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云长孙无情:51年沈阳炮校_抗美援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6:27:48
1949年6月,由华北军区独立第5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军第21师,该师前身是1948年10月组建的晋中军区独立第2旅,1948年12月改称华北军区独立第5旅。21师调归第7军后,参加了进军西北和解放西南的作战。1950年10月改编为炮兵第4训练基地(锦西),同月以该师一部组建炮兵第31师。1951年1月又以该师62团为基础,组建炮兵32师。1951年8月,炮兵32师师部改为沈阳炮兵第5学校,专门培养防坦克炮兵连、排干部。1956年改为沈阳炮兵学校。
 1952年6月我父亲回国在该校学习,1954年留校任教,(任五队区队长) 我父亲在沈阳炮校训练三个月入朝,当时是高炮61师601团4连观测员。希望能有我父亲的信息。
 

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的组成部分,志愿军防空作战的主要力量。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高射炮兵先后参战的部队有野战高射炮兵5个师(第61、第62、第63、第64、第65师)、64个独立高射炮兵营;城防高射炮兵21个团又10个独立营、5个探照灯营、2个对空监视团、1个雷达营。高炮师辖1个85毫米口径高炮团、2个37毫米高炮团,团由4个高炮连、1个12.7毫米高射机枪连编成;城防高炮团由3个营编成,一般包括1个85毫米高炮营和2个37毫米高炮营,每个营辖3个连;独立高炮营辖3个37毫米高炮连、1个 12.7毫米高机连。 

    志愿军高射炮兵的主要任务是抗击敌机空袭,掩护部队作战,掩护交通运输线及后方重要目标。志愿军司令部根据掩护任务的不同对高射炮兵部队确立了不同的指挥关系。掩护部队作战的由炮兵指挥所统一计划、调配,由各兵团和军指挥;掩护交通运输线的由前方铁道运输司令部高炮指挥所指挥;掩护兵站、仓库等后方重要目标的由志愿军后勤分部和防空指挥所分别实施指挥。 

    志愿军高射炮兵大部由步兵改编而成,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但训练时间短,装备多为小口径高射炮,对空侦察器材不足,不能全天候作战。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空军投入朝鲜战场的飞机,1950年10月为1100多架,战争后期最多时达2400余架,多为喷气式飞机,平均每天出动数百架次,活动频繁。志愿军高射炮兵贯彻集中兵力、重点保卫、高度机动的作战方针,在战争中努力掌握对空作战规律,运用灵活多变的战术,与志愿军空军一起,迫使美国空军从全面轰炸转为重点攻击,其战斗轰炸机从低空、超低空进袭转为中空活动,轰炸机从昼间活动转入夜间活动。志愿军高射炮兵作战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0.10--1951.6),以主要兵力掩护修建中的飞机场和后方车站、桥梁等目标,以部分兵力掩护部队进行运动战 

    1950年10月19日开始,高射炮兵第1团在长甸河口掩护步兵和炮兵渡江,28日入朝作战。11--12月,3个独立高炮营入朝,配合第9兵团作战。由于参战的高射炮兵很少,当时美国空军对志愿军部队和朝鲜北部实施狂轰滥炸。面对这种严重局面,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高炮第1团回国与其他部队组建高炮第61、第62师,由高炮第12、第17团等部队组建高炮第63、第64师;另紧急组建若干独立高炮营。1951年1--4月,高炮第64、第6l、第62、第63师和城防高炮第524团及30个独立高炮营陆续入朝,以主要兵力在后方执行要地防空任务,部分小口径高射炮配属各军作战。第五次战役中,有2个高炮团、17个独立高炮营掩护部队作战。作战中,以团、营为单位集中配置,对敌机实行不在全团(营)火力范围内不打,侧行离远不打,对目标、阵地无威胁不打,射击时集中火力先打1架,力争近距离突然开火的原则。当时部队技术虽然很差,作战却很勇敢。在志愿军高射炮兵的打击下,美机飞行高度被迫升奉3000米以上,从而降低了投弹命中率。 

