平底鞋、素面朝天,于是妆越化越多样,高跟鞋越穿越高。

2011年底,美国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公司发布了最新的一项调查分析:美国经济的增长曲线和女性高跟鞋的高度相关,美国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还是女性高跟鞋跟高最高之际;而随着经济的复苏,女性高跟鞋的高度也会下降,人们管这叫“高跟鞋效应”。其实在IBM之前,就有时尚历史学家发现了这个现象,《高跟鞋时尚史》(《Heights of Fashion:A History of the Elevated Shoe》)一书的作者Elizabeth Semmelhack就曾经揭示,女性高跟鞋的鞋跟高度与景气状况成反比,即经济越不景气,女性的鞋跟越高。经济越萧条,女性越需要让自己傲首挺胸找回自信;经济繁荣、职场升温,女性则要穿回平底鞋,和男性一样打拼。

类似于“高跟鞋效应”这样的理论还有很多,比如说“裙摆理论”、“口红效应”等等,都是说如果经济好了,女人就不那么在乎外表了,如果经济很糟糕,女人都开始有闲情逸致打扮自己了。现代的女性正被物化成欲望和虚荣心的符号。

如果你想预测一下2012年的中国经济走势,那就到大街上观察一下:这“满街萝卜腿,都穿高跟鞋”……真是尽在不言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