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辽视春晚柳岩:我的八年剩女生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22:39:09

我的八年剩女生活 - [私语录]

 

 

本人性懒,不愿花时间逛街置办漂亮衣服,也懒得学习怎么化妆美容,减肥纤体。直至今日,还是只其貌不扬的小胖子,属于那种昧着良心也顶多能扯上清秀边儿的芸芸众生。本人18岁离家,读书住大学宿舍,工作后与朋友合租,再后来独居,这些年来,性格像脱缰的野马,少有约束。多了些自在随性,却少了些娴静端庄。本人爱旅行,年轻时尤喜浓墨重彩,不苦不虐的地方不去,上一趟高原毁一次容,每每把自己搞得蓬头垢面,雌雄难辨。最要不得的是,一不小心便把旅行中那些粗糙的生活细节带回都市,连朋友看了都会皱眉头那种。

 

没长成仙女,没练成淑女,年岁一天大过一天,乏人问津到了被直接忽略的地步。再死鸭子嘴硬,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其实倒也不是真的就一定要结婚,而是在中国,大家太八卦,就算自己不给自己压力,就算爸妈不唠叨,来自社会的压力,来自同裁的压力,所谓peer pressure还是能成为压垮你神经的最后一根稻草。每次同学聚会,一群最熟悉的陌生人凑一起吃饭,上来就换名片,先花一个小时update自己从这家公司换到了那家公司,职位升成了XX总,或是总XX。再花一个小时update自己的家庭情况,从哪里的房子换到了哪里的别墅,从日本车换成了欧洲车,还有一个永恒的话题,就是张三结婚了,李四生子了,王二麻子离婚了。Update完毕,大家抹嘴走人。唯独我,千年不变得单身,虽然那离了婚的也是单身,但好歹人家走过这一遭,而我,连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没迈出去。没有人会愿意去听你去过什么有趣的地方,做过什么有趣的事,思想中出现过什么有趣的火花,那些东西太虚无缥缈,你一张balance sheet上干干净净得连一渣有形资产都没有,立马就被敲上一戳儿,“赤贫”。

 

25岁的时候周围还有大把单身的女孩子跟着你一起疯玩,情人节圣诞节总能凑出一群人来一起打发时间,30岁前的最后几年,便发现周围能叫出来的朋友渐渐少了,陆陆续续开始收到婚礼请帖。收到红色炸弹就要准备包红包,此心痛的理由之一;能一起玩的朋友又少了一个,此心痛的理由之二。那几年,是挺绝望的,渐渐也就不拒绝大家的好意,开始尝试相亲,只是每次都有那么种“可惜不是你”的感觉。两个人坐在一起,带着目的,就好象找工作面试一样。还记得被问过“未来三年计划和五年计划”,“什么是leadership”这类天才问题。相亲这事上面,能做到“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始终不是我。

 

再后来,去了美国,虽说别的地方不太适应,有一点却是相当受用。老外讲究独立,自由,在这里,“剩女”遍地都是,多大年纪的都有,且没人指手画脚,你大可上天入地,上房揭瓦,爱怎样就是怎样。不会有人见了面就问你结婚了没,生娃了没?不会一打开电视每个频道都是二十几岁的如花少女在相亲;不会在微博上放眼望去都是姑娘们在炫老公,妈妈们在炫宝宝;不会有人觉得你“无车无房无夫无孩有贷”就是彻底失败。

 

慢慢的,我开始明白单身只不过是一种与结婚平行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以结婚为最终目标的过渡时期,更不是什么世界末日。首先单身不代表孤单,而是代表可以独立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和行程,你可以有独立的兴趣爱好,对世界独立的认知,你不需要去迎合什么人,你可以根据你自己而不是别人,去打造你想要的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发现即使独处也不见得是坏事。一群人热热闹闹是好,但一个人也有一个人的乐趣。首先有些事做起来不需要太多人,更有些事人多了反而无法集中精力。比如说,运动,一个人虽说打不了网球,羽毛球,但跑步游泳还是可以的;旅行,找不到旅伴,一个人走也未尝不可;就算找不到人一起泡吧,一个人在家喝喝茶也挺好的;再不用说阅读之类人多了就根本无法进行的事了。更有些事,因为一个人,少了些牵挂,做起来就不会有后顾之忧。例如我去美国回炉读书,多半也是因为被“剩”下来了,如果有家有口,或许就狠不下心来走这条路。当然,去读书到底对职业发展有没有作用我从来持保留意见。但读书这件事本身,对我而言最大的收获是一种生活体验,起起伏伏经历了那么多,心态放平了,能够更好得珍惜摆在面前的生活。30岁生日的时候,我真的觉得,结婚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如果太过勉强,适得其反,则不如不结。只要是安安稳稳,开开心心得生活,其实就算一辈子单身,也没什么不好。

 

回首那“剩”下的八年,也许我错过了很多温馨的情侣和家庭生活,也许我没有世俗眼光中所谓的“成功”,但正因为单身,我的时间比别人多,我的顾虑比别人少,我可以肆意得大哭大笑,可以随性得行走,记录,思考,我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努力生活。这八年,“剩”得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