    第二阶段(1951.7--1953.7),前期主要掩护后方目标,后期掩护后方目标并支援步兵作战,参加反"绞杀战"斗争 

    1951年8月,美军趁朝鲜北部洪水泛滥之机,动用其空军80%的兵力发动"空中封锁战役"即"绞杀战",对朝鲜北部铁路、公路干线进行摧毁性破坏。志愿军高射炮兵逐步增加掩护铁路运输线的兵力,10月中旬增加3个小口径高炮团;12月中旬又增加3个高炮师、4个城防高炮团、23个独立高炮营、1个高射机枪团、1个探照灯营又2个探照灯连。此时,掩护铁路运输线的兵力占在朝高射炮兵总兵力的70%,重点部署在新安州、价川、四浦铁路三角地区,打破了美机对该地区的封锁。以后又针对美机战术变化,以中口径高射炮保卫大型桥梁、车站,以大部小口径高射炮采取预设埋伏、广泛游击等战法,开展机动作战。1952年3月20日,高炮第513团和独立高炮第39营在云田地区,运用隐真示假、诱敌就范等战术手段,一日三战,共击落敌机9架,击伤2l架,受到志愿军司令部通令嘉奖。6月10日,高炮第62师第604团在郭山地区,与探照灯部队及友军空军部队协同作战,一举击落B一29型飞机3架。掩护兵站、仓库等后方目标的高射炮兵也给予敌机以沉重打击。5月8日,保卫楠亭甲仓库区安全的独立高炮第24营,采用集火射击与分火射击相结合、打俯冲点与打俯冲阶段相结合的方法,激战13小时,击落敌机7架,击伤18架,使库区未受大的损失。6月23日,美国空军先后以4批275架次突袭拉古哨发电站,高炮第504团在第506团的支援下,集中火力打击主要来袭方向的美机,击落8架,击伤10架,减少了目标的损失。在反"绞杀战"斗争中,高射炮兵共击落敌机264架,击伤1070架,与铁道兵、工兵和后勤运输部队一起建成"钢铁运输线"。 
掩护军队坚守阵地和战术反击作战。1952年秋季以后,美军将空中突击重点转到中朝人民军队后方重要工业设施和前线防御正面80公里纵深的目标。高射炮兵将主要兵力用于主要方向和重要目标附近,在掩护后方目标的同时,采取固定掩护与广泛游击相结合的方法,掩护前方部队作战。10月6--15日,在驿谷川地区,掩护第38军实施战术反击的1个高炮团和4个独立高炮营,共击落敌机36架。在上甘岭战役中,高炮第601团(后由第610团接替)与独立高炮第20、第35营,作战43天,击落敌机50架,击伤154架,并迫使敌校射飞机只能在距炮兵阵地8000米以外的空中活动。 

    进行反登陆作战准备并掩护重要目标。在1952年12月--1953年4月反登陆作战准备中,高射炮兵加强主要方向上的兵力,在定州、永柔、价川、安州等地,部署8个高炮团、16个高炮营,在朝鲜西海岸建立了比较严密的防空火力系统,掩护军队进行反登陆作战准备。1953年1月9--15日,美国空军出动飞机1200架次,对安州地区的铁路桥、公路桥、火车站、高炮阵地等目标,昼夜连续进行攻击。先后进入该地区作战的志愿军43个高炮连和高机连,共击落敌机15架,击伤30架,减轻了被掩护目标和高炮部队的损失。同时,高射炮兵普遍构筑坚固工事,健全战斗组织,抢运和囤积作战物资,加强战术技术训练,做好反登陆作战准备。 

    掩护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志愿军在粉碎美军的登陆进攻企图后,为促进停战实现,于1953年5月开始进行夏季反击战役。战役前从西海岸及铁路沿线调出5个高炮团、14个独立高炮营以加强正面战线,加上原有的18个高炮营,使一线防空兵力约占当时志愿军高射炮兵总兵力的1/2;主要方向上作战的军,平均每公里正面配置的高射炮达到13门。主要用于掩护军、师指挥所,炮兵阵地,预备队集结地域和战役纵深内的桥梁、仓库等目标,并以部分兵力在前沿进行机动作战,其重点是打击美军的战斗轰炸机群、指挥飞机、侦察飞机和校射飞机。高炮部队对空作战近5000次,击落敌机270架,保障了地面炮兵能在暴露阵地上发射,运输车队可在昼间前送作战物资。战役期间,高炮第65师入朝。 
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射炮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共击落敌机2300余架,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作战中积累的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经验,对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射炮兵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48军第142师到达锦州后开始组建炮兵第5训练基地,基地机关以师机关为基础组建。按照整编方案,以第425团1营和高炮1团1营、2营扩编为野战高射炮第61师(辖第601、602、603团),以第425团2营、3营和高炮1团3营扩编为野战高射炮第62师(辖第604、605、606团),以第426团和师直部分分队分编为第39、40、41、42、43、44、45独立野战高社炮兵营。各师团营改编后又相继入朝参战,取得了辉煌的战绩。1951年4月初,炮兵第5训练基地圆满完成了改装、编练两个野战高炮师和7个独立高射炮兵营的任务。根据军委4月14日的命令,军委炮兵决定,以炮兵第5训练基地(原142师师部)为基础,调原四野炮司的部分干部,于4月20日在沈阳组建东北军区炮兵司令部。以后演变为沈阳军区炮兵司令部、沈阳军区司令部炮兵部等,现在恐怕已经是沈阳军区军训和兵种部炮兵防空兵处了。
高炮61师延续至今是第38集团军防空旅,这是我军第一个陆军野战防空旅。高炮62师延续为第64集团军高炮旅,1998年精简整编,以该旅为基础,组建成黑龙江省军区陆军预备役高炮师。


61师601团4连还有人活着吗?死在上甘领战役中有多少人,他们有墓地吗?他们留下名字了吗?有我的父亲杜振顺吗?我到那里去找呢?
http://tieba.baidu.com/f?kz=664414075    
 
  • 2009-11-11 15:56
  • 回复