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下金蛋的故事 语音:老子的智慧——林语堂 - 方信道暗室亏心,难逃他神目如电 - 金刚智 - 和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0:36:09
老子的智慧——林语堂 [转贴 2010-07-24 09:15:17]    字号:大 中 小  

老子所倡导的自然无为,柔弱不争,崇俭节欲的思想,

在当代同样具有时代价值。

三件宝贝

老子说,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

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

老子认为正是因为仁慈,所以才能做到英勇无畏;

正是因为节俭,统治者的统治地位才能长久;

正是因为谦和退让,才能成为万物的尊长。

“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这三宝,其力量与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慈”包含有柔和,爱惜之意,即爱心加上同情心。

“慈”,不仅是要仁慈待人,而且还不可做害人之事,不说损人之话。

“慈”是三宝的首要原则。

“俭”的内涵一是节俭,二是收敛。

老子要求人们不仅要节约人力,物力,还要聚敛精神,积蓄能量,等待时机。“俭”不仅仅只用于财产方面,一切事情均可用俭。

“不敢为天下先”也有两层含义:

一是不争,谦让;二是退守,居下。

老子身处乱世,深深地感受到治国安邦离不开这三宝。

舍弃虚名

老子说华丽的色彩,容易使人的眼睛受到伤害;

美妙的音乐,容易使人的耳朵受到麻醉;

香美的食品,容易使人的口味变得挑剔;

纵情打猎,容易使人的心不安定;

稀有的贵重物品,会导致偷盗产生,败坏人的品德。

所以,圣贤的人只求能够果腹,而不追求外在的美观。

老子认为眼睛是用来分辨真伪的,一旦为华丽的色彩所蒙蔽,就会失去分辨能力;

耳朵是用来接纳圣贤教诲之言的,一旦被靡乱的音乐所干扰,就会丧失专一;

人的口舌具有感知各种味道的能力,然而过多地品尝风味佳肴,就会使口舌麻木,丧失辨别味道的能力;

而金银珠宝,华衣美食等稀世之珍,激起了人性的贪婪欲望,驱使人们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甚至草菅人命。

老子并不反对人们享受生活,他只是提醒我们,要抵制各种欲望的诱惑,保持内心清净,才能生活得自在快乐。

以柔克刚

老子认为天下万物唯水最柔弱,但是,攻击坚硬强壮之物,又没有哪种事物能胜得过水,因而水其实是真正的强者,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代替。

柔弱能战胜刚强,弱小者能战胜强大者,这是天下都知道的道理,但是没有谁能真正做到。

天下人仍旧要争先,争强,绝不肯示弱。 浅析老子哲学之本质 [转贴 2010-06-09 14:37:57]   

有一个典型的故事,可以说明老子道德哲学最本质的地方: 

    常摐有疾,老子往问焉,曰:“先生疾甚矣,无遗教可以语诸弟子者乎?”常摐曰:“子虽不问,吾将语子。”常摐曰:“过故乡而下车,子知之乎?”老子曰:“过故乡而下车,非谓其不忘故耶?”常摐曰:“嘻,是已。”常摐曰:“过乔木而趋,子知之乎?”老子曰:“过乔木而趋,非谓敬老耶?”常摐曰:“嘻,是已。”张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吾齿存乎?”老子曰:“亡。”常摐曰:“子知之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常摐曰:“嘻,是已。天下之事已尽矣,无以复语子哉!”

    译文:

   有一位老人叫常摐的生病了,他大约也是一位道德高人,或者是老子的师父。老子就去看病,问他:“先生的病已经很重了,难道您没有什么话要留给弟子们的吗?” 
常摐听到老子问起,便说:“你就是不问我,我也会要告诉你一些话的。” 
老子一听,便挺直腰板,说:“愿先生教我。” 
常摐就说道:“我先问你,经过故乡要下车步行,你知道这里面的道理吗?” 
老子回答说:“我知道。经过故乡要下车步行,不就是说的要不忘记过去吗?” 
常摐听到老子回答,嘻嘻一笑,说:“你回答得对。我再问你,经过乔木的下面要快步走,知道这里面的道理吗?” 
老子回答说:“经过乔木的下面要快步走,不就是说的要敬重年长吗?” 
常摐又嘻嘻一笑,说:“你又回答对了。”说着,他将口张开,指着口腔,向老子说道:“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 
老子回答说:“舌头还在。” 
“我的牙齿还在吗?” 
老子回答说:“你的牙齿都掉光了,没有了。” 
常摐便对老子说:“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老子突然明白了师父要讲什么,便恭恭敬敬地回答说:“我明白了,您要说的就是舌头还在,不就是因为它是柔软的吗?牙齿没有了,不就是因为它刚强的缘故吗?” 
常摐见老子领悟得如此迅速,非常高兴,他嘿嘿一笑,对老子说道:“你讲得非常对。天下的事理都在这里面了,我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告诉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