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远临证精华:气象变化与心理健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8:21:06

气象变化与心理健康

     “天昏昏令人郁郁。”意思就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人们的精神较懒散,心情也不畅快。我国的医疗气象工作者通过深入研究发现,阴雨天气之所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主要是因为阴雨天气下光线较弱,人体分泌的松果激素较多,这样,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浓度就相对降低,人体神经细胞也就因此“偷懒”,变得不怎么“活跃”,人也就会变得无精打采。 气象条件是组成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气象条件及其变化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对人的心理情绪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有利的气象条件可使人们情绪高涨、心情舒畅,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而不利的气象条件则使人情绪低落、心胸憋闷、懒惰无力,甚至会导致心理及精神病态和行为异常。

    在秋冬季节,患抑郁症的人数明显增加,比平时多出大约10%。其中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且多为中年人。按照定义,所谓的季节影响的精神紊乱(SAD,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就是受季节影响的精神疾病。一般来说,北半球这种季节性的抑郁症在10月至11月开始发作,3月至4月结束。大多数病人发展成非典型抑郁症状,如嗜好甜食,体重增加等等。另外还有一些症状,如持续疲乏,喜欢独处,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容易激动等等。SAD的发生和精神、社会压力无关,过了发病季节症状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维也纳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在中欧国家大约有13%的人口患有轻度的SAD,4%的人口患有严重的SAD。

    美国的资料显示,抑郁症病人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曾有自杀的想法,其中有10%~15%的人最终会自杀,所有自杀者中有70%的人有抑郁症状。一般来说,春季自杀的人数明显增加。这种季节性的抑郁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些人认为是因为冬季缺少阳光导致褪黑素(也称松果体素,Melatonin)和5-羟色胺(Serotonin)的分泌失调所致。但也有不少科学家认为抑郁症和坏天气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在欧洲,由于南北日照时数的差异,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天气对精神健康的影响。南欧人民的“开朗性格”很多情况下其实并不是多晒太阳的原因,可能同他们传统的“外向型”交往行为有关。因此,其它一些因素,诸如民族的精神气质、传统、宗教、家庭观念、群体内的团结以及交往行为等也应当被考虑进去。除了服药和做心理治疗外,SAD患者每天应当至少在户外日光下步行一个小时。这样能够缓解SAD的症状并使患者性情变得平和。即使是在阴天,室外的光线也比人工照射的光疗效果好。

    气象条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经引起心理学家、行为学家和管理学家的高度重视。一些国家在发布天气预报的同时,还发布未来天气里可能引发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疾病,以及“因天制宜”的防病措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